低利率时代核心资产的逻辑会加强,港股市场已经跌的非常充分


低利率时代核心资产的逻辑会加强,港股市场已经跌的非常充分


“市场是不足以让美国跌这么多的,这种下跌就是一种流动性的枯竭。”

“怎么判断风险释放到什么程度了?所有资产体现为一起杀跌,基本上就是风险的尾部。现在这个位置,你不敢说它一定就跌到这儿,但是它一定是尾部风险,不会跌更多了,不会还有大幅度地下跌。”

“低利率时代的到来,初期可能会体现为恐慌,现在就是这样子。在低利率时代来临的时候,高息股票或者是核心资产的逻辑其实会加强。”

“优秀的供应链和优秀的高端制造,尤其是大批量的高端制造能力依然是稀缺的,而且只有中国会有,这会让微笑曲线去拉平,会让我们的利润重新分配。”

“为什么我特别强调科技创新?这里面有再分配的机制。有再分配的机制,才能让整个社会财富流动起来,才不至于出现一潭死水的情况。”

“这么大的资金去抄底,同样是锚,香港那边稳住了,A股这边也就稳住了,这种赚钱效应会在港股蓝筹或者是A股蓝筹逐渐体现出来之后,带动A股风格完成切换。”

以上是泊通投资卢洋在3月20日策略会中的观点。

泊通投资是聪明投资者持续跟踪的私募机构之一,创始人卢洋曾先后供职于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东海证券自营部,2012年加入东兴证券资产管理业务总部,做权益类资产投资,2014年3月创立上海泊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卢洋每个季度都会与投资人做一次深度沟通,以下是2020年一季度策略会部分发言实录,聪明投资者经授权并做了整理,分享给大家。(全文实录点此查看




尊敬的各位投资人,大家晚上好!非常荣幸能在今天和大家一起做交流。其实本来应该是每个季度的最后一周再做交流,但是最近市场波动有点大,上周周四、周五的时候就和同事们说我们下周就开吧,我也是上周末准备了一些材料。

交流的主要目的,确实是有的时候我和投资者之间的感受错位了。

在大家内心深处有一点不太很安定、不知道何去何从的时候,可能这个时候我是能看得清逻辑的,分析是有意义的。包括我们现在是不是很被动?其实没有,

我们现在的投资挺主动。我们现在是不是看错了还是怎么样?我觉得现在任何一个时间点上的投资都很值得

而有的时候,可能大家觉得还可以,能接受,但对我来讲,我自己反而会很难受,比如2017年4月份我们开投资者交流会的时候,我对一些问题没有看的很清楚,状态没有那么好,但是那个时候大家反而能接受,觉得业绩挺好的。

我是希望通过这次交流,把我们现在的思路和逻辑告诉大家,让大家知道我现在做这些事情究竟是被动的还是主动的,把这个传递给大家。

美股下跌背后的原因分析

疫情只是导火索


这一次下跌,其实不是因为中美的基本面有多差或者疫情,这些都是导火索,背后真正的问题是美国过于强调效率。

为了提高回报率,职业经理人为了取得高额的回报,会向银行贷一些款,启用一些杠杆,去回购股票也好,或者是提高企业的ROE水平也好,会做一些这样的操作。

为什么这一次短期美国跌了这么多?不是他们的企业经营不好,其实(疫情之前)美国的非农就业(数据)包括经济的PMI的一些指标其实是可以的,尤其是去年9月份之后美国进行了一次降息,12月份的数据就企稳了,说明美国经济的底子是比较强劲的。

本质上是因为美国在企业的经营和政府的经营,甚至是资本市场的经营过程中使用了过多的杠杆,企业用它来提高自己的ROE水平和股票价格,政府也是用它去运营政府正常的开销,投资者也用这个去提高回报率。

看上去很完美,但是它却很脆弱。

疫情可能会带来短期冲击,(比如)中国一季度可能财务状况没有那么好,但是大家基本上会预测二季度会有一个报复性的反弹。在这样的情况下,市场是不足以让美国跌这么多的,这种下跌就是一种流动性的枯竭。

这种流动性的枯竭会造成什么?之前一些避险资产都变成了风险资产。

历史上2008年的市场也是流动性枯竭


这让我想起了2008年我投资股票的时候(的情景),因为当时中国股票本身贵,从6000点跌到1600点,美国因为次贷危机,跌了也很正常。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你会发现黄金很有意思,当跌到2008年底的时候,黄金还挺坚挺

但是,随着雷曼兄弟的倒台,美国一些大的银行开始不断地破产之后,美国的流动性出现了大量的枯竭,这个时候黄金出现了明显下跌。当时黄金一度涨到998块,只差两块钱就突破1000美元了。但是在一两个月的时间,迅速跌到了600多美金,相当于短期内下跌了30%。

之前如果把资产分为风险资产和避险资产,理论上来说现在是有风险的时候,避险资产应该体现为上涨,像黄金、国债这些资产应该是上涨,然后用它来对冲股票这一端的下跌。但问题是,现在所有资产都体现为同涨同跌,比如美国股票是下跌的,国债是下跌的,黄金是下跌的,石油也是下跌的,所有资产,无论是风险资产还是避险资产都体现为下跌,这就是流动性枯竭。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现在的情况有好有坏,好的一点是并非基本面的恶化

第二,我们看清楚了风险是在于流动性的风险

第三,怎么判断这种风险释放到什么程度了所有资产体现为一起杀跌,基本上就是风险的尾部。现在这个位置,你不敢说它一定就跌到这儿,但是它一定是尾部风险,不会跌更多了,不会还有大幅度地下跌。

第四,现在还有一点能看得清楚的是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流动性差距。

现在外国(病例)还是指数级的增长,没有由指数级变成线性,可能外国无论是国民还是华尔街,现在的恐慌和我们在春节期间是有一点像的。

现在这些人更关注美国的VIX指标,这是反映美国投资者情绪的指标,在前一段时间达到了2008年金融危机时候的水平,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最恐慌的时候达到了85,前几天达到了70多,本周周三的时候还有60多,但今天(3月20日)这个指标已经大幅度回落了。

美国和各个国家之间完成互换的签约之后,在逐步解决流动性的问题,这可能是现在资本市场当中真正的一个更大的问题。

投资逻辑复盘

疫情主要破坏了套利逻辑


讲了外围的市场,再来讲下我们当前投资逻辑的复盘。

我们在2019年9月下旬关注到PMI和社融的数据开始符合甚至有一点超预期了,我们当时的判断是经济有可能会进入到复苏的早周期。四季度我们又连续跟踪了三个月,PMI包括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和制造业的投资增速,包括社融的数据,逐个月份都在超预期。这个时候我们基本上可以判断经济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复苏的早周期,一般会延续半年,这是没问题的。当时我们预计到到2020年第二季度经济会在一个复苏的周期里。

而且当时出现了一个“被动去库存”的情况

被动去库存和主动去库存不一样,主动去库存是我主动地抛售库存,往往是处在经济的衰退周期,在2018年通缩的周期里,大家会主动去库存

2019年四季度的时候出现了被动去库存,渠道库存很少,大家为了抢货,往往会开着车去水泥厂、螺纹钢的生产企业去拉钢材和水泥,这样来保证工期的进行。这种情况的出现,说明我们对经济的复苏没有做好准备的。

经济复苏周期和2019年前三个季度的策略有什么不同呢?2019年前三个季度其实是一种超跌反弹,本质上是觉得很多东西太便宜了,价格太不合理了,所以是一种价值的回归。但是那时候大家并没有认为经济会很快进入到一个复苏周期,所以主要炒的是像白酒、医药类的股票。当你去炒白酒和医药类股票的时候,其实本质上是对经济的不看好。

当我们明确知道国家接下来要以科技为驱动,要进入到一种复苏里面的时候,可能科技和大金融、高分红的股票会是我们更好的选择,这个时候我们就定了这两个方向,这也是受美国一个理财产品的启发。

我们的组合,一个是类债券的资产,一个是成长性的资产。

成长性的这些公司代表着未来长期的趋势,已经不能拿新兴行业去看待了,应该从一定程度上看成是未来的基础设施,它是公用事业类公司,我买这些股票也不是想要今年赚多少钱就走,是想拿很久的。

另一端是一些被低估的公司,我没有打算长拿这个板块,但是这个板块提供的股息率的回报,确实是一个巨大的套利空间。

我们最初构建组合的时候,是比较这个策略未来的收益和持有成本之间的换算关系,然后定一个杠杆的倍数,然后再去看这个催化剂是不是依然在。

这次疫情主要破坏了我们股息、债息套利的逻辑,你会发现市场进一步地不理性了,大家进一步去拥抱更低息的资产,比如国债,进一步放弃了这些高分红,同时信用其实和国债一样的(股票)。所以,不仅没有套到利,这个套利空间还被拉大了,但是我们科技类的板块整体在疫情当中是受益的。

疫情不改变投资逻辑

低利率时代核心资产的逻辑会加强


为什么我们很坚持这个策略,没有放弃它?

我觉得这些公司套利的逻辑依然在,只是时间被拉长了。

现在和美国相比,中国的余地是很大的。其实我们的货币政策还没有发力,我们的财政政策还没有发大招。

现在美国也在进行量宽,全世界都在量宽,这几天基本上能够去跟随美国降息的国家都进行了降息。不管怎么样,宽货币、低利率的时代确实来了,低利率时代的到来,初期可能会体现为恐慌,现在就是这样子。因为大家会想究竟是什么回事会让你把利率降得这么低?是不是我们国家真的出了大问题?就像我说的金融危机在最后的时候黄金都会跌。

从理论上讲,这个时候包括股票等等资产应该是升值的,巴菲特讲过,如果美国真的敢进行零利率,我就敢把股票仓位干到125%,因为这时股票就显得特别便宜。现在也是一样,在低利率时代来临的时候,高息股票或者是核心资产的逻辑其实会加强。

另外,我们对现在拿的科技股非常非常满意,这些科技股一定是面向未来五年的视角,本质上它们是未来公用事业,还是有一定的成长性的公用事业,我是非常愿意持有的。

就像巴菲特愿意买公用事业类的公司,类似于像铁路、能源、供电等等这些公司都愿意持有,这是几个大板块,他觉得这种东西在未来有一定的成长性,有现金流。

而我会投未来的公用事业,不会投现在的公用事业,因为现在的公用事业是缺乏成长性的,我把这种互联网科技类的公司看成是未来的公用事业,它的成长性和它的现金流的能力是要比持有那些股票(电力能源等)更好。

我们当下的持仓结构布局,不只是好股票便宜的问题(股息债息比本质上就是一个便宜的逻辑),而是在于我们是面向未来的一种投资。

优秀的供应链和优秀的高端制造依然稀缺

而且只有中国会有


中国现在在经济周期上的领先一步,在疫情的控制上领先一步,大国在这次疫情当中体现出来的责任领先了一步。

我们在过去的一两年当中,制造业提升得非常快,升级的能力非常强,在这个大趋势之下,现在我们其实是在挑战传统经济学里边的微笑曲线。

微笑曲线告诉你,在研发和品牌这两端我们可以只干20%的活,但是我们拿走80%的钱。中间是制造业这一端,制造业其实是不稀缺的,你干80%的活但是只能赚20%的钱。

但是中国这几年在不断提升自己这方面的能力,一个是提升了供应链的能力,比如特斯拉为什么会把全球的生产中心建在中国?你造一个车可能不难,但是你造一个完整的供应链,这是非常非常难的事情,这是稀缺的

第二,高端制造能力其实也是稀缺的任何一次商品的革命、工业的革命,其实是因为产品的成本构成和变化所导致的。

比如之前在有克莱斯勒、奔驰车的时候,其实是一种富人的游戏,那时都是手工做汽车,但是福特是全世界第一个做出流水线的汽车,T型车。

它的理念是让生产汽车的人能开得起汽车,变成流水线以后,整个生产成本就从之前的几万变成了几千块,当时好像车的成本下降到了差不多2、3千美金,大家使使劲是能够得着的,这样就变成了一个流行品。

现在的网红经济学也是一样的,前店后厂,厂家当场收到订单,当场去做,生产完马上给你快递出去,让你感觉这个东西是一直有库存。

这种方式就重构整个的生产成本,现在你看上去已经很便宜的东西还会更便宜,本质是库存的成本结构和以前不一样了。

这需要我们有柔性生产的能力,一个机器上面能生产不同型号的东西,甚至不同品类的东西,中国现在也具备了这种生产能力。

这会告诉全世界一件事情:优秀的供应链和优秀的高端制造,尤其是大批量的高端制造能力依然是稀缺的,而且只有中国会有,这会让微笑曲线去拉平,会让我们的利润重新分配。

而且可能中美会再一次携手,因为我从来没有想过去挑战美国研发的钱,也从来没有想过去赚品牌的钱,我只是想老老实实地赚我的供应链和制造能力的钱,我的研发只针对于我的供应链和制造能力的研发,不可以吗?而且这个时候美国也不得不和中国去携手,因为这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港股蓝筹会率先展示“赚钱效应”

从而带动A股的风格切换


另外,我发现A、H股之间的差价,现在有一个巨大的套利空间,港股享受了和A股一样的基本面,但是却和美国一样的跌幅。

这一轮因为美国的钱会撤退回美国去救杠杆,香港这边的跌幅也没有比美国小,相当于出现一个套利空间。我想明白这个问题后,知道现在应该放弃一些A股仓位,增加港股的仓位。

现在南下抄底香港的资金是很踊跃的,仅通过沪港通一个通道能看到一天是100亿,还有通过QDII的基金南下,不一定多少。

这一次主力的资金南下去抄底这些和A股一样的好公司,甚至是A股没有的公司,这么大的资金去抄底,同样是锚,香港那边稳住了,A股这边也就稳住了,这种赚钱效应会在港股蓝筹或者是A股蓝筹逐渐体现出来之后,带动A股风格完成切换。

现在市场已经跌得非常非常充分,什么概念?

现在这一轮美股估值跌到了2012年的估值水平,而这一轮整体港股是破净的,这还是在包括像腾讯、阿里这种大市值高PB的情况下,说明港股现在有大量的公司净资产打1折、打2折、打3折、打4折,这种公司的量现在非常大

这是什么概念?上一次的港股整体破净是1998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这还算是好的,因为英、法、意这些国家的股市已经跌到了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水平,又传导到全世界。

从整体来看,近30年看美股道琼斯指数和港股的恒生指数的走势非常相似,涨幅都是相似的。1990年的时候都是3000多点,1998年跌下来的时候都是7000多点,现在都是20000点出头。

但为什么港股那边就那么便宜,美股就那么贵呢?还是美国那边有些定价权的优势。

港股为什么也可以走得那么好,走得和美国的股市一样好?本质的原因是港股的权重股也是中国的股票。

港股前十大的权重股,像腾讯、汇丰,汇丰是一个全球化的公司,还有友邦,友邦(AIA)主要是卖中国保险,是亚太业务,不是全球的业务,还有建设银行、中国平安、工商银行、中国移动、港交所、中海油等等,本质上也都是中国的公司。

现在是中国更值得投资的时候,是一个中国处处占先的时候,和美国2018年的时候很像。在这个位置,今天我们所做的尝试都很值得,我们今天所做的准备,有一定的回撤,面向未来五年中国崛起是一个长期投资趋势的话,现在的这些回撤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


延伸阅读:





点击右边链接下载聪明投资者APP,更多精彩在等你!


凡注明“聪明投资者”的作品,版权均属聪明投资者。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违者必究。所有文章旨在记录和传递信息,不代表“聪明投资者”赞同或反对其观点。


低利率时代核心资产的逻辑会加强,港股市场已经跌的非常充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