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为什么我从来不参与


我自2012年开通A股的融资融券,大概是第一批吧。当时要去人民银行开信用证明,还要提供水电煤帐单。2012年时也参与B股,所以也见证了2011年欧债危机时B股天天满屏跌停的情况。

我一直关注港股,但我从来没有参于过港股。

昨天听进化论一平演讲,有球友问A股是否会港股化。他说,“A股不会港股化,如果说美股化可能性更大。”因为港股是个边缘化的市场,一方面受美股影响、又受A股影响,在资本市场的地位下行。

我完全赞同。

做港股的人,10年前我注关注新浪博客的人有,梁宏(盈杉投资)、管我财、心中无股HK,邹沂臻等。管我财是捡烟蒂的,港股这种机会确实很多。

梁宏,心中无股HK都是交易型的选手,仓位控制,风险控制,纠错能力极强,所以他们做港股成功是正常的。

以前看过格隆汇的一篇文章,港股,一年我只玩两个星期-格隆汇。说港股一般一年只做一波,其他时间都休息,这才是正常的节奏。因为港股跌起来的幅度远远超过大多数人的想象,反过来底部确认后涨起来10倍,甚至几十倍也并不少见。

比如说B股,2008年-2013年,很多人研究和参与B股,因为估值低。后面丽珠B、中集B等B转H,新城B转A股,价值才得以体现。但是现在,还有几个人研究B股呢?主要是流动性有问题,另外大多数个股没有价值发现的机会。


我喜欢研究市场无人关注的公司,经常赚市场无人关注到关注度提高的钱。比如说2018年10月的5G设备公司世嘉科技、武汉凡谷,2019年10月的捷成股份,2020年2月的奥飞数据等。这个在A股很正常,但在港股多数都是价值陷阱。大多数公司关注度一直很低,不可能有价值发现的过程。


冯柳:2016年是我第一次碰港股,以前没有参与过。我在去之前也区分了一下A股和港股的不同,因为一直听说港股比较凶险,所以我把A股、港股类似的股票都翻出来对比,我发现他们在顶部的时候是一样的,但是在底部的时候很不一样。港股散户少,而底部一般是散户抗出来的,所以港股的底部位置比A股低。

还有一个不同,A股真正的底部是所有参与的人都奄奄一息了,所以A股虽然平时的成交量很大,但真正的底部量是不大的。而港股在底部时做空的力量还很活跃,所以相对容易在底部买到量。在底部买入筹码的时候,有的港股代价还更少些。

第三从成交量来讲,虽然港股成交量低,但参与的人也少。A股成交量即便量是港股数倍,但是参与的人更多,你分到的部分也就小了,所以并不像表面上看到的那样。另外港股一旦明朗之后就不太容易有右侧的机会,要偏左侧一点,港股的左侧比A股的左侧更容易买和卖。所以二者相比有好有坏。

还有就是A股参与的人很多,哪怕很低关注度的股票未来也可以变高,所以你可以选择低关注度的地方,而港股绝对不能赚关注度从低到高的钱,因为很多港股的关注度可能一辈子都低。你要选择的股票一定得是市场绕不开的,可以说这个企业整个经营节奏不好,然后市场对它有各种各样的偏见,但它一旦好起来的时候,市场是绕不开的,尽可能选行业龙头或者有代表性的公司,不能选绕得开的。这不光是从市值的角度来看,有的股票可能市值不小,但它这个行业上市公司挺多,它也可能关注度非常低。还有的股票可能市值没那么大,但在它这个行业里可能是唯一或者有代表性的,所以这个关注度不容易绕开。

所以港股挖掘价值的时候不能从光估值的角度出发,要尊重不同市场的估值偏好。另外是人少的地方不能去,虽然我们要做逆向投资,但是我们要更多地在大家绕不开的地方去做逆向投资。


港股,一年我只玩两个星期-格隆汇,约翰法雷尔

熟悉港股的朋友应该都清楚,长期持有一个港股的结果是什么。除了极个别的港股,类似腾讯之类的,长期持有可以赚钱,大部分的股票如果不能在一个相对低的位置进入,并且在一个相对高的位置离场,最后比较好的结果就是回到原点,亏了佣金。如果进入的位置比较高,那么抱歉,最后必定是亏的血本无归。

香港这个奇葩市场的尿性让我明白了,如果一个公司不是归你所有,那么价值对你来说可能毫无意义。难怪巴菲特看中的公司,大多数最后都变成了他的公司,人家根本就是玩1级市场的,咱们这些2级市场的屌丝想模仿,那就是东施效颦。

所以最后我就走上了自己的这个趋势价值投机之路,并且一直走到了现在。而且这条路貌似特别适合香港,因为就像我上面说的,任何一个市场都牵扯着香港的神经,趋势性的波动特别多,只要善于把握,善于埋伏,外加一点点运气,都会有不错的回报


转载说明:
作者:行中衡
链接:https://xueqiu.com/1553799558/14399714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