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过程中,你都遇到了哪些障碍?你是怎么处理的?

小小杂家


我是一个喜欢简单又有点恋旧的人。生活中,有些中看不中用的东西,我尽量不会买。而对于那些过时的东西,比如不会再穿的衣服,会舍不得丢掉,但是再放着也无用只会占地方,我会装好让另一半去扔,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有这种心理,自己扔会觉得不舍,别人扔就不会这样觉得。

另一种断舍离,就是友情。曾经一个很要好的朋友,我们无话不说,对于她真的是百分百的信任,如果不是因为某件事,也许我们现在还是好朋友。因为那件事(这里不再多说)真朋友是不应该做出来的,为此,我跟她之间渐渐变得无话可说,甚至见面会有些尴尬。但是对我而言,要断绝曾经百分百信任的友情,很不容易,刚开始,虽然不再联系,但我还时不时地关注她的朋友圈,这种心情是很矛盾的,她并没有那么在乎而我感觉自己是犯贱一样,后来我强迫自己不再去关注她,慢慢的就再也没去看过她的朋友圈。我们再没有出现在彼此的生活里。回不到最初的友情,就这样断了。


均若


谢谢小小杂家,很荣幸你能邀请我回答这个问题。

说实话,我没读过《断舍离》,这本书曾经不止一次的从我手边经过, 我看它的装帧设计就不断舍离,像一个暴发户,陋鄙的张扬着,就连翻开封面看一眼扉页的兴趣都没有(被别的意思哈,这是我真实的感受)。

断舍离不是什么新玩意,新时尚,就是我们爹娘苦口婆心告诫我们的两个字:节俭!节俭!节俭!我们的奶奶或者我们的祖奶奶做得比他要好得多。

节俭不是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舍不得花钱。这从来就不是中国人的习惯,有句老话讲的嘛:积积攒,积积攒,攒个铜钱买把伞,风儿一吹,吹得个光杆杆。攒钱富不了家。

节俭就是会花钱,把钱花在刀刃上,有计划的花钱!该花的钱借钱都要花,不该花的钱,即使钱堆起到脖子也不花一分钱,这基本上就叫断舍离了。

当然,这还不够,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慢慢来,不要慌。俗话说,慌慌张张,一碗光汤。凡事都要有一个过程,既要勤恳做事,又要学会抬头看路。机会来了,就不要瞻前顾后,勇敢的抓住。

二、要保住老本,就是命,不管有多挣钱,要命的事坚决不干。不管到什么时候,手里永远要有存款,以备不时之需,再有余钱,炒股也好,理财也罢都没问题,这次疫情,要不是老百姓手里有几个活钱,谁能在家安安心心的呆上两个月不出门?

三、要爱干净,老话讲,笑筋不笑布。不管是家里家外,是贫穷还是富贵,都要收拾的干干净净,穿戴利利索索,不管奢侈品还是地摊货,夏天穿着清爽,冬天穿着温暖,让人看着舒服熨帖。

四、一定要有认真对待你的工作,因为他是你实现梦想的必由之路,挣不了钱,也要挣经验。就好比收拾得干净的房间,虽然简陋,但却舒服。

五、要多读书,广泛的读,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艺术品鉴能力,对世界的辩识能力,这样会让自己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同样一件事,别人看到的是糟糕,而你看到的却也是希望,不论身居何处,在你的心里都是自在。

六、不要把你在这篇文章中看到的东西,和你在书上看到的东西放在心里,没用,你要把他放生活中去实践,然后再一点一点的提炼出来,才是最好的、最有用的东西。否则,连个屁都不如!

最后说一句,把《断舍离》那本书给扔了,因为他既不能让你断,也不能让你舍,要他有什么用,既然没有用,那就让它离开吧。


假装外行看门道


大家好,我是卡来付,很高兴能回答这个问题。

我一开始的时候,玩游戏,玩手机,高中没好好学习,那年高考考了个专科,七月去打工,给一个菜馆端盘子从早上九点到晚上九点,扫地 拖地 摆桌子 擦桌子 整理酒瓶 摘菜 蒸米饭 上菜, 盐糖啤酒馒头不够了要赶紧跑到小卖部去买 我一个女生提着一包包啤酒跑着走着晒着太阳一个来回就累的不行了, 厨房很热,不到一个星期闷出一身痱子,每天头发 脸 只要是衣服没盖到的地方就一层油 衣服也是 浑身油烟味。一天七十块。

我姐姐是音乐学院的,暑假兼职在餐厅驻唱两小时,也就十首歌,就100块还有空调吹。从打工回来,我就打算上大学一定要好好学习,考专升本,考研,让自己变得越来越优秀,不然以后,只能做苦累工作还赚不到太多钱,而且还要受着别人看不起的白眼。所有人都告诉我专升本很难考研很难,但我知道世上的路不管你怎么走都不是弯路也不会是捷径,你该走的路一步都不会少。因为自己曾经的不努力,经历过的事,一次一次的刺痛自己的自尊心。

那些经历足以让我自律,我现在就已经开始背英语单词准备英语四级了。我不想以后连水彩颜料都买不起,只能整天在菜市场跟别人讨价还价,也不想连弹古筝的时间都用来做苦累的活,更不想以后落魄到都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房子。

所以从那时 我一直在努力,努力抓住一切自己可以抓住的机会。放弃游戏,放弃打牌,放弃刷手机,放弃也是一种成长。

谢谢大家,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





卡来付


我就对断舍离这个问题很纠结。

我是一个超爱买东西的人,小东小西的,大到家具,全部网购,号称刘大胆,这也说明咱国家的电商灰常发达不是嘛!因此很多东西重复的买,好多东西都是新的,用过的也不是很旧,就拿衣服来讲,老觉得没衣服穿,到了换季就买,因此柜子里满都是我的衣服,我家先生就占一小格。慢慢的衣柜就装不下了,所以看大家都提倡断舍离,所以咱也就试试吧。

这打开柜子,翻翻哪件八成新,,还都能穿,有些连标签都没撕掉的,不知道从哪下手。后来就上头条看别人发表的经验,那就先从胖瘦整理吧,感觉穿不出去的先丢掉,瘦了不能穿的,旧点的捐了,新的就留给老家的亲戚,这样就整理出一点。再接着从款式下手,觉得款式自己不喜欢的,还是差不多的捐,新点的送老家去,可搞来搞去柜子里也没腾出多少地方,没多少时间就又满了,我想剁手!

最近内衣整理了一遍,效果还行,这次主要是下了狠心,把该扔的都扔了,舍不得扔的狠狠心也扔了,完事一看,还比较满意。

所以我发现了窍门,只要狠下心,闭上眼,手要狠,这衣柜整洁,心里还是蛮舒服的。关键是又能买新衣啦[耶]


丹青子刘晔


一开始扔的都是一些废纸和空罐,没什么舍不得,这一步很简单,扔了很大一部分。

开始遇到障碍第一个当然就是舍不得,有一些看似有用,其实又没有用的,这一步花了很多时间,首先把自己一年都没有用到的东西挑出来,既然一年都没用到,以后能用到的机会也不多,但扔掉始终可惜,就在朋友圈和闲鱼上或送或卖,处理了一部分。然后剩下的收起来,过一段时间再拿出来,真的没用过的就狠下心来扔了。

处理完一很久都没用的,就开始处理鸡肋的东西,不好用和不喜欢的,既然都不喜欢了就全部处理掉,这里的处理包括送人和卖还有扔。

最后就是选择,同种类同功能的东西中留下最优的。

虽然做了花了很多时间,但是东西还是有很多,然后就每天扔一点,慢慢的东西就少了,断舍离是会上瘾的。

在断舍离的时候,我克制了自己买东西的欲望,这是很关键的,因为没有了源头,东西才变少了。

最后推荐一部日剧《我的家空无一物》,里面有很多断舍离的方法。


瓶君子


断舍离=扔扔扔!最大的障碍就是不舍得扔!

断舍离真的是一个无比痛苦的过程,对我这个特别念旧的人来说,每件物品都是一段美好的回忆,扔掉它就是要割舍去这一段记忆,万般不舍。

我对纸张尤为着迷,同事们都知道我这个嗜好,无论旅行还是出差,旅店里的空白信纸我一定会收集,随手写上一些文字,带回来夹在我的日记本里,因为它代表了一段难忘的旅程;

和朋友出去吃饭喝咖啡,店里的菜单我也会搜罗回来,因为它记忆了一次愉快的聚会;侄女儿在法国念书时被华西都市报记者采访,那份报纸我留到现在,它记录了孩子异国他乡求学的艰辛;还有女儿穿过的初中校服,被我洗的完全变了颜色,我还留在衣柜里,它记录了孩子的成长;断了弦的尤克里里我留了二十年,它让我想起收到父亲的这个礼物时的欣喜若狂……

对它们,我无论如何无法舍弃,但是我还是努力尝试着做了一次断舍离,从我自己的衣物开始。

目标:春夏季的衣物各留四套,秋冬季各留三套。

挑选标准:近两年穿着次数较多的,颜色容易搭配的。

换新原则:总量控制不变,买件新的,扔件旧的。

保留记忆:准备淘汰的衣物,上身拍照留念,换种方式收藏记忆。

整个过程用时六个小时,淘汰羽绒服10件,大衣5件,风衣3件,毛衣8件,T裇短裤近20件,裙子长裤12件,其他30余件。

断舍离,是践行一种生活方式,“断”是源头,控制强烈的购买欲,把拥有的每一件物品的使用价值最大化,才有持续下去的可能性。我已经在行动了,你们呢?有更好的方法吗?


smile


也曾经有很喜欢购物的时候,哪怕什么都不缺,几乎也没有不购物的一天,路过全家没什么可买也能买点酸奶、矿泉水、口香糖什么的,雨伞n把。跟自己潜意识说,那些都是必需品。大概是上年纪的缘故,就算每年只买一两个,皮包不多也不贵也有十几个、衣服鞋子都不是多贵也不是多便宜,鸡肋的感觉。

每年换季的时候把衣服从柜子里掏出来,挂起来,都要大很多喷嚏 。有一天打着喷嚏,突然觉得很烦,拿出来的这些东西其实都没有穿过,但是也不知道自己最想要穿什么,感觉这一季没两件新衣服还是过不去吧。有了新衣服,好像那些鸡肋我也就不想穿了。 我没有什么名牌的完全没摘吊牌的衣服,多少都是穿了穿的,想想卖咸鱼和人家啰啰嗦嗦讨价还价就很烦,但是我们楼里打扫卫生的阿姨很好,我每次会放在楼道背后,给她拿走。我老公看见自己的衣服被别人捡去穿了会很难受,我好像从来没有,看见阿姨穿我的鞋子我还挺高兴的。 衣服是我最容易断舍离的部分,但现在我也做不到四季的衣服都能挂在衣柜里。

我家也没那么大,欲望也没有那么低。我还是需要几身不一样的衣服换了穿的。但是现在每个季节我换下来的衣服基本上都是穿的,没有那种挂起来挂一季一次没穿过又挂回去的事情,假如有,我就很快扔掉了。另外,我突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加,我对高跟鞋一点也没兴趣了,穿着都是折磨我自己,7-8双鞋扔掉的时候都是全新的。

这大概是我最奢侈的行为了。买来也是好几大百的,但是想想我最终都是不会穿的,每穿一次都要武装好创可贴什么的,也是够了。就留下一双ecco比较舒服的3-4cm的黑色小皮鞋,以防万一。皮包稍微困难点,因为虽然不是什么大牌,也都是纯牛皮商场买来的,1000-4000不等,但是我也背了一段时间了,一年买一两个,攒起来柜子里就放不下了。后来想想,有几个牛皮包虽然质量很好,款式也不错,其实蛮旧了,有很清楚的磨损痕迹,每次背着我家人总要问我要不要去买点新的。

我曾经想把它们改造成笔记本内胆包、,但是想想去皮具工坊做出来也许又要好几百,算了吧。我还是很想念它们,但是以后我想有的用我就不会再买很多不同的颜色翻花头了。黑色、棕色的两个皮包,上班的时候什么衣服都可以搭配。有两个随身小包,一个运动包健身房用,n个帆布包超市买东西常常用。各种断舍离的文章里说的你应该扔掉的50个100个东西,其实我几乎没什么。手边没有什么坏的破的东西囤起来,以前我有很多购物袋,后来发现购物袋存着永远也用不完,于是不管多么精美的购物袋都舍得用他们装干垃圾。

后来就没有购物袋了。家里的餐具小家电什么的,我也没有什么不舍。买的时候不是很贵,也都用过一段时间。不喜欢不好的扔了,一点不可惜。厨房的东西都是够用、好用的,但说不上极简。现在因为家里用了洗碗机,洗杯盘碗盏都很勤快方便,吃完饭冲一冲放在洗碗机里,晚上一起开了洗掉,所以我的餐具和水具都比较多。存量大概相当于3套。但是这些东西每天都在用。

有了烘干机装了地暖以后我自然地少买了很多衣服,比如以前我记得自己有一箱子秋衣秋裤,冬天衣服干不了,要多备几套。现在一共只有两套,洗完随时烘干。因为总是穿着自己喜欢的衣服,衣柜里大概常穿的就4-5套。冬季外套有一件棉衣、一件羽绒、一件大衣。从前也没有买品质很差的东西,只是因为觉得不贵,不超出自己的消费水准,所以可以买很多,现在真正舍弃的东西大概只有高跟鞋和不新不旧的衣服和比较旧的皮包。

以前喜欢买东西还有一点是因为特别闲,现在更关注自己的工作,自然就没那么多空刷淘宝、京东。存货变少的好处是,我觉得自己特别清楚自己有什么。欲望减少,是因为我老了,几乎无欲无求,这也许并不是多么值得提倡的事情。能够断舍离的人,大概都是因为曾经有过,不在乎更多拥有吧。最难割舍的大概是书。它们代表我曾经的梦想。我有n箱子书 。从每学校搬到家,每次搬家都带着一次比一次更重的书。有些仍然没能舍弃,有一些已经十多年了,我还没有翻过几次。

这一次扔掉了我的英语小说n册,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我的老师回国前送给我的什么罗马帝国衰亡史等等原版小说,更多的是成套的法语书、德语书、西班牙语入门、日语n册,它们代表我年轻时希望成为一个精通x种语言的大学者的梦想,如今我知道,我没有力量完成这个梦想了。

所以断舍离这些书,对我而言是一种放弃,是清醒的自我认识,但是并没有什么可以欢欣鼓舞的地方。我把这些书投进回收箱,得到了90几块钱。也就是说,我扔掉了90公斤的书,直到最后爱回收的箱子满了,不能再投了。作为一个文具控,我大概有10几只各种日本德国产自动铅笔,10几只各种钢笔,500+各种水笔,100+各种笔记本,几十卷胶带。如今每天都用电脑工作,我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才能用完,但是我也不舍得扔。还好我后继有人,中学生期末的时候每天都可以用掉一支笔,每次学校组织义卖,她都带去几卷胶带,几个本子,最好看的留下来。

现在那一堆文具越来越少了,长出一口气。这是一个癖好,现在我路过好的文具店,也会流连忘返地逛逛。但是就逛逛看看而已,不太会带回家了。化妆品严格来说没有多少囤积,只是一年年地下来,发现自己有很多过了保质期的从来没用过的粉饼、口红、香水,丢到最后,彩妆一共只有一管口红,还是给女儿表演准备的。但护肤品大量,从头到脚都有。每次出国旅游或出差,不买点觉得自己吃亏了一样,渐渐的也觉得没意思了。以前每次出差看到酒店的洗漱用品都带回家,现在除非特别精美的都不会带了,既然没自己用的好,带回家也是浪费。有些东西我拿回家几年了,想着去健身房的时候用,其实根本用不了那么多,所以后来都放着给卫生阿姨了。

从爱买东西到现在索然无味,其实有好几年,我没有得到那些书里说的所谓的平静、能量的流动、对生命的把控……所谓社交上的断舍离我也不需要,从来都不会勉强自己和不喜欢的人打交道。所以回应题主的问题,我觉得自己什么也没有得到,只是欲望衰减,越发减少。如果非要说得到什么,大概就是认命吧。那些杂物都曾是我鲜活的梦想,高跟鞋 紧身裙、口红、香水是一个女人对世俗之美的向往,失去这种求美的欲望,也不觉得是高级。扔掉那些外语书和大部头的哲学书于我而言,是确认自己是一个庸俗的平凡人,是确认自己年少梦想的失败。现在我所有的东西都是和自己的六便士相关的。





奇葩视角


老话说“当断不断,必有后患”。2017年以前,我从没有深刻去体会这话的含义,因为是个自由职业者的缘故,每天应酬不断,抽烟,喝酒,熬夜,打麻将,不断的透支自己的健康。2017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差点要了我的命,出院后,痛定思痛,戒烟戒酒,锻炼身体,每天在运动场坚持快走,直到走出汗为止。工作上如果遇到实在避免不了的应酬,我也坚持酒席上少吃油腻,多吃蔬菜,不管几点,宴席结束,都要把没走完的步数补齐,一个月下来成功减掉18斤。你看,没生病前怎么减肥都减不下来,现在一个月就判若俩人。所以,当生命收到威胁的时候,你才会深刻体会到断舍离这些坏习惯的重要性。但人生没有那么多幸运,当断则断,远离祸患。



八啦八啦歹


最大障碍就是父母[捂脸][捂脸],扔掉的东西会被捡回来,还会被说教一番,说败家,不会过日子,说浪费可耻,象犯罪一样的啊,偷偷摸摸的扔掉,自己也怕万一以后,有用东西扔掉还得买,自己有深深的最恶感。

刚开始,我只是丢掉我自己的东西,不敢动父母的东西,自己的东西也是要循序渐进,先把一些确实没用,百分百不用的东西,过期的食品或物品,还有些衣服都遗忘在衣橱里的,先把这些扔掉,还有一部分确实是扔不掉的,以后还有价值的,就先弄一个杂物箱,把它归置在一个不经常看到的地方,把一些扔掉留下来的物品丢到那里,在经过一段时间以后,确定不能用,再从里边分解出来一些,确实没有用过的东西,再次丢掉。 还有就是把一些不坏,自己又用不到的东西,把它送给朋友,或打包放在小区楼下,让有需要的人去拿去用,这样也减去了不必要的浪费,还有记住一点,丢的时候千万别纠结,丢了以后别去想别后悔,尽量让生活简单,等自己的空间空出来以后,父母也会觉得这样很好,慢慢的去影响它们自己断舍离



和马


断舍离的意义对我来说不单是对自己生活物品的整理,也是对自己人际关系的整理!

我喜欢购物,特别喜欢拆快递的感觉,家里东西自然不少,不过还好我也很享受断舍离的过程,把不需要、不合适的东西挑选出来送人或丢掉,这样居住环境宽敞整洁了,心情也更愉悦了。当然也会有不舍得的时候,始终抱着“旧的不去,新的不来”的想法也就狠狠牙解决了!

相较于物品上的断舍离,人际关系上的断舍离会更不容易!年轻的时候都愿意广交好友,年龄大了以后更愿意精简朋友了。于是翻找手机中的微信,删除一些所谓的“好友”,既然此生也许都不会再和我有交集的人,又何必以“好友”的身份岀现在我的生活中呢!虽然有时候难以抉择,但有句话说的好,“朋友不在于多,只在于精”不是吗?

敢于断舍离,就是敢于面对更精简的生活。本来就是一个普通人,平平淡淡、简简单单才最为珍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