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的老屋

此刻,我一邊整理同學們拍攝的照片,一邊聽著水木年華的《老屋》:

親愛的老屋 不大的窗戶

陽光撒進來 告訴我日落日出

門外的小樹 是愛的禮物

你挑了一天的花布

來裝飾我們的窗戶

我親愛的老屋 有你陪伴我的孤獨

那時生活有點艱苦

愛是我們唯一的財富

…… …… …… ”

老屋有鄉愁,老屋有故事,老屋讓時間沉澱,老屋把惆悵流轉。現在讓我們暫時離開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走近老屋,傾聽老屋的訴說。

故鄉的老屋


故鄉的老屋


這樣的老屋即使在農村老家也已經不多見了,有一些已經廢棄不用,但也有一部分至今還住著一些老人,老屋彷彿是他們的標配,跟他們一樣蒼老一樣孤單一樣在風中飄零。

即使有再多的感慨,敬業的陳老師也不會忘記給大家普及歷史小知識:看見老屋上面的瓦了嗎?

你們知道建築物上最早用瓦是什麼時候嗎?一定有同學想搶答:秦磚漢瓦,一定是漢代吧!你怎麼可以這麼想!周王會覺得你瞧不起他大西周的。再強調一遍:建築物上開始用瓦是在西周!據說具體年代是公元前1066年,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了,同學們跟我一起唱:房上用瓦在西周,你牛,你牛,你真牛!

一定有同學不忘刁難一下老師,那秦磚漢瓦是怎麼回事?所謂“秦磚漢瓦”是說明這一時期建築裝飾的輝煌,秦磚漢瓦上面都有一些精美的花紋或者動物圖案,比我們現在的磚瓦要精緻多了。空口無憑,眼見為實,網上找的圖片,給你瞧瞧。

故鄉的老屋


故鄉的老屋


怎麼樣?你就說你服不服?

下面我們重點看看老屋的窗。

我們現在橫豎瞧不上眼的土坯房,在當時蓋一棟這樣的土坯房就已經傾其所有,記得我家有一份賬單,那是1980年蓋房的時候記錄的,上面寫著借XXX白麵多少斤,借XXX地瓜幹多少斤,借XXX油多少斤……滿滿兩大張,可見當時有多困難,所以蓋房時,窗戶能湊合就湊合,條件好點的家庭可以請木工做個窗戶

故鄉的老屋


條件差的就鑿個三角形,能通風就行了。

故鄉的老屋


也有的師傅會用瓦擺個造型

故鄉的老屋


又到了歷史小課堂時間了,最早的房子是沒窗戶的,參見課本上半坡人的半地穴式圓形房屋和河姆渡人的幹欄式房屋,春秋戰國時期窗戶就普遍存在了。是不是想誇我博學?別忍著,盡情地誇。

最後我們來看看老屋的大門。

故鄉的老屋


看到上圖的大門,有同學又開始呵呵了,這也叫門?要不然呢?你給它起個名字?這就是木柵門,怎麼著也能攔個雞鴨鵝狗的吧?

故鄉的老屋


這種門又稱為券門,也叫拱券門,拱券門的形狀本身就非常優美,很多拱券門的門洞邊緣,即券臉等位置還常裝飾雕刻圖案,讓拱券門在實用性中更添藝術性與觀賞性,諾諾諾,就是圖上那樣。

知識點來了,這種拱券門最初是用於地下陵墓的,大橋下也用,從南北朝時期開始,才用於地上建築。

白髮高堂遊子夢,青山老屋故園心!這些老屋就是風箏的線,一端牽著遊子,一端牽著故鄉,一端牽著歷史,一端繫著今朝。老屋終究會漸漸消失,我們能做的就是把它放在心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