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王敦叛亂逐漸升級,周顗慘遭其毒手

對於東晉王朝的整個王氏家族而言,王敦的這種叛逆行為,差點讓他們全部陷入滅頂之災。

很多時候,我們不得不經常思考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當一個人準備做某件事情之時,這件事情對他很重要、很關鍵,但是卻又關係到他的家人或者朋友的安全或者利益,那他到底靠不考慮周到之後,再付之於行動呢?

東晉王敦叛亂逐漸升級,周顗慘遭其毒手

其實,這是一個不太好回答的問題,就和“老婆和老媽掉進河裡,先救哪一個”問題一樣。對於王敦而言,我們後人無法理解他完全不管家人和朋友的死活,一意孤行,非得進行造反這種行為。

歷史已經給了我們太多血的教訓,那就是造反的成本太高,一旦不能成功,那就是滅族的慘劇啊!難道,讀過這麼多年書的王大將軍竟然不懂這個道理?竟然不明白這個買賣是多麼的不划算?難道就不明白造反是一件風險係數極高的冒險遊戲?

答案是:他估計真的不知道。

東晉王敦叛亂逐漸升級,周顗慘遭其毒手

從王敦造反之前的言行,我們就可以勾畫出這個人的形象:剛愎自用,心硬如鐵,毫無人情味,整個就是做暴君的絕佳材料。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王敦認為他造反成功的係數極高。這不難理解,東晉王朝剛剛草創,原來的西晉王朝那幾個王爺,包括皇帝本人,在王敦眼裡都是孬種。這種龍子生跳蚤的結果,就為王敦這種人提供了便利。不找個機會欺負皇帝,顯擺一下,那不符合王敦的性格。

王敦認為他造反的成功係數極高,所以,他根本就不在乎自己的行為會給王氏家族帶來什麼可怕後果,在他的心中,估計從來就沒有被誅殺或者失敗這種概念。因為,司馬睿再厲害,骨子裡面還是怕王敦怕得要死。

王敦在京城外面躍躍欲試,已經和晉元帝公開撕破了臉面,他根本就不知道,在建業城裡,自己的堂弟王導現在是過的什麼日子。

東晉王敦叛亂逐漸升級,周顗慘遭其毒手

自從王敦叛亂開始那一天,王導每天做的唯一一件事情,就是率領他的堂兄弟中領軍王遂、左衛將軍王廙、侍中王侃、王彬以及宗族子弟一共20多個人,守候在朝廷門口伏地待罪。

晉元帝等王敦一翻臉,發現南京城已經沒有像樣的大將來守衛了,就一紙調令將戴若思和劉隗召回了京城。劉隗沒有尺寸之功,竟然一臉的狂妄。等他到達京都城門口,看到朝廷中的文武百官全部出來迎接,心中極為滿足,然後便吹噓說,像王敦這種逆賊一旦碰見他這員猛將,必將落荒而逃。

等見到了晉元帝,他和刁協又開始吹風:請陛下趕緊殺掉王導,收拾掉整個王氏家族。晉元帝搖搖頭,並沒有說話。

東晉王敦叛亂逐漸升級,周顗慘遭其毒手

王導懷著巨大的恐懼和不安,天天領著家族子弟跪在皇宮門口,希望晉元帝能夠原諒他們。家門不幸啊,多年來兢兢業業、忠誠無比的王家,竟然出了這麼一個禍害朝廷的叛逆。

但是晉元帝既不召王導進宮,也不出來安慰,就讓這二十幾個人一直跪著。

這天,正跪在門口的王導突然看見朝廷重臣周顗走了過來,就要進入宮門。王導就像看見了救命的稻草,趕緊喊道:“伯仁兄啊,我們王家一百多口的性命就靠著老兄你說幾句好話了!”

但是,周顗就好像沒有聽見他的話,依舊昂首闊步頭也不回就走了進去。

周顗當然聽到了王導的喊聲和求救聲,但是,他並沒有回答王導,主要是出於安全的考慮,一個是王導他們的安全,一個就是自身的安全。周顗是一個非常正直的大臣,明白王導和王敦是截然不同的兩種人,他更清楚,現在朝廷中有很多嫉妒王家勢力的人,恨不得王導立刻完蛋,想落井下石的人比比皆是。

如果周顗一點政治敏感度都沒有,在眾目睽睽下就和王導套近乎,那麼,這種魯莽的做法不但無法幫助王導,很可能連自己也會搭進去。所以,周顗沒有理會王導的呼喊,頭也不回徑直就進去了。其實周顗這次面見晉元帝,就是為王導這件事情而來的。所以他見到了晉元帝,就開始大說王導的好話,言辭懇切,“申救甚至”。

東晉王敦叛亂逐漸升級,周顗慘遭其毒手

晉元帝看見周顗這麼言辭真誠懇切,加上王導這個人並沒有做出對不起朝廷和自己的事情,就答應了不再找王導的麻煩,而且還要繼續重用王導。

周顗聽完異常高興,心情愉快地走出了宮門。這時,王導還在眼巴巴等著晉元帝接見他們,結果又看見了周顗,王導馬上就振作了起來,繼續喊道:“伯仁兄啊,看在我們多年的交情的份上,你一定要替我們多說幾句好話啊!我們王家可全靠你了!”說著,竟然急得差點哭出來。

但是做了無名英雄的周顗,依然沒理王導,而是故意裝瘋賣傻答非所問:“我今年要將所有的賊寇和胡奴全部誅殺,然後拿一個像鬥那麼大的金印,系在胳膊肘後面看著玩!”

等周顗回到家裡,馬上就又寫了一封疏給晉元帝,再次聲明王導是無罪的,“言甚切至”。

周顗為王導以及王氏家族做的這一切,王導根本就不知道,看見周顗前後兩次根本就不搭理自己,王導心中的憤怒無以復加,這種憤恨,一直持續到周顗被王敦殺害。王導在朝廷的檔案裡面偶然翻閱到了周顗給晉元帝的上疏,這才明白了事情的真相,情不自禁淚如雨下,嘆道:“我雖然沒有殺伯仁,但是伯仁是因為我而死的啊!”

經過周顗的輪番努力,晉元帝終於原諒了王導,王導跪拜山門的漫長日子終於結束了。

東晉王敦叛亂逐漸升級,周顗慘遭其毒手

晉元帝重新啟用王導,就將朝服還給了他,然後下旨召見。王導趨步進入,稽首對晉元帝說道:“逆臣賊子,何代無之,不宜今者近出臣族!”

王導實話實說,晉元帝頗為感動,馬上就從床上跳了下來,光著腳一把拉住了王導的手(帝跣而執其手)說道:“茂弘啊,方寄卿以百里之命,是何言邪!”

既然君臣之間已經和好如初,那麼晉元帝就開始調兵遣將:封王導為前鋒大都督,封戴若思為驃騎大將軍,封周顗為尚書左僕射,封王遂為右僕射,封甘卓為鎮南大將軍、侍中,都督荊梁二州諸軍事,封大將陶侃為江州刺史,讓劉隗鎮守金城,讓徵虜將軍周札率兵鎮守石頭城,都督石頭諸軍事。事實證明,晉元帝把貪財好利的周大將軍安排在重要據點石頭城,絕對是一招臭棋。

東晉王敦叛亂逐漸升級,周顗慘遭其毒手

等安排好手下的大臣,晉元帝就披甲上馬,巡視軍隊於郊外,躊躇滿志,等待王敦大軍的到來。

王敦的大軍沒過多久就開拔到了石頭城附近,整軍之後就想先攻劉隗,謀士杜弘說道:“劉隗手下的猛將眾多,不一定好打,不如先攻打石頭城,周札那個人刻薄寡恩,士兵早就恨他,一攻必敗,周札一敗,劉隗也呆不住,肯定望風而逃。”

高明的謀士,總能在紛亂的戰機中找到對方最薄弱的一點,然後攻之,這種謀士,是稀世珍品,可遇不可求。曹操遇見了郭嘉,奠定了曹魏政權的基礎;劉備遇見了孔明,三分天下於蜀漢;孫權遇見了周瑜,藍眼兒坐鎮江東;石勒遇見了張賓,建立了後趙王朝;苻堅遇見王猛,讓前秦雄立北方四十年。

杜弘料事如神,王敦大軍剛一攻打石頭城,周札立刻高舉白旗投降了,根本就沒費吹灰之力。石頭城這個重要軍事據就落入了王敦的手中,王敦大喜,連稱大功即將告成。

東晉王敦叛亂逐漸升級,周顗慘遭其毒手

石頭城落入了王敦的手中,這對晉元帝而言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就想亡羊補牢,趕緊派遣刁協、劉隗、戴若思、王導等人並分三路,想奪回石頭城,結果三路大軍全部慘敗。晉元帝徹底氣餒,眼看著王敦趾高氣揚地帶軍進了京都建業。

只敗了兩次,晉元帝就輸了。

王敦帶領大軍進入了建業,既不去上朝,也不把晉元帝怎麼樣,而是縱兵大掠。士兵一折騰建業,大臣們立刻跑了個精光,只有安東將軍劉超和侍中兩個人守在晉元帝身邊。

看著王敦這麼不可一世,晉元帝長嘆一口氣,脫下戰袍,換上朝服,對左右說道:“王敦他想當皇帝,應該早說,幹嘛現在要禍害百姓啊!”

然後就派了一名使者,到了王敦那裡,說道:“王公你如果沒有忘記本朝的恩惠,咱們就此息兵,那麼天下還可以安定,如果實在不行,朕就要重新當琅邪王,就把皇位讓給你吧!”王敦並沒有回答。

東晉王敦叛亂逐漸升級,周顗慘遭其毒手

再說刁協和劉隗慘敗之後,回到了建業,進入宮中面見晉元帝,三個人面對面執手凝噎,晉元帝對二人說道:“趕緊走吧,速速遠去,免得遭到王敦的毒手。”

後來劉隗逃出了建業,投奔了後趙石勒,最後死在了北方。而刁協下場就很慘,一來年紀大了,根本經不起折騰,而來這個人可能也是刻薄寡恩,得罪了很多人,逃出去沒多遠,就被人攔在半路上暗殺了。

晉元帝將兩名心腹放走之後,就率領百官去石頭城面見王敦。東晉根本就沒亡國,皇帝竟然要去拜見大臣,這種新鮮事在歷史上也很難遇見,確實讓我們大開眼界。

東晉王敦叛亂逐漸升級,周顗慘遭其毒手

王敦看見皇帝來了,感覺心情不錯,就對戴若思說:“前日之戰,有餘力乎?”

戴若思,打仗不行,拍馬很有一套:“豈敢有餘,但力不足耳!”

王敦又問:“吾今舉事,天下以為如何?”

戴若思說:“只看表面現象的認為這是篡逆,誠心誠意之人則認為是忠誠。”王敦哈哈大笑:“戴卿你可真會說話!”

王敦和戴若思演完雙簧,就轉身對周顗說道:“伯仁兄,你這次可是辜負了我啊!”

周顗不卑不亢地回答道:“王公你戎車犯順,下官親率六軍,不能戰勝你,而使王師敗北,這是我辜負王公的地方啊!”

一句話噎得王敦半天沒喘過氣來。周顗這種耿直的性格,使他很快就遭到了王敦的毒手,可以說後來死得很慘。

王敦的叛亂,到現在只是一個小小的高潮,還遠沒有結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