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廳和重慶市生態環境局就推動雙城經濟圈生態環保工作召開第一次聯席會議

4月1日,四川省生態環境廳與重慶市生態環境局以視頻形式,召開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聯席會議第一次會議,四川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書記、廳長王波,重慶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辛世傑出席會議並講話。雙方達成共識,將共同努力搶抓國家重大戰略機遇,一起奏好“生態曲”、共同唱好“雙城記”。

生態環境廳和重慶市生態環境局就推動雙城經濟圈生態環保工作召開第一次聯席會議

會上,川渝兩地簽訂了《關於深化川渝兩地大氣汙染聯合防治的協議》《危險廢物跨省市轉移“白名單”合作機制》和《聯合執法工作機制》。

生態環境廳和重慶市生態環境局就推動雙城經濟圈生態環保工作召開第一次聯席會議

重慶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黃紅通報了重慶推動雙城經濟圈生態環保工作情況。重慶市開展了《推進成渝兩地生態共建和環境共保的相關政策研究》專題調研。目前,重慶市生態環境局成立了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領導小組,正在組織編制重慶市《加強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生態環境保護行動方案》,系統謀劃未來3—5年工作任務,通過定人、定責、定目標、定時間、定任務、定標準把各項任務落實;與四川省生態環境廳一起制定了《深化四川重慶合作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生態共建環境共保工作方案》及2020年重點任務清單。

生態環境廳和重慶市生態環境局就推動雙城經濟圈生態環保工作召開第一次聯席會議

四川省生態環境廳黨組副書記、副廳長李嶽東通報了四川推動雙城經濟圈生態環保工作進展情況。四川省生態環境廳多次組織專題會議研究部署,與重慶市生態環境局就雙城經濟圈生態環保工作進行了交流討論,在共同爭取國家支持、建立常態化工作機制等方面達成一致意見。目前,已編制完成《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生態環境共建共治研究報告》《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技術大綱》《成都都市圈生態環保聯防聯控聯治實施方案(初稿)》;組織制訂《關於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築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的行動方案》和《四川省鞏固汙染防治攻堅戰成果提升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

生態環境廳和重慶市生態環境局就推動雙城經濟圈生態環保工作召開第一次聯席會議

王波表示,成渝兩地生態環境共建共保是雙城經濟圈建設重要組成部分,前期兩地已經共同開展了系列工作,下一步要繼續在統一謀劃、一體部署、相互協作、共同實施上下功夫,四川省生態環境廳將更加堅定推動成渝地區相向發展、一體保護的信心和舉措,也懇請重慶市生態環境局給予更多合作支持。

一是堅持規劃先行,積極爭取國家支持。爭取生態環境部儘快啟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結合川渝兩地的實際形勢和問題短板,提出區域生態環境共保共建的主要目標和總體要求,推動兩地規劃同圖、計劃同步。共同謀劃一批引領性、帶動性和標誌性的環境治理重大項目、重大政策、重大平臺、重大改革和適應現代環境治理體系的能力建設項目,爭取納入國家“十四五”規劃。探索建立常態化跨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共同爭取國家生態補償資金對長江上游生態屏障建設支持;推動設立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綠色發展基金,探索建立排汙權跨區域交易機制,共同爭取國家設立環保基金成渝地區子基金,加大地方生態環保專項債券規模。

二是抓好項目支撐,攜手加強聯防共治。水環境治理方面,共同推進長江、嘉陵江等七大流域水汙染防治,共同打造七大流域萬里水生態廊道;大氣環境治理方面,推動建立區域重汙染天氣應急動態決策管理系統,開展交界地區統一重汙染天氣預警分級標準試點;土壤和固廢環境治理方面,深化鄰近區域固廢土壤汙染協同處置,加快建設固廢資源回收和危廢處置基地,深入推進危險廢物跨省市轉移“白名單”制度;其他方面,協同推進汙染防治項目和生態環境監管能力建設,探索共建成渝地區重點流域、區域環境風險應急統一管理平臺。

三是建立工作機制,推動任務全面落實。建立整體工作定期會商機制,協同完善重點工作推進機制,構建決策層、協調層、執行層上下貫通的三級運作模式;建立重點工作聯繫制度,加快“三線一單”成果落地運用,協同實施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實現一張清單管兩地。完善環評審批會商機制,推動川渝重大基礎設施、重大產業、重大開放合作和重大公共服務項目儘早落地建設。建立環保信用評價合作機制,加強環境信用評價信息共享,協同推進環境信用體系建設。

生態環境廳和重慶市生態環境局就推動雙城經濟圈生態環保工作召開第一次聯席會議

辛世傑表示,要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切實把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戰略要求轉化為工作機制、發展規劃、支持政策、合作項目、具體事項,進一步強化生態環境聯防聯治機制、生態環境政策協同,築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下一步,將在共同落實原有相關合作協議基礎上,與四川省生態環境廳達成更多共識、開展更多合作、取得更大成效。

一是深化生態共建,築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紮實推進長江、嘉陵江、烏江等生態廊道建設,謀劃一批山水林田湖草系統修復工程項目,深化推進廣陽島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示範建設,加強三峽庫區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推動建立健全長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讓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更加牢固。

二是深化汙染共治,持續改善區域生態環境質量。將深化跨區域水汙染聯防聯治,常態化開展跨界河流兩地河長聯合“巡河”;聯手打好大氣汙染防治攻堅戰,協同交通汙染和PM2.5、臭氧協同防控,共同推進兩地空氣質量改善;建立長江經濟帶上游省市危險廢物聯防聯控機制,開展跨省級生態環境聯合執法,落實跨界突發環境事件協作處置機制,共同推動成渝兩地天更藍、水更清、空氣更清新。

三是深化機制共商,推動形成統籌合作制度體系。將加快建立完善成渝地區生態環境保護專項工作機制,建立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交流合作機制,指導重慶市與四川毗鄰的區縣生態環境部門完善協同工作機制等,形成齊抓共管、統籌協作的大格局。

四是深化環境共管,有效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將強化“一盤棋”思想、貫徹“一體化”理念,協同編製成渝地區國土空間和自然資源資產保護使用規劃、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區域大氣汙染防治規劃等專項規劃,實現兩地規劃同圖、計劃同步。將強化生態環境政策協同,加快推動標準統一、規則統一、措施統一,形成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工作合力,實現一張負面清單管兩地。

重慶市生態環境局和四川省生態環境廳有關領導以及相關處室負責人參加會議。


來源:四川省生態環境廳、重慶市生態環境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