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五改”促“四變”創新財政扶貧資金精準到戶機制

脫貧攻堅戰以來,重慶市緊扣“精準”方略,突出“產業”帶動,構建“聯結”機制,強化“績效”管理,改變過去簡單給錢給物、直接補助業主的做法,探索財政扶貧資金“改補為獎、改補為貸、改補為借、改補為股、改補為酬”,推動扶貧方式變“濟”為“激”、貧困群眾變“農”為“工”、新型主體變“小”為“大”、集體經濟變“弱”為“強”,豐富了扶貧資金精準到戶方式,放大了財政資金槓桿作用,激發了貧困群眾內生動力。

一、改“補”為“獎”,變“平均分配”為“多幹多補”。創新產業補助到戶方式,改變簡單發放產業發展補助資金的做法,制訂“菜單式”項目清單,設計多種增收模式和政策支持方式,通過以獎代補、先建後補、事後獎補等辦法,引導貧困戶發展產業。如:酉陽縣按照因地制宜、適度規模、不建不補、先建後補、控制總額、鄉鎮負責、部門監管的思路,按每戶2500元的補助標準,引導所有貧困戶自主選擇產業項目,只要具備一定基礎、規模和效益,均給予資金獎補,做到多幹多補、不幹不補,實現到戶產業全覆蓋。同時,創新“獎”的方式,改補“現錢”為補“保費”。如:2018年在18個市級深度貧困鄉鎮開展“產業精準扶貧保”試點,財政扶貧資金對貧困戶每戶補助200元保費,商業保險機構提供27個品種、1.5億元的生產風險保障,貧困戶根據自身產業項目“自助式”投保。截止9月底,共有9809戶貧困戶參保,獲得保險賠款50餘萬元,惠及639戶。

二、改“補”為“貸”,變“現金補貼”為“風險補償”。財政扶貧資金支持建立扶貧小額信貸風險補償金,給予貸款貼息補助,為貧困戶提供“3年以內、5萬以下、免抵押、免擔保、基準利率”的信貸支持,解決貧困群眾發展產業資金短缺難題。突出扶貧小額信貸的帶貧惠貧作用,在堅決防止“戶貸企用”的前提下,將貧困戶是否參與並融入產業發展、扶貧小額信貸是否用於發展生產和經營作為核心要件,探索貧困戶利用扶貧小額信貸“抱團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同時,成功創建141個市級金融扶貧示範點,形成以“銀行+產業+貧困戶”為核心鏈條的多元化金融扶貧模式。截止今年9月底,全市建立扶貧小額信貸風險補償金7億元,撬動信貸資金70億元,歷年累計貸款金額44.18億元,貸款戶次97589戶,基本實現有貸款需求、有產業項目的貧困戶全覆蓋。

三、改“補”為“借”,變“無償補助”為“有借有還”。在有條件的貧困村組建資金互助社,以財政扶貧資金為引導,建立民有、民用、民管、民享、週轉使用、滾動發展的生產發展資金,方便快捷、手續簡單、便民實惠,成為農村金融扶貧的有效補充。截止今年10月底,累計發放借款12.5億元,惠及貧困村農戶12.4萬戶,其中發放貧困戶借款4.36億元,扶持貧困戶4.38萬次。同時,支持區縣結合村級集體發展、資產收益扶貧等,創新互助資金使用方式。如:城口縣創新“財政+金融+龍頭企業或合作社+貧困農戶”互助金運作模式,採取農戶借款、帶資入股、務工分紅的方式,在22個鄉鎮76個村成立農村互助資金協會,資金規模達4000萬元,累計為貧困戶發展生產、改善居住條件以及因災因病等應急資金需求提供借款近1億元。巫溪縣將國家水利部定點幫扶的500萬元資金,作為貧困戶股金入股到25個運行良好的村級資金互助社,以“產業幫扶+入會分紅”模式,帶動260戶貧困戶每年穩定收益950元。

四、改“補”為“股”,變“鬆散帶動”為“股權激勵”。一是全面推行農業項目財政補助資金股權化改革,涉農區縣每年安排不少於3000萬元,在不改變資金使用性質及用途的前提下,將財政補助給農業企業和農民合作社的發展類、扶持類資金等,量化為所涉村集體、農民和貧困戶股份,結合土地入股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2017年落實股權化改革資金10.5億元,涉及1400多個農業項目,惠及1300多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15.5萬農戶(含2.5萬貧困戶)。二是積極推進農村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三變”改革,先期在38個村試點(貧困村11個),盤活農村閒置土地3.78萬畝,量化形成股金6383萬元,6.54萬農民變成股東。如:巫溪縣譚家村組建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貧困戶以承包地等資源入股,財政扶貧資金投入150萬元量化為貧困戶股金,貧困戶通過股權收益分紅戶均增收2500元。三是全面推進資產收益扶貧,將產業項目資金的一半,交由流轉土地的農民和當地集體經濟組織持股,每年按5-10%固定分紅,優先扶持貧困村貧困戶,兼顧“臨界”貧困戶,重點保障深度貧困戶,讓貧困戶搭上產業發展“順風車”。

五、改“補”為“酬”,變“不勞而獲”為“勞而有獲”。通過財政扶貧資金一次性建設補助、帶動就業示範獎補等方式,引導企業在貧困村發展扶貧車間,吸納貧困家庭勞動力就近就業,實現“掙錢顧家兩不誤”。先期在18個深度貧困鄉鎮試點,每個鄉鎮發展2-4個扶貧車間,目前全市已建成116個,吸納當地村民就業3886人,其中貧困人口1498人。開發保潔、治安、護路、護林、管水、扶殘助殘、養老護理等扶貧類、基層公共社會服務類等公益性崗位,財政資金給予公益性崗位補貼和社會保險補貼,安置貧困人口3萬人以上。如:林業部門面向貧困戶選聘生態護林員1.7萬人,每年人均報酬5000元。酉陽縣從財政扶貧資金、易地扶貧搬遷融資資金中整合3600萬元,綜合考慮貧困群眾需求、身體狀況、技能水平等情況,開發公共環境綠化、公共區域保潔、公共設施維護、治安服務、助殘服務等6類公益性崗位1萬個,按照300元/人/月標準兌現公益性崗位補貼,引導貧困戶通過勞動自力更生。奉節縣三沱村通過財政扶貧資金購買新型農機設備,成立臍橙專業服務隊,就地招募和培訓村民開展專業化服務,服務範圍拓展到周邊區縣和鄉鎮,年收入達60萬元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