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居即事》—鄉村生活美如詩

《溪居即事》—唐·崔道融

籬外誰家不繫船,春風吹入釣魚灣。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門去卻關。


《溪居即事》—鄉村生活美如詩

崔道融,荊州人(今湖北荊州市),自號東甌散人。他與司空圖、方乾等人在詩詞上多有往來,結為詩友。唐昭宗,乾寧二年出任永嘉(今浙江溫州)縣令,後因避戰亂,輾轉移居福建。

他擅長作詩,特別是絕句,詩體工整,語意絕妙。他的言談優雅舉止瀟灑,受到時人的推崇。

“道融,荊人也,自號“東甌散人”。與司空圖為詩友。出為永嘉宰。工絕句,語意妙甚。……人悉推服其風情雅度……”—《唐才子傳》

解詩:詩,有一種“記事”“敘事”的功能。“記事”“敘事”是詩產生的緣由、動力。好的詩人擅長用詩記錄和講訴自己的生活經歷。

這是一首即興詩,寫的是詩人在山村生活中眼前偶然發生的一幕場景,因為是即興寫成,所以沒有過多的修飾,語言樸素自然,意境悠遠,給人一種美感。

溪居:小溪邊的村舍。即事:對眼前事物、景物即時的感觸。從《溪居即事》的題目可以看出這是一首即興創作的描寫山村生活的景物詩。

籬笆外有一條清淺的小溪,不知道誰家的船沒有繫好,正隨著溪流越漂越遠。春風吹著小船飄飄蕩蕩,慢慢的飄進了釣魚的河灣。

村裡的小孩子看見有船過來喜出望外,以為有人來做客,他急急忙忙跑向柴門,想要把緊閉的柴門打開。


《溪居即事》—鄉村生活美如詩

“籬外誰家不繫船,春風吹入釣魚灣”:在南方的水鄉小鎮,船隻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由於它的不可或缺,人們普遍愛惜船隻,很少發生不繫船這樣的事。而這首詩的首句即是“籬外誰家不繫船”,雖然是普通的一句卻引發了讀者的想象。“誰家”說明不知道船的主人是誰。“不繫船”使人產生疑問,為什麼不繫船呢?因為“不繫船”,所以自然引出下一句“春風吹入釣魚灣”,“不繫船”和“吹入釣魚灣”形成了因果關係。最後,又用“春風”二字點明瞭事情發生的季節,說出了船飄走的原因。

春潮湧動,溪水上漲,不知道誰家的船沒有繫好,正隨著溪流越漂越遠。春風吹著小船飄飄蕩蕩,慢慢的飄進了釣魚的河灣。小船原來是被湧動的春潮捲走了,並非船的主人有心不繫船,這件在春天水鄉生活中很普通的事情,經過詩人的描繪,一幅恬淡安逸的水鄉生活畫面出現在讀者眼前,整個畫面在詩人樸素自然,生動傳神的語言描述中生機勃勃,詩意盎然。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門去卻關”:

春天裡的水鄉農村,大人們都在稻田地裡育苗、插秧,村裡只剩下孩子們在村前屋後嬉戲打鬧,這個時節很少有外人會來。在安靜祥和的村子裡,一個玩耍中的小孩子看見有船進灣來喜出望外,以為有人來做客,他急急忙忙跑向厚重的柴門,想要把緊閉的柴門打開迎接客人。

詩人這裡用“疑”、“急”二字描繪小孩子好奇、興奮的神情,把兒童急迫盼望客人到來的心理狀態描繪的維妙維肖,生動傳神。詩人將眼前發生的短暫而富有情趣的一幕,用白描的手法,成功刻畫了一個活潑可愛,天真純樸的鄉村孩童的形象。

詩中清澈的溪水,溪邊的村舍,稀疏的籬笆,飄蕩的小船,緊閉的柴門,奔跑的孩童,這一切被詩人描繪成了一幅恬淡優美的水鄉風景畫,使人感受到詩一般美麗的鄉村生活氣息。而透過畫面,讀者還隱約看見一位皓首長鬚,悠閒自在的詩人形象,感受到他樂觀豁達的生活情趣和閒散舒適的心情。


《溪居即事》—鄉村生活美如詩

這首七言小詩,文字清新,語言自然流暢,意境悠遠,詩意濃重。徐定祥先生評價這首詩“樸素自然,平淡疏野,得天然之趣,因而詩味濃郁,意境悠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