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中心指數:中國4城躋身前20,深圳雙創並進

導讀:


■第27期全球金融指數發佈,深圳位列十一

■紐倫港前三強格局打破,中國城市金融科技優勢突出

■金融+創新並駕齊驅,建設灣區H心城市

■深圳—前海,灣區金融示範區


■第27期全球金融指數發佈,深圳位列十一


近日,國家高端智庫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與Y國智庫Z/Yen集團共同編制的第27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27)報告發布。本期指數共有108個金融中心進入榜單,深圳位列這份榜單的第十一名,與第十名洛杉磯金相差一分。


全球金融中心指數:中國4城躋身前20,深圳雙創並進


報告顯示,全球前十大金融中心排名依次為:紐約、倫敦、東京、上海、新加坡、香港、北京、舊金山、日內瓦、洛杉磯。香港與北上廣深四大超一線城市再度全部躋身綜合競爭力排名前20的金融中心榜單。


榜單亦顯示,金融中心整體呈現較強波動,其中26箇中心排名上升十位或以上,23箇中心排名下降十位或以上。這反映出國際貿易的不確定性和地緣政治及相關不穩定性已經造成了實質影響。


■紐倫港前三強格局打破,中國城市金融科技優勢突出


本次榜單中,中國香港首次跌落至全球第六名,紐倫港前三強格局被打破,新加坡也將至全球第五,東京和上海分別上升三位和一位,北京倫敦排名不變。


本期十大金融中心中,除日內瓦的評分有所上升外,其他中心的評分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香港和倫敦評分下降最多,降幅分別為34分和31分,紐約、上海和新加坡評分也下降明顯,分別下降21分、21分和24分。在全球頂級金融中心評分普遍下降的背景下,各金融中心的差距也較往期有所縮小。


值得注意的是,中美兩國金融科技優勢突出。本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再次引入金融科技排行榜,紐約在金融科技領域排名第一,北京、上海分居第二、第三,排名前15的金融中心有10個來自中、美兩國。


中國內地金融中心表現出現分化。本期共有10箇中國內地金融中心城市上榜,其中,北京、上海、深圳和廣州均進入全球前20,上海取得歷史最好成績,目前位列全球第四。其他6個內地金融中心評分與排名表現有待提高,成都排名全球第七十四,保持穩定,而杭州、青島、天津、南京和大連的排名則在第一百名左右。


據悉,最新一期指數統計於2019年12月進行整理,因此病毒擴散的影響尚未計入。


■金融+創新並駕齊驅,城市價值新高度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金融與現代產業研究所餘凌曲博士表示,深圳有望成為創新資本的聚集之地,優勢集中在資本市場與創新投資方面,為“一帶一路”提供服務。


深圳是一座創新之城,預計到2023年,深圳將建成20家以上創新載體,培育20家以上技術創新能力處於國內領先水平的龍頭企業,打造10個重點產業集群,帶動相關產業規模達到6000億元。


而金融作為實體經濟的高級服務者,深圳不斷金融科技方面創新,運用區塊鏈、人工智能、大數據等金融科技,助力高新產業發展。為促進受疫情影響的實體經濟復甦,深圳穩健的金融體系就發揮了重要作用。深圳金融界做好金融服務,推出便捷金融措施和便捷服務,助力企業復工復產,保持經濟活力,為經濟持續發展保駕護航。


金融與經濟是城市發展的兩大馬車,未來金融與科技深度結合,建設灣區H心城市,將深圳的城市價值推向一個新的高度。未來,深圳的國際金融地位更加鞏固,國際中的聲譽更高。


■深圳—前海,灣區金融示範區


而建設中的是深圳金融密度最高的區域,也是金融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未來是超級商務中心所在地。


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7月,前海蛇口自貿片區持牌金融企業達245家,其中前海片區商業保理、融資租賃等金融相關服務機構5萬餘家,成為全國最大的新金融、類金融機構集聚地。截至2019年7月底,世界500強在前海投資企業累計達353家、內地上市公司投資企業累計達960家,產業結構優化、高端要素集聚、經濟活躍度高的現代服務業體系已在片區基本形成。


同時,深港兩地金融合作歷來緊密,近年來,在建立粵港澳大灣區和先行示範區的背景下,深港兩地的金融合作更加深化。


前海具有毗鄰香港的區位優勢,是深化金融合作的橋頭堡,持續推進金融創新和制度創新,在構建我國金融業對外開放新格局、建立更加開放的經濟體系上做出了有益探索。


截至2019年8月底,片區已累計註冊港企11731家,註冊資本12393.08億元。僅上半年,港企實現增加值和納稅總額的佔比均超過兩成;完成固定資產投資佔比近三成;實際利用港資25.17億美元,佔比90.4%。匯豐集團、恆生銀行、東亞銀行、港交所、嘉裡集團、周大福、新世界、九龍倉等一大批知名港企匯聚於此。


前海未來將與香港開展更多的合作,引入更多世界性企業,吸引高端商務人才,將在金融領域發揮更大的作用,將釋放出更大的經濟能量,打造東方“曼哈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