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接上海大院大所,徐州招才引智開出更高含「金」量政策

繼二線城市上演“搶人大戰”後,當前三線城市也因為面臨經濟結構轉型升級,開始加入其中。近年來加速科技創新步伐、定位淮海經濟區產業科技創新中心的徐州現在在引進人才上也開始迅猛發力了。

10月11日,在上海舉行的徐州—上海大院大所對接合作懇談會上,徐州推出了相當有含金量和衝擊力的人才引進政策。

比如,在為創業人才量身定製支持政策上,對引進頂尖人才(團隊)給予最高1億元項目資助,給予頂尖人才個人最高500萬元獎勵,核心成員每人最高100萬元獎勵。3年內給予頂尖人才每月2萬元的特殊人才補貼。

在為人才企業精準提供資金扶持上,徐州提供引才補貼,對企業引進年薪60萬元以上的急需緊缺人才,按照當年人才年薪30%的比例給予企業引才補貼;實施動態資助。建立人才企業動態跟蹤支持機制,對成長性好、業績突出的人才(團隊)項目,根據三年內實現年營業收入情況給予100—500萬元二次資助。

同時,徐州強化金融支持,設立初期10億元的“彭城英才” 投資基金,專項用於支持人才企業發展。

優秀人才的引進也帶來了優秀的項目。在此次懇談會上,33個項目現場簽約,105個項目達成初步合作意向。

徐州市科技局局長梁偉對包括第一財經在內的媒體表示,這次簽約項目和以往招商引資項目有一定程度的不同,和大院大所對接簽約的項目不再注重投資額多少和產生多少利稅。“關鍵點在於通過新技術的引進來對徐州企業的轉型發展進行技術上的改造。另外,我們還引進一些還在研發階段的(包括中試以後的)一些有潛力的科技項目,這些項目將來會形成一個高端產業。”

據悉,33個現場簽約項目中有27個是圍繞徐州重點發展的裝備與智能製造、新能源、集成電路與ICT和生物醫藥等四大千億元產業亟需突破的關鍵技術開展研發合作和產業化。

近年來,在淮海經濟區產業科技創新中心這個定位上,徐州佈局“一城一谷一院一區”四大創新載體,即江蘇淮海科技城、徐州科技創新谷、徐州市產業技術研究院、潘安湖科教創新區,來承接這些創新資源。

對於此次來上海對接人才和項目的行動,徐州市委書記周鐵根表示,上海是全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創新發展的先行者,科教資源豐富、大院大所云集。徐州將充分學習上海改革開放創新的先進經驗,借鑑上海建設卓越全球城市的有效做法,積極主動對接上海的大院大所、科研機構、科技型企業,加強人才引進、深化科技合作,更好承接上海發展的溢出效應。

其實,徐州選擇來上海對接的另外一個考慮是想通過上海這個對外開放平臺,對接全球優質科技創新資源,對標國際先進水平,融入國際創新網絡,把徐州打造成為具有國際創新水平和較大影響力的區域性產業科技創新中心。

為此,此次的徐州人才新政還提出,對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且關鍵技術達到世界一流、國內頂尖水平的人才,不定框框,不設上限,“一事一議”給予支持。

瑞典皇家理工學院教授趙喆就是這樣的頂尖人才。趙喆來徐州之前,先後任職於天津大學、上海應用技術大學,這次是辭職專門帶著他的團隊來徐州創業。

趙喆團隊的項目是3D陶瓷打印。徐州最大的產業是重工業,趙喆希望用他們的技術在重工業這個領域能夠開出一個創新之花。

趙喆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他們項目落地的徐州高新區有一事一議的機制。“將來就可以根據你的實際需要來考慮怎麼配套政策,我們不是大型生產企業,我們主要是希望能夠有比較好的辦公環境和比較專業的科研開發環境,這種不去強求所有事情都一刀切的政策對我們來說會比較舒服一些。”

徐州良好的創業生態吸引了不少趙喆這樣的頂尖人才。目前,在徐州市創新創業的“兩院”等頂尖人才23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