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名故事:克城镇有个夏柏村,其下辖还有个中柏村

蒲县克城镇有个夏柏行政村,村委驻地就在夏柏村,其下辖自然村还有个中柏村。

其实,早先夏柏村叫下白村,中柏村叫中白村,上白村划归张公庄行政村(张公庄原先就叫上白村)。显然,原是从地理环境方面分别称为上、中、下三个白村的。

之所以不管上、中、下,统统称其为白村,是有其历史根源的。

箕子,商代贵族,纣王的叔父,官太师,封于箕(克城)。

殷商纣时期,纣王刚愎自用,宠信费仲、恶来等小人,贤才或被杀,或被害,或逃亡,民怨沸腾,国事越来越糟,殷商面临灭亡的命运。当时箕子心急如焚,多次向腐化残暴的纣王进谏,要用贤能,禁暴刑,务农商,但均未被采纳。这时有人劝他离开殷商。他说:“为人臣谏不听而去,是彰君之恶而自说于民,吾不忍为也。于是佯装痴狂离开朝歌,在箕城一带隐居起来。

晋人败狄于箕城,与“箕伯之封小国”安民治国方略得当大有关系。

从晋对白狄的和赤狄的战争比较看,晋对白狄的策略是采取了又拉又打的办法,这可能就是由于晋与白狄保持着联姻的关系,以便控制白狄,使其成为自己的后方。

基于对白狄比较温和的态度,晋狄之战之后,兵败后流散于箕城周边的白狄士卒再无人去捉拿他们,任由他们在此建房定居。白狄,亦作白翟,因崇尚白色衣饰而得名。春秋时期,分布于陕北高原(今延安、延长一带),部分进入晋西北汾水以西,与秦、晋为邻,以赤狄为盟主,建立了强大的北狄政权。白狄不但自称姓白,连祭祀用的牛、羊、猪都要用白色的。于是,他们白狄人居住的村子也就自自然然的叫成了白村。老乡与老乡相互联络,亲友拉亲友互相帮衬,在相对较近的地域先后建成了三个白村,为区别起见,分别称为上白、中白、下白。中白、下白到清朝末年尚有白姓居民在此居留。但,绝大多数都已迁移。民国时期改“白”为“柏”,称为“下柏”“中柏”;20世纪50年代合作化时期,下柏又改为“夏柏”。

另外,靠近公峪的翟家沟、古县乡的白村、山中乡的白家庄都是白狄(白翟)人最先驻留过而得名的村庄。(来源:蒲县地方志研究中心供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