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迷蹤》:一場與時間賽跑的失蹤案,一次父與女的交心之旅


參加好友婚禮時,有這樣一幕打動了我:好友的父親將女兒親手交到新郎手中時,竟然像個孩子似的哭了。後來在臺上時,他也一直在掉眼淚,下臺時眼睛都紅腫了。

中國有句古話:男大避母,女大避父。在東方大多數的家庭裡,女兒與母親的關係更為親密,而父親往往扮演著各種“路人”的角色,出門時拎包,遊玩時拍照,在女兒人生的各個關鍵時刻,父親似乎都只能充當旁觀者。但其實父親對女兒的愛,一點都不比母親少,有時更甚於母親。

有很多探討父女關係的經典電影,例如五星級別的《颶風營救》,將父女感情與動作、驚悚、犯罪成功地結合起來,既叫好又賣座,老特工為了營救自己失蹤的女兒,與黑暗勢力展開了精彩的對決,把父愛刻畫的淋漓盡致。而《搭錯車》無疑是中國電影中的經典,啞父對女兒的愛,即使不被理解也從未放棄,每當《酒幹倘賣無》的旋律響起,都會讓人潸然淚下。


《網絡迷蹤》:一場與時間賽跑的失蹤案,一次父與女的交心之旅


這些電影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去詮釋父愛如山,都是非常經典的影片,但今天我要介紹的不是它們,而是一部名叫《網絡迷蹤》的黑馬影片。

《網絡迷蹤》:一場與時間賽跑的失蹤案,一次父與女的交心之旅

這部電影的拍攝僅用了13天,小規模公映後,被索尼公司斥資500萬買下了發行權。在全北美上映後,一炮而紅,一躍成為年度黑馬,最終斬獲7000萬美元票房的傲人成績,在豆瓣上的評分高達8.5分。

這部小成本電影能從眾多電影中殺出重圍,必然有其過人之處,下面就讓我們詳細拆解一下吧。

01 看入影中:不要讓“父愛如山”變成“父愛缺位”

《網絡迷蹤》講述的是一個失去愛女的父親,一路通過網絡線索追尋失蹤女兒的故事。一個原本幸福的三口之家,在母親因癌症去世後,發生了微妙的變化。表面上,父親與女兒緊密聯繫,關心著女兒的學習和生活,而女兒也一如從前般乖巧、懂事。但實際上,裂痕已經出現。

《網絡迷蹤》:一場與時間賽跑的失蹤案,一次父與女的交心之旅

在父親與女兒的對話中,幾次想要提到已經去世的媽媽,都猶豫不決,最後決定避而不談。因為在他們看來,母親是父親與女兒感情之間的橋樑紐帶,母親的離世讓這條紐帶斷了,父親與女兒間無形中出現了一條不容忽視的鴻溝。


①父親對女兒的愛,深沉又內斂

影片開頭,展示了一家三口不同的性格:父親一直用系統默認的桌面背景,是個理性而沉穩的理工男;母親用的是她和女兒的合影,因為她一直被癌症折磨,非常珍惜與女兒相處的時光,雖然積極抗癌但最終還是被癌症奪走了生命;而小女兒用動漫做電腦背景,正說明年幼的她天真爛漫。

在開片5分鐘的劇情中,父親更多時是一個輔助者,為妻子和孩子拍下照片、視頻,陪伴妻子跑步健身,對抗癌症;為女兒提供學習基金,讓她受到更好的教育,出差給女兒帶禮物,讓精靈寶可夢進入女兒的生活,甚至是提醒女兒及時倒垃圾。

《網絡迷蹤》:一場與時間賽跑的失蹤案,一次父與女的交心之旅

.psta

他無疑在用行動詮釋對女兒、對妻子、對這個家的愛。

在妻子去世後,他小心翼翼地守護著自己的女兒,當女兒參加學習小組晚歸時的關心,當聯繫不到女兒時的焦急,當想要與女兒談論母親時的猶豫不決。當女兒真的失蹤後,他動用一切能找到的網絡資源去尋找女兒的下落,這時他才突然發現自己竟然不瞭解女兒,不知道她已經半年不學鋼琴了,不知道她的好朋友都是誰,更不知道她在學校都是一個人吃飯。爸爸的愛因為性別的原因,不能像同性之間那樣去表達,更別提肢體上的親密接觸,使得父愛被隔絕在女兒的精神世界之外。

②母親對女兒的愛,成為父親與女兒間的橋樑

作為同性,母親更容易參與女兒的成長,進入到女兒的內心世界。母親帶著女兒學鋼琴,帶著女兒學熬湯,為女兒精心整理的通訊錄,可以說母親在女兒的成長過程中一直佔據著重要位置,是女兒與外面世界的連接。所以當母親生病住院期間,女兒一直在調整母親回家的日期,從女兒的內心世界來看,她害怕這種親密關係的斷裂。直到母親去世,女兒刪除了母親回家的提醒,那瞬間的停頓,讓我們看到女兒對母親深深的依賴。

而當母親去世後,女兒的內心世界徹底封閉起來,她看似還是和從前一樣其實內心痛苦不堪,她假裝一切照舊,孤獨地承受著一切,卻無法對同樣愛自己的父親展開心扉。甚至在她看來,父親完全不懂她。女兒在母親忌日那天的直播中,就說到自己的父親不會和自己提母親,然後父親就來了,其實他本想說母親的事情,又怕女兒傷心只能用其他事情轉移話題。父親離開後,女兒是失望的,可是她不會和父親去探討解決這樣的問題,她習慣了有母親這座橋樑,而不是直接與父親對話。

《網絡迷蹤》:一場與時間賽跑的失蹤案,一次父與女的交心之旅

③女兒對父親更多的是崇拜和依賴,卻從未真正交心

影片中,小時候的女兒曾在父親節給爸爸送過禮物,她躺在爸爸的旁邊,給爸爸送上了自己親手畫的一幅畫,上面還寫著“我最好的爸爸”,這一段是影片中唯一一處女兒與父親有了肢體接觸。而之後,女兒和父親看似漸行漸遠了,但實際上他們的聯繫一直都在。

比如父親帶入女兒生活的精靈寶可夢,在整個影片中可以說是一個重要的線索,女兒失蹤後父親在湖邊找到女兒的蹤跡,靠的就是寶可夢掛飾。而“兇手”接近女兒,也正是因為他了解女兒的喜好—精靈寶可夢,從而進入女兒的內心世界,發展成無話不談的網友。這精靈寶可夢正是父親與女兒之間感情的寄託。

至於鋼琴也是電影中感情的一種寄託,是女兒與母親之間的感情寄託。而這種寄託之所以存在正是因為父親在提供資金方面的支持。父親發現女兒失蹤也正是因為鋼琴,女兒的鋼琴老師說她已經半年沒有學鋼琴了,而這半年的學費女兒全都正常收了,還曾告訴他會好好學習鋼琴。女兒對父親的崇拜和依賴是毋庸置疑的,只是她把他放在了更高的位置,卻不曾敞開心扉,讓他進來。

隨著劇情的發展,父親終於找到了失蹤的女兒,兩人終於和解打開了心結,可以輕鬆地把母親放在兩人的對話裡。而此時,女兒也終於可以換掉和母親合影的桌面背景,換上了她和父親的合影。一場找尋女兒的驚險之旅打破了父女之間的心結,不是每一個懸疑故事都可以以喜劇結尾,父女關係是電影的主題,更是我們應高度關注的社會問題。

《網絡迷蹤》:一場與時間賽跑的失蹤案,一次父與女的交心之旅

02 看出影外:影片背後的社會問題不容忽視

①單親家庭的子女教育問題

電影中的女兒,以及警察的兒子,都是單親家庭的孩子,在家庭教育方面必然有某種缺失,比如,女兒在父親的嚴厲管束下,精神世界封閉,孤獨而無助。由警察媽媽帶大的男孩,又缺少男人的陽剛氣概,處事時更容易依賴母親,在闖下大禍後打電話只知道向母親求助,逃避責任。而旁觀者也對單親家庭的孩子充滿了偏見,這無疑會給孩子的內心造成難以磨滅的傷害。

而單親家庭的父母,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男主角監護的缺失,他認為自己很瞭解女兒,卻不懂的女兒真正的需求。警察媽媽對兒子的愧疚,使得她一味的溺愛兒子,犯了錯誤不加懲罰反倒幫助他掩蓋,最終鑄成大錯。

②網絡社交真的會拉近彼此的距離嗎?

你為什麼不愛發朋友圈了?對於別人在朋友圈中發美照、曬大餐、曬跑車、曬旅遊,你作何感想?網絡社交真的讓我們彼此更近了嗎?實則不然。

你會為了拍出一張美照,換各種角度去嘗試,最終發一張美照獲得點贊無數,又能怎樣?點讚的人真心關心你嗎?還是不點讚的就是不關心你的?其實什麼都代表不了。看起來無數點贊、異常熱鬧,其實至始至終是一個人孤獨的表演。

就像《網絡迷蹤》中的女兒,在父親看來,女兒有很多網友,他覺得女兒很受歡迎,有很多好朋友。但當女兒失蹤後,那些所謂的好友竟然都說:“我跟她不熟。”父親還看到了女兒孤零零吃飯的視頻,網絡空間的一片繁華更多的是孤獨和空虛,女兒在直播中更需要的是心靈的慰藉,渴望被關懷、被理解。當女兒失蹤案在網絡上引起熱議時,那些“跟她不熟”的人又都紛紛跳出來表示自己跟她的關係非常好,來博取熱點。這是個多麼詭異的虛幻世界。

③溺愛不是愛,恰恰是傷害

除了主角的感情線,不容忽視的就是警察媽媽對兒子的愛。當兒子小時候撒謊時,她選擇為兒子圓謊。當兒子犯了大錯時,她仍然要鋌而走險,為兒子脫罪。錯誤的教育方式帶來了悲慘的結局,溺愛終究鑄成大禍。

最近熱播的《安家》中有個老嚴,為了兒子掏出了所有的家當,結果換來的是“白眼”,兒子的沒擔當,讓他在婚姻生活中一味妥協、退讓,連自己的父母都沒有能力照顧。這樣培養出來的兒子還能防老嗎?所以一味的溺愛對自己、對孩子來說都是傷害。

如果你是一位父親,那請你不要吝嗇,張開你的懷抱,去感受孩子那顆溫暖的心;如果你剛好是一位女兒,也請不要忽視爸爸的愛,給他一個觸碰你內心世界的機會。真心希望父女之間的和解,是通過愛,而不是通過失蹤、綁架甚至是死亡。

《網絡迷蹤》:一場與時間賽跑的失蹤案,一次父與女的交心之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