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辛苦苦把孩子养大,你不想他变成“白眼狼”

今天看到一个帖子在讨论“为什么孩子长大后会没有感恩之心”,大家各有各的说法,你同意谁的观点呢?


为什么孩子长大后会没有感恩之心


辛辛苦苦把孩子养大,你不想他变成“白眼狼”


说法一:父母的爱不应该索求孩子的回报

怎么一定要求回报呢?把孩子生出来养大本来就是作为父母的责任。

你知道吗?是你们给他们生命的,说不定他们也不一定想来这个世界的。我这样说不是说要孩子们长大都不知感激,以为这一切是理所当然。

但是,如果父母们都不怀着索取回报的心去养育孩子,让孩子充分感受你们的爱,感激你是必然的。

心理学家说,当父母说:把你生下来是一个错误这句话的时候,孩子们的心都会碎裂了。虽然很多父母可能只是气在心头,并不是真的这样想。可是,的确会伤到孩子幼小的心灵的。

作为父母的女儿,以前我也是很不长进的,就是很顽皮,不好好学习,可是后来当我发觉自己以前是错的。就好好学习,孝顺父母。我想说个别孩子从小很听话,毕竟这是个别的。可是呢,大部分孩子长大到了一定年纪就自然会明白父母的养育之恩。

须知道,既然是凡人就一定会有烦恼,包括孩子们。


说法二:与当下的大环境有关,父母要树立好榜样


这个问题的存在与我们现在的生活环境与条件是分不开的,孩子是否有感恩之心与他所处的环境、所受到的教育,甚至与他的父母都是脱不了关系的,所以说,要让孩子能够体谅其他人的话,父母就应该从小为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说法三:父母教育不当所致


辛辛苦苦把孩子养大,你不想他变成“白眼狼”


也并非所有的孩子都没有感恩之心,没有感恩之心的孩子多部分是父母的教育不当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就拿我家举例说,一家人呆一起老实吵,都是为鸡毛蒜皮的小事,我呆这种家庭中有怨,只有恨,心里虽然有感谢父母之处但也不会表现出来,有时自己也不会发现,因为大人吵架我就冲他们发火,我很烦他们


再说我父母的教育方法:

妈喜欢宠小孩,爸喜欢骂,没理智的打骂,甚至常常因为小孩的事夫妻吵架打架。

我弟弟喜欢玩游戏,我妈说他成绩好等他玩,我们要管也管不了,现在好了,没人能管他,老是从生活费中掏钱去玩游戏,根本不考虑父母在厂里有多苦,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是父母对孩子的心理教育是很重要的。不能宠,宠就会让小孩独立性变弱


他们的说法虽然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与父母的教育方法密切相关。下面,我们来看看,有哪些教育方法要避免呢?


导致孩子没有感恩之心的教育方法


<code>2、缺乏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关爱/<code>

  

对于孩子这种叛逆行为,心理专家们通常会从这个家庭的家庭教育方式开始寻找到相关问题。也就是说,孩子只所以出现这些问题,和家庭错误的教育方式密不可分。


我们很多家长朋友,在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不尊重孩子的感受,对孩子进行压制性管教,一切都以父母说了算。孩子生活在这样子的家庭环境之下,他们就会生出叛逆心理,用逃离、反抗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从而获得家长们的尊重和理解


<code>2、缺乏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关爱/<code>


有些家庭的父母终日忙于工作或是生意,很少有时间陪伴孩子,孩子放在寄宿学校,甚至是一周才见孩子一两次。


孩子很希望得到父母的关爱和家庭的温暖,于是他们故意做出种种不良行为,挑衅父母,和父母发生冲突,其实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他们只是想通过自己变坏来达到让父母关爱和重视的目的


因此,家长们就算是再忙,也不能少了对孩子的爱和陪伴,要知道父母的爱是世界上最好的家庭教育方式


<code>3、受不良环境的影响/<code>

  


辛辛苦苦把孩子养大,你不想他变成“白眼狼”

图片与文字无关


有些家庭因为父母长时间在外打工,孩子就成了留守儿童,这些孩子三五成群,不好好学习,甚至是逃课,家里的老人家又管不住孩子。


父母逢年过节才回家一趟,孩子生活和成长的环境受到影响,在孩子还不能正确分辨事非对错的年龄,他们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从而出现叛逆心理,不理解、体谅父母,觉得全世界都欠他们,加上亲子之间缺少沟通交流,这样子的问题也就会欲演欲烈,最后导致亲子之间像仇人一样


因此,家长们要尽可能地将孩子带在身边养育,尤其是在农村,不要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尽可能留一个在家照顾孩子。

  

<code>4、过多的溺爱孩子/<code>

  

家庭是孩子生活、成长、学习的第一环境,也是最重要的环境。但有些家庭因为孩子少,家里人就对孩子过多溺爱,孩子就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的不良习气。


他们觉得家人对他们好是应该的,也就没有任何感恩心理,更不能理解父母的辛苦和不容易。溺爱对孩子的不是爱而是害,父母们应该早日明白这个道理


温馨提示:头条号上现有不少家长咨询儿童心理问题,因三言两语无法获取全面信息,也无法有针对性地给出建议。刘鸿雁工作室提供一对一咨询服务,预约请加微信号“lhyxinli”,注明“头条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