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谦慎先生的非常之作

庚子新春不平凡。临近节前,因为新冠病毒滋扰,武汉历史性的封城抗“疫”,一时间举世侧目。元月22日凌晨,白谦慎老师在非常时期发来微信问候,令我感动不已。

白谦慎先生的非常之作

图一:白谦慎楷书 沈必晟联

作为公务员,这个春节注定和下沉到一线抗“疫”紧密相连。形势发展得太快了,留存在心底里一丁点儿如常过年的私心杂念一步步被一线抗“疫”取代,监督检查最后完全变成了春节常态。

作为书法人,这个春节注定和战“疫”的书法诗文创作紧密相连。在工作之余、在及时关注疫情发展之余,我当然少不了诗文书法方面的构思和创作,居然一天天,也就这么忙忙碌碌的过来了。

白谦慎先生的非常之作

图二:白谦慎先生正在题写扉页

春节期间,白老师和我微信致意,互道万福。初七人日,我如常上班。清晨,白老师又从美国发来微信,想了解鲜活的抗“疫”战报,了解确诊病人的数量,了解武汉书法朋友的现状等等等,我都如实以告。白老师期望,武汉能够为全国其他城市提供抗“疫”经验。我们再一次互道珍重,临近讨论结束,我突然以书法人的身份,话锋一转,说,白老师如果方便,能够题字为武汉抗“疫”鼓气,应该会鼓舞广大的书法界朋友。我当然只是试探性的问询,白老师身在美国,纸笔印未必方便。又远隔重洋,如何寄书汉上?况且,白老师是资深的书法家、著名的人文学者、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美术史教授,平时非常忙碌,他会答应吗?

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白老师二话不说,满口答应。我喜出望外。但很快,白老师又似乎有所保留。好书法自古书兼双美,书法与文辞竞相辉映。他估计担心没有好的文辞表现,书法变成了空洞口号,题字鼓劲变成了众音喧哗。我马上把自己的抗“疫”小诗发给白老师过目,还添油加醋一番:这就是书法人参与到真实社会生活的一面啊!

白老师没有犹豫,“那你帮我想个词”,

白谦慎先生的非常之作

图三:庚子年春节最火的一副对联

“霍去病,辛弃疾”,还打上两个笑脸。

霍去病辛弃疾,不知道集联者谁,但是我知道,由著名媒体人戴新伟先生毛笔手书的那副作品,在今年春节抗“疫”期间,广为流传。它合理化用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在清华国学院的考题——上联“孙行者”——考学生应对下联。这个在知识界久经传扬的著名故事,没想到在今年春节的抗“疫”期间,换了一身行头重出江湖,获得大家的极度推崇,说明传统文化的魅力依旧。要和这个对联比拼一番,让我差一点儿知难而退。

但是无巧不成书。

这世上还真是就有这么巧合的事儿,春节期间我琢磨着模仿了一副,这会儿竟然派上了用场。

“白行简,方去疾”,我脱手而出。

白行简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兄弟,也是当年的大文豪。方去疾,则是近现代著名的篆刻艺术家。

谁知,白老师也迅速发来一幅——“张安世,杜延年”,这两位都是著名的西汉名臣。

白谦慎先生的非常之作

图四:沈必晟隶书 白谦慎联

看来,不止我一个,有心人都在较劲啊!

这会儿,我也不客气了,三十六计自吹为上——“我这幅更好,白行简,暗合抗疫期间少出门的要求,方去疾,正是大家当下的期盼。白天少出门,良方去瘟疾。”

霍去病辛弃疾,这两个历史人物家喻户晓,又在抗“疫”之初,文通时顺,令人耳目一新。我的这副对联,虽然依样画葫芦儿,人物的知名度差了很多,但自忖在音韵、词性的讲究上不遑多让。

“好的,我试试”。

白老师慨然应允。

白老师很快写好扫描发我清晰图片。

在全国疫情严重的非常时候,在武汉疫情重灾区的非常时候,在广大书法人投身到书法抗“疫”热潮的非常时候,白老师的非常之作,显得弥足珍贵。它当然是记录白老师和我一段书缘的重要见证,也反映了当代知识人的社会关怀,起着示范效应,同时,他的举动无疑也是期冀更多的书法人去努力实践书兼双美的文化理想。

白谦慎先生的非常之作

图五:贺宏亮隶书 贺宏亮联

无独有偶,我的好友蜀中才子贺宏亮先生也有佳作寄来——“方济众,岳不群”,巧思迭出,美美与共。这些传统中国士人的独特智慧,为庚子年非同寻常的春节,平添了几许书斋乐趣。

庚子年大年初八于邻桐馆

白谦慎先生的非常之作

白谦慎

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86赴美国罗格斯大学留学获比较政治硕士,1990年至耶鲁大学攻读艺术史博士,师从著名美术史家班宗华教授,1996年获博士学位。1997年至2015年任教于波士顿大学艺术史系,2004年获终身教席。2015年7月后任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教授。2019年5月,浙江大学成立艺术与考古学院,白谦慎被聘为首任院长。主要中英文著作有《与古为徒和娟娟发屋——关于书法经典问题的思考》、《傅山的世界:十七世纪中国书法的嬗变》、《傅山的交往和应酬——艺术社会史的一项个案研究》《白谦慎书法论文选》《云庐感旧录》《晚清官员收藏活动研究》等。

白谦慎先生的非常之作

沈必晟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团委员、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流印社副社长、《汉派书法研究》杂志主编。入选湖北省中青年优秀文艺人才库、湖北省百名优秀书法人才培养工程。书法作品收藏镌刻于武汉黄鹤楼、湖北美术馆、武汉东湖绿道、屈原纪念馆、归元寺、晴川阁、育才小学、襄阳米公祠、咸宁无相寺、敦煌博物馆、新疆夏尔西里自然生态保护区等。专著《中西古今之间的书法》(湖北美术出版社)获第25届全国“金牛杯”优秀美术类图书银奖,著有《初白楼论稿》、《列序时人——当代书谭点将录》等。曾在《读书》、《南方周末》、《中国书法》、《书法研究》、《中国书画》、《书法》、《东方艺术:书法》、《荣宝斋》、《书法报》、《美术报》等书画专业杂志及中文核心刊物上发表专论40余万字,有文论收编《中国书法年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世纪现代书法思潮丛书(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