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謙慎先生的非常之作

庚子新春不平凡。臨近節前,因為新冠病毒滋擾,武漢歷史性的封城抗“疫”,一時間舉世側目。元月22日凌晨,白謙慎老師在非常時期發來微信問候,令我感動不已。

白谦慎先生的非常之作

圖一:白謙慎楷書 沈必晟聯

作為公務員,這個春節註定和下沉到一線抗“疫”緊密相連。形勢發展得太快了,留存在心底裡一丁點兒如常過年的私心雜念一步步被一線抗“疫”取代,監督檢查最後完全變成了春節常態。

作為書法人,這個春節註定和戰“疫”的書法詩文創作緊密相連。在工作之餘、在及時關注疫情發展之餘,我當然少不了詩文書法方面的構思和創作,居然一天天,也就這麼忙忙碌碌的過來了。

白谦慎先生的非常之作

圖二:白謙慎先生正在題寫扉頁

春節期間,白老師和我微信致意,互道萬福。初七人日,我如常上班。清晨,白老師又從美國發來微信,想了解鮮活的抗“疫”戰報,瞭解確診病人的數量,瞭解武漢書法朋友的現狀等等等,我都如實以告。白老師期望,武漢能夠為全國其他城市提供抗“疫”經驗。我們再一次互道珍重,臨近討論結束,我突然以書法人的身份,話鋒一轉,說,白老師如果方便,能夠題字為武漢抗“疫”鼓氣,應該會鼓舞廣大的書法界朋友。我當然只是試探性的問詢,白老師身在美國,紙筆印未必方便。又遠隔重洋,如何寄書漢上?況且,白老師是資深的書法家、著名的人文學者、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美術史教授,平時非常忙碌,他會答應嗎?

事實證明,我的擔心是多餘的。白老師二話不說,滿口答應。我喜出望外。但很快,白老師又似乎有所保留。好書法自古書兼雙美,書法與文辭競相輝映。他估計擔心沒有好的文辭表現,書法變成了空洞口號,題字鼓勁變成了眾音喧譁。我馬上把自己的抗“疫”小詩發給白老師過目,還添油加醋一番:這就是書法人參與到真實社會生活的一面啊!

白老師沒有猶豫,“那你幫我想個詞”,

白谦慎先生的非常之作

圖三:庚子年春節最火的一副對聯

“霍去病,辛棄疾”,還打上兩個笑臉。

霍去病辛棄疾,不知道集聯者誰,但是我知道,由著名媒體人戴新偉先生毛筆手書的那副作品,在今年春節抗“疫”期間,廣為流傳。它合理化用國學大師陳寅恪先生在清華國學院的考題——上聯“孫行者”——考學生應對下聯。這個在知識界久經傳揚的著名故事,沒想到在今年春節的抗“疫”期間,換了一身行頭重出江湖,獲得大家的極度推崇,說明傳統文化的魅力依舊。要和這個對聯比拼一番,讓我差一點兒知難而退。

但是無巧不成書。

這世上還真是就有這麼巧合的事兒,春節期間我琢磨著模仿了一副,這會兒竟然派上了用場。

“白行簡,方去疾”,我脫手而出。

白行簡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兄弟,也是當年的大文豪。方去疾,則是近現代著名的篆刻藝術家。

誰知,白老師也迅速發來一幅——“張安世,杜延年”,這兩位都是著名的西漢名臣。

白谦慎先生的非常之作

圖四:沈必晟隸書 白謙慎聯

看來,不止我一個,有心人都在較勁啊!

這會兒,我也不客氣了,三十六計自吹為上——“我這幅更好,白行簡,暗合抗疫期間少出門的要求,方去疾,正是大家當下的期盼。白天少出門,良方去瘟疾。”

霍去病辛棄疾,這兩個歷史人物家喻戶曉,又在抗“疫”之初,文通時順,令人耳目一新。我的這副對聯,雖然依樣畫葫蘆兒,人物的知名度差了很多,但自忖在音韻、詞性的講究上不遑多讓。

“好的,我試試”。

白老師慨然應允。

白老師很快寫好掃描發我清晰圖片。

在全國疫情嚴重的非常時候,在武漢疫情重災區的非常時候,在廣大書法人投身到書法抗“疫”熱潮的非常時候,白老師的非常之作,顯得彌足珍貴。它當然是記錄白老師和我一段書緣的重要見證,也反映了當代知識人的社會關懷,起著示範效應,同時,他的舉動無疑也是期冀更多的書法人去努力實踐書兼雙美的文化理想。

白谦慎先生的非常之作

圖五:賀宏亮隸書 賀宏亮聯

無獨有偶,我的好友蜀中才子賀宏亮先生也有佳作寄來——“方濟眾,嶽不群”,巧思迭出,美美與共。這些傳統中國士人的獨特智慧,為庚子年非同尋常的春節,平添了幾許書齋樂趣。

庚子年大年初八於鄰桐館

白谦慎先生的非常之作

白謙慎

1978年考入北京大學國際政治系,畢業後留校任教。1986赴美國羅格斯大學留學獲比較政治碩士,1990年至耶魯大學攻讀藝術史博士,師從著名美術史家班宗華教授,1996年獲博士學位。1997年至2015年任教於波士頓大學藝術史系,2004年獲終身教席。2015年7月後任浙江大學文化遺產研究院教授。2019年5月,浙江大學成立藝術與考古學院,白謙慎被聘為首任院長。主要中英文著作有《與古為徒和娟娟髮屋——關於書法經典問題的思考》、《傅山的世界:十七世紀中國書法的嬗變》、《傅山的交往和應酬——藝術社會史的一項個案研究》《白謙慎書法論文選》《雲廬感舊錄》《晚清官員收藏活動研究》等。

白谦慎先生的非常之作

沈必晟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湖北省書法家協會主席團委員、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流印社副社長、《漢派書法研究》雜誌主編。入選湖北省中青年優秀文藝人才庫、湖北省百名優秀書法人才培養工程。書法作品收藏鐫刻於武漢黃鶴樓、湖北美術館、武漢東湖綠道、屈原紀念館、歸元寺、晴川閣、育才小學、襄陽米公祠、咸寧無相寺、敦煌博物館、新疆夏爾西里自然生態保護區等。專著《中西古今之間的書法》(湖北美術出版社)獲第25屆全國“金牛杯”優秀美術類圖書銀獎,著有《初白樓論稿》、《列序時人——當代書譚點將錄》等。曾在《讀書》、《南方週末》、《中國書法》、《書法研究》、《中國書畫》、《書法》、《東方藝術:書法》、《榮寶齋》、《書法報》、《美術報》等書畫專業雜誌及中文核心刊物上發表專論40餘萬字,有文論收編《中國書法年鑑》(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世紀現代書法思潮叢書(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