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工作能力?它與學識有區別嗎?

Sky小仁


【問題分析】

一談到工作能力,現在有各種不同的說法,相當多的職場人將工作能力簡單等同於學識或者專業,其實都有些偏頗。對於職場人來說,一旦進入工作崗位,無論面對同事的溝通,面對任務的挑戰,還是面對不同環境的適應,都需要能力的支撐。而且任何一方面出現問題,都會影響自己的職業狀態與職場成就。

關於該題目,有以下幾方面需要探討:

其一,職場人順利完成工作必需的維度有哪些?

就是說,只要你身在職場開展工作就一定要與哪些方面的問題發生關係?是這些你逃也逃不掉,躲也躲不了的那些方面在影響著你,也決定著你的職業發展,個人與這些維度相互作用的過程,就是能力發揮的過程。

其二,對這些必然維度有決定性影響的因素是什麼?

某一維度直接影響或者決定你的職業發揮,那麼關鍵的因素是什麼呢?這些因素是影響特定維度的核心,又是工作能力的直接體現。

其三,必然維度和支撐因素需要的工作能力是什麼?

到底哪些才是你的工作能力?我們按照影響維度-影響因素,就可以逐步梳理出所謂的工作能力到底是什麼。

其四,能力與學識到底什麼關係?

必須指出,學識不等於能力,因為學識不會直接作用於工作,是通過個人的職業途徑在思維與操作的基礎上進行效果轉化的。學識高低很重要,但轉化率更為重要。否則,即便學高八斗也未必有好的職場能力。


【指尖視野觀點】

概括來講,工作能力是個人為了達成工作目標、實現工作目的所擁有和體現出來的個人所有積極因素的綜合。也就是說,在特定職場上,一切能夠促進或有助於個人工作的個人自我積極因素,都可以納入能力的範圍。人與人因為心理、價值觀、思維、學識、閱歷、智力等方面存在差異,其工作能力也有非常大的差異。

首先,來看一下,一般職場人在日常工作中離不開的維度有哪些。

基本的工作維度是個人能力發揮的空間,更是形成與體現個人能力的基本框架基礎。

1.自我維度

自我維度是個人工作絕對不可能脫離的,是職場工作的主體維度,更是一切工作的基礎載體。一個職場人要想順利開展工作,首先要有一個基礎的“崗位自我”存在,而以“自我”為中心的相關問題會直接作用於個人的工作,並形成最後的相關成果。

A.自我認知

自我認知是心理學上的一個概念,是指個人對於自我的觀察與評價。主要表現在兩個基本的方面:

其一,自我特徵。自己到底什麼性格、到底什麼實力,到底什麼興趣、什麼氣質,是需要個人自我感知的。不同的個人實際會影響到個人的職場能力與水平。

其二,自我觀察與評價。也就是個人自我認識的過程。對自己的實際情況到底掌握多少、瞭解多少,對自己的定位與評價如何,這些對於職場人來說都很關鍵,也會直接作用於個人的實際工作。

自我認知是個人工作行為的基礎,也是個人提升與發展的關鍵。

B.知識體系

職場自我知識體系,是個人理論知識、實踐知識與經驗閱歷、感知、感悟等所有方面的綜合表現。

個人知識體系包括兩個基本部分:

其一,是個人的知識儲備。通過學習或工作獲取,然後儲存於記憶單元的大量有用或無用的信息。

其二,是個人的知識延伸。是個人以工作為導向,提取、梳理和加工後的理解、歸納與理念等等。

自我知識體系是個人工作的推動基礎,在個人有意識的引導或利用下發揮既定作用。

2.環境維度

職場人肯定不是在真空中工作,除了自身以外的外在條件、因素形成客觀的職業環境。比如工作場所、比如管理制度、比如團隊同事等等。這些是職場存在的必然,也是職場人工作所必需的環境。環境是職場人工作的條件,也是職場人能力形成與作用發揮的重要影響因素。

A.職場客觀環境(非人際)

職場客觀環境,刨除基本的人際關係之外,主要包括硬件環境、管理環境、文化環境、行業環境等等。這些環境是職場人工作的前提,也對職場人的工作形成直接影響。不同職場人在職場上有不同的表現,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環境的影響。

B.人際關係

人際關係是一種非常特殊的環境,對於個人在職場上的發揮與成長起到重要作用。比如部門間的同事關係,上下級關係,工作上的協作關係等等。在人與人相互影響和作用的過程中形成複雜的心理效應,直接作用於個人工作。不同的職場人,其人際關係不同,人際關係的質量也不一樣。

個人在工作中適應或者改變環境的過程,是能力發揮的過程,更是職場人與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

3.專業維度

職場上的專業與學校裡的專業有所不同。職場上的專業更傾向於以崗位職業領域為基礎的專向職能及其相關因素。每個職場人在特定職場中都有其特定的崗位與角色,都有其對於崗位、角色、職能、工作及其相關因素的特定認知與能量、素養儲備,這是職場專業性的一種體現。

A.工作認知

工作認知,是指職場人對於本崗工作、本職業領域工作、自身職能的知識與能力需求,以及在公司組織體系中的定位與期望等多方面理的解與判斷。不同的職場人,因為視角不同、立場不同、價值理念不同,對於工作的認知是不一樣的。

不同的工作認知決定了不同的能力發揮空間,也直接影響到個人能力的塑造與提升。

B.操作技能

也就是很多人平常提到的“專業能力”。專業能力到底如何,不是說出來的,而是幹出來的。直接體現在完成不同工作任務、實現不同工作目標中的效率與質量上。

不同的職場人有不同的操作技能,同樣的操作技能各自水平也不一樣,可以說千差萬別。但是,無論怎樣,沒有職業操作技能,是上不了崗,也無法開展工作的。

小結:任何職場人要想順利開展工作,都少不了自我、環境與專業三個基本的維度條件。這三個維度是職場工作的前提,是體現和塑造職場人能力的基礎。一切的工作能力,都與三者有直接關係,也是三者影響下的產物。

為了支撐三個維度,必定有一些關鍵因素在發揮作用。這些因素是職場人滿足工作的前提,更是能力形成的基礎。到底是那些因素呢?

從職場人工作的角度來看,影響自我維度的關鍵是什麼?適應環境的重要環節在哪裡?專業維度又要如何滿足?這些是銜接工作與能力的“樞紐”。

1.思維因素

何為思維?我從網上搜了一下,說法很多。實際上,思維是人的一種心理活動,是藉助於大腦活動對於客觀事物性質及其關係的概括與反映。就是對於包括自我在內的客觀事物、現象的認知、感受、理解、分類與系統化等心理活動的過程。

職場人開展工作,要滿足“三個維度”的條件需要,思維因素必不可少。思維因素是形成個人工作能力的首要條件和關鍵基礎。

職場人的思維因素主要包括兩個方面:

A.認知自我

正如我在上面所說,自我認知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如何實現自我認知呢?還是要依賴思維的力量。通過我們自我的分析、判斷、概括與抽象邏輯等方式對自我有較為客觀和理性的認識。

只有真正認識自我,才能夠明白自己的特徵與興趣,才能夠知道自己的優勢與劣勢,才能夠明白要發揮哪些長處,要彌補或者提升哪些短板。否則工作將會無效。

B.完善知識體系

個人知識體系並不是靜態的,而是動態的。包括知識儲備與知識延伸都在不斷變化。因為工作本身會面對各種不同的情況與問題,會承受不同的考驗與壓力,需要個人在知識上予以滿足。

個人必須通過思維的方式來進行判斷,以決定要改變的是什麼?要補充的是什麼?要拋棄的是什麼?從而較為理想地優化自己的知識體系,更好地進行工作。

2.關係因素

職場人基於工作的關係處理包括兩個基本的方面,一方面是客觀環境,包括基礎的辦公環境與管理環境等,另一方面是人際關係。不管個人什麼性格、什麼品味,不管個人喜歡或者厭惡,關係處理是職場工作的必要條件,是絕對不能或缺的。

關係處理一樣反映個人的工作能力,因為會對工作目的和目標形成直接影響。不同的人,儘管態度不同、方法不同,但都必須進行關係處理。

A.適應職場環境

從職場角度來看,職場人的適應包括兩個基本方面。一方面是“匹配”,反映個人特質與環境條件融合的程度,另一方面是“作用”,體現個人與環境之間的互動效果。

不同職場人個人特質不同,與環境的融合性也不一樣,而在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也顯現出千差萬別的效果。但無論怎樣,只要在特定環境中工作,就要滿足環境的條件,個人必須適應環境。

B.和諧人際關係

對於職場來說,工作要想順利開展,必須將障礙降到最小,必須在最大程度上與他人保持基本的一致性,否則將寸步難行。這就要求職場人保持相對和諧的人際關係。所謂和諧,一方面是指大家矛盾少,另一方面是指配合到位。只有這樣才具備順利開展工作的條件,才能夠保障工作目標和目的的達成可能。

每個職場人,為了自己工作的開展,一定要與人打交道,一定要進行行為、觀點等方面的互動。這就要求個人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一個融入不了團隊的人,是不可能正常開展工作的。

3.專業因素

對於職場來說,工作是必須的。要想順利開展工作,並儘可能高效達成目標,專業必不可少。一個職場人的專業,體現在專業技能與專業思維上。專業技能是操作性的,專業思維是認知性的,兩者缺一不可。

A.加強工作認知

工作認知,如我上面所說,是個人基於職能、目標、能力等方面的綜合認識。有什麼樣的認知便會有怎樣的行動,不同的行動會導致差異性的後果。

要想開展工作或者將工作幹好,工作的認知是必不可少的。試想,你都不知道自己在幹啥,不清楚到底應該做啥,工作怎麼開展?

B.提升專業技能

職場人將工作幹好,除了認知到位以外,就是要有好的操作能力。這是所有因素作用的著力點。在實際工作中,面臨職能領域較為複雜的問題,面對較大的目標挑戰,或者面對企業嚴苛的績效與競爭要求,如何才能夠生存發展?當然是自己的專業技能。

專業技能能夠明顯體現個人的相對優勢,是個人工作的最基本保障。

小結:職場工作的環境、自我與專業三維度真正發揮作用,依賴的是個人的思維、關係處理與專業供給。三方面的因素是職場工作的必須,也是個人能力的直接表現。所謂的工作能力,與三者有直接關係。

支撐工作維度的是工作要素,形成工作要素的則是工作能力。職場人的工作能力是什麼呢?我們先分開看,最後總結。

能力是基礎性的,並不是表層的。能力決定了個人在職場不同問題上的發揮,也決定著個人最終的職業結果。


1.工作能力一:思辨能力

職場上的思辯不同於哲學上的思辯。職場人的思辯強調基於職業現實的分析、推理與判斷。一個善於工作的人,一定是一個善於思辨的人。對於工作處處留心,時時注意分析與反思,能夠在工作中不斷總結,在特定問題或者事實面前保持相對獨立的觀點與理念。

A.思維水平

每個人都有思維,但是思維的水平不同,或者說思維的品質不同。能夠體現思維水平的有以下幾個方面:

思維廣度:是指基於工作的思維,照顧整體與細節的能力,關聯不同事物的能力。思維廣度與個人的知識豐富度有關係,知識貧乏的人很難有理想的思維廣度。

當然,這裡的知識不僅是書本理論,更重要的是基於工作實踐的閱歷、經驗、心得等等。

思維深度:是指職場人辨識現象的能力,更是透過現象辨識本質的能力。

思維靈敏度:是指職場人根據環境與條件的變化,調整自己的思維與心理,隨機應變的能力。

思維批判性:是指職場人堅持以事實為基礎獨立思考的能力,不人云亦云,不道聽途說。

思維水平體現了一個職場人的基本工作素養,是工作能力的基礎表現。思維水平高的人,我們稱之為思考能力強。

B.學習能力

很多人將學習理解為獲得知識,其實不然。對於職場人來說,學習意味著兩個方面:

其一,是基於工作實際的知識獲得。包括課堂知識、書本知識、工作體會、溝通交流等等。通過自己的記憶、觀察、聯想、思考等納入知識體系。

其二,是基於環境適應和工作目標達成而進行的行為調整與習慣形成。

一個善於學習的職場人,不僅在腦袋上不斷武裝自己,更強調行為上不斷優化自我。只有這樣才會有更高的效率和更優秀的表現。學習能力是職場人工作與進階的能力基礎。

2.工作能力二:適應能力

正如我在上面所說,適應有兩種解讀,其一是匹配,其二是作用或改變。職場工作的過程是個人與他人、與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要想能夠正常推進工作,必須保證個人與環境的匹配性,必須讓自己能夠在特定環境下正常的技能發揮。

適應能力是個人關鍵的工作能力,是其他能力的保障。

A.情商

一談到情商,相當多的職場人將其與“油嘴滑舌”或者“左右逢源”相關聯。認為情商高就是會來事,就是會做人。這種理解是很狹隘和片面的。

對於職場人來說,情商主要有以下幾方面表現:

其一,個人情緒。個人情緒是職場人在面對外界問題或者事物時的心理反應。不同的人情緒波動或者控制能力不同。越是能夠較好控制自己情緒的人,情商越高,越能夠駕馭自己的工作,保持良好的工作關係。

其二,個人意志。職場人的意志主要體現在目標堅定性、行為可塑性,與面對挑戰、挫折或困難的恆定性上。咬定青山不放鬆,為了達到工作目標不斷調整自己的思維與行為,並不畏困難,始終如一的人,是有意志力的人。

有意志力的人有自控力,意志力是工作能力的標誌之一。

其三,個人性格。對於職場人來說,性格主要體現為面對工作、利益、關係等不同因素的態度體系與行為模式。性格有特質的成分,但態度體系與行為模式是可以改變的。

不同的職場人,其個人態度調整與行為習慣優化的過程,反映了性格調整與改變的過程。

職場人要想達到工作目標,要想能夠保持工作的穩定性,必須在個人情緒、意志以及性格等方面進行不斷的自我認知與調整。情商高的人,一般工作能力較強。

B.價值觀

價值觀,對於很多職場人來說比較抽象,且覺得距離很遠。其實,可以簡單的認為,價值觀就是職場人對於包括工作在內的主客觀事物的價值與作用的判斷。面對一個任務,你覺得有用還是沒用;面對一項工作,你覺得值得去做還是不值得去做;面對一種現象,你覺得有利還是不利。這些日常現象,都是個人價值觀的具體表現。

價值觀是個人內在的東西,是個人工作的驅動力所在,決定著個人的思維路徑與行為方式。職場人在價值觀上的能力差異主要體現在兩方面:

其一,是穩定性。個人對於工作、目標或者特定關係與事物的判斷是始終如一還是經常變動。這決定著個人工作的持續性與職業的穩定性。

我們不認為一個埋頭苦幹的人一定有能力,但是什麼都幹不住的人,一定能力不行。

其二,是選擇性。對於職場人來說,選擇性並不體現在不斷的變換自己的目標與行為上,而是體現在選擇切實符合自己需求,並使得自己與環境維度高度匹配上。

一些職場人為了單純的收益匆忙入職,工作後卻發現根本不適應。這就是價值匹配不合適。基於自身與目標的特性,進行價值匹配的能力,也是職場人的工作能力之一。

3.工作能力三:專業能力

基本上無需我多說,這方面的能力是絕大多數職場人都關注和認可的,甚至被很多職場人當作職場能力。專業能力是一種能力,主要包括“儲備”與“使用”兩部分。一個人滿腹經綸,不能視為專業能力強,只有有效轉化為工作成果,才是真的能力表現。

A.專業知識

正如我在上面所言,專業知識不是你學習期間的專業課程知識,而是以本崗工作為基礎的專業領域知識。包括但不限於專業領域需要的理論知識、實踐經驗、交流體會等等。

專業知識是專業能力的基礎,沒有專業知識可能沒有專業能力。專業知識的結構與水平不同,會導致專業能力不同。

B.專業操作

專業操作體現的是專業技能。是將專業知識行為化的結果,是專業知識通過專業行為進行有效轉化的關鍵。專業操作與特定領域的熟練程度、速度、技巧都有關係。

專業知識結合專業操作,最後形成較為理想的工作成果,是專業能力的表現。不同的人專業操作熟練度、速度、經驗、技巧等方面存在差異,會導致專業能力不同。

小結:支撐職場工作環境維度、自我維度和專業維度的三大要素最終落地,需要三大能力的根本性支撐,那就是專業能力、思辨能力與適應能力。三者是職場工作能力的直接體現,是所有職場人工作開展的充要條件。

如果進一步濃縮,將三種能力合而為一,我們可以給出“工作能力”的基本概念:工作能力是指職場人以達成工作目的為基礎,以思辯、適應與專業為支撐的所有個人積極因素的綜合。

最後看一下工作能力與“學識”的關係,以便找出兩者的區別。

一定程度上來說,“學識”是學習能力的結果。與工作有交集,但並不重合。

1.何為學識?

對於職場人來說,學識不等於學術、更不等於學問。學識是“學而後識”,是基於學習的一種結果性表現。主要包括兩個基本方面:

A.知識儲備

是指個人通過實踐、理論或者其他機會獲得的信息總量。這種信息總量有兩個基本的衡量維度:

其一,是數量。就是信息的數量是不是夠多。一般情況下,一些人掌握較多的知識,我們認為他很有“學識”,這是基於知識儲備的數量而言。

其二,是質量。信息本身的質量也有兩種判斷。一種判斷是時效性,就是說,個人的知識是否符合當前的形勢與階段特徵,知識是會陳舊和過時的;另一種,就是有效性,是通過實際工作檢驗並確定有用、高效的知識。

基於質量角度來看,學識的多與少只能是基礎,時效性和實踐有效性才是關鍵。所以,有學識不等於有能力,因為能力是實踐結果的保障。

B.個體思辯

學識不僅是知識的代言,還有思維能力的成分。一個人有學識,不僅知識豐富,而且思維敏捷。正如我在上面所言,思維的深度、廣度、靈敏度和批判性反映了個人的思維品質與水平,有學識的人,思維水平應該是不錯的。

好的思辨能力或者思維水平是有學識的一個標誌,是工作能力的體現之一,但不等同於工作能力本身。

2.學識與能力的關係

從一開始的工作“三維度”可以看出,專業、環境與自我是必不可少的。而自我維度包含個人知識體系的成分,支撐自我的思維因素與思辯能力是知識體系與自我認知的基礎,也是學識的基礎。

可以說,學識是提升思辨能力、適應能力與專業能力的基礎,因為人的所有工作行為都以知識與思維為基礎支撐。但無論怎樣,學識是基於工作自我維度的思辨能力結果,而不是能力本身。

學識是一種結果呈現,是一種狀態表現,也是一種資源性作用因素,但不是工作能力。

總結:關於工作能力的觀點和論述非常多,但我們不能侷限於專業問題或者任務目標解決本身,而應當著眼於職場人特定的工作場所,著眼於錯綜複雜的職場因素,著眼於不能忽略的環境、自我與專業等客觀維度,才能夠對工作能力進行有意義的探討。

工作本身不僅是簡單目標的完成,更多的是與環境的頻繁互動、與同事的不斷磨合,與困難和問題的反覆拉鋸,它們要求職場人調動所有能夠解決問題並達成目標的有效個體因素並行之有效,這就是工作能力。


本文由今日頭條號@指尖視野原創,版權所有。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抄襲或洗文,侵權必究!


指尖視野


工作能力,在人力資源管理學上,是指對一個人擔任一個職位的一組標準化的要求,用以判斷是否稱職。能力通常是指一個人能夠發揮的力量。人的能力包括本能、潛能、才能、技能,它直接影響著一個人做事的質量和效率。對於提高工作能力,心理學有兩種解釋:一是個人現在所能為者,二是個人將來可能為者。個人行為所表現出來的實際能力,心理學稱之為"成就",而通過學習和訓練或在行為中表現出來的能力,心理學則稱之為"潛能"。

學識即學問,其與學歷不同,學術上,它指知識和修養及對事物的準確判斷能力;

學習能力和知識水平的簡稱,它也指一個人的知識水平以及在接受、理解和運用知識的方面 。

學識豐富的人被稱為學識淵博





飛說免費


工作能力和學識肯定有區別。

學識指學問知識,在工作中體現在專業技能上。

工作能力就不僅僅是學識那麼簡單了,還體現在其他各個方面。

下面就來詳細描述一下:

智商方面

1)專業能力

不僅能全面掌握本職位工作所要求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這相對於學識),還能有效地發現問題並及時解決,取得良好的工作成果。

2)分析判斷決策能力

面對工作中的問題,依據自己的專業知識,進行系統分析,找出問題關鍵,獲得正確結論,且果斷實施,不優柔寡斷,拖泥帶水。

3)學習創新能力

不斷更新知識,虛心請教前輩,在工作中不斷提出新設想,新方案,勇於試錯,不懈嘗試。

情商方面

1)團隊合作精神

與同事配合良好,在和諧氛圍中,共同完成公司項目,並主動出謀劃策。

2)溝通協調能力

與同事,上下級關係良好,及時合理解決不必要矛盾,使團隊其樂融融。

3)心理承受力

面對壓力、困難,不輕易低頭,保持良好情緒和旺盛鬥志,尋找克服困境的方法,百折不撓,不懈努力。



上面所述的是一般職員的工作能力,如果是管理者,那麼對於工作能力的要求就更高了,這裡不再祥述。


希望以上解答能夠幫到你。


有任何職場問題,請關注我,傾心溝通,共享未來。


有話想說2018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個人感覺工作能力跟學識高低有些關係,但要看是什麼樣的工作,如果是硬性的那就跟學識專業有很大關係了。如果是一般性的工作我感覺跟見識更有關係,一個人的見識長短決定了一個人處理問題的方式方法,後果直接關係到工作中的關鍵性。這是提現一個人工作能力的重要性[微笑]。我的回答希望你幫到你哦





愛無季名品服裝特惠店


很榮幸回答這個問題,

學識是你的知識儲備以及看問題的視角,是一個人的思維方式,它能讓一個人用不同的方式看待事物,不斷髮現可能。

能力是把知識轉化應用和實踐的綜合素養,是解決實際問題的操作手法。

一個人看得懂電路,但不一定會修燈泡。一個人看不懂菜譜但會做菜。

兩者相輔相成,互為補充。


洗化業務王勇聚


二者區別

工作能力在具體公司中,大部分指代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其中包含了專業能力、溝通能力、協作能力、執行力,特別是針對管理崗位來說,甚至是一種有效力。

而學識更多的是個人的見聞和視野,也就是你腦子裡的東西。包括專業理論、為人處世之道等等。

而專業能力和學識的區別在於,學識是個人的內在知識,如果不跟他人深入溝通,別人基本上是沒辦法知道的。學識必須通過個人的自覺作用在外部,使得自己的輸出物能被他人看到,並且是實用的。也就是自己的學識要充分發揮起來,才能保證其有效性,也就讓大家看到了自己的專業能力。

舉個例子

我們看了大量的烹飪書籍,看過很多美食節目、瞭解過各國餐飲特徵、各地飲食習慣,但是唯獨連一道西紅柿炒雞蛋都做不好。這就是有學識沒專業能力的具體表現。

換句話說,就是“會一本正經BB,也能做出個樣子讓人心服口服”,才叫理論與實踐完美結合。


想什麼呢6753


第一是指“辦事”能力,就是單位交給你一項工作,你能夠憑藉自己的“專業知識”“技能水平”或者“過往經驗”,把這項工作做完,甚至是做好。

第二是指“溝通”能力,和領導相處的怎麼樣,和同事相處的怎麼樣,和客戶相處的怎麼樣,這些都“溝通”能力的重要表現。

第三是“管理”能力,管理能力和溝通能力有交集的地方,主要強調管理方面的“判斷”能力、“決策”能力,和“總結”能力。

第四是“抗擊打”能力,必須做到“勝不驕、敗不餒”的精神態度,善於發揮自己的長處,善於彌補自己的短處,善於在勝勢中保持優勢,善於在敗勢中尋求機會。

和學識有關係,在概率上學識越高,工作能力越強,不排除個例。


莫道西濤vlog


你好!我是時音小花,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工作能力和學識是有區別的。

工作能力,是指對一個人擔任一個職位的一組標準化的要求,用以判斷是否稱職。能力通常是指一個人能夠發揮的力量。人的能力包括本能、潛能、才能、技能,它直接影響著一個人做事的質量和效率。

學識即學問,它指知識和修養及對事物的準確判斷能力,是學習能力和知識水平的簡稱,它也指一個人的知識水平以及在接受、理解和運用知識的方面 。

工作能力是解決工作中各種各樣問題的能力,而學識是一個人知識儲備的量、質和思考深度的度量。兩者是不一樣的。簡單來說就是一個實踐能力,一個是學問知識。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分享,希望能幫到你,謝謝!


時音小花


有區別。

簡言之:工作能力是做到,學識是知道。

工作能力指的是職場人士為完成職業任務所應具備的職業能力;不同的崗位要求不同的工作能力,在工作能力中包括了學識,專業技能和綜合技能以及特質,是能做到的交付結果所必備的。

學識指的是人在某個領域的知識和見解,屬於認知層面,是知道,不一定可以做到。


海英的解憂雜貨鋪


你好,我是馬叔,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工作能力和學識是兩碼事,有的人工作能力強,但他的學識、學歷並不一定高。工作能力和學識之間並沒有必要的關聯性,我從三個方面來回答這個問題:

1.工作能力的定義。一般是指在工作的時候,一個人具有的潛力、才能和本事,能做事,會做事,有效率,有質量。工作能力的檢驗標準是有適應崗位工作的能力,具有必備的知識和技術,能夠完成各項工作任務。

2.兩者關係。

工作能力傾向於實踐,體現在工作的各個方面,比如理解能力、執行力、完成度等等。而學識,是對事務的看法和認識,側重於理論方面。但學識高的人,可能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面,實踐起來,工作能力並不一定高。

3.相互影響。學識也並不是一無是處,如果學習能力強、懂得多,只要多思考,將所學的知識融入到工作中去,必然能夠促進工作能力的提升。同時,在工作中增長才幹,提高視野,實踐出真知,見多識廣,也能提高自己的學識。

總之,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如果學識高而工作能力不強,就應該好好的檢討自己,是不是工作方法不對,或者是眼界太高。正確的認識自己,腳踏實地,才能提高工作能力。我是馬叔,支持請關注點贊,謝謝~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ff1000d99a74143bc1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