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績不好?別再埋怨態度不端正了,看看這篇你就明白了!

爸爸:“你就不能坐好,好好聽課嗎?”

兒子:“我已經坐得很好了,好嗎?”

爸爸:“你看你這樣怎麼能聽得好課?”

兒子:“怎麼會?”

爸爸:“態度不好,寫作業不好,要撕掉重寫!”

孩子成績不好?別再埋怨態度不端正了,看看這篇你就明白了!


宅在家裡的這段時間,我時不時會聽到老公和兒子之間這樣的對話。其實,兒子不是態度不好,而是前庭和本體覺出現了點不協調。

我也是在兒子上小學時,參加了一個培訓,才意識到孩子出現了一些小問題。他一直以來分不太清楚東西南北,我一直以為隨我,後來才知道他是前庭失調導致的。

有一次他數學老師給我打電話說兒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上課喜歡往窗外看,就像林海英在《城南舊事》中說的“愛呆症”。數學老師還說他上課不專心,手裡經常轉筆,喜歡做小動作,也不願意回答問題…後來,我給孩子制定了一些訓練項目,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以後,這些情況改變了很多。

孩子成績不好?別再埋怨態度不端正了,看看這篇你就明白了!


他為什麼會這樣呢?可能很多家庭也有這樣的孩子。家長可能在對孩子進行早期訓練的時候,更注重孩子的認字,算術,背兒歌,背古詩等,忽略了孩子注意力不集中。


我們想如果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他是不能夠將教的知識給記住,也不可能好好坐下來聽講。心理學家研究表明,注意力與大腦的前庭平衡能力有關。前庭器官是大腦中的重要器官,它控制著人的重力感和平衡感。

我兒子小的時候,由於他奶奶身體不好,經常會把他一個人放在床上,讓他看一些故事書之類或用點讀筆點著聽一些故事;後來由於我的無知,在孩子很小的時候讓他坐上了學步車,這些都導致了他的重力感和平衡感的不足。人對重力的感受,可以判斷身體與環境的關係,以此來控制身體的平衡和方向感,距離感。

當一個孩子的前庭平衡功能失調了,它就會變得左右不分、方向感不明、經常磕磕碰碰、喜歡爬高,再大一點,等到上學以後,在學校裡就會表現的好動不安,注意力無法集中,上課不專心、愛做小動作、還喜歡捉弄別人。

孩子成績不好?別再埋怨態度不端正了,看看這篇你就明白了!


在老師家長看來,這些孩子就是故意這樣做,他們態度不好,影響課堂秩序。其實,並不是他們態度不好而是他們的前庭功能出現了問題,他們也想學好。

有專家說,對孩子前庭平衡功能的訓練,應該從懷孕開始。那麼胎兒在前三個月主要是發育大腦神經系統,這個時候如果準媽媽們身體無,最好要保持一定的活動量。在整個懷孕期間,孕婦更應該適當的活動,做一些家務、散步等。等寶寶出生以後,每天讓孩子過做幾秒鐘的俯臥抬頭頭豎直等訓練。

經常聽很多的父母說孩子沒有爬就會走,覺得孩子很了不起,經常會沾沾自喜。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充分的爬行訓練與孩子的注意力、動作協調性、語言能力等關係非常密切,如果家長沒有讓孩子經過充分的爬行訓練而直接走,將來就會留下前庭失調的隱患,上學之後就會變得專注力不集中,學習成績很難提上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