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隻滅了宋國的鳥蛋~《資治通鑑》覓珠之四


那隻滅了宋國的鳥蛋~《資治通鑑》覓珠之四

在《週記四》中說,赧王二十九年(乙亥,公元前286年),宋國的一隻雀兒,生了一玫荒唐的蛋,孵出了一隻鸇,鸇是一種猛禽,以雀燕鴿為食,相當於一隻羊生出了一頭狼。事本怪異,所謂事出反常必有妖,然宋國的史官卻占卜為吉,並進一步解說為小而生巨,必霸天下。宋康王一聽,大喜,這不是上天給的稱霸啟示嗎?機不可失呀,於是起兵攻伐,果然收穫滿滿,一時可與齊、魏比肩。

宋有雀生鸇於城之陬。史佔之,曰:“吉。小而生巨,必霸天下。”宋康王喜,起兵滅滕,伐薛,東敗齊,取五城,南敗楚,取地三百里,西敗魏軍。與齊、魏為敵國。乃愈自信其霸。

那隻滅了宋國的鳥蛋~《資治通鑑》覓珠之四

宋康王如果是利用迷信給自己壯膽,給戰士們鼓舞,可謂審時度勢之高人,然而他卻是真的迷信,自我膨脹得給點風就能貼地飛行的程度,居然射天鞭地,焚燒祭祀的神像,令國中民眾山呼萬歲,儼然霸業已成的架勢。鄰居齊湣王看不慣他繼續嘚瑟的樣子,起兵伐之,兵到,城破,民散,宋康王夾住尾巴逃跑了,後來又到楚國求救,結果楚王明裡是幫助他實際是要消滅它,最後讓楚國的將領淖齒抓住,扒皮抽筋了。這簡直就是一幕鬧劇,開始的荒唐,結束的窩囊。

欲霸之亟成,故射天笞地,斬社稷而焚滅之,以示威服鬼神。為長夜之飲與室中,室中人呼萬歲,則堂上之人應之,堂下之人又應之,門外之人又應之,以至於國中無敢不呼萬歲者。天下之人謂之“桀宋”。齊湣王起兵伐之,民散,城不守。宋王奔魏,死於溫。

據史書記載,宋康王戴偃堂堂一表,“面有神光,力能屈伸鐵鉤”,他以武力取得宋國君主之位,史記稱其“東伐齊,取五城。南敗楚,拓地三百餘里,西敗魏軍,取二城,滅滕(山東省滕州市),有其地。”,號稱“五千乘之勁宋”。再以宋康王起兵攻伐的戰果來看,宋國當時國力尚可,否則也不會多方出擊且所向披靡,一時風頭直追魏齊。可惜這位大王高傲自大得過頭了,你看他的所做所為,先是四面樹敵,明目張膽的叫囂,將周圍的鄰居得罪個遍,然後張狂到連鬼神都要威服,最後暴虐於舉國民眾。

相傳宋康王除了瘋狂和暴虐,還十分好色。他的舍人韓憑的妻子有姿色,宋康王便強奪了去,並將韓憑囚禁起來。韓憑自殺,其妻聽聞後也投臺而死,並寫下遺書願與韓憑合葬。這可氣壞了宋康王,他安排人將二人分開埋葬,並使兩墳相望。不久之後,兩墳的邊上各長了一棵梓樹,兩棵樹相互吸引,根交於下,枝錯於上,還有鴛鴦常棲樹上,交頸悲鳴,宋人看得十分哀傷,就將那兩棵樹稱為“相思樹”。


那隻滅了宋國的鳥蛋~《資治通鑑》覓珠之四

被後世稱為有頭無腦的戰爭狂人宋康王,戰敗後被扒皮抽筋,可能是戰國時候死得最慘的君王,不知他在臨死時是否還能想起那隻給他打雞血的神奇鳥蛋。他的瘋狂在於不敬畏規則,不敬畏天地,不敬畏蒼生,他的失敗同樣應驗了“上天欲使其滅亡,必先使其瘋狂”這句俗語。

一枚鳥蛋,幾乎滅掉了一國,誰也不知道那枚荒唐的鳥蛋是如何被發現的,更無法知曉那枚鳥蛋是到底是不是麻雀生的,總之它就那麼神奇的被演繹出來。倘若宋國當時沒有出現這枚鳥蛋,康王打了雞血般的雄心壯志會被激發出來嗎?會的,歷史不用假設,沒有鳥蛋還會有恐龍蛋,此種怪異,可以稀少,但從不缺席,關鍵是使用者將其用作藥引子即可,不可誇大其用,萬民敬仰終需仁義,威服四夷須依實力,其他,或錦上花或狗尾貂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