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卷三之孟子游齊

周顯王三十三年乙酉(公元前336年)

鄒地人孟軻拜見魏惠王,魏惠王說:“老先生,您不遠千里而來,是有對我國有利的建議嗎?”孟子說:“ 國君您何必說利呢,只不過是倡導仁義罷了。國君您問我有什麼對貴國有利的方法,士大夫問我有什麼對他們家中有利的方法,普通的士人問我有什麼對他們自身有利的方法,一個國家從上到下都在追求利益,那麼這個國家就危險了。沒有仁心的人會失去他的親人,沒有義氣的人會把君王也丟在腦後。”魏惠王說:“對”。

當初,孟子拜孔子的孫子孔子思為師,他曾問子思,治理百姓什麼才是最重要的。子思說:“ 要先給百姓利益。”孟子說:‘“君子教育百姓,只要讓他們懂得仁義就夠了,為什麼還要給予他們利益呢?”子思說:“仁 義的根本就是利益。上面的人不仁,下面的人就不能安分,上面的人不義,下面的人就都學會了狡詐,這是最大的不利之處。所以《易經》中說:利, 是許多的義加在一起所產生的東西。 ’還說:用利益來讓百姓安定,才能推崇道德。,這就是利益之所以重要的原因。

周慎靚王二年壬寅(公元前319年)

魏惠王去世,他的兒子襄王即位。孟子進去拜見魏襄王出來後,對人說:“他看上去不像是一名國君,和他接觸之後也不會對他產生敬畏之心。他剛才突然問我:‘天 下怎樣才能安定?’我答:‘統一 就能安定。’他問:‘ 誰能統一天下?’我答:‘不將殺人作為喜好的人就能統一天下。 ,他問:‘ 誰能願意把國家交給他?’我答:‘天下人都願意把國家交給這樣的人來統一。大王您知道田地裡的小苗嗎?七八月間乾旱,小苗就會枯萎。天上突然烏雲密佈,下起大雨,小苗就會生機勃勃。像這樣的勢頭,誰也無法阻擋!’”

周赧王元年丁未(公元前314年)

燕國的子之做了三年燕王,國內發生大亂。將軍市被與太子密謀攻打子之。齊王派人對太子平說:“寡人聽說太子想要整飭君臣之間的道義,申明父子之間的地位,寡人的國家願意聽從太子的指揮。”太子平於是聚集了自己的同黨,讓市被去攻打子之,卻沒有攻打下來。市被又反過來攻打太子平。戰爭一連持續幾個月,死掉了數萬人,百姓人心惶惶。齊王命令章子率領五城的士兵,憑藉北方的人多去攻打燕國。燕國將士不與齊國交戰,也不關閉城門。齊國軍隊將子之捉住,剁成肉醬,又殺死了燕王噲。

齊王何孟子:“有人勸寡人不要攻佔燕國, 有人勸寡人應該攻佔燕國。擁有萬乘兵車的大國去攻打另一個擁有萬乘兵車的大國,五十天就攻下來了,僅憑人的力量是做不到的;如果我不攻佔燕國,上天一定會怪罪我。將燕國攻佔怎麼樣?”孟子回答說:“如果燕國的百姓因為齊國攻佔燕國而高興,那就攻佔下來,古人有這樣做的,那就是周武王。如果燕國百姓因此而不高興,那就不要攻佔,古人也有這樣做的,那就是周文王。

用一個擁有萬乘兵車的大國去攻打另一個擁有萬乘兵車的大國,百姓們都帶著食物和酒水來歡迎大王您的軍隊,不是因為別的原因,是因為希望您把他們從水深火熱中拯救出來。

如果在您的統治下水變得更深,火變得更熱,他們就會遷徙到別處去了。”

各諸侯國計劃營救燕國。齊王對孟子說:“ 許多諸侯國都在計劃著攻打寡人,該如何應對呢?”孟子答道:“臣聽說只佔據七十里土地就能統一天下的人, 是商湯:從來沒聽過佔有千里土地的人還要去懼怕別人。《尚書》 中說: ‘我們等待著我們的君王,他來了我們就有救了。如今燕國虐待他們的百姓,大王您前去征討燕國,百姓會認為自己即將被從水深火熱中拯救出來,會帶著食物與酒水迎接大王的軍隊。

如果您的軍隊殺死他們的父母兄弟,傷害到他們的孩子,毀掉他們的宗廟,搶走他們珍貴的器物,如同雪上加霜,那就不可以了。天下人自然畏俱齊國的強大,如今土地增加了一倍, 卻不施行仁政,這是讓天下人發兵討伐齊國啊。大王您應該儘快下令,釋放被逮捕的老人和孩子,將珍貴的器物還給他們,與燕國百姓-同商議,扶植新的燕國國君,之後離開燕國,還來得及。”齊王不聽孟子的建議。

不久之後燕國百姓造反,齊王說:“我真愧對於孟子啊。 ”

陳賈說:“ 大王不要擔心。”於是陳賈去見孟子,問道:“周公是什麼人?”孟子說:“古代的聖人。”陳賈說:“周公派管叔治理商地,管叔卻在商地叛變。周公是知道管叔即將叛變還讓他治理商地的嗎?”孟子說:“周公不知道管叔要叛變。”陳賈說:“ 那麼就連聖人都難免犯錯吧?”孟子說:“周公,是弟弟,管叔,是哥哥,周公的過錯難道不是可以理解的嗎!古代的君子,有錯就及時改正:現在的所謂君子,有錯卻任由錯誤繼續下去。古代的君子,他們的過錯如同日食月食,百姓都能看到:等到他們改正錯誤,百姓會更加仰慕他們。現在的所謂君子,不僅任由錯誤繼續,還總是能找到狡辯的言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