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只灭了宋国的鸟蛋~《资治通鉴》觅珠之四


那只灭了宋国的鸟蛋~《资治通鉴》觅珠之四

在《周记四》中说,赧王二十九年(乙亥,公元前286年),宋国的一只雀儿,生了一玫荒唐的蛋,孵出了一只鸇,鸇是一种猛禽,以雀燕鸽为食,相当于一只羊生出了一头狼。事本怪异,所谓事出反常必有妖,然宋国的史官却占卜为吉,并进一步解说为小而生巨,必霸天下。宋康王一听,大喜,这不是上天给的称霸启示吗?机不可失呀,于是起兵攻伐,果然收获满满,一时可与齐、魏比肩。

宋有雀生鸇于城之陬。史占之,曰:“吉。小而生巨,必霸天下。”宋康王喜,起兵灭滕,伐薛,东败齐,取五城,南败楚,取地三百里,西败魏军。与齐、魏为敌国。乃愈自信其霸。

那只灭了宋国的鸟蛋~《资治通鉴》觅珠之四

宋康王如果是利用迷信给自己壮胆,给战士们鼓舞,可谓审时度势之高人,然而他却是真的迷信,自我膨胀得给点风就能贴地飞行的程度,居然射天鞭地,焚烧祭祀的神像,令国中民众山呼万岁,俨然霸业已成的架势。邻居齐湣王看不惯他继续嘚瑟的样子,起兵伐之,兵到,城破,民散,宋康王夹住尾巴逃跑了,后来又到楚国求救,结果楚王明里是帮助他实际是要消灭它,最后让楚国的将领淖齿抓住,扒皮抽筋了。这简直就是一幕闹剧,开始的荒唐,结束的窝囊。

欲霸之亟成,故射天笞地,斩社稷而焚灭之,以示威服鬼神。为长夜之饮与室中,室中人呼万岁,则堂上之人应之,堂下之人又应之,门外之人又应之,以至于国中无敢不呼万岁者。天下之人谓之“桀宋”。齐湣王起兵伐之,民散,城不守。宋王奔魏,死于温。

据史书记载,宋康王戴偃堂堂一表,“面有神光,力能屈伸铁钩”,他以武力取得宋国君主之位,史记称其“东伐齐,取五城。南败楚,拓地三百余里,西败魏军,取二城,灭滕(山东省滕州市),有其地。”,号称“五千乘之劲宋”。再以宋康王起兵攻伐的战果来看,宋国当时国力尚可,否则也不会多方出击且所向披靡,一时风头直追魏齐。可惜这位大王高傲自大得过头了,你看他的所做所为,先是四面树敌,明目张胆的叫嚣,将周围的邻居得罪个遍,然后张狂到连鬼神都要威服,最后暴虐于举国民众。

相传宋康王除了疯狂和暴虐,还十分好色。他的舍人韩凭的妻子有姿色,宋康王便强夺了去,并将韩凭囚禁起来。韩凭自杀,其妻听闻后也投台而死,并写下遗书愿与韩凭合葬。这可气坏了宋康王,他安排人将二人分开埋葬,并使两坟相望。不久之后,两坟的边上各长了一棵梓树,两棵树相互吸引,根交于下,枝错于上,还有鸳鸯常栖树上,交颈悲鸣,宋人看得十分哀伤,就将那两棵树称为“相思树”。


那只灭了宋国的鸟蛋~《资治通鉴》觅珠之四

被后世称为有头无脑的战争狂人宋康王,战败后被扒皮抽筋,可能是战国时候死得最惨的君王,不知他在临死时是否还能想起那只给他打鸡血的神奇鸟蛋。他的疯狂在于不敬畏规则,不敬畏天地,不敬畏苍生,他的失败同样应验了“上天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这句俗语。

一枚鸟蛋,几乎灭掉了一国,谁也不知道那枚荒唐的鸟蛋是如何被发现的,更无法知晓那枚鸟蛋是到底是不是麻雀生的,总之它就那么神奇的被演绎出来。倘若宋国当时没有出现这枚鸟蛋,康王打了鸡血般的雄心壮志会被激发出来吗?会的,历史不用假设,没有鸟蛋还会有恐龙蛋,此种怪异,可以稀少,但从不缺席,关键是使用者将其用作药引子即可,不可夸大其用,万民敬仰终需仁义,威服四夷须依实力,其他,或锦上花或狗尾貂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