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一百年彈指光陰,天胡此靳?九十載齊眉夫婦,我獨何堪!

那些書法家們~第343篇

【原創】一百年彈指光陰,天胡此靳?九十載齊眉夫婦,我獨何堪

梁同書一門,舉子業始於曾祖梁萬鍾,由他播下了梁家讀書種子。到他的祖父梁文濂,杭世駿譽其詩才,有耽懷山水情結,為當時著名詩人。梁同書的養父是著名詩人梁啟心,梁啟心是梁同書的伯父和養父。梁啟心,乾隆四年的進士,授編修後,因為父親梁文濂年老而身體不適,需要兒子照顧,而弟弟梁詩正仕途正順,已貴為侍郎,而且弟弟深得乾隆寵愛,梁啟心只好請辭歸裡,去照料老父親了。梁啟心歸舍後,與厲鶚、杭世駿等結社倡和,和父親梁文濂一樣,成為了有名的浙派詩人,在詩歌領域成績斐然。

【原創】一百年彈指光陰,天胡此靳?九十載齊眉夫婦,我獨何堪!


梁同書的生父是內閣大學士梁詩正。長房無子,梁詩正責無旁貸的將兒子過繼給長兄,以承傳嗣。梁詩正是雍正八年一甲三名探花郎,歷任雍正、乾隆兩朝的名臣,做過戶部尚書、兵部尚書、太子少師兼刑部尚書、吏部尚書,拜過東閣大學士加太子太傅。梁詩正經常隨乾隆出巡,朝廷重要文稿多出其手。工書法,初學柳公權,繼參趙孟頫,晚年師顏真卿,編歷代名家書法真跡《三希堂法帖》。乾隆第十一子成親王永瑆的書法就是取法梁詩正,後來的啟功也是得力於梁詩正、永瑆一脈。

【原創】一百年彈指光陰,天胡此靳?九十載齊眉夫婦,我獨何堪!


梁同書在乾隆十七年會試中名落孫山,乾隆特別恩賜了他參加殿試的資格,在殿試中中式進士,成為翰林院庶吉土。老實說,梁同書得力於父親梁詩正,沒有梁詩正這個靠山,乾隆也不可能讓他破格參與殿試。他的仕途也是挺順的,父親為乾隆所寵信,乾隆對他的兒子也不會薄。他一路高升,任過順天鄉試間考官、會試同考官、翰林院侍講、日講起居注官,賜加侍講學士街。

【原創】一百年彈指光陰,天胡此靳?九十載齊眉夫婦,我獨何堪!


梁詩正也不縱容梁同書,杭州人都知道,梁家治家甚嚴。梁同書自己也以身作則,生活簡樸,如舊家子弟。為人極循規蹈矩,只求飽暖。一個官帽,梁同書一戴就是好幾十年,從不更換。他不宴賓客,也不赴人宴請,更不接受饋贈。江蘇太倉畢沅畢秋帆,乾隆二十五年(1760)狀元及第。畢秋帆因為書法不佳,很仰慕梁同書,特意拜會梁同書,送上了一方從楚地帶來的大硯一方。梁同書堅決不收,畢沅執意相贈。倆個讀書人都有點犟,梁同書也不好過於拂新科狀元的面子,只好收下了。三年後,梁同書從杭州回京奔父喪時,特意將這方硯臺,託友人送還給了畢沅。

【原創】一百年彈指光陰,天胡此靳?九十載齊眉夫婦,我獨何堪!


梁同書為官期間,奔過兩次喪,一為養父一為生父。乾隆二十三年,梁同書的養父梁啟心病故了,他請假回家奔喪。途中出了一點小意外,他所坐的羊頭獨輪小車,失足跌落河岸,腳受了傷痛。經此劫難,梁同書散淡的性格又被喚醒,便以足疾為由不再出仕。父親梁詩正也沒有為難他,說不定,父親在等一個機會。乾隆二十八年,父親梁詩正卒,梁同書從杭州赴京師奔喪。梁同書在京師治喪間,對財物之事毫不過問。他很清楚兩樁事實:一、他已過繼給大伯;二、為些浮財,和兄弟們爭,真的是禍起蕭牆。他只做好一件事,做一個孝子,護送父親靈棲歸杭州。其中不免屑小,想看梁家笑話,梁同書的這種表現,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被士林所稱道。

【原創】一百年彈指光陰,天胡此靳?九十載齊眉夫婦,我獨何堪!


從此,梁同書辭官歸裡,隱於杭州西湖之畔,與張燕昌、孔繼濃、陳銖、溫純、畢沅等相往還。張燕昌是丁敬的學生,被譽為浙派的“負弩前驅”,以飛白入印,引領了文人的治印風氣,有很高的書法造詣。孔繼濃為六十八代行聖公孔傳鐸的第五子,是書法家張照的女婿,極為熱愛書法。陳銑擅長書法,精於鑑賞,是梁同書的門下,得到了梁同書的親傳。溫純篆刻為"吳興第一手”,工於書法,也是梁同書的學生。梁同書不僅是他的恩師,兩人也是知交好友。畢沅是狀元,與梁同書早年就是好友,曾贈送梁同書大硯一方,助其作書。

【原創】一百年彈指光陰,天胡此靳?九十載齊眉夫婦,我獨何堪!


乾隆二十五年,孝聖憲皇太后八十大壽,梁同書進京慶賀。在集體晉見時,乾隆問他:“汝來乎?”梁同書回答:“臣足疾未痊,祝聖母萬壽後即回藉。”太僕陳句山感到很奇怪,回去就問他:“皇上有用你的意思,稱何苦如此?”梁同書說:“何敢欺也。”乾隆五十五年,梁同書晉京賀乾隆八十大壽,第二天就離京了。他做了《家居賦答友二首》詩以明志。

【原創】一百年彈指光陰,天胡此靳?九十載齊眉夫婦,我獨何堪!


其一

卅年蒲柳早衰蕪, 壯不如人況老乎。

苦筍硬差良有願, 葫蘆依相已維摹。

休言報國文章在, 只合投閒草木俱。

物不答失天地大, 始終漸負是頑軀。

其二

北望君門首重回, 一門三世荷栽培。

臣心不似菤葹草, 天意須憐臃腫材。

絮已沾泥飛不起, 豆和灰冷爆難開。

他生願作銜環雀, 再上觚稜高處來。

【原創】一百年彈指光陰,天胡此靳?九十載齊眉夫婦,我獨何堪!


梁同書原配汪氏夫人比他年長一歲,比他早兩年去世,年九十二歲。他做了一幅輓聯:

一百年彈指光陰,天胡此靳?

九十載齊眉夫婦,我獨何堪!

字裡行間,情真意摯。梁同書死前,他親手寫好了訃告,遺命不治喪,不刻行狀。梁同書於嘉慶二十年去世,享年九十三歲。夫婦都能如此高壽,都年近百歲,真是難得。更難得的是不刻行狀,而古人對行狀尤其重視,不惜花重金請名人高官代為書寫。

【原創】一百年彈指光陰,天胡此靳?九十載齊眉夫婦,我獨何堪!


梁同書工書法,與梁巘、梁國治並稱“三梁”。出入於顏、柳、蘇、米,以趙、董面貌出之晚年一改書風,冠絕時流。書法於梁同書是家學,他主張自出胸臆,他認為:“帖教人看,不叫人摹”。今人學書法,只知一味摹畫,如小兒寫仿本,就是寫的形似,又有幾分是自己,只是刻舟求劍而已。可笑的是今人往往自鳴得意,不知亦步亦趨,乃是拾人牙慧。梁書長以行草,結字端嚴穩妥,用筆嫻靜、從容,書卷氣息濃厚。與劉墉、王文治、翁方綱並稱四大家。

梁同書(1723年~1815年),字元穎,號山舟,晚年自署不翁、新吾長翁,錢塘(今浙江杭州)人。

盧秀輝原創作品,歡迎轉發共享,切莫用於商業,違者必究!

【原創】一百年彈指光陰,天胡此靳?九十載齊眉夫婦,我獨何堪!

盧秀輝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