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一百年弹指光阴,天胡此靳?九十载齐眉夫妇,我独何堪!

那些书法家们~第343篇

【原创】一百年弹指光阴,天胡此靳?九十载齐眉夫妇,我独何堪

梁同书一门,举子业始于曾祖梁万钟,由他播下了梁家读书种子。到他的祖父梁文濂,杭世骏誉其诗才,有耽怀山水情结,为当时著名诗人。梁同书的养父是著名诗人梁启心,梁启心是梁同书的伯父和养父。梁启心,乾隆四年的进士,授编修后,因为父亲梁文濂年老而身体不适,需要儿子照顾,而弟弟梁诗正仕途正顺,已贵为侍郎,而且弟弟深得乾隆宠爱,梁启心只好请辞归里,去照料老父亲了。梁启心归舍后,与厉鹗、杭世骏等结社倡和,和父亲梁文濂一样,成为了有名的浙派诗人,在诗歌领域成绩斐然。

【原创】一百年弹指光阴,天胡此靳?九十载齐眉夫妇,我独何堪!


梁同书的生父是内阁大学士梁诗正。长房无子,梁诗正责无旁贷的将儿子过继给长兄,以承传嗣。梁诗正是雍正八年一甲三名探花郎,历任雍正、乾隆两朝的名臣,做过户部尚书、兵部尚书、太子少师兼刑部尚书、吏部尚书,拜过东阁大学士加太子太傅。梁诗正经常随乾隆出巡,朝廷重要文稿多出其手。工书法,初学柳公权,继参赵孟頫,晚年师颜真卿,编历代名家书法真迹《三希堂法帖》。乾隆第十一子成亲王永瑆的书法就是取法梁诗正,后来的启功也是得力于梁诗正、永瑆一脉。

【原创】一百年弹指光阴,天胡此靳?九十载齐眉夫妇,我独何堪!


梁同书在乾隆十七年会试中名落孙山,乾隆特别恩赐了他参加殿试的资格,在殿试中中式进士,成为翰林院庶吉土。老实说,梁同书得力于父亲梁诗正,没有梁诗正这个靠山,乾隆也不可能让他破格参与殿试。他的仕途也是挺顺的,父亲为乾隆所宠信,乾隆对他的儿子也不会薄。他一路高升,任过顺天乡试间考官、会试同考官、翰林院侍讲、日讲起居注官,赐加侍讲学士街。

【原创】一百年弹指光阴,天胡此靳?九十载齐眉夫妇,我独何堪!


梁诗正也不纵容梁同书,杭州人都知道,梁家治家甚严。梁同书自己也以身作则,生活简朴,如旧家子弟。为人极循规蹈矩,只求饱暖。一个官帽,梁同书一戴就是好几十年,从不更换。他不宴宾客,也不赴人宴请,更不接受馈赠。江苏太仓毕沅毕秋帆,乾隆二十五年(1760)状元及第。毕秋帆因为书法不佳,很仰慕梁同书,特意拜会梁同书,送上了一方从楚地带来的大砚一方。梁同书坚决不收,毕沅执意相赠。俩个读书人都有点犟,梁同书也不好过于拂新科状元的面子,只好收下了。三年后,梁同书从杭州回京奔父丧时,特意将这方砚台,托友人送还给了毕沅。

【原创】一百年弹指光阴,天胡此靳?九十载齐眉夫妇,我独何堪!


梁同书为官期间,奔过两次丧,一为养父一为生父。乾隆二十三年,梁同书的养父梁启心病故了,他请假回家奔丧。途中出了一点小意外,他所坐的羊头独轮小车,失足跌落河岸,脚受了伤痛。经此劫难,梁同书散淡的性格又被唤醒,便以足疾为由不再出仕。父亲梁诗正也没有为难他,说不定,父亲在等一个机会。乾隆二十八年,父亲梁诗正卒,梁同书从杭州赴京师奔丧。梁同书在京师治丧间,对财物之事毫不过问。他很清楚两桩事实:一、他已过继给大伯;二、为些浮财,和兄弟们争,真的是祸起萧墙。他只做好一件事,做一个孝子,护送父亲灵栖归杭州。其中不免屑小,想看梁家笑话,梁同书的这种表现,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被士林所称道。

【原创】一百年弹指光阴,天胡此靳?九十载齐眉夫妇,我独何堪!


从此,梁同书辞官归里,隐于杭州西湖之畔,与张燕昌、孔继浓、陈铢、温纯、毕沅等相往还。张燕昌是丁敬的学生,被誉为浙派的“负弩前驱”,以飞白入印,引领了文人的治印风气,有很高的书法造诣。孔继浓为六十八代行圣公孔传铎的第五子,是书法家张照的女婿,极为热爱书法。陈铣擅长书法,精于鉴赏,是梁同书的门下,得到了梁同书的亲传。温纯篆刻为"吴兴第一手”,工于书法,也是梁同书的学生。梁同书不仅是他的恩师,两人也是知交好友。毕沅是状元,与梁同书早年就是好友,曾赠送梁同书大砚一方,助其作书。

【原创】一百年弹指光阴,天胡此靳?九十载齐眉夫妇,我独何堪!


乾隆二十五年,孝圣宪皇太后八十大寿,梁同书进京庆贺。在集体晋见时,乾隆问他:“汝来乎?”梁同书回答:“臣足疾未痊,祝圣母万寿后即回藉。”太仆陈句山感到很奇怪,回去就问他:“皇上有用你的意思,称何苦如此?”梁同书说:“何敢欺也。”乾隆五十五年,梁同书晋京贺乾隆八十大寿,第二天就离京了。他做了《家居赋答友二首》诗以明志。

【原创】一百年弹指光阴,天胡此靳?九十载齐眉夫妇,我独何堪!


其一

卅年蒲柳早衰芜, 壮不如人况老乎。

苦笋硬差良有愿, 葫芦依相已维摹。

休言报国文章在, 只合投闲草木俱。

物不答失天地大, 始终渐负是顽躯。

其二

北望君门首重回, 一门三世荷栽培。

臣心不似菤葹草, 天意须怜臃肿材。

絮已沾泥飞不起, 豆和灰冷爆难开。

他生愿作衔环雀, 再上觚棱高处来。

【原创】一百年弹指光阴,天胡此靳?九十载齐眉夫妇,我独何堪!


梁同书原配汪氏夫人比他年长一岁,比他早两年去世,年九十二岁。他做了一幅挽联:

一百年弹指光阴,天胡此靳?

九十载齐眉夫妇,我独何堪!

字里行间,情真意挚。梁同书死前,他亲手写好了讣告,遗命不治丧,不刻行状。梁同书于嘉庆二十年去世,享年九十三岁。夫妇都能如此高寿,都年近百岁,真是难得。更难得的是不刻行状,而古人对行状尤其重视,不惜花重金请名人高官代为书写。

【原创】一百年弹指光阴,天胡此靳?九十载齐眉夫妇,我独何堪!


梁同书工书法,与梁巘、梁国治并称“三梁”。出入于颜、柳、苏、米,以赵、董面貌出之晚年一改书风,冠绝时流。书法于梁同书是家学,他主张自出胸臆,他认为:“帖教人看,不叫人摹”。今人学书法,只知一味摹画,如小儿写仿本,就是写的形似,又有几分是自己,只是刻舟求剑而已。可笑的是今人往往自鸣得意,不知亦步亦趋,乃是拾人牙慧。梁书长以行草,结字端严稳妥,用笔娴静、从容,书卷气息浓厚。与刘墉、王文治、翁方纲并称四大家。

梁同书(1723年~1815年),字元颖,号山舟,晚年自署不翁、新吾长翁,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卢秀辉原创作品,欢迎转发共享,切莫用于商业,违者必究!

【原创】一百年弹指光阴,天胡此靳?九十载齐眉夫妇,我独何堪!

卢秀辉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