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王朝为什么会两千多年万世一系,没有改朝换代?

王超行侠仗义


因为日本人特别崇尚菊花

日本皇室的家徽是16花瓣的菊花,日本武士道的象征是刀。本尼迪克特说:“菊花与刀,两者构成了同一幅画。”菊与刀,看似水火不容,实则相依为命,对于菊与刀意象的把握,即是对于日本民族心灵史的挖掘。

举起刀杀人或剖腹,放下刀赏菊或游冶——如此截然不同的意境,不过是日本人民族性格的两面。 菊花与刀,两种意象,内涵其实是完全相同的:菊花的凋谢,岂不就是刀的拔出?看似矛盾,但刀拔出人死亡,那种瞬间的形态恰好照应了菊花的凋谢。

菊与刀,向死而生,为死而生。菊本身就是死亡的化身,而刀无疑是通向死亡的桥梁。刀成为了菊的工具,菊化为了刀的目的。在菊花的隐喻中,刀和主人都是被动的,杀人是使命,被杀或自杀则是必然;而在刀的语法中,菊代表了不可知的前身和宿命的未来。

本尼迪克特写出了菊与刀的不可分离,菊与刀的相得益彰,在死亡的舞台上,二者如影随形。她用写意的笔法准确地把握了一个民族的实质,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民族的光荣与梦想,也看到了一个民族的底色与基调。

8世纪末,日本将都城移至平安京(现在的京都)。开始了在日本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平安时代。 在平安朝初年,皇室乃至公卿贵族和文人墨客都大力推崇菊花之美。中国每年的九月初九重阳节在日本又称菊节。

在这一天,皇太子率诸公卿臣僚到紫宸殿拜谒天皇,君臣共赏金菊、共饮菊酒。10月,天皇再设残菊宴,邀群臣为菊花践行。也许日本皇族族徽上的菊花便是此时镌刻上去的。遥想当年,平安朝留给人们的记忆似乎就是菊黄蟹肥。

全世界范场内,国祚最长的王朝是日本的“菊花砋朝”,自公元602年第一任君主推古女?砘首猿铺旎势穑至?400多年,号称 万世一系”。

大家是否听过日本的国歌《君之代》?听过的朋友都说感觉如同哀乐一般,但笔者认为其中却饱含了日本人一种独特的情感,在二战日本宣布战败后,大量东京市民自发去维修破损了的皇宫,当天皇走出来慰问他们时,他们不约而同的眼含热泪高唱《君之代》,可见天皇在日本国民心中有一种特殊的地位,甚至他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被奉为神明,是日本精神的象征。在发动对华战争前夕,裕仁天皇下达宣战诏书,几乎所有的热血青年都开始准备奔赴前线,而当天皇未经首相东条同意,宣布投降时,本已决定要和美国在本土决一死战的日本人却在顷刻间放下武器,大量留在外国的军队和民众以“自杀”的方式效忠了自己的天皇。而且日本的天皇是号称“万世一系”的,两千六百多年的菊花王朝从未改朝换代,所更换的也只是实权者,这在中国,在世界其他国家来说,是不可想象的。时值今天,日本对天皇的呼声仍然很高,虽然他已经不再是掌权者,但支持天皇的民调却一年比一年高,他的形象面临着再度被神化的危险。可是,他为什么会受到如此的推戴?为什么象征日本皇室的菊花能够“花开不败”?这就是所谓的大和魂么?有待我们共同思考。

为了让大家了解得更具体,笔者采取了各代天皇,一一介绍的方式,因为目前市面上这种书籍太少,太难买,网上的有关介绍也仅仅是围绕几个天皇展开的,不能让大家了解天皇的全貌和完整的发展脉络,所以,笔者决定这样处理,可能会有一些冗长,但力求让大家全面了解。

一、神话时期:

这个时期是日本神话记载的时代,并无实证可考,所以这一时期的天皇可信度受到怀疑,很多日本人也认为这个时期的天皇是杜撰出来的,据日本《古事记》记载,日本列岛由男神伊奘诺尊(伊耶那歧命)和女神伊奘然尊(伊耶那美命)创造,第二代神随后相继出生,主要是最高的女神太阳神——天照大神和主管暴风雨的素戋鸣尊,他因为与天照大神争权而触犯众神,被赶出了众神居住的高天原,来到日本列岛上一个叫出云的地方,在那里他杀死了八歧大蛇,从蛇的尾部抽出了天业云剑(就是草剃剑)并献给了天照大神,这把剑后来成为了日本象征皇权的三件法器(剑、玺、镜)中的一件。后来他把出云交给了女婿大国主神(也有日本学者认为大国主神是素戋鸣尊的六世孙)。

大国主神就是出云的主神,建立了出云国,他开疆拓土,统一了地上诸域,建立了“苇原中国”这个国家,而天照大神多次派遣使者与其交涉,迫使大国主神最后把这个国家让给了天照大神,天照大神随即将与皇位同时传承的被称作三种神器的三件宝物和作为国家经济基础的天上的稻子“圣田稻穗”一并授与其孙琼琼杵尊,令其统治苇原中国并保证其皇位和国家永远昌盛。后来琼琼杵尊降临苇原中国(具体地点据说是今日日本西南部九州的筑紫日向高千穗岭),开始其统治,后来琼琼杵尊的孙子鸬鹚草葺不合尊与天孙家族离开九州,在其第四子日本磐余彦尊率领下攻入奈良一带建立国家,这个日本磐余彦尊就是日本的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因为他是神的后代,所以日本人认为日本是“神国”,而日本人是“神裔”。

可以确信的是,日本在这个时期先后产生了绳纹文化:前5500至前200(因陶器外面有绳样花纹而得名)、弥生文化:前200至200(因这个遗址在东京附近的弥生町发现而得名)。

言归正传,现在开始介绍这一时期的天皇:(绥靖天皇——开化天皇)为欠史八代:

第一代:神武天皇(在位前660——前585):名为神日本磐余彦尊(“磐余”是大和的地名),有名无姓,至今日本天皇仍然没有姓氏。他45岁时由九州东征,打败了大和地区的土著“蛛人”,于前660年即位称帝,日本以这年作为日本纪元的开始即皇纪元年,并推算出其即位的时间是太阳历2月11日,日本的历史教科书以这一天作为日本的建国日,不过这种说法只存在于《古事记》一书中,没有实证,所以基本可以相信是日本人自己的杜撰。

第二代:绥靖天皇(在位前581——前549):名为神渟名川耳尊,神武天皇第三子,神武天皇四十年被立为太子,做了30多年太子,可以和清圣祖的太子胤礽相提并论了。神武天皇死后,其庶兄手研耳命因为作乱,被绥靖天皇和其胞兄神八井耳命射杀于窖中,其胞兄神八井耳命因临阵退缩事后让位给弟弟绥靖天皇。据记载,绥靖天皇孔武有力,可见当时生产能力之低下,天皇需要带领民众与自然斗争,和后来那些嬴弱不堪,居于深宫的天皇不可同日而语。他都葛城,建高丘宫(奈良县御所市)。他还娶了母亲的妹妹作为皇后。

第三代:安宁天皇(在位前549——前511)矶城津彦玉手看尊,绥靖天皇嫡长子,绥靖天皇二十五年被立为太子。迁都到片盐,称为浮穴宫(奈良县橿原市四条町附近)。在《古事记》和《日本书记》中,都没有具体的事迹记载。不过其父、祖的皇后和他自己的皇后都出自葛城氏(葛城地方的豪族)。

第四代:懿德天皇(在位前511——前477)大日本彦耜友尊,安宁天皇次子,安宁天皇十一年被立为太子。他迁都轻地,称为曲峡宫(奈良县高市郡)他也没有具体的事迹记载。

第五代:孝昭天皇(在位前477——前392)观松彦香殖稻尊,懿德天皇长子,懿德天皇二十二年被立为太子,其母是懿德天皇的侄女。迁都掖上,称为池心宫(奈良县御所市池之内・玉手)。

第六代:孝安天皇(在位前392——前291)日本足彦国押人尊,孝昭天皇次子,孝昭天皇六十八年被立为太子。在位101年,活了137岁。他迁都室地,称为秋津岛宫(奈良县御所市室)。

第七代:孝灵天皇(在位前291——前215)大日本根子彦太琼尊,孝安天皇长子,孝安天皇七十六年被立为太子。他迁都迁都黑田,称卢户宫(奈良县机城郡田原本町黑田的法乐寺),他即位地在奈良盆地中部,说明那时天皇的势力已经有所扩展。

第八代:孝元天皇(在位前215——前158)大日本根子彦国牵尊,孝灵天皇长子,孝灵天皇三十六年被立为长子,他迁都轻地,称为境原宫(奈良县橿原市见瀬町)。他的次子大彦命是阿倍臣、膳臣、阿闭臣、狭狭城山君、筑紫国造的祖先;他的儿子彦太忍信命是武内宿弥的祖父,是苏我氏的祖先。他在位时活动范围又退回到飞鸟地区,说是受到奈良当地强大部族排挤的结果。

第九代:开化天皇(在位前158——前98)稚日本根子彦大日日尊,孝元天皇次子,孝元天皇二十二年被立为太子,他迁都春日,称为率川宫(奈良县奈良市本子守町的率川神社)。他娶了父亲孝元天皇的妃子作为皇后。

从绥靖天皇到开化天皇的八代天皇因为没有具体事迹和实物证据,所以不为相信,在日本被称为“欠史八代”。


人文历史经典传奇


所谓“菊花王朝”,说的就是日本皇室。这个家族据说从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开始,迄今已经传了126代,中间居然不曾断档,也没有被其他家族所取代,实在是一个异数。

相比之下,无论是中国、朝鲜,还是俄国、英国等国,君主家族更迭都是一个很平常的事情。那么,为什么日本的皇室就这么稳呢?

其实原因也比较简单——日本王室在日本与其说是一个集权者,倒不如说是个精神偶像,类似于罗马教皇之于西欧。

在日本神话里,天皇是天照大神的后代,他们代表着神的意志。这样过分神格化天皇最后的结果就是把天皇变成了不食人间烟火的偶像,而非实际掌握政权的人。这一点,在源平合战以后就更加明显——源赖朝夺取了政权,成为了征夷大将军,并且建立了幕府。从此以后,镰仓、室町和江户三个幕府成为了日本实际上的统治者,天皇反而成了附庸。

这样的政治格局是最合理的——天皇作为精神偶像,接受万民朝拜,但是几乎没有世俗的权力;幕府虽然掌握武力,但是并不能对全国形成控制,各地的大名依然有自己的权力。这使得狭小的日本形成了一个类似于同时期神圣罗马帝国的政治格局,只不过天皇是世袭的而已。

到了明治维新时期,天皇的权力逐步加强,但也只是明治和昭和两朝而已(大正天皇是个精神病)。战后美军对日本进行民主化改造,迫使裕仁天皇颁布《人间宣言》。此后的平成和令和,都更加接近他们祖辈的“吉祥物”形象了。



青言论史


日本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于公元前660年建立,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菊花王朝。菊花王朝一直延续到今天,从神武天皇到平成天皇,共经历了126代,并且菊花王朝是日本历史上唯一的王朝。

我们都知道,日本的樱花是十分美丽的,并且日本也被称为樱花之国,那么为何日本天皇却被称为“菊花王朝”呢?

史料记载,当时的日本十分崇拜唐朝,而大唐最流行的就是菊花,当时在位的嵯峨天皇就曾写过一首汉诗,其中就提到了“旻商季序重阳节,菊为开花宴千官”的诗句。

日本人和我们同样过重阳节,只不过在日本叫做“菊节”,在日本平安时代初期,重阳节被引进日本,之后,每年重阳节,日本贵族都会欣赏着从中国引进的菊花,开展宴会,举行各种去除不详和祝愿长寿的祈福仪式。几代天皇循例将这种传统继承下来,久而久之,菊花变成了日本的皇室家徽,他们以黄色的秋菊为原型设计了“十六瓣八重表菊纹”。

在我国历史上,即使皇帝再有头脑,每过个两三百年总要改朝换代一次,存在时间最长的周朝也不过有八百年的历史而已。日本菊花王朝有什么优势,为何能够持续两千多年?

有专家分析说,日本天然的环海地形给了日本天皇一定优势。四面环海的地形像是一道天然屏障,那时各国的海战都是十分落后的,因此大部分国家都不会选择用自己的弱势去攻击别国。相传蒙古国曾两次派兵攻打日本,可每次都连日本的边界还没有靠近,就被台风吹了回来。

抵挡了外来入侵,日本的内乱也是十分频繁的。神武天皇统治日本1500年左右,日本内部相继爆发了源平战争、镰仓幕府等一系列战乱,天皇的权力也几乎被各路幕府将军架空,成为傀儡皇帝达千年之久。为何将军只是默默掏空天皇的权力,却不杀掉他,自己登上皇位呢?

在古代日本,人们十分信仰神学,认为天皇就是他们的神。而在日本国唯一认可的宗教,就是日本天皇为代表的神道教。也就是说,在日本人心中,天皇并不是普通的皇帝,而是从天上下凡来庇护一方人民的皇帝。这种被赋予无限神权的皇帝,任何一位将军也不敢轻易将其杀死。据说二战时期,日本战败,昭和天皇向美军宣布投降,而美国政府也没敢将天皇处决,因为怕遭到日本民众疯狂的报复。

这就是日本唯一的王朝——菊花王朝建立长达两千年的秘密。





周朝文DMU


日本从古代起就没有改朝换代,菊花王朝始终是同一个王族,号称“万世一系”,日本公布的国祚一般认为不准确,因为日本将神话传说部分也计算在国祚之内,例如日本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是天照大神的孙子寿命长达126岁。

菊花王朝现存国祚持续时间最久的朝代。菊花王朝是日本唯一的王朝。所以这个朝代自日本开国以来便从未间断过,已延续了126代天皇。

据和《日本书纪》记载,日本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于公元前660年建国即位,菊花王朝已传承了126代天皇。由于关键“遗迹”的考古被政府限制,天皇世系的起源没有明确的说法和证明。

为什么要叫“菊花王朝”?

因为日本人特别崇尚菊花。

日本皇室的家徽是16花瓣的菊花,日本武士道的象征是刀。本尼迪克特说:“菊花与刀,两者构成了同一幅画。”菊与刀,看似水火不容,实则相依为命,对于菊与刀意象的把握,即是对于日本民族心灵史的挖掘。举起刀杀人或剖腹,放下刀赏菊或游冶——如此截然不同的意境,不过是日本民族性格的两面。菊花与刀,两种意象,内涵其实是完全相同的:菊花的凋谢,岂不就是刀的拔出?看似矛盾,但刀拔出人死亡,那种瞬间的形态恰好照应了菊花的凋谢。菊与刀,向死而生,为死而生。菊本身就是死亡的化身,而刀无疑是通向死亡的桥梁。

刀成为了菊的工具,菊化为了刀的目的。在菊花的隐喻中,刀和主人都是被动的,杀人是使命,被杀或自杀则是必然;而在刀的语法中,菊代表了不可知的前身和宿命的未来。本尼迪克特写出了菊与刀的不可分离,菊与刀的相得益彰,在死亡的舞台上,二者如影随形。她用写意的笔法准确地把握了一个民族的实质,让人看到了一个民族的光荣与梦想,也看到了一个民族的底色与基调。

中国的重阳节在日本又称菊节。在这一天,皇太子率诸公卿臣僚到紫宸殿拜谒天皇,君臣共赏金菊、共饮菊酒。10月,天皇再设残菊宴,邀群臣为菊花饯行。也许日本皇族族徽上的菊花便是此时镌刻上去的。遥想当年,平安朝留给人们的记忆似乎就是菊黄蟹肥。

历代天皇表

1-20代

第1代 神武天皇 前660~前585

第2代 绥靖天皇 前585~前549

第3代 安宁天皇 前548~前510

第4代 懿德天皇 前510~前476

第5代 孝昭天皇 前475~前393

第6代 孝安天皇 前392~前291

第7代 孝灵天皇 前290~前215

第8代 孝元天皇 前214~前158

第9代 开化天皇 前158~前98(欠史八代)

第10代 崇神天皇 前97~前30

第11代 垂仁天皇 前29~70

第12代 景行天皇 71~130

第13代 成务天皇 131~190

第14代 仲哀天皇 192~200

第15代 应神天皇 270~310

* 神功皇后 310~312 仁德天皇母,准天皇之一 (史实可考)

第16代 仁德天皇 313~399

第17代 履中天皇 400~405 苏我氏、物部氏执政,天皇从此成为傀儡

第18代 反正天皇 406~410

第19代 允恭天皇 412~453

第20代安康天皇453~456 有说安康天皇元年为454年

21-40代

第21代 雄略天皇 456~479 有说雄略天皇元年为457年

第22代 清宁天皇 480~484 484年皇女饭清丰听政

第23代 显宗天皇 485~487

第24代 仁贤天皇 488~498

第25代 武烈天皇 498~506 有说武烈天皇元年为499年

第26代 继体天皇 507~531 有说继体天皇卒年为534年

第27代 安闲天皇 531~535 有说安闲天皇元年为534年

第28代 宣化天皇 535~539 有说宣化天皇元年为536年

第29代 钦明天皇 539~571

第30代 敏达天皇 572~585

第31代 用明天皇 585~587 587年苏我氏灭物部氏独掌大权

第32代 崇峻天皇 587~592 592年苏我入鹿弑崇峻天皇,此天皇成为日本史上第一位遭臣下弑杀的天皇

第33代 推古天皇 592~628 女皇,593~621圣德太子摄政

第34代 舒明天皇 629~641

第35代 皇极天皇 642~645 女皇

第36代 孝德天皇 645~654 族灭苏我氏,天皇重新得以掌权。孝德天皇仿照唐朝制度开始“大化革新”。从此开始有年号:大化(645)、白雉

第37代 齐明天皇 655~661 皇极女天皇复位改名

第38代 天智天皇 661~671 齐明女皇661年死,太子中大兄(天智天皇)监国

第39代 弘文天皇 671~672 年号:白凤(672)

第40代 天武天皇 673~686 年号:朱乌(686)

空位 687~689

41-60代

第41代 持统天皇 690~697 女皇

第42代 文武天皇 697~707 年号:大宝(701),庆云(704)

第43代 元明天皇 707~715 女皇,登基第一年称庆云四年,第二年称和同元年, 710年定都奈良,史称“奈良时期”(710~794)

第44代 元正天皇 715~724 女皇,年号:灵龟(715)、养老。 720年开始使用“日本”国名

第45代 圣武天皇 724~749 年号:神龟(724)、天平(729)、天平感应(749)

第46代 孝谦天皇 749~758 女皇,年号:天平胜宝(749)、天平宝字(757)

第47代 淳仁天皇 758~764 年号:天平宝字二至七年。被废。

第48代 称德天皇 764~770 孝谦女上皇复位改名,年号:天平神护(765)、神护景云(767)

第49代 光仁天皇 770~781 年号:宝龟(770)

第50代 桓武天皇 781~806 年号:天应(781)、延历(782)。 794年迁都平安京,史称“平安时期”(794—1191)

第51代 平城天皇 806~809 年号:大同(806)

第52代 嵯峨天皇 809~823 年号:大同、弘仁

第53代 淳和天皇 823~833 年号:弘仁、天长

第54代 仁明天皇 833~850 年号:天长、承和(834)、嘉祥(848)

第55代 文德天皇 850~858 年号:嘉祥、仁寿(851)、齐衡、天安(857)

第56代 清和天皇 858~876 年号:天安、贞观(859),藤原氏掌权(858~1167)

第57代 阳成天皇 876~884 年号:贞观、元庆(877)

第58代 光孝天皇 884~887 年号:元庆、仁和(885)

第59代 宇多天皇 887~897 年号:仁和、宽平(889)

第60代 醍醐天皇 897~930 年号:宽平、昌泰(898)、延喜(901)、延长(923)

61-80代

第61代 朱雀天皇 930~946 年号:延长、承平(931)、天庆(938)

第62代 村上天皇 946~967 年号:天庆、天历(947)、天德(958)、应和(961)、康保(964)

以上三代天皇时期号称日本历史上著名的太平盛世,史称“延历之治”

第63代 冷泉天皇 967~969 年号:康保、安和(968)

第64代 圆融天皇 969~984 年号:安和、天禄(970)、天延(973)、 贞元(976)、天元(978)、永观(983)

第65代 花山天皇 984~986 年号:永观、宽和(985)

第66代 一条天皇 986~1011 年号:宽和、永延(987)、永祚(989)、 正历(990)、长德(995)、长保(999)、宽弘(1004)

第67代 三条天皇 1011~1016 年号:宽弘、长和(1012)

第68代 后一条天皇 1016~1036 年号:长和、宽仁(1017)、治安(1021)、 万寿(1024)、长元(1028)

第69代 后朱雀天皇 1036~1045 年号:长元、长历(1037)、长久(1040)、宽德(1044)

第70代 后冷泉天皇 1045~1068 年号:宽德、永承(1046)、天喜(1053)、 康平(1058)、治历(1065)

第71代 后三条天皇 1034~1073 1068~1072 年号:治历、延久(1069)

第72代 白河天皇 1072~1086 年号:延久、承保(1074)、承历(1077)、 永保(1081)、应德(1084)

第73代 堀河天皇 1086~1107 年号:应德、宽治(1087)、嘉保(1094)、 永长(1096)、承德(1097)、康和(1099)、康河、长治、嘉承(1106)

第74代 鸟羽天皇 1107~1123 年号:嘉承、天仁(1108)、天永(1110)、永久(1113)、 元永(1118)、保安(1120)

第75代 崇德天皇 1123~1141 年号:保安、天治(1124)、大治(1126)、天承(1131)、 长承(1132)、保延(1135)、永治(1141)

第76代 近卫天皇 1141~1155 年号:永治、康治(1142)、天养(1144)、 久安(1145)、仁平(1151)、久寿(1154)

第77代 后白河天皇 1155~1158 年号:保元(1156)

第78代 二条天皇 1158~1165 年号:平治(1159)、永历(1160)、应保(1161)、 长宽(1163)、永万(1165)

第79代 六条天皇 1165~1168 年号:仁安(1166)。

第80代 高仓天皇 1168~1180 年号:嘉应(1169)、承安(1171)、安元(1175)、治承(1177)

81-100代

第81代 安德天皇 1180~1185 年号:治承、养和(1181)、寿永(1182)

第82代 后鸟羽天皇 1185~1198 年号:寿永、元历(1184)、文治(1185)、建久(1190)。

第83代 土御门天皇 1198~1210 年号:正治(1199)、建仁(1201)、元久(1204)、 建永(1206)、承元(1207)

第84代 顺德天皇 1210~1221 年号:承元、建历(1211)、建保(1213)、承久(1219)。

第85代 仲恭天皇 1221~1221 年号:承久

第86代 后堀河天皇 1221~1232 年号:承久、贞应(1222)、元仁(1224)、 嘉禄(1225)、安贞(1227)、宽喜(1229)、贞永(1232)

第87代 四条天皇 1232~1242 年号:贞永、天福(1233)、文历(1234)、 嘉祯(1235)、历仁(1238)、延应(1239)、仁治(1240)

第88代 后嵯峨天皇 1242~1246 年号:仁治、宽元(1243)

第89代 后深草天皇 1246~1259 年号:宽元、宝治(1247)、建长(1249)、 康元(1256)、正嘉(1257)、正元(1259)

第90代 龟山天皇 1259~1274 年号:文应(1260)、弘长(1261)、文永(1264)

第91代 后宇多天皇 1274~1287 年号:建治(1275)、弘安(1278)

第92代 伏见天皇 1287~1298 年号:正应(1288)、永仁(1293)

第93代 后伏见天皇 1298~1301 年号:正安(1299)

第94代 后二条天皇 1301~1308 年号:乾元(1302)、嘉元(1303)、德治(1306)

第95代 花园天皇 1308~1318 年号:延庆(1308)、正和(1312)、文保(1317)

第96代 后醍醐天皇 1318~1336 年号:元应(1319)、元亨(1321)、正中(1324)、元德(1329)、元弘(1331)、正庆(1332)、建武(1333)、延元(1336)。 (南朝) 1333年灭北条氏,镰仓幕府终。1336年足利尊氏反,另立天皇,遂分南北朝,后醍醐天皇为南朝(1336~1392)

第97代 后村上天皇 1339~1368 年号:延元、兴国、正平 (南朝)

第98代 长庆天皇 1368~1383 年号:正平、建德(1370)、文中(1372)、 天授(1375)、弘和(1381) (南朝)

第99代 后龟山天皇 1383~1392 年号:弘和、元中(1384) (南朝)此天皇退位,归还三宝于北朝后圆融天皇。

北朝第1代 光严天皇 1331~1333

北朝第2代 光明天皇 1336~1348

北朝第3代 崇光天皇

北朝第4代 后光严天皇

北朝第5代 后圆融天皇

1392年,南朝后龟山天皇退位。南北朝结束。

第100代 后小松天皇 1382~1412 年号:永德、至德(1384)、嘉庆(1387)、 康应(1389)、明德(1390)、应永(1394)。

101-120代

第101代 称光天皇 1412~1428 年号:应永、正长(1428)

第102代 后花园天皇 1428~1464 年号:正长、永享(1429)、嘉吉(1441)、文安(1444)、 宝德(1449)、享德(1452)、康正(1455)、长禄(1457)、宽正(1460)

第103代 后土御门天皇1464~1500 年号:宽正、文正(1466)、应仁(1467)、文明(1469)、 长享(1487)、延德(1489)、明应(1492)。

第104代 后柏原天皇 1500~1526 年号:明应、文龟(1501)、永正(1504)、大永(1521)

第105代 后奈良天皇 1526~1557 年号:大永、享禄(1528)、天文(1532)、弘治(1555)

第106代 正亲町天皇 1557~1586 年号:弘治、永禄(1558)、元龟(1570)、天正(1573)。

第107代 后阳成天皇 1586~1611 年号:天正、文禄(1592)、庆长(1596)。

第108代 后水尾天皇 1611~1629 年号:庆长、元和、宽永(1624)

第109代 明正天皇 1629~1643 女皇,年号:宽永

第110代 后光明天皇 1643~1654 年号:宽永、正保(1644)、庆安(1648)、承应(1652)

第111代 后西天皇 1654~1663 年号:承应、明历(1655)、万治(1658)、宽文(1661)

第112代 灵元天皇 1663~1687 年号:宽文、延宝(1673)、天和(1681)、贞享(1684)

第113代 东山天皇 1687~1709 年号:贞享、元禄(1688)、宝永(1704)

第114代 中御门天皇 1709~1735 年号:宝永、正德(1711)、享保(1716)

第115代 樱町天皇 1735~1747 年号:享保、文元(1736)、宽保(1741)、延享(1744)

第116代 桃园天皇 1747~1762 年号:享历(1747)、宽延(1748)、宝历(1751)

第117代 后樱町天皇 1762~1770 女皇,年号:宝历、明和(1764)

第118代 后桃园天皇 1770~1779 年号:明和、安永(1772)

第119代 光格天皇 1779~1817 年号:安永、天明(1781)、宽政(1789)、享和(1801)、文化(1804)

第120代仁孝天皇1817~1846 年号:文化、文政(1818)、天保(1830)、弘化(1844)

121-126代

第121代 孝明天皇 1846~1866 年号:弘化、嘉永(1848)、安政(1854)、万延(1860)、文久(1861)、元治(1864)、庆应(1865)

第122代 明治天皇 1867~1912 年号:庆应、明治(1868)

第123代 大正天皇 1912~1926 年号:大正(1912)

第124代 裕仁天皇 1926~1989 年号:昭和(1926)

第125代 明仁天皇 1989~2019 年号:平成(1989)

第126代 德仁天皇 2019~ 年号:令和(2019)

材料整理不易,望采纳!


胡乱看一点东西


我们的邻国日本,号称自己的菊花王朝是万世一系。

据和《日本书纪》记载,日本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于公元前660年建国即位,菊花王朝已传承了126代天皇。由于关键“遗迹”的考古被政府限制,天皇世系的起源没有明确的说法和证明。

如果从公元前六百年左右算起,一直到现在的明仁天皇,日本皇族确实已经存在了两千多年了,按照日本人的说法就是菊花王朝历经一百二十五代,是世界上最长的皇族,他们自称是万世一系。

不过,说到日本的万世一系,这确实是有一些夸张的,这和大臣说皇帝万万岁是一个道理。日本弥生时代之前,估计很多人还穿着茅草衣服在玩泥巴呢,而这时候中原王朝各种耕种技术早已非常成熟了,所以日本人很明显是把自己的菊花王朝夸大了。

在日本,天皇被他们视为最高的统治者,而且他们的天皇还是日本的表率和象征。和普通日本人不同,日本皇族不具有普通公民所举有的姓氏和公民权益。这明显是对日本皇族的神化。

日本皇族也承认这是一荒诞说法,所以昭和天皇取缔皇族的“神性”,不过日本人还将其视为自己的爹娘和国父,这从二战日本军国主义分子的万岁冲锋就能够看出来,只要去死,都会说什么天皇万岁。虽然日本人不承认其皇族的神性了,但是在1889年的日本宪法中,还是列出了“天皇神圣不可侵犯,总揽统治权”的条目。二战后,有人要求废除天皇制度,但日美联合,最后还是将日本天皇制度保留了下来。

二战保留下来的天皇制度,也成为日本再次炫耀其“万世一系”的资本。那么为何上千年的日本天皇制度一直能保留到现在呢?

首先我们看看日本天皇的历史。其实,他们所说的万世一系如果考证的话,很多都是子虚乌有,日本有一个神话书叫《古事记》,他们的初代天皇就是神武天皇,这其实就是毫无根据的一个天皇,有没有还是另一回事儿,而且自神武天皇之后的十四代天皇,都像神武天皇一样,根本不知道有没有,然而,日本对这些不知道存不存在的天皇是大书特书,所以就有了夸张的“万世一系”之说。

还有一点也是日本天皇制度保留下来的原因,这一原因就是日本天皇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傀儡,很长一段时间日本天皇是根本没有实权的,这也是其菊花王朝不更替的原因,既然是傀儡,谁喜欢给你争啊。

历史上日本天皇最风光无限的时刻是大化革新时期,不过,当时日本天皇的风光并没有多长时间,之后藤原氏的崛起,其皇族权力沦丧,日本进入外戚摄政时期。之后又是武士阶层的崛起,各大幕府纷纷掌权,日本天皇凄凉无比,这种凄凉一直持续到江户幕府败亡。

即便是二战的裕仁天皇,最后宣布投降的时候,日本军部都还武力威胁不让他投降。所以,习惯性当傀儡,也是天皇能够一直存在的重要原因。至于他们说的万世一系,我们听听就可以了,不必和他们较真。


大明人


最主要的原因是日本天皇历史上绝大多数时期都是虚位君主。比如日本自1185年镰仓幕府建立至1867年大政奉还,天皇被架空了六百八十二年。天皇作为国家的元首,是没权力“神格”存在。

日本历史上始终处于类似于分封状态。各地大名和幕府将军一定程度上相互制衡,从某种程度上保护了天皇。这一点从周王朝后期国祚绵延也可以看的出来一点影子。不过周赧王比日本天皇争气,债台高筑也要合纵伐秦。

在幕府时代,无论平氏幕府、足利幕府还是德川幕府,可能岛国地块比较破碎。大名实际上各自为政。幕府对维持日本的统一是比较吃力的,都是大范围采取互相妥协利益交换,这时候幕府就有点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味道了,有些地方军阀虽然畏惧幕府,但不一定服气。但幕府抬出天皇御令可谓“出师有名”,大家相互给台阶,天皇就这么可有可无地传下去了。

所以归根结底日本国王是虚位君主,不影响实权人物的统治,还能给实权人物政治上带来更大的灵活性。


勸學


这问题比较有意思,我来分析一下

据日本史书记载日本第一任天皇是距今2600多年公元前七世纪的神武天皇,他还是天照大神的后代。可日本天皇的名称并不是土生土长的,而是来自中国唐朝的,日本之前并没有天皇的称呼。更扯淡的是,日本此时是绳纹时期,尚且是原始公社时代,根本不可能存在天皇。

在日本史书的记载中,第10代崇神天皇以前的9位天皇的记载在《古事记》等书中,都属于类似神话记载一样,无法与该时期的出土文物考证相应证。因此对于前9代的天皇是否存在是存在争议的。

同时日本历史学家认为,在初代神武天皇到第33代天皇之间的各个王朝中,纪年和记载相对确切可信的只有15位,其余18位全部记载语焉不详相互矛盾且中间存在大量断层,因此推断其实该部分历史存在后人修改虚构出18位天皇的可能,并推断出其实从第10代崇神天皇、第16代仁徳天皇和第26代继体天皇是三个独立王朝的开国之君,日本古代事实上市存在三个更迭的王朝(三代更替说),而目前的天皇王朝其实是继承自第26代的继体天皇王朝(公元485年)。

该说法自1950年代水野祐提出后引起轩然大波,同时也获得了井上光貞、直木孝次郎、岡田精司、上田正昭等史学家的支持。

所以说日本皇室根本没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最多也就1500多年,虽然是这样,可相对中国朝代,日本皇室已经是两个周朝的长度了,那为什么会这样呢?

答案很简单,我们其实都是被日本天皇这个名字给误导了。在中国,皇帝是至高无上的统治者,我们看到天皇这个名字,很自然的代入到中国皇帝里面去。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日本天皇和中国皇帝并不是一个性质。

日本天皇只是日本神道教的精神领袖,并没有任何世俗的权力,和中国儒教的孔家,道教的张家其实是一个性质,只不过名字更好听而已。中国张家是叫天师,孔家是叫衍圣公,而日本的则是叫天皇,听起来直接高了几个档次,和皇帝一样。

而日本真正的“皇帝”也就是日本国王其实就是日本的幕府将军,古代中国所称呼的日本国王就是幕府将军,明朝也曾经册封过镰仓幕府将军为日本国王,将军们其实才是日本的实际统治者。

和中国皇帝历朝历代都会册封衍圣公和张天师一样,日本国王(幕府将军)为了利用宗教力量巩固统治,也不得不在名义上尊重日本天皇以拉拢民心。只不过中国是个世俗国家,宗教影响力弱,神权是依附君权存在的,儒道再厉害也得听皇帝的,所以张,孔都是皇帝的臣子。而日本神道教影响力巨大,凌驾世俗权力之上,日本统治者不得不低头,在名义上是天皇的臣子,这就跟西方中世纪国王名义上臣服教皇差不多。

所以日本神道教头子天皇的所谓万世一系并不稀奇,中国曲阜孔家衍圣公和龙虎山张家张天师也同样是万世一系,这其实都只是统治者玩弄的把戏而已,目的也只不过巩固自身的统治。


百胜军节度使


日本的万世一系本来就很可疑,但日本天皇制长期存在是一个事实,这一点情况和中国东周相似,存在五六百年,天子成了牌位吉祥物,大家都乐意看到,不同的是日本长期处于割据时代,就是在丰臣秀吉时代,幕府时代,手下家臣也有强大的势力,始终无法全部消除。将军们留有一线余地,天皇制也长存。


想好的名字被人注册了


日本的君主制确实独特,在全世界再无二家,二千年来迁都上十次,历经关政时代、院政时代、源平争乱、安土桃山时代、三个幕府时代,但天皇皇位始终一家传承,万世一系。

日本天皇万世一系有其天然因素,也有偶然因素。

1、日本是个岛国,四面临洋。在航海不发达的古代,日本列岛就是一块封闭之地,从来没有外来势力侵入,直到19世纪中美国舰队才敲开日本的大门。没有外来势力侵入,也就不会有外来势力来颠覆天皇政权。

2、大和民族发源于京都所在的大和盆地,谁也不知道从哪年哪月开始,日本就有了天皇。日本人在飞鸟时代之前,日本人是没有记历史的习惯的,编国史这还是从隋唐学去的,圣德太子组织编写国史时候,有很多事件已经无证可考。日本有证可考的最早天皇是应神天皇,应神天皇前十位天皇是虚构出来的,硬生生把日本历史往前推了一千年,把神武天皇塑造成天照大神的子孙。

3、天皇的传承和日本本土原始多神教神道教传承是一体的,神道教最高神就是天照大神,而天皇是天照大神的代表。神道教经一千多年的传播,已经深入人心,天皇已经被神格化了。到21世纪,日本皇室仍然没有姓氏的,也没有户口登记,就因为他是神。

4、在镰仓幕府时期,因幕府控制地主要在关东地区,天皇和公族在关西拥有大量庄园人口,关西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幕府掌控的关东地区,天皇虽然受幕府挟制,幕府无法完全操控天皇,皇室公族还有很强的政治经济实力,不然就不会闹出后鸟羽、后醍醐天皇多次发动倒幕战争的事情。室町幕府统治中心虽然同在关西,但室町幕府对各地守护大名控制力很弱,皇室公族在关西仍有一定的政治经济实力。发展到江户幕府时,天皇虽然完全沦为吉祥物,但在天皇不能威胁幕府政权安全前提下,幕府也没必要废掉这个吉祥物。何况天皇已经一脉相承地传位一千多年了,已经成了日本的象征,同时征夷大将军开府来自于天皇授权,没有了天皇,征夷大将军的权力来源也就没有了法律依据,何况幕府时期各地守护大名也是半独立状态,都是一群群割据诸侯,幕府也不能完全镇住各地大名,守护大名和幕府将军也是同床异梦,幕府自然也不会冒天下之大不讳,引起天下诸侯兴兵讨贼勤王。

5、在关政时代,摄政、关白、太政官主要是依赖于天皇外戚的身份,操纵朝政,操纵天皇继承,也就是摄关权臣是打着天皇招牌行事,没有了天皇这块招牌,他的权力身份自然不能令天下诸侯信服。

6、日本上千年来的传统,十分看重血统出身。历史上藤原氏、源氏、平氏等权臣严格来说,也是天皇宗室的远支,身份尊贵,互相通婚,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所以日本有非藤原氏、源氏、平氏出身不能担任太政大臣、关白、征夷大将军的惯例。镰仓幕府时期,北条时政再牛逼也只是幕府家臣,不能出任征夷大将军。丰臣秀吉牛逼得不行,也只能出任关白,不能开府建政。








conan888


所谓持续2000年的“菊花王朝”万世一系,一半是意淫,一半是史实。

为什么说一半是意淫

日本人认为菊花王朝是日本唯一的王朝,而且从古至今2000年多年来一直没有改变,并延续了126代天皇。实际上,天皇世系的起源并没有明确的考古文献支持,日本人把神话传说的部分也计算在内,很多都是子虚乌有之事,例如第1代天皇的寿命达126岁,明显不合逻辑,其实是一个毫无根据的天皇,还有第14代天皇,根本不知道有没有。

当然另一半是史实

随着文字记录的发达,关于天皇的记录也越来越清晰。很长一段时间里,天皇只是一个傀儡,类似于东汉时期的汉献帝,根本没有实权,那日本人为什么不杀掉天皇取而代之?这就是日本文化和中国文化的区别,他们唯一的信仰就是神学,而天皇就是他们的神,并不是什么皇帝。当然天皇也有掌握实权的时候,但存续的时间并不长,这一部分也是事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