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目的物质奖励,弊大于利,激发孩子的原动力还得靠这3招

不少父母为了鼓励孩子,让孩子变得更加积极,都会给予孩子一定的奖励,随着生活条件的转变和父母工作的繁忙,很多父母都会直接给孩子买个玩具或者直接给孩子钱就当做是奖励了。

这样的方式虽然对父母来说简单省事,但是对孩子来说,却会让孩子养成不好的习惯,而且孩子还会变本加厉的索取,如果没有奖励,孩子可能就会直接放弃做某些事情,隐患颇多。

案例

在很多家长看来,给孩子物质奖励能够让孩子乖乖听话,完成某些目标,短期看虽然效果很好,但是长此以往,孩子不但不会被奖励打动,学习的动力和初衷还会变得极端化。

盲目的物质奖励,弊大于利,激发孩子的原动力还得靠这3招


小智是家里的独苗,所以家里人都对小智抱有很高的期待,为了让小智能够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小智的妈妈便跟小智说,如果能好好上课,回家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周末就可以出去玩,只要是考试,有考到100分就可以得到100块钱的红包。

一开始这个方式特别好用,小智总会乖乖听话,考试也从不马虎,成绩一直都不错,而后来等小智上了四年级之后,基本的物质奖励就不够了,小智开始自己指定要什么样的奖励,小智的父母为了让孩子能继续用功读书,就答应孩子的要求,就这样,孩子上了中学之后,渐渐的就不提要求,也不把心思放在学习上了。

父母表示不理解,便问小智为什么不好好学习了,小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说自己想要的东西都得到了,还学习干嘛。

盲目的物质奖励,弊大于利,激发孩子的原动力还得靠这3招

可以看得出来,小智父母盲目给予孩子的物质奖励,表面上看虽然达到了让孩子学习的目的,实际上是在浇灭孩子学习前进的原动力,等到孩子没有想要的东西之后,就会丧失斗志。不仅如此,还会带来分很多弊端。

盲目的物质奖励:弊大于利

物质奖励虽然能在短时间内激励孩子,然而盲目的奖励是弊大于利的。

  • 让孩子学习的目的变得不纯粹

当孩子开始学习是为了要获得某项奖励的时候,孩子学习的目的就变得不纯粹了,这会使孩子把学习这件事情当做是满足自我需求的途径,而不是真正的去获取知识,这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盲目的物质奖励,弊大于利,激发孩子的原动力还得靠这3招

  • 对金钱形成错误的认知

当父母长期用金钱奖励孩子的时候,孩子就会很容易对金钱形成错误的认知,会让孩子觉得金钱的获取是轻易的,简单的,有了金钱之后就能做任何事情,长此以往会让孩子对金钱的看法和使用都变得不合理。

  • 做事没有动力

孩子做事情都是需要动力的,尽管给予孩子物质奖励能让孩子有一定的动力,但是这个动力并不是发自孩子内心的,一旦父母提供的奖励满足不了孩子,那么孩子就会失去做事的动力,渐渐的就会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

因此,盲目的给予孩子物质奖励,对孩子来说是没有什么帮助的,想要给孩子物质奖励也是可以的,但是要采用正确的方式。

盲目的物质奖励,弊大于利,激发孩子的原动力还得靠这3招

如何进行正确的物质奖励?

物质奖励并不是不能存在,而是要注意方式方法,对的物质奖励还是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的,以下这三种方式父母可以参考。

1、给予奖励的同时进行正确的引导

孩子的认知没有父母的丰富,因此,在认识和了解外界环境和一些事情的时候,会比较没有方向,因此父母在给孩子奖励的时候,要给孩子一些正确的引导,让孩子有正确的理念,这样孩子才能越变越好。

2、给孩子一些精神上的奖励

给孩子物质奖励是从外部来激励、促使孩子进步的,但是更重要的是,要从精神层面上给予孩子奖励,让孩子从精神层面、从内在动力得到激发,让孩子的原动力得到真正的开启,进一步促进孩子的积极发展。

盲目的物质奖励,弊大于利,激发孩子的原动力还得靠这3招

3、奖励的方式要正确

并非所有的物质奖励都不被接受、不被允许,而是盲目的奖励才不可取,所以父母给孩子的奖励方式要正确,要能够激发孩子内心的原动力,让孩子有成就感、自信心,在这样积极的引导下,孩子才会主动的去学习,并进步。

作为父母,看到孩子进步想给孩子一些奖励,自然是好事,但是在给奖励之前,父母要先分清楚什么样的奖励才是真正对孩子好的,这样才能真正的对孩子有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