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JM:可溶性尿激酶受体与急性肾损伤相关|研究速递

NEJM:可溶性尿激酶受体与急性肾损伤相关|研究速递

全球急性肾损伤的发病率在不断上升,据统计,有2%-5%的住院成人患者发生过急性肾损伤。其高发病率影响了医疗资源的分配,其中危重患者和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急性肾损伤负担最大。尽管我们对急性肾损伤的病因和潜在机制的了解在不断深入,但可选择的预防和治疗方案非常少。因此,发现可预防急性肾损伤的新靶点十分重要。

日前,来自美国密歇根大学的学者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文,提出高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uPAR)水平均与急性肾损伤相关。suPAR是一种信号糖蛋白,目前认为其参与了肾脏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人员分析了高水平的suPAR是否会导致患者易罹患急性肾损伤,同时使用实验模型来确定suPAR的作用机制,并将其作为治疗靶点进行评估。

NEJM:可溶性尿激酶受体与急性肾损伤相关|研究速递
NEJM:可溶性尿激酶受体与急性肾损伤相关|研究速递

研究主要结果

研究人员对3 827名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250名接受心脏手术的患者和692名危重患者进行了suPAR水平评估。其中318例(8%)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出现了急性肾损伤。相较于最低suPAR四分位数,最高suPAR四分位数的调整后比值比分别为:急性肾损伤的为2.66(95%CI 1.77-3.99),90天内急性肾损伤或死亡为2.29 (95%CI 1.71-3.06)。手术组和危重组的结果相似。

与野生型小鼠相比,被给予造影剂的suPAR过表达小鼠具有更多的急性肾损伤的功能性和组织学证据。suPAR处理后的HK-2细胞显示出更高的能量需求,且产生了更多线粒体超氧化物。用uPAR单克隆抗体预处理后, suPAR过表达小鼠的肾损伤得到改善,HK-2细胞的生物能变化恢复正常。

讨论

这项研究表明,在几个队列中,suPAR与随后的急性肾损伤相关。同时,实验证据表明,suPAR可能直接参与急性肾损伤的发病机制,通过调节细胞生物能和增加氧化应激使肾脏近端小管对损伤敏感。

对于急性肾损伤的整体风险分层、预防和治疗,我们的研究进展缓慢。静脉补充生理盐水、乙酰半胱氨酸和碳酸氢钠等疗法疗效甚微。目前正在研究的生物标记物,如胱抑素C、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和肾损伤分子1,是急性肾损伤的早期标志物,其水平仅在肾损伤发生后才会升高。我们发现,在低风险和高风险的队列中,以及在不同亚组中,术前suPAR水平可预测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并与相关临床特征(包括基线肾功能)无关。

总之,在几组患者中,高suPAR水平与急性肾损伤事件相关。本研究采用的实验模型表明,suPAR可能是急性肾损伤的致病因素。

文献索引:Salim S. Hayek, David E. Leaf, Ayman Samman Tahhan, et al. Soluble Urokinase Receptor and Acute Kidney Injury. N Engl J Med 2020;382:416-26. DOI: 10.1056/NEJMoa1911481

NEJM:可溶性尿激酶受体与急性肾损伤相关|研究速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