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儀爺們了8天!用一口流利英語與日本對罵,審判席坐出龍椅的感覺

溥儀爺們了8天!用一口流利英語與日本對罵,審判席坐出龍椅的感覺

“你應當放棄一種多重和雙重的生活,你應當滿足別人替你說話。別人必將是你的侍從,替你描述一切禮遇和塵世生活;別人也會做出偉大的驚天動地的行動。你要把天性隱藏起來,不可上大廈和證券交易所。世界上充滿了棄絕和學徒。這就是你的世界,長時間裡,你必須被人當成一個傻瓜和粗人。”——愛默生

如果追尋一個人一生的生活軌跡、行動軌跡和情感軌跡,就會發現現實生活的戲劇性遠遠超出了眾多劇作家和小說家的作品,現實生活的真實感就是如此在稀鬆平常與光怪陸離的混雜裡被人感知。活得軟弱憋屈,活得硬氣敞亮,活過各種活法,沒有人可以永遠只以一種方式安然度過他的一生。

除了自己,所有人都只是自己生命的某個階段的旁觀者,頂多是一段生命時期的參與者。因而,唯有自己明白自己是如何度過時光,如何享受生命的藝術,如何在挫敗中苦熬……對於自己的認識是極度深刻而複雜的,到了“無法認識”的地步,能做到的只剩下表達,以行動以語言以沉默,而站立於自己生命之外的人群,他們對自己或褒或貶,於己幾乎無涉。

溥儀爺們了8天!用一口流利英語與日本對罵,審判席坐出龍椅的感覺

末代皇帝溥儀同樣作為一個“人”走過了自己的生命歷程,他的一生由於時代、身份的不同而更具傳奇色彩。在眾多人眼中,他最大的身份已經淪落為“傀儡”,那麼溥儀果然僅僅是一個傀儡皇帝嗎?他心中又埋藏著怎樣的吶喊?

最硬氣的日子

行為儘管千變萬化,但是總會有一種一致性,這樣,每一個行動在它們關鍵的時刻都顯得又誠實又自然。

自從戰爭開始,溥儀就一直被日本人控制,變成了日本人控制之下的滿洲國的傀儡皇帝,1945年8月15日,日本人戰敗投降之後,他又在瀋陽被蘇聯紅軍俘虜到蘇聯,在此期間,他遭受到的非人折磨是我們常人無法想象的;後來他作為證人被帶到西伯利亞,參與東京審判。

同樣作為證人的還有秦德純——國民政府軍政部次長,他激動地控訴敵軍在中國殺人放火、壞事做盡的種種慘無人道行為,然而這樣激動的表達方式似乎並不討好,沒用佔到優勢,未等言盡即被法庭簡單的一句

“證據不足”無情駁回,這樣的場景讓所有在場的中國人都氣憤不已,紛紛指出這是不公正的:戰勝國明明是中國,法官表面上是在審判戰犯國日本,實則中國並沒有具有影響力的發言權。

溥儀爺們了8天!用一口流利英語與日本對罵,審判席坐出龍椅的感覺

就在這種僵局之下,溥儀作為證人也走上了證人席。整個審判因為溥儀的出現,局勢得到了徹底的扭轉,他整整出場八天,

也爺們了8天!法庭彷彿成為了他的專場“脫口秀”。

那個昔日的傀儡皇帝,完全出人意料之外,每一天都穩如泰山,毫無驚惶與怯懦之色,平靜地將所有“真相”都說了出來,坦言自己只是一個“傀儡皇帝”,沒有任何決定權,完全聽命於在他背後操控的日本人。

在審判席上,溥儀幾乎將自己一生的怨氣都一股腦地全部發洩了出來,毫不誇張地說,這是他最硬氣的八天,活活將審判席的椅子坐出“龍椅”的感覺,在審判席與日本天皇對罵辯論。

自由就是一場猴戲

在溥儀八日之內漫長的控訴之中,最令人動容和心酸的是一句“十四年來自由對於我就是一場猴戲而已”。

為什麼偏偏這句話最惹同情?毫無疑問,因為這是作為一個個體的切膚之痛,失去自由的生活值不值得過確實是一個值得思索的問題。與自由共同喪失的必然還包括基本的尊嚴、對自己的處置權,

試想一下就連自己的妻子譚玉玲被日本人殘忍殺害,溥儀也只能忍辱負重、袖手旁觀,這是怎樣的屈辱傷痛?

溥儀爺們了8天!用一口流利英語與日本對罵,審判席坐出龍椅的感覺

當自由淪為一場猴戲,並且這場由自己主演的“猴戲”一演就是十四年,積鬱在心中的憤慨、委屈、怨恨終於得到一個發洩的出口。失去自由對一個人而言往往就是最大的酷刑,一個人失去了對自己的處置權也就意味著失去了自己人生的掌控權,

痛苦之處就在於不得不在他人的操控之下度過明明已經不屬於自己的人生,溥儀身心中的苦楚恐怕非常人能夠輕易瞭解和體會了。

被剝奪自由十四年的溥儀在這場創紀錄的審判上擁有足夠的底氣和發言權,去揭露日本在他身上犯下的罪,以個人的名義。

末代皇帝的風範

人們都是屈尊相見。真正的自我往往被有意無意、或客觀或主觀的原因而耽擱、掩藏,而與人相見的這個“我”是主動或被動地降低身份,被誤解或輕看是常有之事。

值得注意的是,溥儀在與日本人對罵時,他操著一口流利的英語,由此可見他絕不是一個落後、封建的封建皇帝,而是一個喜歡追求新事物、樂於探索新科技的人;

溥儀爺們了8天!用一口流利英語與日本對罵,審判席坐出龍椅的感覺

另外,庭審時有日本戰犯的辯護律師主動站出來,對溥儀言論攻擊日本天皇的祖先這一行為強烈譴責,指責這是不道德的做法,然而末代皇帝絕不是“軟柿子”,他直接回擊道“我並沒有強迫他們,把我的祖先當成他們的祖先”,這樣簡短而睿智的回答看似不卑不吭,卻含藏著尖銳的諷刺力量,就連一旁嚴肅的人們也哈哈大笑起來。

溥儀拒絕終其一生都蒙受奇恥大辱,將審判法庭的不利僵局親手打破,是運用了他的才能、骨氣、智慧。他的應對滴水不漏、鎮定自若,在局勢完全不對的時候仍然同時保有冷靜和激情兩種截然相反的素質,不得不承認這是一種勇敢而機智的策略。

屬於末代皇帝的風範在溥儀身上稱得上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掌握流利的英語、敢於與日本天皇對罵、機智尖銳的對答如流、毫不退讓和妥協的態度,無不為世人提供了更全面地認識這個末代皇帝的素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