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改變了你什麼?是希望繼續改變,還是需要再回到原來?

大財主的夢


2、是願意改變嗎?不是願不願意改變。是偉大的祖國與防禦疾控中心決策者~愛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的舉措,在防控、阻擊“疫情”戰役中英明果斷的策略和精準施策的方針。使中國的“疫情”戰役取得勝利。我欽佩、崇拜!

3、還是回到原來嗎?迴歸正常生活可能,回到原來不可能的。“疫情”讓我們改變以前生活習俗、健康養生的方式,更注重講究飲食衛生、環境衛生。主動使用公勺、公筷……


華4402


疫情改變了我對人生的態度,突然全都停下來了,反而覺得輕鬆多了,現在感覺生活的意義就是,活著就是盡情享受生活帶來的一切!

疫情改變了我的生活習慣,更加自律了,出門前首先要頂盔摜甲,罩袍束帶,伸手要錢戴口罩,出入證,然後再出發,見人的機會不少,但接觸的機會不多了,出門沒有車,安全感極度缺乏!

疫情改變了我對世界的看法,一直認為世界很大,我們是第三世界,作為中國人就要艱苦奮鬥,自力更生。然而疫情告訴了我,世界並不大,每個人面對疫情都是平等的,無論你是三十三重天上的達官貴人,還是紳士顯賀的王侯將相,疫情帶給每個人都是一樣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我是這樣理解的。

疫情改變了我對待生活的理念,原來每個人離開誰都可以努力活著,但人心只要團結就好,團結的力量大無窮,金錢的束縛感小了,生活的壓力小了,饅頭鹹菜一頓飯,只要餓了那也是美味佳餚,勝過足吃海塞,兩口子也不在因為利益上的雞毛蒜皮而煩惱,生活確實慢了下來。

疫情改變了我很多,懶惰,自私,貪婪等等,忽然間少多了,夠吃夠喝就行了,煩惱少了,為了爭奪利益的嘴臉的人少了,互相關愛,換位思考的事情多了。

願不願意改變,還是回到原來,原來肯定是回不去了,接下來的改變肯定會越來越多,只能改變自己去適應環境,讓自己成為更好的自己!努力,加油


大財主的夢


疫情期間最大的改變就是有時間鍛鍊運動了。從130斤到100斤,鬼知道我經歷了什麼!我在哪?我是誰?[流淚]

而現在最期待的就是可以出去放風了~穿上美美噠的小裙子👗帶上小夥伴~拍下我一個月的成果

當然工作上面也有了變化,從一名全職現在成了副業路上的一名,真的體會到副業的重要性,不要把錢放在一個工作上,壓力太大了……房貸車貸一旦失去資金來源,人都快瘋魔了[流淚]

這次還好副業做了服裝代理,也正好出去遊玩的時候可以穿來拍攝🎬然後也都在換季換衣服,新的一年新的開始、

做了服裝代理後,我本以為沒有人找我買的,感謝身邊的朋友們,在換季的時候想到在我這買衣服,又做我的團隊代理。太感謝了🙏

確實,反正是要買衣服的,為什麼不邊買衣服的時候,即可以賺點零花錢了,還買的衣服可以有折扣優惠了

疫情讓我煥然新生~不管是身材還是思維

從最討厭的微商,變成了我也是其中之一

[送心]


貝貝貝瑞


  疫情改變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讓我們懂得了世間愛的可貴!希望繼續改變之前很多不好的習慣,同時也希望可以回到以前的車水馬龍;願一切都美好起來!

新冠肺炎疫情的發展超乎了所有人的預料,從1月底到現在,全國仍然沒有辦法完全回到正常生產、生活秩序中。包括李蘭娟院士和世衛組織專家也都還認為國內很可能還會有第二波疫情爆發。

  而視線轉移到國外,情況則更糟,那些一開始一臉不屑、認為也就比流感死亡率高一點的歐美國家,現在疫情嚴重到全國都是我們武漢最嚴重時期的局面了。

  這場疫情已經是人類社會進入現代文明後面臨的最大的危機,必然將深刻改變整個世界的政治、經濟秩序和社會運行邏輯。

  雖然疫情還不知道什麼時候能結束,但是我們已經需要認真反省這次危機,反省危機不僅是為了以後不再陷入類似的危機,也是為了能儘早結束這場災難。

  


  一、儘量不要食用野生動物

  不管新冠肺炎病毒是從地球上哪裡最開始出現,但現有國內國外的研究基本都認為蝙蝠是攜帶新冠肺炎的源頭。一隻蝙蝠身上就有上百種微生物,其中很多我們都沒有深入的瞭解;再加上各種中間宿主的變異,對人類的攻擊可謂“刀刀見血”。

  野生動物身上都攜帶著很多病毒,人類與野生動物打交道、尤其是食用野生動物是很危險的事情。上次是非典,這次是新冠肺炎,下次還不知道會進化出什麼病毒來。

  疫情面前,我們才會發現人類原來這麼脆弱。因此,世界衛生組織(WHO)人畜共患病和新發傳染病聯合診斷中心主任、著名傳染病學專家維爾特·李普金到武漢瞭解疫情後,當時就提出:請一定要永久關閉野生動物交易市場,並且對野生動物、家畜、屠宰行業進行有效監管。如果不關閉野生動物交易,10年後,可能會有新的疾病暴發。

  沒有哪種野生動物是天生的“食材”,它們處在各自的食物鏈中,共同維持著地球的可持續發展,一旦食物鏈斷掉,將面臨不可知的後果。艾滋病、埃博拉、非典等都是人類食用野生動物引起的,從現在開始,應該禁止食用野生動物。

  


  二、用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建立公共衛生防疫體系

  這次疫情中,東亞國家在控制疫情中的成績都有目共睹,無論是我國還是新加坡、韓國、日本,都做得比較好。而這種成績源於東亞國家國民的高度紀律性和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的運用。歐美國家現在疫情一直無法得到控制,也就在於國民紀律性不強,和由於隱私保護原因沒有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應對疫情。

  大數據和人工智能使得政府能夠識別和追蹤每一個密切接觸者,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所有感染者都得到治療,才能切斷傳染源、阻斷傳播途徑。

  健康碼作為集合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產品,在這次疫情控制中發揮了巨大作用,也許以後可以在健康碼理念的基礎上進一步延伸其功能,建立整個社會的公共衛生防疫體系。

  要像建設交通體系、通訊體系、電網體系一樣去建設中國的公共醫療衛生防疫體系。使得以後的公共衛生突發事件能夠在不影響經濟、生活秩序的情況下,做到及時發現,及時隔離,及時治療。

  


  三、保證足夠的醫療系統承載能力

  武漢疫情最嚴重的時候,全國有346支醫療隊、接近4.26萬醫護工作者前往武漢支援。除了建設了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外,還建設了很多方艙醫院,徵用了很多學校宿舍、公共場館進行治療、隔離。

  而武漢本身的三甲醫院、醫護人員、病床數量在全國城市中都是排名靠前的,可見疫情對醫療系統的壓力。

  我們在歐美國家的疫情新聞中,也反覆看到避免醫療系統崩潰的說法,各國都想平滑傳播曲線,避免疫情大規模爆發,使得醫療系統超載,死亡率失控。

  國內現在也存在著看病難的問題,由於醫療資源集中於少數三甲醫院,我國醫療資源存在總量不足、結構分配不合理、優質資源匱乏的問題。要保證整個社會的病床、醫護人員、醫療設備的足夠數量,避免出現歐美髮達國家那樣隨著社會發展,反而出現病床和醫護人員數量減少的情況,保證醫療系統的承載能力。

  這次疫情中,韓國之所以能安然度過疫情爆發後的危機,就是因為韓國的醫療系統病床數、醫療設備充足。醫療系統承載能力要為可能出現的公共衛生危機預留一定的餘地。

  


  四、實體經濟比虛擬經濟重要得多

  這次疫情給人印象最深刻的一點就是中國的口罩和呼吸機。作為世界製造業中心,中國製造業的強大生產能力和供應鏈完善程度是中國能在疫情中比歐美髮達國家做得更好的主要原因。

  中國可以做到人人都戴口罩,而歐美國家連醫護人員的口罩都不能保障。由於根本沒有口罩,所以歐美國家政府也從一開始就不讓人民戴口罩。到現在疫情非常嚴重了,歐美國家才不得不從我國大量進口口罩。

  作為世界第一強國,美國依靠華爾街的金融霸權和硅谷的科技霸權在國際經濟體系中佔盡便宜。但是華爾街面對疫情只會奪路而逃,一週股市竟然出現四次熔斷。美國要口罩沒口罩,要呼吸機沒呼吸機,突然發現自己連本國都保護不了,對歐洲盟國一點忙都幫不了,只能假裝看不見,無視意大利等國在疫情下的悲慘局面。要不是我國支援意大利,意大利還不知道死亡率會高到什麼地步。

  這個時候所有人都明白了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相比,實在太脆弱了。製造業才是經濟的根本,潮水退去後,美國才發現自己是裸遊,去工業化多麼荒謬。美國可以無限量地量化寬鬆,但要想短時間製造出足夠的口罩、呼吸機,卻很難。

  


  而中國從2月初的每天800萬隻口罩產量,到現在每天生產接近2億隻口罩,比亞迪、上汽通用五菱、格力等企業跨行業轉產口罩,幾天內就能憑藉國內的產業鏈優勢規模生產口罩。疫情開始到現在幾個月了,我們也沒看到美國的口罩產能有什麼提高,甚至都很難找到美國生產口罩的新聞。

  五、企業和個人的財務槓桿要適度

  為什麼巴菲特總能在一次次的市場危機中成功抄底,每一次的市場恐慌對巴菲特都是好消息?

  因為巴菲特永遠都持有足夠多的現金,儘量用自己的錢投資。當美股恐慌性下跌,道瓊斯指數接近18000點時,巴菲特還有一千多億美元現金。這幾十年來,美股每一次危機後,巴菲特都是市場的明星,人們都等待這個來自奧馬哈小城的老頭來救市。

  疫情開始後不久,國內知名餐飲企業西貝餐飲老闆就說西貝的現金流最多撐三個月。來自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的聯合調查也顯示國內大部分中小企業的現金流撐不過三個月,超過67.1%的企業只能撐1-2兩個月。

  


  來自美國企業的數據也是同樣的,大部分企業的現金流撐不過三個月。

  


  這說明了什麼?說明大部分企業的財務槓桿都很高。雖然在市場較好時收入、利潤也會放大,但這和借錢炒股一樣,一旦面對危機,哪怕只有幾個月的市場蕭條,企業就可能死掉。

  對於個人也一樣,疫情之後,很多人的房貸、車貸、信用卡都開始償還困難。統計數據顯示,中國90後群體負債率高達1850%,在消費貸款群體中佔比達43.48%。90後負債總額接近22萬億元,也就是說,90後人均負債12.79萬元。歐美國家之所以現在都急著給國民發現金,也就是考慮到國民的債務問題。

  太高的財務槓桿無論對企業還是個人來說,都是一顆定時炸彈,隨時一場危機就會讓你陷入困境。這次疫情之後,企業和個人都需要反思自己過高的財務槓桿。巴菲特能成為股神,不是因為他在牛市有多高收益,他賺的錢大部分來自市場危機時的抄底。

  八十九歲的巴菲特,他的絕大部分財富都是最近這十幾年賺的。對於企業和個人也一樣,市場機會隨時都有,但“活”得久才是成功的保障。

  疫情遲早會過去,但不要浪費一場危機,最怕的是疫情結束,一切就又回到過去,所有的犧牲就都失去了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