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要裁員,我該怎麼辦?

路還長


談談我的看法:

1.公司與員工簽訂勞動合同,員工付出時間、智力完成工作,公司支付員工報酬。這本身是一種契約買賣關係。

當公司認為員工無法帶來想要的價值時,可以裁員。同樣,員工認為公司滿足不了自身需求時,可以離職。

從這個角度看,裁員或離職,都是勞動契約關係解除的結果。只要是在勞動法範圍內的行為,公司與員工雙方都必須接受和遵守。

2.公司要裁員,即公司提前終止勞動合同,員工可以在勞動法範圍內提出合理的賠償並要求公司支付。如果認為公司裁員賠償不合理,可以向勞動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協商不成的可以向法院起訴。

3.被公司裁員後,生活還得繼續。要找新的工作,找到新的收入來源。工作能力不足的,就得努力學習工作技能,為自己在求職中增加砝碼,為自己增值。或者利用已有的經驗,尋找新的變現渠道。

4.沒有一個冬天不會過去,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公司裁員,也不是什麼世界末日,不過是一段職場旅程的結束,也意味著下一份工作的開始。與其糾結過去,不如著手未來放手一搏。

以上,是我的看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尼子凌


很多人在一個公司呆了一輩子,最後才發現是一個巨大的騙局,騙掉了自己最好的年華和青春。昨天有個老同事聯繫我,告訴我公司倒閉了。我跟他原來都在一家公司,後來我覺得公司發展業務太弱了。不利於個人發展,於是我毅然決定辭職,而他還留在那家公司,一下子過去了快八年。

他突然給我打這個電話,我有點感慨。他說,其實公司這幾年都一直效益不好,都裁員了幾次了。沒想到這一次裁員居然輪到他了。我問他裁員有什麼補償麼,他說補償還不錯,賠了14個月的月薪。

我說那還不錯,至少經濟上沒有吃虧很多。可是他顯得一籌莫展。因為他拿著這筆不算多的裁員賠償金,不知道該去做什麼。因為在公司這十年他一直都是處於溫室的狀態,突然離開了公司,抬起筆要寫簡歷居然發現自己沒有什麼能拿的出手的能力和簡歷。於是他在到處諮詢大家的建議。有的朋友是做自由職業的,就跟他說,好事啊,你也一起來做自由職業,外面的世界太精彩了,我完全就不需要呆在一家垂暮之年的公司。當然,也有一些在公司做白領的朋友建議他立刻找一家公司,蹭著現在還年輕,早一點找到合適的公司進去再拼個十年。

還有的朋友則推薦他在家待著比什麼都強。身體健康家人最重要。

他頓時覺得很懵,34歲的他感覺自己一無所有。


蒙歌先生


首先, 根據勞動合同法規定,“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未能就變更勞動合同內容達成協議的,”公司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但需提前一個月通知或支付一個月工資的代通金,同時支付經濟補償金,代通金+經濟補償金也就是俗稱的n+1。

樓主提到情況是否屬於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目前根據現有信息還很難判斷,如果公司有一系列文件,比如股東會決議等,證明組織架構調整,上海的司法實踐中還是有可能認可的。但是,即使公司確實是屬於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的情形,公司也需要履行協商變更勞動合同的程序(即程序合法),這些都沒有問題的前提下,公司也需要支付給你n(未提前一個月通知付n+1)。

想問下題主現在公司是否已經和你解除了勞動合同?如果已經解除,公司行為是否構成違法解除,主要有兩個爭議焦點:1、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是否成立;2、公司解除程序是否合法。如果任一條件不滿足,公司都可能涉及違法解除,公司需要付你2n。這個問題說開了就篇幅太長了,所以這裡只能簡單解答題主的問題。最後總結一下,如果公司和你解除了勞動合同,你可以申請仲裁要求違法解除賠償金2n,即使得不到支持,即公司解除合法,公司也應該支付你n或n+1

希望對你有幫助!


好奇寶寶王騫


面對公司要裁員,你們是如何打算的?

近兩年受大環境的影響,企業經濟性裁員或是優勝劣汰的現象也比較普遍。如遇企業裁員,應對策略(其實也不算什麼應當策略,一般面對這種情況,就像是豬上了屠夫的案板,只能任人宰割,話糙理不出哈😂),但即使被宰也要積極面對:

一、按兵不動

裁員對於企業來說,算的上是重大決策,所以,即使企業決定要裁員了,有時候可能它還有一個準備和緩衝的過程,這時候,你要做的是表面上仍是先按兵不動,等公司的最終裁決(被動的被裁,等拿補償金),私底下可以更新自己的簡歷,找新的工作機會(切記,千萬別讓公司領導和HR知道,具體操作可以在招聘平臺發佈信息的信息,不讓現在單位看你的簡歷);

二、直接拿補償金走人

有些公司一旦決定要裁員,就是快刀斬亂麻,確定裁員名單後直接約面談,那這時候,就直接拿補償金走人就👌,補償金的補償標準,按相關的勞動法規即可(一般企業基本上都是N+1);

三、“穿小鞋”

也見過特別摳搜的公司,為“逼”員工主動離開,給員工穿小鞋,目的就是不想支付員工經濟補償金,這就需要我們跟企業鬥智鬥勇了,堅持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具體操作,有這方面困惑的朋友可以留言私聊,在這就不囉嗦了,但現在大部分企業為了避免法律責任,還是很守法的。

以上,希望對你有幫助!


兔掌門


說說自己真實經歷和感受!

在2017年底到2018年初,真實經歷了公司裁員從開始到結束的整個過程,這個過程是雙方消耗的損失,整個公司籠罩在裁員風波中,從技術、設計、市場、品宣都在談論裁員。在公司例會、部門會議、私下交流都在有意無意的透露著這個訊息,目的就是員工自動離職,每個人都知道,這樣是不合理的,都在等待通知的時刻。

個別人員在距離春節最後一個月都安排了新工作,真是實力優秀!聽到了風聲立馬做出來動作,真的很優秀。

而大部分同事還是在觀望期間的人事安排,希望有個說法,能有補償,2017年底的消息出來後,有幾個人是自動離職了,也有的在投放簡歷,尋找其他工作,因為沒有說全部裁撤,只是要裁一部分,留下一部分,具體留誰裁誰,誰也不知道,都很平常。也許是年底的原因,工作都不好找,都希望能安穩渡過。

到了2018年初,有四名員工因業績問題被直接約談走人,沒有任何賠償金,原因是有個別合同造假,以這個原因直接開除,看來公司的動作開始行動。

遇到這個情況建議個人做好這些準備

1.對消息真實性要反覆的打探論證,具體確切的原因是什麼?是業務收縮?還是資金鍊斷裂?還是人員優化?這些確實很關鍵,有個穩定的工作其實是很重要的。

2.與大多數人保持一致,如果是個別裁撤,就會有針對性的個案,會不會傷及自身,要有辨別能力,要緩動,能拿的賠償金不到最後是爭取不到的。

3.都留意下份工作的機會,開始整理簡歷投放,如果有好的工作可以直接去,沒有合適的就先待著。這時候的自己和公司無非就是自我消耗,很多工作肯定都無法像正常一樣開展,因為心裡發慌啊?

4.看看被動離職的補償方案是怎樣的,為自己爭取更大的利益,不到最後是要不回來的。

以上就是自己真實案例,分享。希望能幫到你。

道·總經辦


道總經辦


作為騰訊投資的生態公司,鬥魚的發展一直很穩健,昨天早上一上班,大夥不斷的刷屏華為首席財務官孟晚舟被加拿大限制人身自由的事件,心想這個世界怎麼了,美帝不是紙老虎嗎,下班前看到一則篇幅不長的新聞,同樣是深圳企業,鬥魚(子企業,註冊地在香港)宣佈裁員70人。

一是5G高科技公司華為,一是吸金巨獸互聯網公司,一時間讓深圳成為了網絡世界關注的中心。

只是這一波的新聞讓人有點揪心。

跌!跌!跌!還沒有完全從喜悅中緩過來的入榜上週公佈的華為核心供應商名單的企業,開始了一天的股市震盪。

裁!裁!裁!今年3月鬥魚又獲得騰訊再次投資的6.3億美金,宣佈了IPO計劃,繼續在資本市場狂奔,錢景一路看好。這次宣佈裁員70人,作為互聯網公司,這個數量的裁員依然讓人震驚,鬥魚是怎麼了。

一葉知秋,互聯網這波寒潮真的是要來了嗎?

雙11,不僅僅是剁手節,也是騰訊公司20週年公司慶典之日,18週年司慶狂發300股股票依然讓人記憶猶新,在中國,有逢十必定大張旗鼓搞慶典的傳統文化,眾多網民老早就在替騰訊員工操心幸福的煩惱,今年到底會放多少錢?發多少股股票?500股或者1000股?各大自媒體寫手估計都準備好了文章,準備推波助瀾一場媒體狂歡盛宴。

11月9日,騰訊提前兩天,沒有大規模的慶祝,以520到1998不等的紅包,過了一個低調的20週年司慶。當天晚上,騰訊司慶禮包被眾多員工放上淘寶的閒魚平臺。

眾所周知,從今年大股東套現股票開始,騰訊股票開始了長達三個季度的向下通道,仍然盈利幾百億的季度財報就是拉不住股票下跌的節奏。騰訊股票距高峰時已跌去1000多億美金,相當於六個京東。

少花點錢就少花點錢,至少大家都有活幹,還是拿著高薪,互聯網寒冬,彷彿只不過是自媒體為炒作臆想的熱點。

只不過裁員就有點狠了。

一波又一波的裁員信息,雖未被完全證明實錘,大夥都在擔心,這波互聯網裁員名單中,什麼時候會扯上自己。

宜信,互聯網金融巨頭。據說上午開會下午就整理名單,年底前要裁掉1/3,年關將近,又是獎金分紅的敏感季節,2019年的春節,還讓大家好不好過了?

這波互聯網公司裁員消息是真是假,撲朔迷離,讓人一時不好判斷。但有一組數據可以說明一個問題,據一份報告的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與2017年上半年的募集基金數據對比,2018年上半年僅完成341億元,僅相當於去年同期約1/4,同比降幅高達74.6%。

公司暫時上不了市,企業融不到錢,老闆都活不下去了,怎麼辦?節衣縮食,先活下來再說。

不再期望年底公司能發多少年終獎;不再期望年會上自己被砸中瑪莎拉蒂的頭獎;不再期望春節過後拿著高過目前年薪兩倍的新offer,到別家公司上班。

千念萬想,只希望自己的名字,不要出現在人力資源經理辦公桌上的那份裁員名單。

2019年春節,註定帶點苦味。


老萬


遭遇公司大裁員時代,你會被裁掉一定是因為有缺陷,這是毫無疑問的!具體是因為業務水平不到家,還是因為性格缺陷,總歸是自身競爭力不夠,畢竟總有那麼一些人是沒有被公司裁掉的!

想想上個世紀90年代的下崗潮,“被下崗”的工人,他們原先所在的單位很多都是國企!所以居安思危是必要的,就算你現在捧著的是鐵飯碗,但不想讓自己的前途命運被旁人掌握,那就努力彌補自身缺陷,不斷進步!這裡的進步不單單是指個人業務能力,技多不壓身,去考個CPA;還可以鍛鍊口才,積累人脈;甚至磨練自己對市場的敏感度,對行業領域做深度分析,預判風向!

如果不幸,你被裁員了,也不必怨天尤人,其實就是換了一種工作方式,我覺得很好啊!國企改革,多少下崗工人決定下海經商,那些當初有能力,然後又沒有被裁員的人,最後他們還不是羨慕死這些下崗後就成為商人賺大錢了的!真正有實力的人不會被埋沒,你想想那些運動員退役和被裁員有什麼區別?但是不照樣有李寧、姚明這樣成功轉型的企業家,大老闆!我認識一位國企人力主管,在退休後還被市就業協會返聘為專家顧問!


所以,裁員不裁員有什麼大幹系呢?關鍵還是在於你個人有沒有想法,有沒有能力,以及有沒有抓住人生中每一次轉折的每一個機遇!



職場如戲,不止搶鏡更要上鏡關注“戲精老闆”,為你打造職場最佳劇本

戲精老闆


公司要裁員,我們該怎麼辦?



在這裡,我不建議送禮走後門這一套,我認為公司如果要裁員肯定是先從平日裡表現較差的人先著手,如果我們平時一直努力工作,這種事情不會發生在我們的頭上,該幹嘛幹嘛去。



假如很不巧,我們的工作能力一直是墊底的那種,估計裁的就是我們,這種情況也不要慌,不要自暴自棄,靜下心來再努力拼搏一把,看上司會不會因為這點回心轉意,同時也趁著這最後的機會多充點電,為出去找工作再增加點實力!


不抽菸滴日子


面對公司要裁員,你們是如何打算?

不比德國、日本,我國的大部分用人單位都沒有視員工寶貴財富的觀念,除了公務員、事業單位,其它單位員工對企業的歸屬感也沒有那麼強烈,所以裁員離職是個很正常的現象,大可不必緊張。

1、任何時候就要做好可能離職的準備,所以平時都要有良好學習的習慣,不斷充實自己,加強各方面的技能提升,保持自己的競爭力。

2、瞭解到裁員的消息後,保持良好的心態,留意裁員的範圍、進度,給自己充分的時間準備。

3、就算面臨被裁員,也應保持良好的工作態度,站好最後一班崗,做好自己分內的工作。

4、如果確實自己屬於裁員的範圍,多利用空餘時間,通過不同途徑,瞭解適合自己的各項招聘信息,並同時準備應聘可能用到的簡歷、材料等。

5、正式裁員時不用爭辯,因為沒有任何意義,基本上也不能改變任何結果。

6、注意離職文件內容、簽署等情況,有些不良企業有可能採用各種手段逼迫員工離職,諸如調整崗位、減低工資等等,所有正式的裁員通知、離職證明、及調崗降薪的資料要注意留存證據,以便在萬一發生勞動爭議時保護自己的權益。

7、作為被裁員,應該得到裁員的補償,違反勞動合同法的裁員應有雙倍的賠償。

8、非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九條規定的原因被裁員的,可以享受失業金。

9、離職後也不要有太大壓力,積極應聘工作,爭取早日找到合適自己的新崗位。


社保早知道


我是工作三年後自己主動辭職的,裁員雖然是個被動的行為,但結果和辭職一樣,都是離開公司,所以在打算方面很多都是共通的,我分享下我在上一家公司工作的心得。

1 剛入職時就要做好被裁的準備

這裡說的做好被裁的準備不是說要整天誠惶誠恐擔心自己的前途命運,而是要提醒自己不要因安逸的工作環境而一葉障目,誤以後自己很厲害。我工作一段時間自己能獨立解決問題後,就覺得自己是公司的佼佼者,而忽略了自身技能的提高,後面因為有同事去了華為,就看下了互聯網行業的各種招聘信息,發現自己離人家的要求還很遠,就一直利用業餘時間學習一些比較通用的技能,每家公司的業務都是不一樣的,如果只會做自己本職的工作那可移植能力就很差了,入職後要懂得結合自己的工作內容找出其中和其它行業具有共通性的點,為自己以後離開公司甚至是跨行業工作做好準備。

2 弄清楚公司裁員的原因,評估自己在公司的重要性

如果聽到公司要裁員的消息,先不要慌不要急,你應該首先了解公司為什麼裁員,如果是為了減少成本,就看下你所在的崗位創造的價值,如果你真是個對公司有很大價值的人,公司是捨不得裁你的,如果你自己都覺得每天在公司消磨時間,那就危險了,之前我們公司準備上市前裁掉了很多不幹活的老員工,因為他們拿著比年輕人高很多的薪水卻沒有創造就有的價值。怎麼評估自己的崗位重要性?首先看你做的事是不是公司的主營業務,然後看你的位置是不是短期內很難有人能替代。如果很不幸,你站在被裁的圈子裡,請看下面第三點。

3 提前瞭解人才市場的需求

不管你是想繼續在目前的行業深耕還是換個行業發展,都先去了解下你意向公司對人才的要求,相當於定製化的按需求去培養自己的能力,這樣你拿offer的概率會大很多,企業培養人才的成本太高,如果一去就能上手誰會不願意要。怎麼去了解市場需求?可以從下面三個方面著手。

招聘網站, 招聘網站上的職位要求基本可以給你提供比較全面的參考,對照著上面的崗位要求一項項檢查自己哪些方面符合,哪些方面是需要提升的。

內部消息,如果你有認識的人剛好在你意向的公司工作,那麼內部消息是最好的信息來源,可以讓你瞭解到這個崗位的具體工作內容、工作要求以及什麼時候這個崗位比較缺人,這些消息會讓你在面試和談薪資待遇時心裡更有底氣。

參加面試,沒有什麼比直接去面試能讓你瞭解到這家公司和你中意的崗位了,遇到優秀的面試官還能直接指出你的問題所在。

總之,不要擔心被裁員,人員的流動對公司和員工本身是有一定好處的,要把精力放在做好當前工作以及找到一份合適自己的工作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