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行業真的是青春飯?35歲的離職人,都不願意去杭州了

職場上,哪個年齡最糾結?恐怕是35歲了。35歲意味著,你投遞求職簡歷可能會因為年齡不符合要求而被拒絕;可能會意味著,華為清退34歲以上的員工名單中有你;還可能會意味著,即使工作上兢兢業業不敢混日子,但體力有限,業績依然趕不上公司的新員工。

在脈脈上,就有不少職場人表達了對"35歲危機"的憂心。有脈脈用戶表示,大部分人都是逃不過35歲職業危機的,所以,需要提前幾年做好規劃,最好30歲前就進入國企或事業單位這樣的避風港。

互聯網行業真的是青春飯?35歲的離職人,都不願意去杭州了

也有脈脈用戶詢問,一邊是年薪8萬多的某省選調生,工資還完房貸基本就月光,一邊是總包30萬出頭的深圳某公司的產品崗,工資雖高卻面臨著35歲危機,該如何選?而實際上,不僅是畢業生,就連工作多年、經驗豐富的HR也在擔心35歲危機。

互聯網行業真的是青春飯?35歲的離職人,都不願意去杭州了

35歲,彷彿就是一個坎,面臨房貸、車貸、子女教育、父母養老等很多現實問題,同時也面臨被裁員的風險,即使對薪資水平不滿意,也怕跳槽風險大,一直猶豫不決。

那麼,35歲的職場人,到底該去哪兒發展?哪些城市有更多機會?在脈脈發佈的《人才遷徙與流動趨勢報告2020》中或許能找到答案。

根據《人才遷徙與流動趨勢報告2020》,離職的人城市去向top5依次是上海、北京、深圳、杭州、廣州,而35歲離職人去向top5榜單則有些許不同,成都取代杭州,成為更多35歲離職人的選擇。

互聯網行業真的是青春飯?35歲的離職人,都不願意去杭州了

根據相關數據,2019 年,中國 GDP 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別是上海、北京、深圳、廣州、重慶、蘇州、武漢、成都、杭州和天津。可見,上海、北京、深圳、廣州依然是中國大陸經濟實力最強的四座城市。

經濟實力強勁意味著更多的可能、更廣闊的發展空間,部分35歲的離職人依然選擇在這些一線城市奮鬥,顯示出他們不懼年齡限制,依然想在這廣闊天地中闖出一番事業的勇敢的心。

而杭州落選,背後原因一探也可明瞭。據脈脈此前發佈的《出圈:2019年度職場盤點》報告顯示,杭州力壓北上廣,成為2019年城市人才淨流入第二位的城市,也是唯一一個超越北京、上海的非一線城市。

互聯網行業真的是青春飯?35歲的離職人,都不願意去杭州了

之所以能有如此大的人才吸引力,很大程度上歸功於杭州互聯網產業集聚,這裡有阿里巴巴、螞蟻金服、網易等幾十家大型互聯網公司,這也使得杭州對互聯網人才的需求都與北京比肩。可以說,杭州已經成為繼北深廣之後的互聯網人的第四故鄉。

在互聯網行業,產業更迭速度快,需要不斷吸收新鮮血液。因此,人們彷彿形成了一種共識:互聯網行業就是吃青春飯的。而已經35歲的職場人,顯然沒有年齡優勢,杭州也自然不在他們的考慮範圍之內。

而成都能夠代替杭州,則有其不一般的魅力。在"2019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中,成都位居榜首。毫無疑問,成都是一座有趣的城市,"新一線"、"國際化"說的是它,"休閒之都"、"安逸包容"也是它。既擁有眾多的發展機會,又不像北上廣深杭那樣競爭激烈,還兼顧濃厚的生活氛圍,35歲的職場人選擇成都,是一種在工作之外更加註重生活的選擇。

互聯網行業真的是青春飯?35歲的離職人,都不願意去杭州了

誠然,35歲的職場人承受著來自各方面的壓力,無論是選擇繼續奮鬥一線城市,還是急流之中選擇退守,都無可厚非。但請記住一點,年齡不應該是桎梏,提升自己,做好選擇,35歲的離職人依然可以重新上路。

根據脈脈《人才流動與遷徙報告 2020》,目前,算法人才依然供不應求,如果是從事相關工作的35歲職場人,不如精進自身相關能力;而從事其它行業的人,也要在平時多多注重提升能力,這樣,無論走到哪裡都不用擔心飯碗問題。

互聯網行業真的是青春飯?35歲的離職人,都不願意去杭州了

另外,選擇很重要。如果真的感覺一線城市競爭力大,不妨換個城市試試。根據脈脈《人才流動與遷徙報告 2020》,大連、青島、天津、重慶等城市職場人的平均年齡都高於三十歲,對35歲職場人的包容性也更高一些。

互聯網行業真的是青春飯?35歲的離職人,都不願意去杭州了

總而言之,年齡問題誰都無法避免,與其放大35歲危機,讓自身恐慌,不如試著從自我入手,改變自身觀念,提升工作能力,塑造個人職業品牌,讓好機遇主動上門,順利跨過35歲這個坎。

《人才流動與遷徙報告 2020》全文鏈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