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问“妈妈,你会死吗?”时,怎么回答才好呢?

离清明节已经越来越近了,所以朋友就告诉她家的孩子,要带她回老家给太奶奶扫墓。

可是,孩子却问出了一个让她措手不及的问题:“妈妈,你会死吗?”

让她一时难以回答。

很多孩子都有问过这样类似的问题,对于死亡,他们也充满着浓浓的担忧和困惑。

有时候,孩子会问:“妈妈,死是什么意思?”

也可能会问“妈妈,我也会死吗?”

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自然规律,或早或晚,每一个人都会遇到,而孩子们早晚也会了解到这一点。那面对孩子关于死亡的疑惑时,那么,您作为家长,是在孩子问的时候诚实相告,还是等他自己理解呢?面对孩子这些问题,我们要怎么回答才好?

孩子问“妈妈,你会死吗?”时,怎么回答才好呢?

死亡,对孩子来说意味着什么?

孔子有言:不知生焉知死。

在《奇葩说》中,马东曾说,「如何面对生死这件事,是我们汉文化缺失的一课。」

有一位朋友的爷爷生病了,因为年龄已经很大,加上又身体又很虚弱,大家都知道老人时日无多了,于是朋友就带着三岁的女儿去探望老人,希望让他们共享这最后温馨的天伦之乐。当老人去世的时候,大家都很伤心,可是却没有人向孩子解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之后,每当孩子生病,大人要带她去医院看病时,她总是哭闹着不去,因为她觉得太爷爷就是去了医院才消失不见的,再也没有回到家里,晚上睡觉也要紧紧抱着妈妈,怕妈妈也消失不见。

即便我们回避死亡,但是死亡的阴影还是会冲击着孩子幼小的心灵。

孩子问“妈妈,你会死吗?”时,怎么回答才好呢?

我们对死亡讳莫如深,所以孩子对死亡也是一知半解。前几天闺蜜说过,他家孩子也向奶奶问过这个问题,“奶奶,你什么时候死啊?”,奶奶听后很生气,觉得孩子一点也不礼貌不孝顺,狠狠地把他骂了一顿,孩子的爸爸听说了这件事,也狠狠地揍了孩子一顿。

其实,孩子对死亡好奇是正常的身心发展过程,只不过需要我们好好地去引导,需要我们理解和接纳,更需要我们回答和解惑。

之前看过史铁生《奶奶的星星》中有这么一段描述:“夏夜,满天星斗。奶奶讲的故事与众不同,她不是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少了一颗星,而是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又多了一颗星......”

当孩子问起:「“死”,是什么意思」的时候,希望我们都能给出正面回答:「孩子,“死”亡意味着一个人不能呼吸,离开亲人和朋友,但是他会变成星星,在天上看着我们。」

身为父母,与其避而不谈、讳莫如深,不如站在孩子的角度,为孩子解释这一切。

孩子问“妈妈,你会死吗?”时,怎么回答才好呢?

避而不谈,对孩子何尝不是一种伤害

之前,“爸爸当兵牺牲,妈妈隐瞒我10年”的小男孩就因为妈妈常年隐瞒爸爸为救战友去牺牲事实,长期得不到父亲关心的他,就产生了“父亲不喜欢我”的担忧和痛苦。

家长对死的避讳,并没有让他感觉到被保护的温暖,而是缺乏父爱的不安全感。

台湾教育专家张淑美说:

儿童在4岁左右就会产生死亡的概念,如果无法得到父母或老师的正确引导,容易对死亡产生错误的认知,进而产生负面情绪,影响一生。

生死是自然界自然的规律,但是很多时候,家长的避而不谈,导致孩子对缺乏对死亡的正确认知,轻视生命。

孩子问“妈妈,你会死吗?”时,怎么回答才好呢?

近年来的儿童死亡案屡见不鲜,就是因为他们误解了死亡,所以才对生命如此不屑一顾。

和弟弟因为凉皮产生争执,河南洛阳的女孩带着妹妹跳水库自杀;

贵州的8岁男孩,因为不想读书,爬上高楼打算自尽;

觉得作业太多,洛阳的10岁男孩,跳楼自杀;

一条条年轻而鲜活的生命,就因为种种小事轻言放弃生的希望,想来十分令人惋惜和沉痛。细思这种现象的背后,是因为死亡教育的缺失,才导致孩子漠视生命。

如果这些孩子做出偏激行为的时候,能够拥有一丝对死亡的敬畏,也许许多的悲剧就不会发生了。如果面对孩子对死亡的疑问,家长耐心、正确的引导,而不是一味逃避,不是只着眼于孩子成才的教育,而忽视了教给他们对生死的认识,那么许多的不幸也不会发生。

孩子问“妈妈,你会死吗?”时,怎么回答才好呢?

死亡教育

人终有一“死”,这是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问题,面对孩子关于死亡的疑惑,作为家长,又应该怎么做才好?

1. 鼓励孩子给「朋友」送别

曾经有一个视频,火遍网络,名叫《小男孩宠物金鱼的葬礼》,小男孩捧着自己心爱的死去的金鱼走进洗手间,亲了金鱼一口后,他把金鱼放进马桶,看着曾经最爱的宠物被冲走后,他瞬间放声大哭,哭得撕心裂肺。

这样做的不止他一个,还有一个小男孩也为自己的金鱼举行了葬礼。但是他比较镇定,在自己的祷告声中送走了自己的朋友。

我们可以利用生活中动植物的死亡,让孩子面对死亡,认识死亡,教育他们要懂得,在他们活着的时候,珍惜在一起的点滴时光。

孩子问“妈妈,你会死吗?”时,怎么回答才好呢?

2. 通过绘本或电影让孩子理解「死亡」

漫画卡通电影和绘本更适合孩子的身心和大脑发展阶段,平时可以和孩子一起看死亡教育的动漫电影和绘本,为孩子树立好的心里预设,今后遇到需要和生命告别的情况,孩子才不会陷入痛苦无法自拔。

在《爷爷变成了幽灵》这本绘本中,艾斯本的爷爷忘记了一件重要的事,去世后以幽灵的方式出现在他的身边,直到最后才发现自己最重要的是还没和孙子告别。

而艾斯本也在这个过程中,明白了死亡的含义,理解了生命的真谛,清楚死亡是每个人必经的路程。

电影《寻梦环游记》里,小男孩米格不小心进入了死亡之地,一个现实世界的亲人记挂着死去的亲人,逝去的亲人就可以在亡灵节重返人间探望自己的家人。从这部电影中可以知道,真正的死亡不是死掉,而是遗忘。

孩子问“妈妈,你会死吗?”时,怎么回答才好呢?

3.在仪式中体验离别

仪式感在家庭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孩子成长阶段的一种见证,更是对孩子身心发的滋养。

童话《小王子》里有这样一段对白:

“仪式是什么? ”小王子问道。

“这也是经常被遗忘的事情。 ”狐狸说,“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没有仪式感的生活,太可怕了。

清明节马上就到了,在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孩子说一说清明节的来源,带孩子去瞻仰烈士的陵墓,带孩子到亲人的坟墓,祭拜逝去的亲人。

让孩子在仪式中明白何为死亡,体验离别。正确地认识死亡,对生命产生敬畏之情。

孩子问“妈妈,你会死吗?”时,怎么回答才好呢?

爱的教育可以丰盈内心,而死亡教育可以让人明白生命的可贵。只有明白死亡的含义,才会珍惜有限的生命,过好当下的每一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