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政治情感的掌舵手:漫畫如何在英國政治舞臺上發揮作用?

在十八、十九世紀之交的西方國家,漫畫作為一種信息媒介逐漸興起,掀起了眾多輿論狂潮。英國在這一時期以漫畫為手段,在革命與王權的課題上起到了重要的輿論導向作用,這種以圖代言的溝通方式,凝聚了英國民眾的社會共識,也為世界人民瞭解國情打開了一扇大門。

一、 由於工業化背景和社會需求,英國政治漫畫走向成熟,大大提高了民眾的政治參與意識和現代化觀念

在18世紀中期,漫畫最初運用於社會道德教化,"世界上最難的事情,不是把別人的銀子裝進自己的口袋,而是把自己的思想裝進別人的腦袋",而漫畫較書本言論的優勢是充分調動人的感官,更高效的傳達和接收信息。在當時工業革命開始興起的英國,民眾意識的轉變需要信息媒介來引導,漫畫的出現剛好適應了社會的需要。

大眾政治情感的掌舵手:漫畫如何在英國政治舞臺上發揮作用?

在十八、十九世紀之交,湧現了眾多風格迥異的漫畫家,以喬治·湯森德為主要代表的漫畫家逐漸走政治諷刺派風格,在大眾政治興起的背景下,人們享有一定的政治發言權,通過漫畫來表現自己的政治立場。漫畫的出現大大增強了民眾參與政治的積極性,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英國政治的改革和完善。

由於市場競爭導致的高成本、高售價,漫畫最初只流行在英國的上層階級,隨著漫畫形式的拓展和變化,平民階級也能通過商店櫥窗、展覽會,以及租賃的方式來享受漫畫。尤其在英國激進主義社團興起和法國大革命思潮的背景下,漫畫更是發揮了情感引導作用,激起民眾的愛國熱潮,對社會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隨著漫畫的流行,其在市場上的價值也越來越可觀。在經營與競爭的過程中,漫畫的製作工藝等技術都有所規範和提高。漫畫家從一個自由創作者變成被僱傭的專屬創作者,他們被政府僱傭,為及時反映時事,漫畫家要限時限量的完成版制工作。創作出來的作品更多的是面向市場,成為商業化的牟利工具。

大眾政治情感的掌舵手:漫畫如何在英國政治舞臺上發揮作用?

18世紀英國的發展在歐洲遙遙領先,現代傳媒從內容到形式都發生了改變,信息傳播的深度和廣度大大提高,以咖啡館為代表的城市公共交往空間的日益成熟,為信息的快速傳播提供了社會條件,在城市信息傳播能力快速發展的條件下,漫畫家可以廣泛提取新聞素材,製成漫畫作品出售。因此,這一時期的漫畫朝著政治化、市場化的方向發展。

二、在法國大革命期間,漫畫對革命的反映,引領著英國人的集體經驗和民族認同

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不僅造成法國史詩級的轉變,也對隔海相望的英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漫畫是圖像大爆炸的產物,在當時的英國,凡是民眾運動都被視為圖像大爆炸,對於震撼整個歐洲大陸的法國大革命,漫畫家們極為關注,他們以人身諷刺和時政意識為基本視角,向本國民眾作出豐富的闡釋與再現。

革命初期,漫畫家吉爾雷的作品《向自由獻祭》中表達出英國人對法國大革命的樂觀向上的態度,但最初的好感並非是建立在認同法國廢除王權走共和道路的基礎上,這也充分證明英國是維護君主政體的,吉爾雷隨後又創作《法國民主派突然襲擊了逃亡的王室》這一漫畫表現對激進革命者的擔憂,這些帶有主觀意識的漫畫將衝擊英國人對革命的認知。

大眾政治情感的掌舵手:漫畫如何在英國政治舞臺上發揮作用?

除此之外,隨著法國大革命的演進,一系列屠殺事件將英國人的反對革命情緒推到極端。多幅反對激進革命的代表作紛紛出爐,為凸顯法國大革命後果,漫畫運用各種典型符號、誇張的描摹來實現對革命者形象的扭曲和歪造。這也引發了英國民眾的恐慌和憂慮,為"自由"扣上了"恐懼"的帽子。

英國漫畫在對法國大革命的描摹中,也隱含著對本國政治的觀察和反思。內容的設定也與當時的英國政治局面和社會現狀緊密聯繫,在英國政治傳統與法國革命現實的碰撞下,英國保守派和激進派產生長時間的論戰,在《湯姆·潘恩的夜間之害》、《新道德》等漫畫作品中均有體現,漫畫通常當做反映激進社團主義行動和反思危機下的英國政黨亂象的媒介。

大眾政治情感的掌舵手:漫畫如何在英國政治舞臺上發揮作用?

為了讓漫畫宣傳更好的面向大眾,激發共同意識,英國漫畫家整合了原有漫畫的宣傳手法並形成了新的漫畫宣傳技術。其中,一種對原作的遊戲式調侃式的模仿的創作手法被英國漫畫家青睞,既能達到諷刺的效果,也能提高漫畫作品的靈活性和展現獨特的品位。這種有技巧的向民眾尤其是底層民眾進行宣傳和教育,始終維繫著英國人的民族認同感。

三、漫畫對王權的反映,在喬治三世時期描繪的十分豐富,"王權"最終得到了認可,成為英國穩定的象徵

18世紀80年代中後期,漫畫對喬治三世的形象扭轉起到關鍵的作用,使他從最不受歡迎的國王之一逆襲成為最受歡迎的君主。這以轉變主要表現在都市文化消費市場上對喬治三世及其王室的呈現,在對"1786年瑪格麗特·尼科爾森弒君未遂案"與"1788年喬治三世突發重病"這兩個事件的宣傳上引發了人們對王權的重新思考。

"尼科爾森弒君案"的漫畫主題擴散了國王的形象,漫畫家在塑造其形象時刻畫喬治三世在面對刺殺時的鎮定和對兇手的寬容,有效的提升了其聲譽。不僅修復了君主制度意識形態,也為君主形象的維持建立起一套系統性策略。使得十八十九世紀之交的喬治三世主題漫畫作品,大多以維繫君主權威為目的。

大眾政治情感的掌舵手:漫畫如何在英國政治舞臺上發揮作用?

喬治三世1788年疾病的漫畫表現十分詳盡,有對疾病療養過程的探索和想象,也有對疾病引發的攝政危機的評論,還有對不同黨派之間就疾病產生爭論的描繪。在國王疾病發作到康復、攝政危機發生到結束的半年時間裡,幾乎所有漫畫都緊密關注著新的動態,在不同階段呈現出不同的圖景。

國王發病初期,漫畫表現有明顯的傾向性和批評的態度,但隨著攝政機會的出現,王子以及相關黨派藉機宣傳,收買一些漫畫家和報紙,使承載民眾的天平能向自己的方向傾斜。因此很多漫畫作品已經喪失信息傳播的意圖,而僅僅代表一種鮮明的立場,作用於黨派之間的互相攻擊。

在法國大革命之前的關鍵時期,尼科爾森弒君事件和喬治三世突發疾病等客觀事實的發生,證明了這些人物漫畫形象不僅反映其本身,更與廣泛的時代背景相銜接,與當時國家的政治局勢相關聯,是對喬治三世統治時期重大政治事件的鏡像映射,旨在構造合乎社會發展的大眾輿論。

大眾政治情感的掌舵手:漫畫如何在英國政治舞臺上發揮作用?

在這些政治漫畫的狂轟濫炸下,民眾對君主的看法得到改善,認為道德領導力遠比政治領導力重要。喬治三世統治時期的種種遭遇,也正激發了公眾的同情心,打消了公眾對於國王專權和腐敗的憂慮。包括漫畫在內,媒介圖像的"包裝"深刻的重構了喬治三世的君主權威,為英國順利度過君主制度危機,建立合法化的君主立憲制度提供了現實基礎。

十八、十九世紀的之交的這段時期,對英國來說是發展現代化的重要階段。有喬治三世為維護君主制所作出的努力,有在法國大革命背景下,各種思潮的相互碰撞,還有外來戰爭的威脅和國內憲政的危機等,這些都為英國政治漫畫的繁榮發展提供了條件。漫畫是現實主義和藝術表達相融合的信息媒介,在當今社會仍大有可為,漫畫家需要貼合時事,採取適當的表現策略,才能應對市場,傳達真實情感。

參考文獻:《歐洲漫畫史》、《西方漫畫史》、《英國社會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