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小時候聽媽常說:天干無露水,老來無人情。等到自己老了才發現,媽說的很正確,人近老年,在相互利益,相互利用方面已不復存在,在年輕人眼裡,只是廢物一個。不是喜歡獨處,是歲月使然。
火娃141027896
我來說說關於,‘’年紀越大,越喜歡獨處‘’這個問題。
這個問題不能一概而論,其實,是否喜歡獨處和個性還有老人的思維習慣有關。
我的父親剛剛去世時,媽媽和我通話,說的最多的就是:山!媽媽悶呀!當時我還不解的問媽媽,爸爸活著的時候,你們總吵架,!這回剩自己了,又感覺悶了!
這是媽媽來廣州,我帶她去白雲湖公園拍的!
後來我開導她,我們都有自己的事兒,又住的天南地北的,咋能天天陪在您的身邊呀!現在她有點習慣了,也許還是悶,不說吧!
這不剛剛的八月十五,我從廣州坐了兩宿一天的火車,陪媽媽過了一箇中秋節,心裡頓時感覺到媽媽老了,太需要兒女在身邊了!
所以,我
離開時承諾了,我說:媽再堅持三個月我們都回來!不走了,天天陪著您!媽媽樂的不得了!但是,還是嘴硬不說話!
所以,我的觀點是,老人的年紀越大,越留戀和兒女在一起的時光,可能是因為她們總覺得自己和兒女團聚的機會不多了吧!所以更加期盼!
喜歡獨處的老人,那是善解人意,不想打擾兒女的生活,嘴上一說而已!
大家同意我的觀點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這個非常普遍的社會問題!
周達看世界
認同,我深有這種感覺,不再喜歡蹦迪K哥,就喜歡安安靜靜呆在某個地方
給你說一段我的經歷
前段時間朋友聚會,在一個地方喝酒吃飯,有老有少,幾個人決定出門一趟,畢竟在這麼狹窄的屋子裡面實在是沒有什麼樂趣。我就想獨自呆屋裡靜靜,他們要走正合我意!
臨走之前,一個關係好的小女孩看了我一眼,語重心長地說了一句。
“大叔,你要不要一起?”
我居然心裡面一陣咯噔,苦笑了兩聲。
“我老了,不能跟你們這些年輕人一樣了,就不出去玩了。”
“大叔,都是自己人,沒有關係的。”
小女孩還在那裡繼續說著。
“不了,我想一個人靜靜。”
小女孩知道,我之所以不想出去,是因為他們之間的那層關係。
“那好吧!”
小女孩輕輕說了一句,然後跟著他們直接離開了。
看著幾個人離去的背影,我的心裡面有些複雜。
鎖上門以後,我繼續坐在了屋裡面發著呆。
發現感知
主要是交朋友也看緣分的,有發小,有同學,有多年好友,25歲之前,交的還算是朋友。25歲之後都很忙,工作中接觸的,勉強稱之為同事。朋友就算了吧。
算不上孤僻,只是自動的避開一些負能量的人,兩面三刀的,皮笑肉不笑的,想利用自己的,酒囊飯袋那種的,出入不正常場所的。
人要是沒有惡習,就沒有朋友。我抽喝嫖賭樣樣不沾,不玩遊戲,不打牌,生活圈子很簡單,自然很難接觸到。會很反感那種有不良生活習慣的人。不願意參加聚餐,除了非去不可。覺得太浪費時間。真正能玩到一起的,也基本上都是品行差不多的。
酒桌上認識的並不算朋友,也不需要什麼人脈關係,也不需要打點什麼,做好自己的事就行了,幹嘛要去討好垃圾?喝點酒就全部都是朋友了?輕諾寡信,動不動就哥們長朋友短的,真正有事,不見得就有朋友幫他。朋友的質量很重要。
93年的小男孩
非常認同這句話。獨處是一種智慧的處世態度和方式,尤其是對上了年紀的人。
人,生而孤獨。孤獨分為兩種:一種是拒絕親近世界,築起“圍城”自我封閉,妄自菲薄,是消極的心理狀態;一種是經歷過世態炎涼和悲歡離合後,學會與自己、與傷害過自己的世界好好相處,是積極向上的狀態,獨處明顯屬後者。
真正的獨處,是一種主動選擇的孤獨。在這種情境下,你可以不受干擾發呆胡思亂想,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處理自己的情緒,解決自己的問題。
獨處養心,人間有味是清歡。群歡之處,多的是表面繁榮和浮雲瑣事,短暫的熱鬧過後,往往寂寞重生,愁雲籠罩;獨處使人清醒,使人看清自身的渺小,不為名利所惑。只有在獨處時,我們才能從世俗事務和人際關係中抽離出來,迴歸自己的精神世界,在自我完善的道路上,尋找內心世界的甘苦酸甜,並且隨著年齡增長,閱歷的豐富,會使人變得更加包容淡定,靈魂充實富有,內心清淨安寧。
獨處養人,人與人之間拉開境界差距的,多是獨處的這段時光。生活中,不少人都在頭削尖擴大自己的社交圈、朋友圈,變得受大家歡迎,卻往往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如何與自己好好相處。
當大多數別人在燈紅酒綠中推杯換盞、豪言壯語時,你在遠離了喧囂獨處中,專注內心,邂逅自己的成長,反思自己的不足,陶冶自己的情操,沉澱靈魂的收穫,找尋方向,重拾信心,再上新臺階。
獨處的一大好處就不用看別人臉色行事,不用討好上司和客戶的情緒、也不必刻意判斷他人的心思,自己就是世界的主宰,自己高興什麼都成。
所以,與自己好好相處的人,能獲得智慧的沉澱,也能找到屬於生命本真的那份快樂:輕鬆、隨意。
獨處不是寂寞難耐,也不是孤獨求敗。人的社會屬性決定了人的一切行為不可避免地要與周圍所有的人發生各種各樣的關係,特別是在需求日益多元化的當今,生活在現實社會中的人,久而久之,難免慣性趨同化而隨大流,或者渾渾噩噩,朝九晚五混日子,抑或失去自我,迷失靈魂,走向深淵。而獨處是一種脫離低級趣味的生活方式,遠離時下喧囂與浮躁,獨處時可以思考何為所求,可以迴歸本真,不忘初心,可以使身心得到應有的調節,恢復平靜和安寧。
生活是過日子,少不了有裡有面。面要的是無需太多的物質,而裡是要多一點品質,而獨處是實現精神豐盈充實的最佳捷徑。
於非魚知魚樂
有人說“人,年紀越大,越喜歡獨處”你認同這句話嗎?為什麼?
人,年紀越大,越喜歡獨處。我認同這句話。對自己而言,本來就不喜歡到處亂跑的。除了幹自己的活之外,熟人之間有事電話聯繫一下,需要幫忙的,過去幫個忙。
現在又是網絡時代,不用出門,通過手機就能把該解決的問題就解決了。特別在農村,於其出去,三、五個農村婦女聚在一起,做個活,玩個牌,不家長裡短的討論還可以。碰到好事的,還不如在家裡,看看書,玩玩手機,或者是幹個自己喜歡的活舒服。
群處守住嘴,獨處守住心。尋一方靜土,不爭得與失。潛心自樂,安靜舒適,何樂而不為呢?
不過平常適當地去外面散散步,出去活動活動,還是很有必要的。現在人們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各種不知道名字的病也越來越多,多接觸一些健康養生知識,參加一些健康活動也是很好的。
個人之見。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觀點和建議。
奇林怪松
我們應該辯證的來看“人年紀越大越喜歡獨處”這種現象。
首先,確實有一些人因為性格、生活習慣等原因,喜歡獨處。其實仔細觀察一下,瞭解一下,你會發現,這些人不是隨著年齡增長而喜歡獨處的,年輕時他們也喜歡獨處,只是工作環境、生活環境不得不與更多的人打交道,減少了他們獨處的機會,掩蓋了他們喜歡獨處的現象。
其次,一些人尤其是老人的獨處並非是出於本意。他們在單位工作了幾十年,已近熟悉了那個環境和節奏,這些老人退休後,突然離開了原來的環境,沒有了原有的生活節奏,沒有了和大家交往的環境,突然清閒下來,沒了去出,就不得不獨處了 。
再次,老人越來越喜歡獨處的現象,從側面反應了現在的家庭生存狀態。因為工作生活的壓力,年輕人都在努力打拼,子女的陪伴也越來越少,空巢老人越來越多,無形中增加了老人的孤獨感,慢慢也就不想和外人交往了。
獨處不利於人的生活,特別是老年人獨處久了,容易產生焦慮和抑鬱,尤其是缺少來自親人的慰籍,容易心灰意冷,可能給身心帶來很大的傷害。那麼應該如何使老年人走出獨處,走出家門,更好的融入社會呢?
第一,老年人自己要轉變角色。適應退休生活,多培養一些愛好,比如跳廣場舞、釣魚、下棋等,興趣廣泛了,忙起來了,就不顯得孤獨了。
第二,老年人要改變生活習慣。不妨給自己制訂一個每日計劃,多走出家門,到廣場、公園等地,一方面鍛鍊強健自己的身體,一方面和其他老人聊天交朋友,慢慢就不想獨處了。
第三,做子女的要常回家看看。多陪伴老人,問寒問暖,使老人感到家庭氛圍和親情帶來的幸福和快樂,減少老人的孤獨感。同時,如果條件允許,儘量白老人接到一塊一起住或住在附近。
“人,年紀越大,越喜歡獨處。”看似一個簡單的問題,其實背後都有著各自不同的故事。
一壺濁酒釣寒江
我認為大概可以分為兩類人吧,一類是越老越可以讀出另類的相反,越老越不能獨處這兩類都有其形成的原因。
先來看越老越愛獨處的人,其中也分兩類:一類,是他們活得比較通透,到了一定的年紀看透了很多事情,所謂的人情世故真真假假都不過是過眼雲煙而已。還不如自己靜下來做些自己喜歡的事情,培養一些自己的興趣愛好。獨處,其實也挺享受的。但是這樣的人其實並不排斥熱鬧,他們還是要有一個可以分享的平臺,讓自己獲得認可,如果平衡做得好,就算是比較完美的人生了,也就是既可以獨處,又可以享受人群,而且不是被動選擇,而是自己主動選擇的。這樣的人活得自在。
另外一類獨處的人則是被動的,比如孩子不在身邊,比如憤世嫉俗而無法融入繽紛的社會。這樣的獨處,就有些孤寂的感覺了,對身體健康不利,長期發展下去,還可能會抑鬱。
而歲數越大,越不願意獨處的人,這類人一般是比較敏感,對生死看得較重,或是對子女很依賴,他們比起可以獨處的人來講,比較會計較得失,抱怨也會多一些。總之這樣子的人生活能力較差,尤其是這種性格類型的老人生病以後就更是無法獨處。
作為子女要理解老人的處事態度,瞭解老人的性格傾向,接納理解,並多關心老人。有些老人,其實只是表面上喜歡獨處,其實心裡只是不願意打攪孩子而已,要區別對待,不要辜負老人。
弋聞Vlog
年紀越大越喜歡獨處,就個人而言我是認同這個觀點的。
原因一:經過多年生活的洗禮,越來越喜歡一個人的簡單生活,不想浪費時間與精力去做無謂的社交活動,也不想花費心思維持那脆弱到一觸即斷的人際關係。
原因二:偌大一個世界卻找不到一個可以聊得來的人,我不能理解你的抱怨,你也不能體會我的心思,兩個不在一個頻道的人仿若雞同鴨講,鬱悶非常,與其惹一腦門官司,不如宅在家中,泡一壺茶,捧一本書,暢遊在精神世界裡度過安寧的一天。
原因三:雖然身為女孩子,卻極度討厭逛街,作為一個懶到極致的人,堅決不能忍受同行的人逛一路試一路還要花半天討價還價的行為。相比逛街,我更喜歡一個人在家裡打掃衛生,翻天覆地的把家裡整理一個遍,心情都會跟著明亮起來。
獨處的時間越來越長,心漸漸變成了一面深不可測的湖,寧靜平緩,波瀾不驚。想有足夠的勇氣做一個寡淡的人,任憑世事滄桑,亦無痛無恙,是平庸,是驚世,是絢麗,是落魄,都只是我自己的事情,與人無關。
自由藍桉
我不認為不喜歡與人交往是老的表現。喜歡獨處是人的一種個性。與人交往不如欣賞生活中美好的東西。這種欣賞會給人帶來恬靜、美好的享受。
我也不喜歡與老人一起聊些死阿活的話題。不喜歡死氣沉沉,喜歡充滿情趣的生活。
我60多歲了,可能從小養成的性格,只喜歡與3一5個聊得來的人交往。我是女性,可是最不喜歡與人聊些家長裡短的事。我比較喜歡大自然,不管住到哪一個城市,我都會把那城市裡的公園跑到,那才是有趣的地方,充滿清新美麗。
我現在還是嚮往大自然,但不喜歡那些旅遊團,參團一點都不感到自由,瀟灑。
我愛孩子及小外孫,現在還要幫著他們。到小孩大些,我仍想有獨立自由的生活。
但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如我這樣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