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光一束,璀璨千年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英雄是“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壯懷激烈,是“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的蹈死不顧,是“拼將十萬頭顱血,須把乾坤力挽回”的力挽狂瀾。英雄,挾天風海雨之勢,凝浩然正氣,鑄錚錚鐵骨。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災難肆虐,惟見醫者仁心。他們以點點微光鑄成華光一束,璀璨千年!對待英雄,我們應崇敬之,愛惜之。

時代造就英雄。動盪的時代,英雄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是“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林則徐;和平的時代,英雄是“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的袁隆平,是“青蒿一握,德音孔昭”的屠呦呦;病毒猖獗的時代,英雄是“但願蒼生俱‘安好’,不辭辛苦出山林”的醫護工作者。他們是“雖千萬人,吾往矣”的鐘南山,是在耄耋之年為芸芸眾生遮風擋雨的參天大樹,“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是“我願天地爐,多銜扁鵲身”的李蘭娟,瘦弱的臉上遍佈清晰可見的印痕,卻只是淡淡地笑著,“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是“汩餘若將不及兮,恐年歲之不吾與”的張定宇,身患漸凍症卻與時間奮力賽跑,從死神手裡搶奪病人,蹣跚的背影卻在人們心中豎立起了永恆的豐碑;是“‘手持’倚天劍,跨海斬長鯨”的陳薇,深入疫區進行科研攻關,與病毒短兵相接,“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英雄還是前赴後繼、馳援武漢、默默無名的熱血兒女:他們有的揮慧劍,斬青絲,沒有“待我長髮及腰”的柔情繾綣,只有“不破樓蘭終不還”的錚錚誓言;他們有的還未與未婚妻好好話別,卻將婚禮的請柬永遠地留在了人世間,“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他們是魯迅筆下“埋頭苦幹的人,拼命硬幹的人,為民請命的人,捨身求法的人”,他們是中國的魂魄,民族的脊樑!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嚮往之。”對醫護人員的崇敬與愛惜會讓我們靠近那束光,從而自己也成了那束光。君不見,四川“雨衣妹妹”劉鮮“逆行”十幾個小時,馳援武漢,每天為醫護人員免費做餐400至600份,她說:“疫情不結束,我們不走!”君不見,快遞小哥汪勇每天接送醫護人員上下班,解決他們的燃眉之急,他說:“我送的不是快遞,是救命的人啊。”君不見,一位三歲的小患者出院時,向精心照顧自己的護士鞠躬致謝,他說:“謝謝護士媽媽。”我們感動於人性溫暖、純良的同時,卻也心寒於人性的冷酷無情。讓無數人重見光明的眼科醫生陶勇卻被喪心病狂的患者砍傷,卻選擇了寬容與善良,讓我們震驚:人性的善與惡怎會到如此的地步?也讓我們憂心:如果連醫生的安全與尊嚴都得不到保障,談何社會的穩定與發展?還有,第一時間拉響病毒警報的李文亮卻被訓誡,卻依然奮鬥在抗疫第一線,最終感染肺炎犧牲,讓我們扼腕痛惜!如果他向外界發出的預警能被重視,那武漢的疫情也許不會那麼嚴重;如果他能被善待,那也許會湧現出更多敢於說真話的人。

如何讓英雄不再流淚?這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為眾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凍斃於風雪。為世界開道者,不可令其困厄於荊棘”。強烈呼籲在醫院中建立人身安全防護機制、預警機制,讓醫護人員不再成為高危職業,讓堅守陣地者沒有後顧之憂;提高醫護人員的薪酬、福利水平,從而提高幸福指數;在社會中營造“崇尚英雄,關愛醫者”的風尚,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建立吹哨人保障機制、激勵機制,讓吹哨人敢於發聲,披露真相……這一切“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陶勇在《心中的夢》中這樣說道:“我把光明捧在手中,照亮每一個人的臉龐。”我願以筆為戈,慰藉在黑暗中不憚於前驅的英雄。我願是道光,照亮你臉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