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勇先生,不但是优秀的医生,也是优秀的病人

伤医事件过后两个多月,北京朝阳医院眼科医生陶勇第一次以直播的形式出现在公众视野中。

陶勇先生,不但是优秀的医生,也是优秀的病人

用他的话说,那就是医生陶勇谈当医生成为患者的一些感受。

医疗和疾病这件事情,医疗界一直喜欢从医生角度看。但在病人心目中,医疗和疾病究竟是什么样的形象和模样,从业者或许知之甚少。

当医生真正站在病人(尤其是大病)的这个位置上,这种换位思考才可能是深层次的,而不再是停留在表面。就像陶勇先生所说的——“这应该是我人生中最为黑暗和沮丧的两个月。”

站在我的角度看,陶勇先生,不但是优秀的医生,也是优秀的病人。做出这一个判断,基于如下理由:

首先,他有面对疾病和人生无常的良好生命态度。他选择了放弃仇恨,不想把自己埋在仇恨当中。人生,就是如此无常,遭遇了厄运,你有一千个理由选择仇恨和攻击,也有一千个理由选择放下和慈悲。陶勇先生,选择的是放下。

陶勇说他现在其实不恨崔某,“无论他受到怎样的法律制裁,我还是我,我个人的未来幸福不幸福、我高兴不高兴,其实跟他没什么关系,我能想得开这件事。如果我不停地把自己陷入到仇恨中去,绕不出来,甚至去报复他人和社会,那我就变成了第二个他,那就是传染病。如果我还是这种水平的大夫的话,我会认为自己不够优秀。‌‌”

他积极的态度配合治疗,进行身心的康复,做直播和写科普文章,平静和积极的生活并没有受到疾病的影响。

其次,他充分尊重医生。“有关心我的朋友曾经问我大概能恢复成什么样,但是我自己并不去问医生这样的问题。”

他说,这类似于问一个老师“我的孩子能不能考上清华北大”,一旦表达出期望值,就会给医生压力,其实病人需要做的就是配合医生,询问医生自己该怎么配合。

从头到尾,他对医生的态度始终是尊重和信任的,没有因为自己是专家,就忽视了传播这种态度。

最后一点,在直播和采访中,他分享了自己对医患信任和矛盾形成的思考,其实就是总结这个疾病的病态环境是什么?追溯医疗暴力的来龙去脉。他不只是停留在批评,把责任完全归到别人身上,而是提出从自己做起,改良环境。

“很多患者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来到北京,就为得到一句回复‘没事儿,回去吧’。”


陶勇认为,可以通过科学的模式,建立起一个团队,让北上广等地的医生能够和地方医生的形成联动。

在他看来,很多情况可以在地方解决,首诊在北上广进行后,复查可以在地方。这样既减少北上广医生的工作量,同时也可以帮助地方的一些医生积累经验。

同时,他也希望,今后患者可以放下内心的焦虑和“完美主义心态”,未必所有病都要找北京的医生来解决,也不用连打针都需要主任亲自操作,要选择相信医生,才对患者有利。

这句话可以总结成——思考自己疾病的来龙去脉,搞明白病从哪里来,如何防治?这件事情,对病人来说,很重要。否则,就真的白白生病了。你只有搞懂它,才会有机会降服它。生病治病防病,医生的力量只是外因,病人的力量是内因,需要内外因共同起作用,才能产生合力。

那篇采访的最后,陶勇先生说一句话,很见修心的功力。他说:“鬼门关里走了一遭,老天爷给我留了一条命,可能就是为了让我有给大家继续服务的机会。”

精神的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生命观,是战胜疾病和厄运的最佳免疫力。

一个合格的医生也往往是一个优秀的病人,久病成良医。对疾病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不断积累,螺旋式上升,一手经验和二手疾病经验相结合,这个医生慢慢地就变得更优秀了。

如何做一个优秀的病人?陶勇先生提供了一个可以参考的作业范本。

医疗行业的核心工作,无非是围绕着培育更优秀的医生和同样优秀的病人去进行,二者缺一不可。当下,前者发力很猛,后者却严重缺席。故此,有了这一篇文章,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