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手機再把像素提高一倍,相機會淘汰三分之一嗎?你怎麼看?

藍鯨並蒂蓮


謝謝您的問題。手機拍照與相機沒有可比性,只憑像素單一指標更受限制。

像素指標很單一。三星電子聯合小米推出1億像素的圖像傳感器,一般像素越高,圖像分辨率就會越高。不過,要追求更好的成像,傳感器以外,還要考慮光圈、鏡頭、單個像素尺寸、圖像處理算法有關係。如同樣的像素在不同的傳感器上,單個像素尺寸也不同,尺寸越大,處理圖像能力越強。像素不是唯一衡量標準,而且手機主流4800萬或者6400萬像素,再往上,用戶的感覺並不明顯。


手機拍照比不過相機。手機在拿自己的副業,與單反相機的主頁相比,還要把單反相機淘汰,這是不可能的。相機可以裝鏡頭、調光圈,還有巨大的傳感器,這是手機鏡頭無法比擬的。基於感光元件尋求像素和高感的平衡,才是最好的點。手機感光元件很小,像素卻很高,單個像素尺寸小,感光能力就不好,算法補償也是有上限的。手機的傳感器比不上單反的傳感器,單反相機的畫質是優於手機的。



手機拍照的優勢。在很多突如其來、轉瞬即逝的場景,我們沒有辦法攜帶相機、或者不適合拿出單反相機拍攝,手機隨身攜帶的便利性,決定了手機可以是隨地地記錄生活的美好,拍出照片和視頻發朋友圈,這些是相機無法比擬的。手機只能在有限的空間內,儘可能兼顧副業拍照,而單反相機是整機都為拍攝服務,兩者是沒有可比性的。
歡迎關注,批評指正。


追科技的風箏



這問題問得......我們先不看手機,單單說一下相機市場,實際上從2015年開始,全球的相機市場就一直在以平均每年10%左右的速度下跌。從大的數據來說,拿2019年舉例子:


單反相機市場銷量下跌了34%,利潤下跌了28%;微單市場下跌了10%,但是利潤上漲了6%;最慘的是不可更換鏡頭的卡片機(徠卡、富士的不可更換旁軸相機太小眾,我們按下不表),銷量下跌了23%,利潤下跌了12%。


單單從上面的數據我們就不難看出幾個問題:

  • 第一個是全球的相機市場都在呈現逐年萎縮的狀態,相機的消費群體在逐漸收攏;

  • 第二個是相比起傳統的單反相機,體積更小巧的微單相機更受到消費者的喜愛;
  • 第三個是過去傳統的卡片相機,生存空間已經越來越小,再過幾年基本上就會消失掉。


上面就是說:壓根不用廠商故意費力做什麼事情,相機市場本身就已經處於夕陽紅的行業。

盲目鼓吹高像素,是手機廠商的無奈之舉


實際上這麼多年以來,無論我們這些數碼愛好者怎麼跟消費者科普,但是“像素唯一論”還是被大多數消費者說接受,2020年了,還是會有消費者盲目認為“高像素=高畫質”。這一點其實也不怪消費者,主要是各個手機廠商串通一氣誤導而導致的不良風氣。


為什麼手機廠商要盲目鼓吹高像素?我們要先看看相機的兩個關鍵部件:鏡頭模組和感光模組。


對於相機來說,鏡頭模組,指的就是單單的可更換鏡頭群,其中分為“可變焦鏡頭”和“定焦鏡頭”。比如說攝影愛好者經常提到的“大三元”“小三元”鏡頭,就是可變焦鏡頭,根據鏡頭內部的變焦環機械結構來實現對光線的控制,進而得到把遠處的景物拍進、拍遠的作用。這種變焦,只改變光線,並不對感光元件產生印象,因此又稱為“無損變焦”。

對於手機來說,體積本身非常小,厚度不過10mm,完全不可能放下機械結構的可變焦鏡頭模組,因此目前量產手機上使用的,全部都是不可變焦的定焦鏡頭(包括那些潛望式鏡頭),至少從目前來看,雖然華碩和vivo都推出過帶有機械結構的光學變焦潛望式鏡頭,但是由於技術原因根本無法大規模商用。


基於“手機無法放下可變焦鏡頭”這個技術性的難題,於是廠商只能夠在感光元件上面做文章,也就是我們俗稱的“CMOS”傳感器。無論是三星的一億像素傳感器,還是華為聯和索尼推出的RYYB排列傳感器,其核心都是兩點:

第一點是儘可能確保傳感器接受到更多的光線。能夠拍攝到更多的細節。這一點華為使用的RYYB傳感器就改變了像素點的排列和感光顏色,可以接收到更多的光線,使得畫面的顏色更加細膩,並且在夜間也可以拍出比較理想效果的照片。

第二點是儘可能確保傳感器擁有更多的像素。這樣在無法實現機械結構的光學變焦的情況下,採用傳統的數碼裁切畫幅的方式來變焦後還會有足夠多的像素確保照片的清晰度。比如說三星的一億像素傳感器,裁切放大5倍之後,也還有400萬的有效像素可以使用。


這就是手機廠商不斷推崇高像素傳感器的核心原因,為了確保數碼變焦之後,被裁切的畫幅還有足夠的像素。畢竟現在大多數單反相機,傳感器像素也不過3000W像素左右。

多攝時代下,手機拍照的主流解決方案


那麼上面我們說了,手機無法搭載可變焦的鏡頭模組。這樣一種限制,也就間接催生了現在主流的拍攝解決方案:“超廣角+廣角+長焦”的多攝像頭組合方案。


  • 超廣角鏡頭,是指廠商在手機上放置了一顆等效焦段大約在13mm左右的超廣角定焦鏡頭,這枚鏡頭可以拍攝出非常有視覺衝擊力的風景照片,以及透視關係很強的靜物照片;

  • 廣角鏡頭,一般是一枚26mm較短的定焦鏡頭,作為手機的主攝像頭,負責大多數場景下的成像,並且搭載的一定是最好的CMOS傳感器,其它鏡頭都會以這枚鏡頭的測光和對焦為準;
  • 長焦鏡頭,也稱為“人像鏡頭”,焦距不同品牌不一樣,比如說iPhone 11 Pro只有56mm,而華為 P40 Pro+ 做到了240mm的潛望式鏡頭。目的就是要把遠處的物體拍攝清楚。


三種鏡頭,相互配合工作,就約等於在手機上裝下了一枚可以從13mm超廣角端,一直到240mm超長焦端的可變焦鏡頭。注意,我這裡說的是:約等於。因為無論是三攝還是四攝,本質上都只是不同焦端的定焦鏡頭而已,在每個鏡頭負責的焦端內變焦,還是會出現裁切畫幅的問題。從實際情況來講,這種多鏡頭的相機模組,算不上是真正意義上的光學變焦,而只能稱作為“混合變焦”。


除此之外,我們還看見部分手機上擁有一枚所謂“TOF”鏡頭,實際上這枚鏡頭並不負責成像,只負責測量拍攝環境下各個物體之間的距離,得到深度信息,方便算法在後期更好的進行優化,比如說人像的摳圖什麼的。

手機與相機,未來一定是互補關係


實際上手機拍照發展至今,能夠最終找到多鏡頭組合的形式來體高畫質,已經非常不易。不過現實來說,攝影有句老話叫做:底大一級壓死人。就是說相機傳感器的尺寸越大,得到的畫質一定比傳感器尺寸小的機器好。這一點不是什麼歪理,而是事實,很多人不信邪,最終只有被打臉。


我們舉個很簡答的例子:讓你按照比例鑿100個洞,在一扇門上鑿,和在一面牆上鑿,誰最後透過來的光線越多?肯定是牆啊,對吧?牆面積更大,同比例下洞也就越大。放在傳感器上也是一樣的,無論手機像素多高,但是傳感器面積只有相機傳感器面積的十分之一不到,從物理因素上,相機的傳感器就完全碾壓手機。最終得到的畫質細節,一定也是碾壓的。不信可以自己導入到Lr裡面拉一下明暗曲線看一看。


因此追求畫質的用戶,一定只會選擇相機,不可能使用手機來進行拍攝。但是手機一無是處?不是,得益於高性能的SOC,以及豐富的應用生態,小巧的體積,實際上手機在很多場景下可以通過後期的算法優化,以及軟件實現很多相機無法實現的功能。比如說一鍵換天、一鍵美顏、一鍵拍星空、一鍵拍月亮等等。


最重要的是手機的便攜性,比單反相機不知道小巧到哪裡去了。隨身攜帶,想拍就拍,基於互聯網社交平臺,發發朋友圈和微博,彔彔短視頻,已經完全足夠。畢竟大多數用戶,並不會拍完照片導入電腦後期。


未來手機和相機的市場,一定是互補,不是競爭。追求畫質的用戶依舊會選擇相機,而普通用戶,只會糾結購買哪款手機。


PM宋先生


其實現在高端手機的像素早已超過很多專業相機的像素級別。現在的相機也早已經不再是拍照必備,更多成為專業攝影的需要,原來流行的卡片照相機等普通類型,早就已經被手機所取代。所以目前的手機像素再提高,由於專業細分需要的不同,也不會太多影響到現在的相機市場。因為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相機市場早已經退居到專業市場層面,普通需求下,也早已不在需要相機這樣的設備。

目前手機與專業相機的區別更主要體現在變焦能力、感光元件及面積、軟件手動調整曝光快門光圈參數3方面。

大家都知道,攝影場景主要分為自然風光、人像、微距以及新聞、記錄、體育攝影等等類型。其中,現在手機的變焦能力仍無法與可更換鏡頭的專業相機相比,受到手機體積和重量的限制大多停留在10倍光學變焦範圍以內,超過此範圍的,就屬於數碼變焦,即利用差值算法來彌補放大影像產生的像素空缺,與大家在足球賽場邊看到的“長槍短炮”相去仍甚遠。

至於感光元件及面積,傳統的說法是感光面積越大,成像效果越好,同樣受到手機的照相模組體積的限制,感光元件的大小几乎無法超越專業相機,這一點尤其在需要高精度超大型海報上,差距會體現較為明顯。

在手動調參方面,現在的手機很多具備專業模式,也可以手動調整光圈、快門和ISO,但調整的精密度和範圍稍有不足。

結合上述不同可以發現,就目前技術而言,手機拍照與專業相機之間的一些差距是無法儘快彌合的。從使用場景上來看,手機拍照更適合家用,人像、大場景自然風光和部分微距攝影,適合對畫質要求不是特別高,對後期處理不要求專門格式的場景。

手機拍照像素的提高,個人認為更多是一個噱頭。經過綜合多方面各個百科材料信息,包括蘋果手機對視網膜屏幕的對比,現在手機屏幕高達577的PPI,總像素數也僅為410萬,已經超越了人眼(指平均情況)可分辨的精細度。根據這組數據,即使單位面積內的像素數從1000萬(不妨將400萬像素擴大2.5倍)擴大到最新的1億像素,人眼都是無法區分的,除非將照片極大地放大。。。

而對於相機的銷量而言,由於早已經退居專業細分市場,所以現在的相機市場可以說早已是退無可退,保留下來的基本都是“剛需”,所以在現有技術下也很難再有太大的萎縮——除非手機相機模組在變焦、感光元件方面外發生革命性改變,各項參數接近專業相機的能力時,才會真正完全取代相機的位置。






精彩生活路正央


作為多年的手機黨,個人覺得如果當從方便,快捷,入門基礎來說,手機的拍照是優於單反的。 畢竟越來越多的平臺包括朋友圈提倡的是快速發現,及時傳達,再加上現在手機的拍照功能越來越強大,比如夜景,流光快門,延時攝影等等這些以前只有單反才有的功能,變得在手機上越來越普遍,特別國產手機,如華為對於拍攝功能的不斷優化,可以說各方面都優於單反的持有度。而美圖,SNAPSEED ,MIX,黃油相機,VUE等等修圖,視頻軟件的功能普及,也加大了業餘攝影愛好者對手機的依賴性。畢竟拍照就是三分構圖七分修圖。還有更多的是自拍自帶美顏的美眉們。 不過,相對於手機來說,單反的優勢在於專業,畫質的精細,如果想出大片,追求高品質,自然是單反的天下。 不過個人還是喜歡手機的方便。畢竟相信自己的技術,哈哈哈!

純手機拍的。


來自聯盟的虔誠


相機會被淘汰三分之一,

很肯定性,

1 手機簡單,體量又小,攜帶方便方便,

2 手機成本低

3 手機功能多

4 手機 無線傳輸 既拍既傳

1 相機的功能太少了,

2 相機成本太高

3 相機不帶無線傳輸

4 不能既拍既傳


天狼星人


要是拍視頻的話你說的是有道理的,會實現,但是專業的相機和手機拍照不是一個檔次,相機拍出來照片比較好處理,因為是原照片。但是你手機拍出來的是經過處理的,當你再次修照片會有很多地方不好處理。


薛師傑


偽命題,圖像質量不是點密度一項決定,如果不能區分點拾取的bit內涵差異的有效性如同內容近似的同內容不易分辨有何意義?這個角度,底小就是瓶頸,靠運算也彌補不了的


EP2PE


這個不至於,因為術業有專攻,手機畢竟是手機,只能說他可以滿足日常大部分人的需求,但是專業的拍攝還是得要專業的設備


茶瑩醬


不會

可以理解成手機永遠“不專一”

手機考慮到正常運行,遊戲體驗,拍照體驗等等!

而相機就為拍照

喜歡攝影或專業攝影的朋友絕對不會用手機完全代替相機。


iOS集中營


不是一味的堆像素就能拍出來好的照片,算法同樣重要,相機和手機從根本上來說不算同一類產物,像題主所說高端手機再提高一倍的像素,如果沒有優秀的算法,也不會拍出特別優秀的照片,所以淘汰掉三分之一的相機還是不太現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