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淚必是情深處,如何解讀曹操的哭泣

解讀曹操的哭泣可以看到他感情的真誠

1.他的哭泣是在得知那些勇將、謀士、忠臣、義士之死時內心受到觸擊情感發自肺腑,哭泣情感的真偽可以看出為真情實意其哭或哀傷或感動或感激都不是作秀表演他也沒有必要做戲作秀。一般認為祭奠袁紹之哭和自述讀樂毅、蒙恬書而哭系半真半假其中既有觸景動情也有政治鬥爭需要的成分這說明曹操的哭泣主要是因內心被觸擊、受感動使他的熱淚脫眶而出。

彈淚必是情深處,如何解讀曹操的哭泣

2.曹操哭泣情感的真誠還表現在他並不是哭哭就完了而是把哀傷流淚的真情變成切實的行動延續下去,體現出來他在事後認真做一系列照顧死者家人的事而且做得持久、周到甚至完美讓那些人的家室、子孫深切地感受到曹操的真情實意這從關於十四件哭泣事例後續記載中得到證實曹操曾說:"臣聞褒忠寵賢未必當身念功唯績恩隆後嗣是以楚宗孫叔顯封厥子岑彭既沒爵及支庶誠賢君殷勤於清良聖祖敦篤於明勳也"他是這樣認識的也是這樣做的如痛哭、祭祀、安葬典韋后曹操讓典韋的兒子典滿任郎中史載他每次經過典韋的墓地"常祠以中牢太祖思韋拜(典)滿為司馬引自近"典韋的死讓曹操悲傷流淚典韋的相救之恩讓曹操銘記難忘這種無法割捨的情愫讓曹操常常去祭祀典韋因思念典韋而任命他的兒子並留在身邊又如曹操"泣而送"陳宮赴刑後默默地遵照陳宮的遺言而行史稱曹操"召養其母終其身嫁其女""待其家皆厚於初"。

彈淚必是情深處,如何解讀曹操的哭泣

他將陳宮的老母迎來供養到老將其女兒養大成人並許配了人家對陳宮家人的照料比當初陳宮自己在世時的照顧還要周全、優厚再如曹操在痛哭袁渙之後的賜谷行為亦令人敬服由於袁渙為官正直清廉死後家無積蓄於是曹操賜谷並寫了兩張手令:"賜谷二千斛:一教'以太倉谷千斛賜郎中令之家'一教'以垣下谷千斛與耀卿家'外不解其意教曰:'以太倉谷者官法也以垣下谷者親舊也'"曹操分別以國家和自己家的穀物各千斛賞賜給袁渙家人分別以"郎中令之家"和"耀卿家"的稱謂來區別公私關係,還特別下令明確說之所以用自己家的穀物賞賜袁渙家人因為和袁渙是老朋友的關係而且用袁渙的字來稱呼以示親切、尊重解決生活的穀物和暖人心窩的"親舊"和"耀卿家"的稱呼做得細心、親切、周到其情真意切溢於言表

3.對於戰死的一般將士曹操在哭祭,他們之後曾多次發佈教令撫卹他們的家屬供給戰死將士子女口糧免除他們的徭役把關懷落到實處如建安七年(202)正月曹操駐軍譙縣發佈«軍譙令»說:"其舉義兵以來將士絕無後者求其親戚以後之授土田官給耕牛置學師以教之為存者立廟使祀其先人魂而有知吾百年之後何恨哉!"教令要求死亡將士沒有後代的找親戚的來接替要分給田地由官府配給耕牛,要設立學校請老師來教課要修祠立廟讓他們祭祀祖先等又如建安十四年(209)曹操再次頒佈«存恤吏士家室令»說:"自頃以來軍數徵行或遇疫氣吏士死亡不歸家室怨曠百姓流離而仁者豈樂之哉?不得已也其令死者家無基業不能自存者縣官勿絕廩長吏存恤撫循以稱吾意"。

彈淚必是情深處,如何解讀曹操的哭泣

他要求對那些戰死後沒有家業、家人無能力自己養活的縣府不能停止口糧供應還要經常去撫卹、看望他們如此具體而周到的教令傳遞出曹操的悲憫情懷和對戰死將士的真情

曹操的哭泣是他駁雜思想和複雜人性的生動體現

一個人的喜怒哀愁一個人的內心情感是受他的世界觀、價值取向支配的是受他的性格、性情影響的曹操的這些哭泣揭示了他什麼樣的價值取向什麼樣的世界觀什麼樣的性格、性情呢?曹操的虛偽、奸詐、忌刻、無情無義等德性是著稱於世的而這些哭泣時流露出的真誠和良善則與之形成強烈的反差為什麼會這樣呢?早在1959年關於評價曹操的大討論時何茲全先生就指出:"曹操這個人物是充滿矛盾的他是治世的能臣又是亂世的奸雄他最奸詐卻又最大信他最能殺人卻又最能不殺人曹操身上的矛盾我們還能舉出很多"。

彈淚必是情深處,如何解讀曹操的哭泣

此後學者們對曹操的為人處世、施政打仗、人品性格、哲學思想等紛紛撰文著書進行論述,大家都認為曹操的思想成分駁雜諸家雜揉他的世界觀難,以確認他的價值取向也是不確定、變化的多元的可以因時因人而表現為牴觸、矛盾曹操的性格、人品也是複雜的不確定、變化的可以因時因人的不同而表現為互為牴觸、矛盾不過在認為曹操的思想成分駁雜的同時學術界又指出他接受的主要是儒家思想教育他的價值取向中有敬重儒學之士奉行忠孝仁義等儒家觀念他的心中始終存在著。以儒家的忠孝仁義作為評判一個人的標準對那些仁義、忠貞、孝親、有氣節之士人真心嚮往之曹操身上善惡、好壞並存,所以說他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但是他身上始終潛存的良善一遇機會往往會不自主地冒出來從他的哭泣中可以清楚地看到這些特質根深蒂固的存在和頑強的表現然而在當時群雄並起的社會里爾虞我詐弱肉強食催發、促進、增大了他心中的邪惡使他身上的良善受到打壓。曹操身上的善惡、好壞各佔比例多少此消彼長的情況如何這是一個變化發展的過程也可以說是"時勢造奸雄"在群雄並起的東漢末年社會矛盾複雜尖銳作為這個時代產生的傑出人物如曹操、劉備他們的思想和作風都會打上這個時代的烙印體現這個時代的特點。

彈淚必是情深處,如何解讀曹操的哭泣

曹操的為人處世和思想作風上的矛盾就是與他身處的這個時代的具體體現分析曹操的一生即可清楚看到,這一點曹操二十歲時初入仕途即銳意改革弊政然而卻碰壁三十歲拜騎都尉仍堅持推行改革而又遇阻撓只得稱病辭官回鄉三十五歲為典軍校尉因不願與董卓一起做不當行為而逃歸故里之後隨天下英雄起兵加入討董聯盟諸侯們,又各懷私心各謀私利使他的擔當和勇猛深深受挫討董失敗諸侯間相互攻伐併吞曹操大失所望至此他不再單純和良善開始憑著自己的性情和想法在亂世中闖出一條自己的路很明顯是嚴酷的現實讓曹操深刻感受到要發展自己的勢力由弱變強戰勝對手而不被吞併消滅只有抑善揚惡時勢的逼迫曹操天性中的善惡好壞比重發生著變化。他一步步走向棄善向惡時善時惡善惡並存的狀態曹操從小接受的教育和家庭影響雖是以良善為主而社會環境和他身處的地位又不容許他把良善增強放大將良善進行到底在«讓縣自明本志令»中他從一個側面敘述了這一思想變化曹操是一個不拘小節、性格豁達開朗、甚至可以說是性格張揚的人很多時候他的喜怒哀愁都坦然表露出來除了因政治鬥爭的需要玩弄心機或做戲作秀外一般情況下他喜則歡笑怒則大罵悲則痛哭愁則長嘆活得自在瀟灑從曹操的嬉笑怒罵、悲傷愁苦中人們看到的是一個性情率直可愛的曹操一個內心情感豐富的曹操。

彈淚必是情深處,如何解讀曹操的哭泣

參考文獻

《三國志》

《三國演義》

《曹操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