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派精髓,并不仅是“浪”,宋长荣先生“娇羞媚憨”演活红娘


荀派精髓,并不仅是“浪”,宋长荣先生“娇羞媚憨”演活红娘

宋长荣先生《红娘》中的精典唱段:佳期颂(反四平调)、

小姐小姐多丰采,君瑞君瑞大雅才。风流不用千金买,月移花影玉人来。

今宵勾却相思债,一双情侣称心怀。老夫人把婚姻赖,好姻缘无情被拆开。

你看小姐终日愁眉黛,那张生只病得骨瘦如柴。

不管老夫人家法厉害,我红娘成就他鱼水和谐。

荀派高足宋长荣先生,1935年出生于江苏沭阳,京剧表演艺术家,一级演员。京剧艺术大师荀慧生传人。主演过70多出传统和现代剧目,尤以《红娘》一剧蜚声海内外,被人们誉为“活红娘”。

荀派精髓,并不仅是“浪”,宋长荣先生“娇羞媚憨”演活红娘

宋长荣先生出名于六十年代,成名于七十年代初,大红于八十年代。

在宋长荣没有学戏之前,他在剧院门口卖瓜子,戏开始了他便偷偷溜进去看,戏看完,瓜子也被人抓的差不多了。

拜师之后,宋长荣便跟着老师荀慧生的戏班四处演出。老师在台上演,他在下面看。“老师教我基本上是哼腔、唱字,主要还是让我自己看”,宋长荣回忆道。

他15岁进入科班学习,学习过程中经常有私营剧团邀请他演出。文革时,传统戏不让唱,他就唱现代戏。文革后,他去了上海演出,两年后又选择回到淮安,重新开始自己的演艺生涯。

荀派精髓,并不仅是“浪”,宋长荣先生“娇羞媚憨”演活红娘

拜师荀门 ,1961年荀慧生先生和宋长荣合影于南京

荀派艺术在它形成以及后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中,十分红火,传人众多,一度有过“十旦九荀”的说法。然而今天,荀派却不复昔日的景象,舞台上的荀派戏越来越少,反映出了京剧表演艺术实际上已经严重存在的萎缩现象,这对于保持京剧艺术的生命活力,寻求新的发展构成了潜在的危机。

男旦别于坤旦,不单单是性别,关键在于男旦在创造人物时比坤旦更为费力。其要进行二度创作,首先要将自己的男儿之身替换成女儿之身,再将女儿之身替换成剧中人,因此,观众在观剧时,也就有二度审美,先惊叹其对女性惟妙惟肖的拿捏,再欣赏其角色演绎,达到两次愉悦。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宋长荣“荀八出”的公演,对荀派艺术的继承与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它为荀派艺术后来的发展、创新,较早地积累了宝贵经验,提供了成功范例。(宋八出)是:红娘、金玉奴、霍小玉、勘玉钏、花田错、香罗带、鱼藻宫、红楼二尤。

荀派精髓,并不仅是“浪”,宋长荣先生“娇羞媚憨”演活红娘

荀慧生的艺术光彩照人,塑造了无数鲜活的戏剧人物形象.遗憾的是多年来荀派的唱念未曾引起业内人士的高度重视,似乎一提荀派就是特指偏重的花旦来言.确实,号称表情圣手的荀慧生在表演上独具一格,他体态婀娜,扮相俊俏,千娇百媚,动人心扉。

很多人都听说过当年“通天教主”王瑶卿对四大名旦的四字评价,梅兰芳的“样”、尚小云的“棒”、程砚秋的“唱”和荀慧生的“浪”。尽管后来梅葆玖先生和钮镖先生公开说过这个只是玩笑话,但是还是有很多戏迷甚至是戏曲演员,都把这四个字作为评价标准。

当今的京剧舞台上,荀派演员们把这个“浪”字,发挥到了极致,这个“浪”字并非贬义,而是指活泼俏皮,也正是因为荀派饰演的花旦的特征,所以舞台上永远是那么活泼。有不戏迷打趣说到,荀派不“浪”起来,就没意思了。

但是,说到荀派的精髓,其实并不是这个“浪”,而是另有四字。在宋长荣老师看来,荀派是非常生活化、口语化的,用四个字概括是“娇羞媚憨”。

荀派精髓,并不仅是“浪”,宋长荣先生“娇羞媚憨”演活红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