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談網絡模因的概念及中外網絡模因區別

“網絡模因是什麼,模因是誰?模因是什麼意思出自哪裡?今天小編就來幫助大家瞭解一下模因到底是什麼。好了,以上就是模因的含義和出處。希望小編精心整理的這篇內容能夠解決你的困惑”

相信不少人看到這段話之後馬上就會意識到這是一段“小編體”,這段模因(memes)以文字的形態呈現,並將通過網絡上不同用戶的改變套詞而不斷變換內容存在網絡世界中,這個,就是筆者今天想聊的“網絡模因(meme)”,當然,meme在中文網絡可能有一個更為大家所熟識的名字——“梗”。


閒談網絡模因的概念及中外網絡模因區別

經典meme:女人和貓

首先讓我們來看一下meme的含義,筆者找到了meme在大英百科中的定義——模仿所傳播文化信息的單位。meme一詞源於希臘語mimea,意為“模仿”,最早是出自於英國生物進化學家Richard Dawkins在1976年所寫的著作《自私的基因》。順帶一提,《自私的基因》一書筆者非常推薦,它嘗試從生物學的角度闡釋人類社會的種種行為,很多人類活動本質是基因或者生物本能作祟,感興趣的同學可以查閱,按此不表。


閒談網絡模因的概念及中外網絡模因區別

某度上對《自私的基因》一書的簡介

前面提到Dawkins提出的meme一詞,他認為meme是一種與生物基因所平行的文化,和基因一樣將以“自私”的方式促進自己的繁殖(在文化上即為傳播),簡單來說,meme具有可複製性,並可以從一個人的表述中複製傳播到另一個人的語境文化下;同時meme還可具有進化性,不同的人可能會對別人傳播的meme進行一定程度的改編、套換、創造,其實說白了即對傳播中的“梗”進行改寫,融“梗”,造“梗”,甚至縫合“梗”,達到自己表達的目的,而在傳播過程中,梗本身也得到了創造和變異(變化),這一點與基因的繁殖很相似,過程具有隨機性,而最終存活(流傳)下來的基因(meme)都是具有被周遭環境(語境文化下)所接受的一些特點。

閒談網絡模因的概念及中外網絡模因區別

大家常說的梗排洩鏈,包漿圖僅作舉例,無其他觀點意圖

用人話說就是每個梗之所以活得久都是因為本身具有被大眾所接受的一些特點,這些特點可以是可改編,可二次創造的——譬如萬能的《孔乙己》梗,(筆者上網衝浪這麼久還未發現沒什麼事情是不能套用孔乙己的,魯迅先生千古!); 或者可以說,正是因為meme具有可二次創造性,meme才能繼續活在網絡世界中。

相信大家對14年很火的“神馬都是浮雲”不會感到陌生,但是作為一個梗,卻已經是沒有生命力的了,也就是我們通常感受下的“尬”,像這種詞語還有很多,像“給力”、“有木有”、“我去”、“我和我的小夥伴都驚呆了”、“藍瘦香菇”,反正筆者看到的是滿屏幕的尷尬。不過像一些相當過氣的網絡詞語在網絡文化的不斷進化下又重新出現在網絡用戶的視野中——“你是GG還是MM”,像這種古早風格的網絡詞語,筆者認為是一種meme的“套娃”現象,使用古早梗一般是建立在溝通雙方都瞭解這個梗並對本身溝通行為有所瞭解的情況下進行的,說人話就是雙方都知道這是在玩梗,畢竟“玩梗”本身就是梗傳播,這就是筆者認為古早梗是在“套娃”的原因。這類詞作為早期網絡用戶們所常用的表達,於今日視野來看又增添了一種傳統感,畢竟“潮流的盡頭是復古”。(可能網絡上的文化礦工過多幾年把過氣梗挖出來重新使用也不一定)


閒談網絡模因的概念及中外網絡模因區別

過氣網絡熱詞

上面談到meme的特點和傳播,這裡談一下meme的載體,繼續引用大英百科的解釋——“在一種文化中,模因可以採取多種形式,例如思想,技能,行為,短語或特定方式。當一個人從另一個人那裡複製包含一個模因的文化信息單元時,就會發生模因的複製和傳播。傳輸過程主要通過口頭,視覺或電子通訊方式進行,從書籍和對話到電視,電子郵件或互聯網。在複製和傳播方面最成功的模因在文化中變得最為普遍。”

於今天的眼光來看,meme在網絡上可以是某句話——像“那你去找物管啊!”,或者是某段話——“xxx便嚷紅了臉,說什麼xxx,xxx,xxx等讓人聽不懂的話”,抑或是某段影像,這裡筆者認為所謂文字或者影視領域中的一詞“橋段”本身也是一種模因meme,最直接的感受就是當在影視作品中看到某一情節或者主人公的某一句話乃至於房間的某一個擺設,眼尖的觀眾都會第一時間反應到——“這是彩蛋!(在玩梗/在致敬/)”,還有就是圖畫了,之所以放在分類的最後,是筆者認為中文網絡下的meme,也就是“梗”具有更多的延展性,你可以是一句話,一段表述,一個表情包,而外國模因meme則可能更偏向於圖片這一二維載體。


閒談網絡模因的概念及中外網絡模因區別

你去找物管啊



閒談網絡模因的概念及中外網絡模因區別

各式各樣的孔乙己改編


同樣的,就筆者接觸到的外國meme,在表達上是偏向一種觀念,一種反應,就有點像“啊啊啊,那個,我懂你,兄弟,我get到你意思了”,有時候是一種對比式的,或者是情節式的,它所強調的是一種feeling。


閒談網絡模因的概念及中外網絡模因區別


閒談網絡模因的概念及中外網絡模因區別


閒談網絡模因的概念及中外網絡模因區別


閒談網絡模因的概念及中外網絡模因區別


閒談網絡模因的概念及中外網絡模因區別


而中文圈的梗在意義內涵上則更為豐富,前面提到的“表情包”在中文模因中佔據重要地位,在中文網絡語境下,表情包兼具了情感內容表達和玩梗意圖,筆者在這裡放幾張梗圖,相信細細品味之下也能感覺到中外模因的不同,這可能是由於語言體系或者網絡文化的差異,不過那就扯遠了。

閒談網絡模因的概念及中外網絡模因區別


閒談網絡模因的概念及中外網絡模因區別


閒談網絡模因的概念及中外網絡模因區別


閒談網絡模因的概念及中外網絡模因區別


閒談網絡模因的概念及中外網絡模因區別


閒談網絡模因的概念及中外網絡模因區別


閒談網絡模因的概念及中外網絡模因區別


閒談網絡模因的概念及中外網絡模因區別


本文引用的圖片所有權均歸圖源及譯者所有,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