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部队的千里眼:利根级重巡洋舰


机动部队的千里眼:利根级重巡洋舰

一张著名的照片

又一艘掩耳盗铃的“轻巡洋舰”

按照伦敦海军条约的规定:日本海军的北上、大井、木曾三艘轻巡洋舰将于1937年退役。为了兵力平衡而走上各种歪门邪道的日本海军打上了这空出的15300吨排水量的主意。加之最上级轻巡洋舰建造完成后还省下了1655吨排水量(poi:真不知道藤本喜久雄是怎么做到的),日本海军现在总共有16955吨的轻巡洋舰排水量可用。于是在1934年3月20日,日本海军将两艘8450吨轻巡洋舰的建造计划安排进了第二次舰船补充计划(丸二计划)中。

机动部队的千里眼:利根级重巡洋舰

北上号轻巡洋舰


机动部队的千里眼:利根级重巡洋舰

大井号轻巡洋舰


机动部队的千里眼:利根级重巡洋舰

木曾号轻巡洋舰

而这两艘轻巡洋舰的设计指标在1933年6月14日就已经被下达给舰政本部——其实与最上级的原型、C-37方案没有多大的不同之处,不过将四座单装八九式127毫米高射炮更换成了双联装样式,并且稍稍降低了最大航速(37节→36节),但将续航力增加到了10000海里/18节。总设计师依然为“造舰鬼才”藤本喜久雄。

机动部队的千里眼:利根级重巡洋舰


机动部队的千里眼:利根级重巡洋舰

  • ↑C-37方案设计图,高大的舰桥与后来的最上级完全不同

然而9个月后发生了著名的友鹤事件,日本海军震惊地发现在有限的排水量里疯狂追求火力的思想带来了多么大的恶果:舰艇稳定性极差,甚至达到了威胁自身安全的地步。一众巡洋舰被重新审视。为了达到海军的要求,藤本喜久雄采用了诸如电焊之类的不成熟技术,导致巡洋舰舰体强度堪忧,其中又以高雄级重巡洋舰为最甚。

而疯狂堆砌的武器、更强的防护和巨大的舰桥让隐藏的横向稳定性问题在高雄级身上暴露了出来:高雄级的GM值(初稳心高)仅仅达到了1.2米,而设计指标为1.4米;轻载情况下更是只有0.38米——对应的设计指标为0.5米。

处于风口浪尖的藤本喜久雄黯然下马,接替他的是福田启二。由于初步设计已经敲定,福田启二也只能尽可能地减小存在的问题。改进后的方案称为C-38,依然存在着舰体强度的问题。1934年12月1日,一号舰在三菱长崎造船厂开工,按照轻巡洋舰的命名规则,以河川名被命名为“利根”;二号舰于第二年的10月1日开工,被命名为“筑摩”。

不过,随后的变故让利根级得以“华丽变身”:1935年发生的第四舰队事件让日本海军决定痛改前非,利根和筑摩的建造工作被暂停以进行重新设计。而随后追加的增加水机搭载量这一要求让福田启二决定对她们进行大改。考虑到炮口暴风会对水机甲板的作业带来不利影响,利根级的主炮塔被减至四座,全部移动到舰体前部。最终修改后利根级的性能指标如下:

  • 1、公试排水量12500吨;
  • 2、150000轴马力下最大航速36节;
  • 3、18节经济航速下连续航行8000海里;
  • 4、装备四座三联装155毫米主炮,可以换装为203毫米炮;装备四座八九式双联装127毫米高射炮、四座双联装25毫米高射炮和两座双联装13毫米机枪;装备四座三联装610毫米鱼雷发射管;
  • 5、可搭载六到八架水上飞机。

机动部队的千里眼:利根级重巡洋舰

利根级的线形图

随后日本单方面宣布退出华盛顿海军条约并拒绝加入第二次伦敦海军条约,这标志着着日本挣脱了加在它身上的所有束缚。利根级得以直接将主炮更换为双联装203毫米炮,成为了货真价实的重巡洋舰。此外还有一些微小的调整(例如取消了13毫米机枪),在此不提。

得益于福田启二的重新设计,利根级在增加了大量结构重量之后终于消除了舰体强度问题,横向稳定性也相当优秀,成为了继古鹰级重巡洋舰之后日本最成功的重巡洋舰。日本海军终于得到了一艘交付时就完全没有问题的重巡洋舰。

机动部队的千里眼:利根级重巡洋舰


机动部队的千里眼:利根级重巡洋舰

防护

利根级沿用了最上级的防护思路(弹药库装甲能够抵御203毫米舰炮的攻击,轮机舱装甲能够抵御155毫米舰炮的攻击)但略有不同。其主装甲带(NVNC装甲)厚100毫米,20°外倾,一直延伸至舰底(100毫米NVNC→65毫米NVNC→内16+外18/内20+外25毫米DS)以防止水中弹的攻击。弹药库的防护更加强大,为20°外倾的145毫米NVNC,向下为145毫米→75毫米→55毫米递减。

机动部队的千里眼:利根级重巡洋舰

机动部队的千里眼:利根级重巡洋舰

左侧为动力段装甲布局,右侧为弹药库段装甲布局;注意中央防水纵壁

水平防护方面,利根级的动力段为31毫米CNC装甲(弹药库则为50→56毫米CNC),在舷侧以65毫米的倾斜CNC装甲与主装甲带连接(15°)。炮塔基座则是祖传25毫米装甲,只能说是聊胜于无,但是炮塔中轴防护强大,其装甲厚度为:

  • 一号炮塔:舰艉方向60°为70毫米NVNC,其余由下至上为145毫米→90毫米NVNC;
  • 三、四号炮塔:舰艉/艏方向60°为70毫米NVNC,其余由下至上为145毫米→90毫米NVNC;
  • 二号炮塔:舰艉/艏方向60°为75毫米NVNC,其余由下至上为145毫米→110毫米NVNC。

机动部队的千里眼:利根级重巡洋舰

如果不是很明白的话就看看这张图,外圈为炮塔基座,内圈为炮塔中轴

五至八号锅炉舱烟道高出水平装甲的地方有着高1.1米、外部105毫米、内部70毫米的NVNC装甲防护,通风管高出水平装甲的地方则有着高0.75米、两侧90毫米、前后60毫米的CNC装甲防护。一至四号锅炉舱的烟道和通风管都没有装甲防护。

机动部队的千里眼:利根级重巡洋舰

利根级的动力段,五至八号锅炉舱就是后半部分,中间较粗的管道为烟道,两边较细的管道为通风管

  • 注:最终,最上级和利根级的优秀装甲布局被沿用到了大和级战列舰上。通过对比我们可以看到她们之间的共通之处。

机动部队的千里眼:利根级重巡洋舰

大和级装甲布局

附录:利根级装甲布局细节:

机动部队的千里眼:利根级重巡洋舰

机动部队的千里眼:利根级重巡洋舰

机动部队的千里眼:利根级重巡洋舰

机动部队的千里眼:利根级重巡洋舰

机动部队的千里眼:利根级重巡洋舰

机动部队的千里眼:利根级重巡洋舰

机动部队的千里眼:利根级重巡洋舰

机动部队的千里眼:利根级重巡洋舰

机动部队的千里眼:利根级重巡洋舰

武备

利根级采用了八门大名鼎鼎的三年式50倍径203毫米舰炮(三年式50口径20cm二号炮,E3型炮塔)作为主炮,该炮是由古鹰级和妙高级的三年式50倍径200毫米舰炮放大而来,可发射重125.85公斤的九一式穿甲弹。除了寿命较短(320发到400发,而英美的203毫米舰炮都在550发及以上),该炮的其他性能都是与同期英美的203毫米舰炮在同一水平上的。

由于采用了大胆的全炮塔前置布局,利根级完全丧失了舰艉方向的火力。但在实际运用中,要么后部主炮难以得到开火机会,要么双方都采用编队作战,少两门主炮和全炮塔前置并不会对其火力有多少削弱。尤其是在萨马岛海战这种追逐战中,两艘利根级充分发挥了全炮塔前置的优点,表现非常活跃。

机动部队的千里眼:利根级重巡洋舰

利根的主炮

防空兵装方面,利根级装备了四座双联装八九式127毫米高射炮(A1型炮架)。不过这种高射炮在太平洋战争爆发时已经落后,且由于布局的原因,日本重巡的防空火力在舰艏/艉方向较弱,有着很大的漏洞。由于愈来愈大的空中威胁,利根级不断增加25毫米机炮的数量,但这种机炮本身乏善可陈,与127毫米高射炮之间也有很大的射程缺口,单纯的堆砌数量并不能对防空能力有着多大的提升。

机动部队的千里眼:利根级重巡洋舰

利根级装备了四座九〇式一型三联装鱼雷发射管,由于九三式氧气鱼雷的研发成功,利根级在一开始就采用了九三式鱼雷而不是九〇式鱼雷。两舰都装备有24枚鱼雷,其中12枚被放置于鱼雷再装填系统中,可在16.6秒内完成鱼雷再装填。

不过对于在重巡洋舰上装备危险易爆的鱼雷是否有意义这一点上还存在着相当多的争议,在圣克鲁斯海战中筑摩号的鱼雷舱就被一枚炸弹击中,所幸水兵们及早抛弃了全部鱼雷,筑摩这才幸免于难。

  • 注:为了减少鱼雷殉爆的伤害,利根级的鱼雷发射管尽可能地靠外布置,但效果似乎并不好。
  • 注:利根级还装备有两组九五式深水炸弹投放机,在39和40号龙骨之间还装有水下收信仪。当然本子的反潜emmmmmm……

强大的水机搭载能力

为了满足能够搭载六到八架水机的设计要求,利根级后桅之后的甲板都被用于航空作业。利根级拥有日本重巡洋舰中最大的吊机,装备两座吴式二号五型火药弹射器。设计之初利根级计划装备两架九四式水侦和四架九五式水侦——不过两舰一直都没有搭载过五架以上的水机。战争爆发初期,利根级换装了更加先进的零式水侦/水观;1943年下旬,利根级取消了零式水观,将水机型号统一为零式水侦。

机动部队的千里眼:利根级重巡洋舰

吴式二号五型火药弹射器

机动部队的千里眼:利根级重巡洋舰

利根级后主桅上的吊机,吊臂长24米;注意后桅上的一三电探(一式三型电探),这是1944年改装后才有的

动力系统

利根级装备的四座舰本式主机为其提供了最高152000轴马力的澎湃动力,使其最大航速达到了35.5节,成为了日本最快的重巡洋舰。八座舰本式吕号锅炉被安置在八个锅炉舱内,蒸汽温度为300℃时的蒸汽压力为22公斤/平方厘米。采用单舵布置。

得益于更大的载油量,利根级的续航力达到了8000海里/18节(12000海里/14节)。在偷袭珍珠港期间,利根级还携带了大量的油桶,续航力甚至达到了14500海里/14节。不过这种做法相当危险,在战争爆发后再也没有采用过。

火控系统

利根级的火控系统与最上级相差无几:舰桥两侧各有一部九四式对空方位盘,各配备有一部1.5米测距仪提供测距功能,用于指挥127毫米高射炮;6米测距仪顶部是一部九四式方位盘;而舰桥正面有一部九五式对空方向盘,用于指挥舰桥上的25毫米机炮;前主桅顶端、无线电天线后方有一部九二式鱼雷指挥仪;烟囱周围是3部110厘米探照灯;后主桅和烟囱之间有备份用的6测距仪和九四式方位盘。

机动部队的千里眼:利根级重巡洋舰

机动部队的千里眼:利根级重巡洋舰

履历

利根和筑摩分别于1938年11月20日和1939年5月20日服役。在筑摩服役当天,两舰被编入第六战队,并于11月15日一起编成第八战队,司令官为后藤英次少将。12月1日,两舰被转移到舞鹤港,隶属于舞鹤镇守府。经过一系列的巡航和训练,1940年10月6日,两舰参加了盛大的皇纪2600年阅舰式。

1941年11月5日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颁布了大海令第一号,将第八战队编入机动部队中作为侦查力量使用。11月13日至18日,两舰接受了出击前最后的补给,随后赶往单冠湾与机动部队会合。11月26日,机动部队启程,从北方靠近夏威夷。第八战队与第三战队第一小队(比叡、雾岛)共同组成了机动部队的前卫。12月8日,两舰各弹射了一架零式水侦对珍珠港进行了最后的侦查,随后抵达的庞大机群重创了太平洋舰队。

机动部队的千里眼:利根级重巡洋舰

“攀登新高山”时机动部队采用的阵型

  • 注:空袭珍珠港时的机动部队编成如下:
机动部队的千里眼:利根级重巡洋舰

偷袭得手后,第八战队又与二航战一起支援威克岛的登陆行动,占领威克岛后返回吴港检修。1942年1月15日,第八战队前往特鲁克与机动部队的其余舰艇会合,参加了对新几内亚的攻略行动。

机动部队的千里眼:利根级重巡洋舰

正在接受补给的利根

2月1日,约克城和企业两艘美国航空母舰空袭了吉尔伯特群岛和马绍尔群岛的日军基地(效果其实并没有电影《决战中途岛》中表现的那么好)。求战心切的南云忠一立刻挥师东进,寻求一举歼灭美国航空母舰。然而连美国舰队的影子都没有看到,机动部队只能返回帕劳。

2月下旬,机动部队进入南方海域行动(东经110°以西)。3月1日筑摩击沉了8806吨的荷兰商船摩得加克托并与机动部队协力击沉美国驱逐舰埃德索尔;三天后又击沉了5412吨的荷兰商船恩加诺。

在开展了一系列空袭后,机动部队返回斯塔林湾补给并与五航战会合。由于加贺号在之前的行动中受伤,她不得不退出机动部队。3月26日,机动部队前往印度洋。4月5日,利根的水机发现了英国巡洋舰康沃尔和多塞特郡,在机动部队猛烈的空袭下,这两艘倒霉的巡洋舰很快沉没。4月9日机动部队空袭亭可马里,击沉航空母舰竞技神和驱逐舰吸血鬼、护卫舰蜀葵。在印度洋空袭中,利根和筑摩作为侦察部队为机动部队提供了大量的信息。

机动部队的千里眼:利根级重巡洋舰

沉没的康沃尔号重巡洋舰

机动部队的千里眼:利根级重巡洋舰

沉没的竞技神号航空母舰

5月27日,机动部队前往中途岛。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大家都很清楚了:利根的水机因故障推迟起飞。机动部队被突然出现的俯冲轰炸机打了个措手不及,三艘航空母舰沉没,仅剩的飞龙号也在完成对约克城的反击后被击沉。日本的航空力量遭到了沉重的打击。但这里必须为利根正声:打仗比的是谁的错误犯得更少,把责任都推给利根显然是不合适的。

机动部队的千里眼:利根级重巡洋舰

中途岛海战前的利根

中途岛惨败后,第一航空舰队名存实亡。联合舰队将其改编为第三舰队,将第八战队和第七战队(重巡洋舰最上、铃谷、熊野)、第十一战队(高速战列舰比叡、雾岛)作为护卫舰队编入其中。8月16日第三舰队前往南太平洋,由第七战队、第八战队和第十一战队作为前卫舰队为五航战提供预警和牵制作用。

8月24日早晨,作为诱饵的龙骧号轻型航空母舰遭到了美军的猛烈空袭并被重创,不得不由驱逐舰进行雷击处分。护航的利根毫发无损,在战斗结束后打捞了龙骧的幸存者。第三舰队主力立即出击,并由筑摩的水机发现了美国舰队。在这次出击中,筑摩和比叡的水机炸伤了企业,但随后的追击一无所获。

10月11日,在特鲁克接受补给后,第三舰队继续南下,还是由第八战队作为先导11月26日展开了圣克鲁斯海战,第八战队遭到美军的猛烈空袭。利根再次幸运地毫发无损,但筑摩则险些被击沉——一发炸弹击中了鱼雷舱,所幸水兵们奋不顾身地抛弃了鱼雷。筑摩右倾近30°,但依然能够以20节的航速航行,她在两艘驱逐舰的护卫下返回了特鲁克。而利根则一直为陆军护航到1943年初。

2月21日,利根回到舞鹤修整,并接受了防空强化改装,加装了二一电探。这种雷达功率低、误差大,只能说是聊胜于无。在这段时间内,第八战队司令官更换为岸福治少将。5月17日,第八战队参加了护送山本五十六骨灰的行动。

1943年末,美军的空袭威胁越来越大,利根不得不返回本土,而筑摩则随同第四、七战队南下扫荡美国舰队。但作战一无所获,在拉巴尔停泊期间还遭到了猛烈的空袭。筑摩仅仅受了一些皮外伤,但其他舰艇就没有那么幸运了。12月12日,筑摩返回吴港,与利根一起增加了机炮数量。次年第八战队被解散,两舰被编入第七战队第二小队。2月27日,两舰与重巡洋舰青叶前往印度洋展开破交作战。但行动早早暴露,除了击沉英国货轮贝哈尔之外一无所获。

机动部队的千里眼:利根级重巡洋舰

遭受空袭的筑摩

3月1日,第七战队被编入第二舰队,此时的第二舰队已经由一开始设想的决战部队编成了航母的护卫部队。在随后的马里亚纳海战中,利根和筑摩再次作为前卫部队出击,但日军在此次海战中遭受惨败,第七舰队只能返航。

返回本土后两舰接受了防空强化改装:利根拥有57门25毫米机炮,筑摩拥有55门。此外还增加了二二电探和一三电探。10月17日第七战队编入了第一游击舰队第二部队,执行“捷一号”作战。在24日的锡布延海战中,利根受了轻伤。随后第一游击舰队发现了塔菲三号编队,情绪低落的日军顿时为之一振。利根和筑摩在战斗中表现得颇为活跃。但一枚鱼雷命中了筑摩并带来了无可挽回的进水。筑摩最终沉没。11月21日,第七战队解散,残存的利根被编入第五战队。

机动部队的千里眼:利根级重巡洋舰

萨马岛海战中的筑摩,可见舰艉已经被切去一截,但不影响航行

最后的日子里利根一直停泊在江田岛附近。7月5日她被作为浮动炮台为吴港提供掩护。7月24日美军大举空袭吴港,利根的主炮、127毫米高射炮、25毫米机炮先后加入了战斗。但以日本的防空能力来说这不过是给美军机群挠痒痒而已。利根遭受了重创。四天后美军再次空袭吴港,利根英勇地奋战到了最后一刻。她最终坐沉在了江田岛锚地。

机动部队的千里眼:利根级重巡洋舰

7月24日的利根

机动部队的千里眼:利根级重巡洋舰

利根中弹示意图

1946年6月18日,日美联合司令部下达了拆解利根的命令。次年4月7日,拆解工作开始;1948年9月30日,利根被彻底拆除。

结语

在日本海军机动部队的作战中,两艘利根级几乎必定陪伴在其左右。从最开始的机动部队急先锋到“捷一号”作战时因为无航母可以护卫、只能与其他主力舰一起作战,利根级的历程折射出了日本海军机动部队的兴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