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勢騰飛正當時 脫貧攻堅“助推器”

記者 徐璐 見習記者 彩虹

“畜”势腾飞正当时 脱贫攻坚“助推器”

初春的草原,天蔚藍,牛成群。 本報記者 布仁套格陶胡 攝

這是開始,亦是希望。

冬去春至,一抹晨曦斜灑在北方廣袤的大地上。清晨,在新右旗牧民家的草場上,一群群牛羊在愜意遊走……

“成立之初合作社共整合了4萬畝草場,綿羊5000餘隻,牛100餘頭。為壯大牛的養殖規模,2012年我們貸款了120萬元,購買了150餘頭牛。經過幾年的發展,2019年合作社共有羊2300餘隻,牛420頭。”於會義是新右旗呼倫鎮五一嘎查黨支部書記,他向記者介紹道,2010年他通過新聞了解到成立合作社的優勢和好處,經過不懈努力,2012年他牽頭成立了由6名社員組成的新右旗呼倫鎮聖源畜牧業養殖專業合作社。

走進呼倫鎮五一嘎查,一座座搭建有序的牧點映入眼簾。“現在的生活好了,家家戶戶吃喝不愁,還有了一些積蓄,心裡特別踏實。”嘎查牧民告訴記者,兜裡有錢了走路腰板都挺得筆直,而這只是新右旗畜牧業的一個縮影。

在聖源畜牧業養殖專業合作社的牧點裡,我們看到數百隻小羊羔蹦來蹦去,正圍著羊媽媽親暱地撒著歡兒。

“今年接了近千隻羊羔,每天大概要接生60多隻,現在正是牧民們最忙的時候,雖然忙但是心裡別提多高興了!”看著不遠處的羊群,於會義心裡的喜悅溢於言表。

手中有糧,心就不慌;手裡有錢,致富有望。這幾句話用來形容呼倫鎮的牧民們再合適不過。

每個人都不能掉隊,一個都不能少。五一嘎查有兩戶貧困牧民,家中因有病人需照顧脫不開身,為幫助解決實際困難,黨支部決定在合作社內將其牲畜進行代養,再加上打一些零工,現在這兩戶貧困牧民已經脫貧。

為加強對草原生態的保護,2017年10月開始,在於會義的宣傳帶動下,合作社決定將養殖方式由原來的“小畜為主”改為減少“小畜”、增加“大畜”。小畜綿羊僱傭羊倌,牛由每戶負責看管10天,以整合資源、節省勞動力、降低生產成本的方式進行合作。生產資料由合作社統一購買,生產成本社員共同承擔,年末畜牧業收益合作社社員平分。值得高興的是,2019年每戶分紅達到了40萬元。

在春日豔陽與草原上剛勁的風中,站在集體經濟帶動畜牧業蓬勃發展的草原上,眼前呈現出一番番令人欣喜的景象。

這是一劑破解牧區經濟發展的良藥。

今天,合作社已成為牧區重要經濟實體和影響當地經濟不可忽視的力量,發展合作社、壯大集體經濟儼然成為農牧民增收致富的好路子。

呼倫鎮通過一系列舉措,集體經濟發展“百花齊放”、勢頭大好,農牧民的幸福指數節節攀升。農牧業向綠,農牧民向富,農村牧區向美,農牧民在脫貧致富的路上越走越有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