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看待“笔触”在油画艺术作品中的作用?

影影圈圈


油画艺术以素描为基础,可以有效的突显空间立体造型,又以色彩为载体,突显光影明暗对比效果,色彩还可以塑造形形式式的画作风格,当然了,除了素描、色彩之外,笔触也是很重要的,问题来了:你如何看待“笔触”在油画艺术作品中的作用?



“笔触”在油画艺术作品中的作用

所谓的“笔触”就是绘画时画笔接触画面时留下的痕迹,这痕迹有的形成了线条,有的形成了色彩,有的形成了图像,或许可以这么理解,笔触在油画艺术作品中无处不在,画笔画到哪,笔触就在哪形成,要注意的是,在绘画创作中,笔触的运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说笔触没规律,那是因为只要把人物画完整就行了;说笔触有规律,那是因为画面要有深度,简言之,笔触决定了画面的深度,我们可以形象的理解,笔触就好比水面上的那层波澜,我们透过波澜去看水的深浅,深水区与浅水区的水面波澜是完全不同的,

油画艺术作品中的笔触,亦是如此,笔触越有力度、越有张力,作品画面就越有深度,有深度的画作,才有意境感,也才会引起人们的思考:这画作到底在寓意着什么?在油画艺术中,色彩代表着一切情感情绪,画作人物的情感情绪可欢快、惆怅、百感交集等等,



画作要表现出生动形象丰富的情感,完全依靠于画家对笔触的灵活运用,但是要注意的是,技巧是无法打动人的,换句话说,若完全依靠技巧来修饰笔触,这样的画作是没有深度也没有意境感的,自然也就没有情感,还有,笔触影响到画作的光影明暗对比、空间透视效果,综上所述,“笔触”在油画艺术作品中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诗夜城主


笔触是带有颜料的油画笔在画布上运动的痕迹,早期油画全幅各部分颜料层厚薄比较一致,运笔力度均匀,几乎不显露出笔触。17世纪的画家注意到笔触的运动受创作时心境和情感律动的驱使,画家在作画时能产生控制笔触动势的情感,笔触的轻、重、缓、急和运动方向不仅使被塑造的形象显出生动感,笔触自身也具有艺术表现力。佛兰德斯画家P.P.鲁本斯在众多的巨幅作品中运用饱蘸稀薄明亮颜色的大笔涂绘,依照人物的形体运笔,留下自由奔放、多呈曲线的笔触,造成了体态的强烈动势和故事情节的戏剧性冲突。荷兰画家F.哈尔斯则运用轻快、灵活的笔触描绘肖像,使肖像具有人物神采未消的生动感,与他偏于表现豪迈、乐观的人物相辅相成。另一个荷兰画家J.维米尔善于用珍珠般细碎的、圆润的笔触描绘处在室内的人物,使画面产生宁静、温暖的气氛。油画的发展在19世纪有了新的趋向,主要是油画色彩的变革。英国画家J.康斯特布尔最早直接用油画在室外写生,获得丰富的色彩感受,他在局部用细小笔触并置颜色,使之混合成较鲜明的色块,画面较古典的褐色调子明亮得多。色彩的补色——色轮两极的颜色在并置时能互相提高明度和强度的原理,是在后来被科学认识的,但康斯特布尔凭借对自然的观察感性地获得了补色原理,并在实践中部分地运用。他的作品启发了法国画家E.德拉克洛瓦。德拉克洛瓦以浪漫主义思想支配创作,根据当时的历史事件创作大幅主题画。他将补色关系更多地运用于创作的色彩表现,运用活跃的笔触,在画面的许多部位形成色彩的对比,增强了色彩的明亮度和华丽感,形成了震动当时画坛的风格。法国巴比松画派的许多画家在不同的自然气候条件下进行风景写生,认识到景物光源色、固有色和环境色之间的关系,认识到色调对于体现时间、环境、气氛,烘托艺术主题,构成画面意境与情调的重大意义。他们大量的风景创作画出了大自然风、雨、晨、暮等特定的色彩气氛。在此基础上,法国印象主义画家在色彩运用方面作出了具有创新意义的贡献。他们吸收了光学和染色化学的成果,以色光混合原理解决油画的色彩问题。C.莫奈、A.西斯莱等画家捕捉外光景物表面光线变化给人的色彩瞬间印象,用细碎笔触的厚涂法将对比色并置,他们认识到暗部或阴影并非黑色的浓淡变化,改变了用调和过的单一色彩画暗部的传统作法,在暗部和阴影部位也用色点并置。由于视觉生理的作用,并置的色点在一定距离外看去是透明的、有冷暖倾向的色块,并形成微妙的过渡。印象主义淡化了景物的体积感,强化了色彩因素,不再依靠明暗和线条形成空间距离感,而依据色光反射原理,用色彩的冷暖形成空间。印象主义的作品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鲜明与生动,也表明色彩既有综合的、也有纯粹的表现力。19世纪的欧洲油画出现了有明确艺术主张的流派,虽主要体现在艺术主题和内容上,但油画技法也相应各具面貌。如新古典主义注重油画中物象造型的严谨与坚实感,符合古典传统的造型法则;浪漫主义围绕悲剧的主题,力求以色彩、笔触因素和构图中运动式线条创造画中情节的紧张感;拉斐尔前派注重对画中人物心理情绪的表达,较多画面以青、紫、绿调子构成感伤的、静寂的意境……。虽然近代油画的面貌已经比较丰富,但都具有写实的整体特征,它们共同表现为:一幅油画是艺术形式的统一体,色彩的主调统一着画面各局部的颜色,局部色彩在过渡的渐变中互相形成和谐的关系,不存在孤立的色块;笔触基本上是为塑造形象而运用,显露的程度有限,并统一在或曲长、或短促的某种有序倾向中;被描绘的物象统一在中心焦点的构图中,形成与真实视域同构的效果。从19世纪末叶开始,西方油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传统油画比较狭窄的艺术功能和一体化的写实手法已经达到自身体系的高度饱和,因而在哲学观念、艺术观念的变革中趋于解体。油画不再以模仿自然、再现自然为艺术创造原则,艺术家自由构造的油画艺术形象被视为新的真实。艺术家不再通过油画形式如实描绘自然,而将油画形式作为表现自己精神与情感世界的媒介,以想象、幻想等方法构造作品。印象派之后的三位画家率先离弃了传统油画模式。V.凡高以疾急奔放的笔触,使浓厚、明亮的色彩充满强烈的力感,表现内心情绪的不安。P.高更以象征的色彩和造型构成画面,作品的空间与传统的形式相违,具有非描述性的神秘气氛。P.塞尚探研用几何形构成艺术形象,创造出画面是一个富有自身秩序的世界。他们的作品成为油画面貌剧变的标志。在20世纪油画中,由不同的艺术观念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并制约艺术形式呈现多种倾向,传统油画技法中的某方面因素往往作为艺术观念的形式体现被强化,甚至被推向极端,油画形式语言受到高度重视。例如:忽视色彩而主要作形体自由构造的立体主义;注重色彩强烈状态中均衡效果的野兽主义;通过色彩和笔触的无序使用表现扭曲心理的表现主义;纯粹以色彩的点、线、面构成画面的抽象主义;以及将颜料随意甩、泼、垂滴于画布上的抽象表现主义等。近百年来西方现代油画流派纷繁,相继更替,只要以油画工具材料为造型媒介,艺术家可以创造任意的油画面貌。 随着艺术观念的不断扩大,导致油画材料与其他材料相结合,产生了不归属某一具体画种的综合性艺术,油画因此也走向失去在西方作为主要画种的地位的趋势。


艺术灯光工程师李泽念


作为一个艺术工作者,我认为笔触是所有绘画的韵味,缺少韵味的绘画作品,干瘪瘪的,让欣赏者无想象空间,油画既如此。

油画作品的笔触,我看来是没有笔触的绘画,因为它不像国画般讲究笔触,但油画也有自己的“笔触”,这笔触就是它的厚度。

油画的厚度靠油画颜料来堆积。大家所知,油画颜料具有充分的覆盖性,具有完美的体积感。还具有现实性的色彩斑斓。人们喜欢油画,就因为油画的现实意境。


油画的笔触如同国画笔触,是完成绘画的基本要素,虽然它不是写意的,但它所具有的现实情怀没有画种比拟。

笔触在油画中起了表达创作者情感的作用。如音乐般,有跳跃,有舒缓。心是将军,手是士兵,笔触在油画家手中,随心所欲,完美表达画家的情怀。


水墨画家陈庄


油画中的“笔触”其实是直接画法相对古典技法层层罩染的制作方法而言的, 直接画法中“笔触”的运用,使油画相对古典技法来言,更能体现不同画家的不同绘画风格、艺术个性和画面气氛,也使运用不同“笔触”绘画出的油画更具有了观赏性。比如印象派莫奈的横扫大笔触绘制的《印象》,点彩派新印象主义马奈用小色点小笔触完成的《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野兽派马蒂斯的油画作品《阿尔及利亚人》中线条笔触的运用等等,使油画更具丰富性、艺术性和观赏性。

不同画家不同绘画“笔触”的运用,可以体现不同画家的绘画功底以及画家绘画过程中画笔与油画布接触时的情感体验、对画面的情绪宣泄和画家的艺术气质。就像梵高油画作品《向日葵》《星空》中“笔触”的扭曲与律动,可以体现出画家梵高内心的焦虑、彷徨、痛苦与渴望……

油画中突显“笔触”的直接技法在近现代油画史和当代绘画中成为了主要的绘画表现语言。 而油画中笔触的运用不仅是油画直接画法中对油画颜料特性的一种材质体现,更是画家的艺术气质的最好体现。 油画合理的运用笔触,可以帮助体现和强化物体的造型和结构,例如伦勃朗的油画《戴金盔的男子》以及图七笔者所画的《有破损石膏像的静物》。









艺术探索与表现


谈到油画笔触作用,从整个绘画史发展上看,我们可以通过画家对笔触的运用看到不同的艺术表现风格,而笔触的运用被许多画家侧重探索。在早期传统的古典油画中,画面上没有很明显的笔触,整幅油画的每个部分都比较均匀,用笔平均而细腻并看不出一点笔触痕迹。到了17世纪,画家经过研究和反复实践后意识到必出的变化会受到环境、心情等因素的影响,所以要通过改变笔触形式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情。

在画面中,要想给欣赏者一种柔和、稳定的感觉,就要用横向的小笔触;还想给人一种流动的、不稳定的感觉,就用倾斜度走向的笔触,因为它本身就具有这种视觉冲击力;而垂直笔触就带来的是一种古板之美,会给人一种静穆、崇高的审美特点。笔触也因此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情感特征。通过比较许多画家作品中的笔触运用,我们发现不同画家用笔就会呈现出不一样的效果,如在安格尔那光洁、平滑、细腻的画面中,几乎找不到运笔的痕迹,笔触的不同形式主要体现在运笔的力度、用笔的感受、手对笔的控制度等方面。而且油画笔触既依附于形体、色彩、肌理等诸多形式,又具备独立的审美价值,它的艺术特征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笔触具有触觉美。油画颜料独特的特性使笔触有很好的塑造能力,同时还具有强烈的触觉感,并可以借助各种工具进行绘画探索。例如有的画家用笔狂放自如,作品的画面就会高低起伏:有的画家含蓄精致,画面会平整光滑等等。所以说,借助的工具不同,手法不同,所呈现的画面肌理效果也就不同。 其次,笔触还具有力度与节奏美。笔触的力度是在对对象描述时得以体现出来的,笔触的丰富变化是笔触应用时的轻、重、缓、急、干、湿、浓、淡以及用笔的方圆、厚薄的变化与节奏的把握中而形成的。每位艺术家在作品中对力的把握都是不同的,比如我们熟知的画家艾轩,在他的作品中多呈现出来的笔触是活泼生动的,根据笔触所特有的特点表达出来的情感也是与众不同的,例如为了把人物身上穿的衣服的破旧感表达出来,他不断地尝试用不同的手法来处理局部,使其转折柔和,过渡的丰富、自然,并让笔触的魅力流露出来。笔触的力度与节奏相互映照,和谐统一,油画的力度美是靠笔触、节奏的变化来加以丰富的,同时语言节奏的变化也需要力度的贯穿。在绘画创作过程中,画面的节奏感是靠用笔的强弱、虚实、轻重缓急来形成的。 再次,笔触还具有抽象美和技巧美。在当代艺术中,表现抽象的作品非常多,笔触的抽象美也很受重视。比如夏俊娜这种欧洲感很强的绘画风格很吸引我,作品中洋溢着青春与浪漫、热情与纯真;厚薄冷暖、点划涂抹之中渗透着对生活的爱,对人对自然的深情。创作的情感在刀、笔、材料、画布之间的传递,油彩的厚薄、肌理的糙细,笔触的点画涂抹都转化为精神表现在她的作品中,那些完全不经意的点、涂、抹,使画面散发出奇异的光彩。油画笔触的形式美,也正是依赖于艺术家的这些技巧的灵活巧妙的运用。 最后,笔触还具有意境美。油画笔触所具有的以上各种美感固然是油画艺术作品所必不可少的,但笔触最重要的目的是要看它是否表达了一种情感,创造了一种意境。意境,既是对客观物象的一种反映,也是艺术家情感的表现。梵高用运动的、有力的、生动的、厚重紧密的笔触表达了他内心强烈的情感,是他对生命、自然的独特体验,使他的作品画面呈现出一种强烈的、悲伤的、躁动的、孤寂的情感意境。 油画笔触就是艺术家把自己对生命、自然界的情感利用自己的绘画语言再通过掌握的熟练的技巧所表达出来。它是具有多方面的内容,但其最终审美目的还是传递内心的情感,只有把这种情景造设出来才能更好地传达感情,这样才能使油画作品具有用不衰退的生命活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