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

香草豆子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這是孩子心中愛的模樣,“望子成龍、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是父母心中愛的模樣。那麼,到底什麼是愛的最好的模樣呢?看了《三傻大鬧寶萊塢》這部電影,我有一些自己的思考。

  電影中校長的兒子,因為父親要他當工程師,而他卻熱愛文學,最後自殺了。學生法漢喜歡攝影,但是這個想法並不受他的父親支持,因為他的父親只是把他的這個想法當作是三分鐘熱情,他的父親想讓他成為一名工程師。所以他一直不快樂,學習方面也表現平平。

  也許看到這裡,你會開始懷疑親情,其實這種想法在我剛開始看這部影片的時候我也產生了,但是看到最後我才明白,不是他們之間沒有親情,而是他們之間缺少溝通。

  法漢的父親為了讓他有更好的學習環境,特地籌錢在他的房間裡裝了一個空調,要知道他的家庭並不富有,甚至算是貧窮。且這是他們家唯一的空調,這不就是愛的表現嗎?校長也是一樣,在兒子自殺之前,他一直不知道兒子喜歡文學。且他一直都不知道自己的兒子是因為不想學工程才自殺的。如果他兒子在生前能與自己的父親坐下來溝通一下,講清楚自己的夢想,我想他的父親也不一定會不支持。法漢也從來沒有真正很正式過的向他的父親說他的夢想,所以他的父親才把他想攝影的這個想法當作是三分鐘熱度。但是法漢的父親後來知道了,不是也把自己為法漢新買的筆記本電腦換成了一個專業的單反相機嗎?所以他們之間都是有親情的,只是缺少溝通。

  站在家長的角度上考慮,當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一個好工作,過上一個富裕的生活,所以他們會要求孩子選擇一份能賺到錢且體面的工作。而站在孩子的角度來看,若是他在一生下來就被決定好了命運,那麼他的人生又有什麼意思呢?但是孩子總是會忽略他與父母之間濃濃的親情,孩子們會覺得如果把自己的夢想告訴父母,換來的只有不支持和責罵,所以他們乾脆順著父母的思想走或實在受不了就選擇自殺。其實這種想法是非常極端的,也是非常錯誤的,要是他們能與家長進行有效溝通,互相理解,我想他們的夢想會得到支持的。

  因此,父母與孩子都要站在對方的角度上考慮,孩子要理解父母,父母要聽孩子的話,愛要選擇雙方都舒服的方式。相互理解,相互溝通,相互支持,這才是愛最好的模樣啊!










有故事de張仙森


《三傻大鬧寶萊塢》是一部披著喜劇外衣,實際上批判印度教育體制的影片,而該片在中國受到廣大影迷的喜愛也恰恰說明了其主題思想不僅僅在印度國內具有影響,更是走向了世界。

影片講述的是一個熱愛機械學的學生蘭徹在皇家工程學院求學,主張活學活用,根據興趣來選擇自己的學習方向,這和當時整個學校甚至整個社會的學習氛圍是格格不入的。他的“個性”在主張教條式死記硬背的老師同學,在主張應試教育的校長“病毒”眼裡,簡直堪稱“大逆不道”。由此,矛盾便不可調和的展開。

然而,在學校舊勢力和蘭徹不斷的交鋒之中,校長老師同學不禁發現,他們往往對蘭徹毫無辦法,校長說太空筆具有極大價值,蘭徹反問為什麼在太空不用鉛筆,校長語塞;老師要求教條式背誦定義,蘭徹活用定義來描述課本,讓老師一陣難堪;模範生“消音器”主張不用理解只需記憶,結果在臺上背誦了一堆錯臺詞,鬧出了笑話。蘭徹總是用事實來反駁了這些人,在不斷地打臉之下,舊勢力終於屈服了,校長在女兒難產的時候舉足無措,而蘭徹卻活用了所學的知識順利地救出了他的孫子,校長即便嘴上不服,還是將那象徵著他最優秀學生的太空筆給了他,模範生“消音器”深信自己憑靠著死記硬背也能創下一片天地,結果最後還是輸給了擁有400多項專利的蘭徹,他最後脫下了褲子做出儀式,即是宣告了自己的失敗。

一個有些老套的故事,但卻引起了廣大觀影群眾的共鳴,尤其是在現今國內應試教育體制之下,故事的內容已經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影片通過蘭徹一次次用事實打臉陳舊的教育模式,將想要表達的思想很形象的告知我們:

法汗的成功告訴我們,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千萬不要愛上了攝影,卻娶了機械工程。

拉杜的成功告訴我們,不能生活在對未來的恐懼之中,學習是一件十分單純的事情,不要加強太多的抱負在其中,將學習複雜化。

“消音器”的成功告訴我們,死記硬背,死用功確實可以使你成功,你也許可以做一個成功的商人,但註定做不了一個科學家。

蘭徹的成功則是象徵著個性化教育完勝了教條式教育。


整部影片的結果當然過於理想化,現實中不可能有這麼多有天賦的人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完全捨棄教條式教育並取得成功。為了刻畫信仰教條式的人物,影片對於校長,“消音器”等人物也進行了一定程度的誇張塑造,使得這些人物的形象深挖下去不夠立體,但這些已經無傷大雅了,之前已經提過,這部影片思想的意義已經大過實際內容。

影片個人評分:9分


我是星夜行


《三傻大鬧寶萊塢》是根據印度暢銷書作家奇坦·巴哈特的處女作小說《五點人》改編而成的印度寶萊塢電影,由拉庫馬·希拉尼執導,阿米爾·汗、馬德哈萬、沙爾曼·喬什和卡琳娜·卡普等聯袂出演。

這部電影小編幾乎都是笑著看完的,過程十分輕鬆,但是卻可以在每分鐘裡找到它想表達的真理,而這樣富有教育性質的電影卻以喜劇的方式呈現,用一種戲謔的方式來涉及現實,這樣往往就能夠激起觀眾的觸動。

拉加,法罕,蘭徹這三個活寶室友,他們就讀的學校是全世界第一。他們的家境都是不一樣的,法罕和垃拉加父母都把希望全都寄託在他們身上,擺脫現狀擺脫貧窮都靠他們,無疑給他們施加了巨大的壓力,讓他們把學習變成了一種競爭。

剛開學的時候校長所說的那句話“杜鵑從來不自己築巢,他只在別人的巢裡下蛋,要孵蛋的時候他們會怎樣?他們會把其他的蛋從巢裡擠出去,競爭結束了,他們的生命從謀殺開始,這就是大自然——要麼競爭,要麼死……”話這麼說也沒錯,這也同樣反映了現在的教育機制,就造就了學生們都生活在壓力之下,沒有了自己的選擇,除了在睡覺的時候才不是處於被動的狀態。

蘭徹在一個課堂上寫上兩個名詞,給30秒鐘讓同學們去查閱書本解釋這個意思,可是同學們包括校長在內所有人都沒有找出這個解釋,他對所有人說:“如果時間回到一分鐘前,你們會對這兩個詞興奮嗎?會感到好奇嗎?沒有,你們都陷入比賽中,就算你是第一,這種方式又有什麼用?你的知識會增長嗎?不會,增長的只有壓力。這裡不是大學,是高壓鍋……”然而,這兩個詞僅僅只是兩個名字的一部分。

當然在這部電影裡無處不充滿了友誼,蘭徹幫著法罕去直面自己的理想,法汗的爸爸為他安排了他要走的路,當法罕終於鼓起勇氣告訴爸爸自己想當的是攝影師而並非工程師,他說:“爸爸,如果我是一個攝影師又怎麼樣,我可能賺的更少,房子會更小,車會更小,但我會幸福,我真的會幸福。”

是呀,還有什麼比做自己喜歡的事更重要呢?在我們所有人急忙的奔跑的時候,何不停下來看看是否偏離了真正的目標,是否真的享受於奔跑的過程。

“三傻”也讓我們看到了現代的應試教育的可怕,一個學生的跳樓自殺,屍檢報告上只顯示了他是因為窒息而死,當蘭徹質問校長的時候他說警察調查不到的其實他是被殺,心理上承受了太大的壓力,人生也會變得無趣。

裡面的愛情、友情和親情都會告訴你,三個傻瓜的人生態度,逃脫一成不變的規律,就像是蘭徹對交不起學費的年輕職員說的“想上學很簡單,去買一套校服,溜進這個學校,如果被發現了,就換一套校服去另一所學校。”

《三傻大鬧寶萊塢》這部電影的幽默方式彷彿是在致敬卓別林,在輕鬆的環境下接受人生的拷問,你的收穫不僅僅是笑聲。


影視口碑榜


《三傻大鬧寶萊塢》的結尾處,電影的懸念揭開,原來蘭徹便是查圖爾費盡心思要找的大牌科學家,前一秒還在主角面前耀武揚威的查圖爾,後一秒瞬間變身成哈巴狗,對著主角團搖尾乞憐。

大笑之餘,不禁想起了我們的小品其實也有類似的包袱。那是1999年,本山大叔的《同學會》。

忠厚老實的老疙瘩參加同學會,被曾經的班長呼來喝去,然而班長自己也有難言之隱,急需向事業有成的吳德貴求助。一連串的笑料過後,最後反轉,老疙瘩便是吳德貴,在“吳總”的教育下,班長也幡然悔悟,皆大歡喜,圓滿結局。

雖然一個是小品只有13分鐘,一個是電影片長3個小時,但是好的喜劇作品都是共通的,都是用錯位反差以及因此而產生的荒誕,來製造笑果。

趙本山的老疙瘩和吳德貴的最終轉換當然是一種錯位,而範偉的人前風光和人後困窘又何嘗不是呢?當兩種錯位碰撞在一起,便產生了火花四濺的喜劇效果,不僅逗得我們在觀看時哈哈大笑,其對現實的辛辣諷刺,對純真年代的同學情誼的珍惜更讓我們回味不已。

而在《三傻》中,也是如此。

印度老疙瘩:蘭徹是誰?

電影以萊俱的第一人稱敘述展開,5年前的約定做引,上來就拋出了懸念,蘭徹是誰?

層層鋪墊之後,蘭徹出場,和唯唯諾諾,循規蹈矩的眾人不同,蘭徹有他自己的一套行事準則和價值觀。他輕視權威,深入本質,富有反抗精神,在僵化教條的大學中頗為另類。

看著蘭徹在校園裡“為所欲為”,我們在忍俊不禁的同時也不免產生疑問:這小子到底是誰,敢這麼胡鬧?

在進行到三分之一處,借院長"病毒“之口,電影給出了第一個答案:他是個富二代。

像蘭徹的兩個朋友一樣,我們恍然大悟,我說呢,這小子這麼瞎整原來是有持無恐啊,反正有有錢的老爹,上學當然可以不在乎文憑,愛咋咋地了。

切!站著說話不腰疼。

更氣人的事,別看這小子天天這麼作,考試成績一出來,啪唧,整了個第一。

哎呦呵,還是個天才啊,上哪兒說理去。

然而事情的複雜程度,不止於此。

轉回現代,眾人終於找到蘭徹,卻驚奇的發現,此蘭非彼蘭,大學裡朝夕相處的舍友,居然是個冒牌貨!

弄啥累?

原來這小子也是個窮光蛋,上大學只是為了給富二代騙文憑,不過本來他就愛學知識,本事到手了,倒也不虧啥。

然而懸念還在,蘭徹真身是誰?既然確認為窮光蛋,那現在混得如何,打賭不會輸了吧?

不免暗暗擔心起來。

也是在這裡牛逼閃閃的科學家的名字出現,埋下了釦子。

法撒克·旺度,擁有400多項專利,世界上最優秀的科學家之一。

印度大班長:查圖爾是誰

作為蘭徹的鏡像,查圖爾的存在更像是一個象徵和符號。

無論是被高曉松批評的清華高才生,還是被各種營銷號整天嘲弄的“精緻的利己主義者”,都能在查圖爾身上找到影子。

他們重視成績,重視排名,重視在社會上的身份地位,絲毫沒有理想主義情懷,以考試選拔為途徑,以知識為手段,一路拼殺,以期找到好工作,賺到更多錢,名利雙收。

電影的立場顯然是站在他們對立面的,因此也對查圖爾這個形象進行了塗抹和極端化。為了表現他的機械僵化,不僅在學習時只是囫圇吞棗,死記硬背,更是在演講時都不假思索,完全不去思考自己說話的意思,笑料百出。

這樣的人在現實中應該是不存在的,畢竟再怎麼不過腦子,說出來的話到底是好是賴我們還是有判斷。

然而除此以外,與理想化的蘭徹相比,查圖爾反而更接地氣一點,他就像我們許多普通人一樣,懦弱而又壓抑,現實而又冷酷,在生活的重壓面前,飄渺的夢想從來都不值一提。

在故事的真實版中,法罕的攝影默默無聞,萊俱的寫作不能養家餬口,皮婭嫁與他人,蘭徹到底也不過是個小學教師。

只有查圖爾才是人生贏家,志得意滿。

我們都知道,這才是最有可能的。

然而虛構的好處就在於,他是個造夢的機器,他既可以表現人生,社會,是什麼樣子,也可以想象人生,社會,應該是什麼樣子。

所以我們看到了叛逆的勝利,愛情的美好,和夢想的光芒。

而在看這些好像是白日夢的故事的同時,我們也不免幻想,大千世界的某個角落,會有這麼一群人,這樣勇敢的堅持著,努力著,然後成功了吧。

追求卓越,成功就會出其不意找上門。

不試一試,誰知道呢?

  • 二刷的時候發現很多細節,比如22分鐘,蘭徹對小孩說的蹭課經驗,以及小孩嘲笑萊俱父親時他出奇的憤怒,都和後面的情節對應;90分鐘,仔細看,除了主角三人組外,最後一個交卷的時查圖爾,也說明了他小心謹慎的性格。

  • 蘭徹的行動說明,真正的天才是有化繁為簡的能力,能說人話就說人話

  • 現實中,絕對的蘭徹和絕對的查圖爾都是鳳毛麟角,我們絕大多數人,不過是一邊幻想,一邊苟活。


王小民的吐槽


趁著端午快要放假,大膽的放粽了一下

熬夜重新看了一遍《三傻大鬧好萊塢》

片子剛上映的大年我大一,現在我畢業近兩年

六年的時間

我還是會看笑,只是對某些情節會不舒服

我們就是那個在考試前死記硬背但求不掛的普通人

“消音器”查圖爾才是最接近現實世界的人物

沒有主角的天才智商,也沒有主角的超高顏值

說話還帶有濃厚的鄉音

在入學之初,完全是一個屌絲形象但他沒有放棄自己的目標,只靠死記硬背

花費常人想象不到的努力,才能作為學生代表上臺發言

而編劇只為了凸顯主角的“機智”

竟然給他安排了“背錯稿”的腦殘劇情

將這麼一個大好青年醜化成了一個只會背書

而不會動腦子的書呆子形象如果僅僅因為死記硬背、接受主流的生活方式

這個人就要被羞辱、就要被批判

那簡直太可怕了

確實,一個諂媚老師的人,可能是有些討厭

但這就意味著你可以隨意羞辱他?

如果說時間的沉澱教會了我什麼

大概就是,在生活中我們不會是天才蘭徹

生活,不會像熒幕裡一樣,處處皆是神蹟

最後,借用一段網文

《我們這麼努力,也不過是為了成為一個普通人》的一段話結尾:南方日報刊登了一條新聞

是說有個女孩子以她的成績考入北大清華沒問題

但她從小參加各種社會活動

深受曾留學法國的母親“生命的意義在於體驗最多而不是最好”影響

決定放棄高考,申請包括哥大在內的大學,並獲得成功

新聞下面附上了一張那個女孩子的照片,還很清秀

於是這則新聞就獲得大量轉載,一片褒揚之聲

我沒有任何的仇富仇美仇優心理

不過在這條新聞下面我看到的最好的評論是:

我沒有皇城根下的家,也沒有留過洋的爸媽

我只能咬著牙拼命學習,在千軍萬馬中擠破頭

換來一個國內普通的大學

而我還要拼命努力,才能換來一個普通的人生

端午節過後,就是高考了

希望考生有個好成績!


哈爾濱上哪吃lovely


這部片子不同於其他的情感電影,它給你的不僅是感動和回憶,更多的是 給你啟發和指引!讓

你明白在面對未來的時候該用什麼態度,在面對迷茫的時候應該如何應對!

最值得嘉獎的還是永不放棄,樂觀的精神。不但有那些喜劇情與歌舞,還有使人奮發的勵志。

它觸及了很多非常值得深思的社會問題,包括印度的高自殺率、人才流失、學校死記硬背的教

育方法及社會分工的單一和就業選擇的匱乏。印度所面對的這些社會問題和中國頗有交集,這

也是為什麼我這個也曾深切體會過“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升學壓力的中國觀眾會頗感共鳴。影片

將近結尾還有一處令我很是意外:一直對蘭徹深惡痛絕的校長“病毒”在暴雨積水中語重心長地

對他說“你不可能總是對的”,體現了蘭徹的成功。

還有該片成功的是,它使我認識到了什麼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很明顯,蘭徹的兩位好友就

是受到了蘭徹先進的思想影響,才會走上自己的夢想之路,才會走向成功,仔細想想,要是蘭

徹沒來,他們倆將會怎樣!這也是在告誡所有交友者:自己要想有好的發展的話,就應該交諍

友,交真正正義的人。不要交那些意志邪惡,思想敗壞的人!這也是值得我們深思熟慮的


香草豆子


《三傻大鬧寶萊塢》採用倒敘回憶式的方式給我們呈現出一種滑稽式但同時引起我們思考的的印度片。



由阿米爾汗主演的蘭徹是一個頭腦靈活,是一個很有主見的人,他是皇家工程學院的一名學生,該學院以死記硬背為特點,和好友法罕,加拉,法罕是喜歡攝影但是處於家裡父親的反對說學工程的出來有前途,逼著法罕並不喜歡的工程專業,而拉加家裡像是生活在好多年前,家裡很貧困有個姐姐還沒有出嫁,父親躺在床上不能動彈,家裡的經濟支撐全靠著母親,拉加本身又是個虔誠的信徒,但總是恐懼未來,不敢面對。而此時的校長是個很固守陳規,很頑固的人,很多人都稱他為“病毒”,但是蘭徹卻不怕他經常因為不聽校長的話被校長責罰。



有的時候他還經常去專其他業聽課,“病毒”很看不好他,認為肯定不行,結果基本上每次考試蘭徹都考的第一名的好成績,拍照時都是坐在校長的旁邊。


裡面有一個經典的畫面,有一個同學拿著他的飛機模型對“病毒”解說,可是“病毒”並沒有關注這個,校長就打電話給他爸爸說他畢不了業,頓時聽到消息的爸爸怔住了,此時他也將那個飛機掉到了垃圾筐了,第二天上吊自殺了,這種強壓殺死了他,但是校長“病毒”也沒有感覺對不起他。

中間也是幫助校長的女兒皮婭識別她的男朋友,後果然她的男朋友果然是隻看中金錢,後成功地逃脫了她男朋友的束縛。



畢業的時候好多人都喜笑顏開,只有蘭徹很孤獨地走了,原來蘭徹並不是他的名字,他叫旺都,他幫助蘭徹拿到了畢業證書,結果自己什麼也沒有。後法罕也實現了自己的夢想成為了一名著名的攝影師,拉加也是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後找到了他,結果他去教書了,並且是有著100多項發明專利的發明大王。
所以很多時候我們做事也要靈活變通,努力追求自己的夢想,不要懼怕未來,即使面對困難,我們也要迎難而上,用平和,樂觀的心態去看待身邊的人和事。


飛狐自媒體


剛瞅見題目的時候心想:媽耶,這道題是送分題!!!

想說的太多,一句話歸納,這部電影裡講到的東西真的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我的三觀。因此,阿米爾·汗也成為了我最欣賞的印度男神。

1.最好的友誼是真誠相待,互相成就。神聖智者男主曾經說過這樣的話:追求卓越,成功自然會跟隨你。男主和兩位朋友的友誼可以說是整部電影的主線,在大學四年的相處中,男主幫助他們找到了各自的短板,並且為他們的人生指明道路——找到自己真心喜歡的事業併為之堅持不懈地奮鬥;克服恐懼,併為之堅持奮鬥。也就是成就你自己。

2.敢於突破常規。請大家一定要把突破常規和違法犯罪區分開來!!!男主一出場就是特別區別於普通人的存在——哪裡有水他就在哪裡洗澡,不論大一還是大四的課都會去聽,後勤小弟想讀書買套校服就可以,用電瓶車送病危的郵政局長去醫院……這種特立獨行必然會遭受白眼,男主堅強的心理建設是我學習的榜樣。所以他的兩個盆友都跟著學“壞”了。

3.知識是死的,人是活的——所以人類除了學習知識,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礎上學會靈活運用。比如,男主剛出場時,就地取材打擊了一個猥瑣學長[笑哭]。而在我的學習生涯裡,好像除了考試我也沒咋學以致用過(除了現在在碼字)。可以說,在大學裡的時光是男主與整個傳統填鴨式教育體制對抗最激烈的部分,甚至有人為此付出了生命。

4.永遠樂觀——詳見男主口頭禪:all is well 。不要小看這句話,每個人的內心都很脆弱,都會恐懼,要學會安慰它。這句話甚至鼓舞了一個新的小生命在非常“業餘”的生產環境中順利降生。樂觀雖然不能解決問題,但是你可以開心地去想辦法解決問題啊!

5.愛情來得太快就像龍捲風——嫁人最重要的不是衡量物質。有的人即使穿上再貴的西裝也只不過是一個行走的價格標籤。

6.男主是個說到做到的人,在校長大女兒婚禮上,本來隨口敷衍說了要發明發電機,後來就真的發明了一個可以利用汽車蓄電池供電的發電機,並且在人命關天的時候還派上了大用場。這種細節的處理,我真的不點讚我都對不起我的大拇哥。



稻城南巷


《三傻》是一部勵志片。勵志片的正道是樹立正面典型。這個正面典型需要充實豐滿,神完氣足。惟其如此,才能充滿感染力,激勵人心。


但不幸的是,此片雖然熱鬧非凡,精彩紛呈,卻惟獨在塑造人物上交出了一隻做工不甚精良的充氣娃娃。

蘭喬一出場,就設計令跋扈學長遭遇電雞。此計技術含量是小學生在自然課上學到的常識。當然,作為開場的引子,不必對此苛求。

然後,“為什麼不用鉛筆呢”也是一個歷史悠久的笑話。拿出這個笑話到電影裡炫耀聰明,我只能善意的猜測:也許這個笑話在印度不流行,所以對印度觀眾是有效的。


課堂上,老師考“機器”一詞的定義。蘭喬答不上來,還要用一段繞口令來描述“書本”,似乎成功的運用歸謬法諷刺了“死記硬背”。這段自作聰明的情節真是適得其反,令人倒足胃口。任何一個受過科學教育的觀眾都會明白抽象概念對科學理論的重要意義。將抽象概念視為無用,只能說明蘭喬這個人物根本還沒摸到科學的門,充其量是個有點小聰明的貧嘴青年。

一位“有天賦”的學生因為不能“應試”而意志消沉(多麼無趣俗套的情節),放棄製造新型小飛行器的興趣項目。蘭喬悄然接手這個項目,終於做出了一架能飛的東西!看到那玩意兒飛起來的一刻,我流淚了:如此高科技的天才之作,放到吾國,一定能榮獲XX市中學生科技創新一等獎吧。這就是影片所呈現的,印度頂級工科院校的頂級學生水準。此片編導真的不是高級黑嗎?

……所有這些幼稚情節,都體現了創作者(編劇和導演)對科學的極度無知。無知而能說套話,講大道理,看來也不是吾國人民獨擅勝場。我在漫長的中學時代就已經受夠了“應試教育改革”、“反對死記硬背”、“拒絕高分低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之類聒噪。我真心不知道為什麼時隔多年,還要看一部三個小時的電影,聽一群印度人再聒噪一遍。更何況這群印度烏鴉的知識水平,根本不足以塑造出一個令人信服的正面典型來。

此種無知在影片的最後達到高潮,令人噴飯:蘭喬大學畢業後成了教育家兼發明家。作為教育家,他似乎走上了空想社會主義的老路,憑空創建了一所“科學教育烏托邦”式的學校。但同時,他在這個烏托邦裡所做的一切,又似乎僅僅是一位吾國中學裡的優秀課外興趣輔導員。——總之,連空想都沒什麼想象力,影片創作者的極限也就到此為止了。

至於蘭喬的發明家角色,影片創作者在無知的基礎上保有了前工業革命時代的浪漫情懷:一個人可以不依託優秀的科研團隊,不依賴先進的科研設備,不需要高額的實驗經費,就可以在扮演小學生課外輔導員之餘,以工科一本的學歷,民科的熱情和執著,閉門造車,改變世界,令大型生產企業的副總裁追在自己屁股後面跪舔。影片編導創作這段情節時,腦海中大概浮現出了瓦特、萊特兄弟、愛迪生等諸位工業革命英雄的光輝形象吧。真難以想象這樣的電影產生在印度這樣一個也算在當代科技上有所成就的國度。

我開篇即說到:勵志片的正道是樹立正面典型。而此片的正面典型如此虛弱,不得不加點“對面看來”的負面典型以為襯托。吐槽負面典型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將其臉譜化,小丑化,妖魔化,極盡誇張貶低。校長“病毒”和模範學生“消音器”就是此種臉譜和小丑。此種負面典型的出現,就像一部蹩腳動作片:龍虎武師排隊將前胸亮給主角長達兩秒,領一記迴旋踢,再逐個慘叫飛出。我該佩服主角武藝高強嗎?

這部電影其他方面優點頗多,否則我也不會在吐了這麼一大通槽之後,依然給出3星。我想說的是:勵志和意淫看上去很像是同一事物的兩種說法,但其實還是有一條隱隱約約的金線將其區分開來(此處向馮金線老師致以一點點敬意)。凡勵志電影,多多少少總有些“意淫”,創作者的使命,就是將其打造得合情合理,以假亂真。而這部《三傻》,拍得那麼花哨熱鬧,玩了那麼多奇技淫巧,卻最終只是建築在流沙上的城堡。它站到了那條金線的下面,而不是上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