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

香草豆子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这是孩子心中爱的模样,“望子成龙、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是父母心中爱的模样。那么,到底什么是爱的最好的模样呢?看了《三傻大闹宝莱坞》这部电影,我有一些自己的思考。

  电影中校长的儿子,因为父亲要他当工程师,而他却热爱文学,最后自杀了。学生法汉喜欢摄影,但是这个想法并不受他的父亲支持,因为他的父亲只是把他的这个想法当作是三分钟热情,他的父亲想让他成为一名工程师。所以他一直不快乐,学习方面也表现平平。

  也许看到这里,你会开始怀疑亲情,其实这种想法在我刚开始看这部影片的时候我也产生了,但是看到最后我才明白,不是他们之间没有亲情,而是他们之间缺少沟通。

  法汉的父亲为了让他有更好的学习环境,特地筹钱在他的房间里装了一个空调,要知道他的家庭并不富有,甚至算是贫穷。且这是他们家唯一的空调,这不就是爱的表现吗?校长也是一样,在儿子自杀之前,他一直不知道儿子喜欢文学。且他一直都不知道自己的儿子是因为不想学工程才自杀的。如果他儿子在生前能与自己的父亲坐下来沟通一下,讲清楚自己的梦想,我想他的父亲也不一定会不支持。法汉也从来没有真正很正式过的向他的父亲说他的梦想,所以他的父亲才把他想摄影的这个想法当作是三分钟热度。但是法汉的父亲后来知道了,不是也把自己为法汉新买的笔记本电脑换成了一个专业的单反相机吗?所以他们之间都是有亲情的,只是缺少沟通。

  站在家长的角度上考虑,当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一个好工作,过上一个富裕的生活,所以他们会要求孩子选择一份能赚到钱且体面的工作。而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若是他在一生下来就被决定好了命运,那么他的人生又有什么意思呢?但是孩子总是会忽略他与父母之间浓浓的亲情,孩子们会觉得如果把自己的梦想告诉父母,换来的只有不支持和责骂,所以他们干脆顺着父母的思想走或实在受不了就选择自杀。其实这种想法是非常极端的,也是非常错误的,要是他们能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互相理解,我想他们的梦想会得到支持的。

  因此,父母与孩子都要站在对方的角度上考虑,孩子要理解父母,父母要听孩子的话,爱要选择双方都舒服的方式。相互理解,相互沟通,相互支持,这才是爱最好的模样啊!










有故事de張仙森


《三傻大闹宝莱坞》是一部披着喜剧外衣,实际上批判印度教育体制的影片,而该片在中国受到广大影迷的喜爱也恰恰说明了其主题思想不仅仅在印度国内具有影响,更是走向了世界。

影片讲述的是一个热爱机械学的学生兰彻在皇家工程学院求学,主张活学活用,根据兴趣来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向,这和当时整个学校甚至整个社会的学习氛围是格格不入的。他的“个性”在主张教条式死记硬背的老师同学,在主张应试教育的校长“病毒”眼里,简直堪称“大逆不道”。由此,矛盾便不可调和的展开。

然而,在学校旧势力和兰彻不断的交锋之中,校长老师同学不禁发现,他们往往对兰彻毫无办法,校长说太空笔具有极大价值,兰彻反问为什么在太空不用铅笔,校长语塞;老师要求教条式背诵定义,兰彻活用定义来描述课本,让老师一阵难堪;模范生“消音器”主张不用理解只需记忆,结果在台上背诵了一堆错台词,闹出了笑话。兰彻总是用事实来反驳了这些人,在不断地打脸之下,旧势力终于屈服了,校长在女儿难产的时候举足无措,而兰彻却活用了所学的知识顺利地救出了他的孙子,校长即便嘴上不服,还是将那象征着他最优秀学生的太空笔给了他,模范生“消音器”深信自己凭靠着死记硬背也能创下一片天地,结果最后还是输给了拥有400多项专利的兰彻,他最后脱下了裤子做出仪式,即是宣告了自己的失败。

一个有些老套的故事,但却引起了广大观影群众的共鸣,尤其是在现今国内应试教育体制之下,故事的内容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影片通过兰彻一次次用事实打脸陈旧的教育模式,将想要表达的思想很形象的告知我们:

法汗的成功告诉我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千万不要爱上了摄影,却娶了机械工程。

拉杜的成功告诉我们,不能生活在对未来的恐惧之中,学习是一件十分单纯的事情,不要加强太多的抱负在其中,将学习复杂化。

“消音器”的成功告诉我们,死记硬背,死用功确实可以使你成功,你也许可以做一个成功的商人,但注定做不了一个科学家。

兰彻的成功则是象征着个性化教育完胜了教条式教育。


整部影片的结果当然过于理想化,现实中不可能有这么多有天赋的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完全舍弃教条式教育并取得成功。为了刻画信仰教条式的人物,影片对于校长,“消音器”等人物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夸张塑造,使得这些人物的形象深挖下去不够立体,但这些已经无伤大雅了,之前已经提过,这部影片思想的意义已经大过实际内容。

影片个人评分:9分


我是星夜行


《三傻大闹宝莱坞》是根据印度畅销书作家奇坦·巴哈特的处女作小说《五点人》改编而成的印度宝莱坞电影,由拉库马·希拉尼执导,阿米尔·汗、马德哈万、沙尔曼·乔什和卡琳娜·卡普等联袂出演。

这部电影小编几乎都是笑着看完的,过程十分轻松,但是却可以在每分钟里找到它想表达的真理,而这样富有教育性质的电影却以喜剧的方式呈现,用一种戏谑的方式来涉及现实,这样往往就能够激起观众的触动。

拉加,法罕,兰彻这三个活宝室友,他们就读的学校是全世界第一。他们的家境都是不一样的,法罕和垃拉加父母都把希望全都寄托在他们身上,摆脱现状摆脱贫穷都靠他们,无疑给他们施加了巨大的压力,让他们把学习变成了一种竞争。

刚开学的时候校长所说的那句话“杜鹃从来不自己筑巢,他只在别人的巢里下蛋,要孵蛋的时候他们会怎样?他们会把其他的蛋从巢里挤出去,竞争结束了,他们的生命从谋杀开始,这就是大自然——要么竞争,要么死……”话这么说也没错,这也同样反映了现在的教育机制,就造就了学生们都生活在压力之下,没有了自己的选择,除了在睡觉的时候才不是处于被动的状态。

兰彻在一个课堂上写上两个名词,给30秒钟让同学们去查阅书本解释这个意思,可是同学们包括校长在内所有人都没有找出这个解释,他对所有人说:“如果时间回到一分钟前,你们会对这两个词兴奋吗?会感到好奇吗?没有,你们都陷入比赛中,就算你是第一,这种方式又有什么用?你的知识会增长吗?不会,增长的只有压力。这里不是大学,是高压锅……”然而,这两个词仅仅只是两个名字的一部分。

当然在这部电影里无处不充满了友谊,兰彻帮着法罕去直面自己的理想,法汗的爸爸为他安排了他要走的路,当法罕终于鼓起勇气告诉爸爸自己想当的是摄影师而并非工程师,他说:“爸爸,如果我是一个摄影师又怎么样,我可能赚的更少,房子会更小,车会更小,但我会幸福,我真的会幸福。”

是呀,还有什么比做自己喜欢的事更重要呢?在我们所有人急忙的奔跑的时候,何不停下来看看是否偏离了真正的目标,是否真的享受于奔跑的过程。

“三傻”也让我们看到了现代的应试教育的可怕,一个学生的跳楼自杀,尸检报告上只显示了他是因为窒息而死,当兰彻质问校长的时候他说警察调查不到的其实他是被杀,心理上承受了太大的压力,人生也会变得无趣。

里面的爱情、友情和亲情都会告诉你,三个傻瓜的人生态度,逃脱一成不变的规律,就像是兰彻对交不起学费的年轻职员说的“想上学很简单,去买一套校服,溜进这个学校,如果被发现了,就换一套校服去另一所学校。”

《三傻大闹宝莱坞》这部电影的幽默方式仿佛是在致敬卓别林,在轻松的环境下接受人生的拷问,你的收获不仅仅是笑声。


影视口碑榜


《三傻大闹宝莱坞》的结尾处,电影的悬念揭开,原来兰彻便是查图尔费尽心思要找的大牌科学家,前一秒还在主角面前耀武扬威的查图尔,后一秒瞬间变身成哈巴狗,对着主角团摇尾乞怜。

大笑之余,不禁想起了我们的小品其实也有类似的包袱。那是1999年,本山大叔的《同学会》。

忠厚老实的老疙瘩参加同学会,被曾经的班长呼来喝去,然而班长自己也有难言之隐,急需向事业有成的吴德贵求助。一连串的笑料过后,最后反转,老疙瘩便是吴德贵,在“吴总”的教育下,班长也幡然悔悟,皆大欢喜,圆满结局。

虽然一个是小品只有13分钟,一个是电影片长3个小时,但是好的喜剧作品都是共通的,都是用错位反差以及因此而产生的荒诞,来制造笑果。

赵本山的老疙瘩和吴德贵的最终转换当然是一种错位,而范伟的人前风光和人后困窘又何尝不是呢?当两种错位碰撞在一起,便产生了火花四溅的喜剧效果,不仅逗得我们在观看时哈哈大笑,其对现实的辛辣讽刺,对纯真年代的同学情谊的珍惜更让我们回味不已。

而在《三傻》中,也是如此。

印度老疙瘩:兰彻是谁?

电影以莱俱的第一人称叙述展开,5年前的约定做引,上来就抛出了悬念,兰彻是谁?

层层铺垫之后,兰彻出场,和唯唯诺诺,循规蹈矩的众人不同,兰彻有他自己的一套行事准则和价值观。他轻视权威,深入本质,富有反抗精神,在僵化教条的大学中颇为另类。

看着兰彻在校园里“为所欲为”,我们在忍俊不禁的同时也不免产生疑问:这小子到底是谁,敢这么胡闹?

在进行到三分之一处,借院长"病毒“之口,电影给出了第一个答案:他是个富二代。

像兰彻的两个朋友一样,我们恍然大悟,我说呢,这小子这么瞎整原来是有持无恐啊,反正有有钱的老爹,上学当然可以不在乎文凭,爱咋咋地了。

切!站着说话不腰疼。

更气人的事,别看这小子天天这么作,考试成绩一出来,啪唧,整了个第一。

哎呦呵,还是个天才啊,上哪儿说理去。

然而事情的复杂程度,不止于此。

转回现代,众人终于找到兰彻,却惊奇的发现,此兰非彼兰,大学里朝夕相处的舍友,居然是个冒牌货!

弄啥累?

原来这小子也是个穷光蛋,上大学只是为了给富二代骗文凭,不过本来他就爱学知识,本事到手了,倒也不亏啥。

然而悬念还在,兰彻真身是谁?既然确认为穷光蛋,那现在混得如何,打赌不会输了吧?

不免暗暗担心起来。

也是在这里牛逼闪闪的科学家的名字出现,埋下了扣子。

法撒克·旺度,拥有400多项专利,世界上最优秀的科学家之一。

印度大班长:查图尔是谁

作为兰彻的镜像,查图尔的存在更像是一个象征和符号。

无论是被高晓松批评的清华高才生,还是被各种营销号整天嘲弄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都能在查图尔身上找到影子。

他们重视成绩,重视排名,重视在社会上的身份地位,丝毫没有理想主义情怀,以考试选拔为途径,以知识为手段,一路拼杀,以期找到好工作,赚到更多钱,名利双收。

电影的立场显然是站在他们对立面的,因此也对查图尔这个形象进行了涂抹和极端化。为了表现他的机械僵化,不仅在学习时只是囫囵吞枣,死记硬背,更是在演讲时都不假思索,完全不去思考自己说话的意思,笑料百出。

这样的人在现实中应该是不存在的,毕竟再怎么不过脑子,说出来的话到底是好是赖我们还是有判断。

然而除此以外,与理想化的兰彻相比,查图尔反而更接地气一点,他就像我们许多普通人一样,懦弱而又压抑,现实而又冷酷,在生活的重压面前,飘渺的梦想从来都不值一提。

在故事的真实版中,法罕的摄影默默无闻,莱俱的写作不能养家糊口,皮娅嫁与他人,兰彻到底也不过是个小学教师。

只有查图尔才是人生赢家,志得意满。

我们都知道,这才是最有可能的。

然而虚构的好处就在于,他是个造梦的机器,他既可以表现人生,社会,是什么样子,也可以想象人生,社会,应该是什么样子。

所以我们看到了叛逆的胜利,爱情的美好,和梦想的光芒。

而在看这些好像是白日梦的故事的同时,我们也不免幻想,大千世界的某个角落,会有这么一群人,这样勇敢的坚持着,努力着,然后成功了吧。

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出其不意找上门。

不试一试,谁知道呢?

  • 二刷的时候发现很多细节,比如22分钟,兰彻对小孩说的蹭课经验,以及小孩嘲笑莱俱父亲时他出奇的愤怒,都和后面的情节对应;90分钟,仔细看,除了主角三人组外,最后一个交卷的时查图尔,也说明了他小心谨慎的性格。

  • 兰彻的行动说明,真正的天才是有化繁为简的能力,能说人话就说人话

  • 现实中,绝对的兰彻和绝对的查图尔都是凤毛麟角,我们绝大多数人,不过是一边幻想,一边苟活。


王小民的吐槽


趁着端午快要放假,大胆的放粽了一下

熬夜重新看了一遍《三傻大闹好莱坞》

片子刚上映的大年我大一,现在我毕业近两年

六年的时间

我还是会看笑,只是对某些情节会不舒服

我们就是那个在考试前死记硬背但求不挂的普通人

“消音器”查图尔才是最接近现实世界的人物

没有主角的天才智商,也没有主角的超高颜值

说话还带有浓厚的乡音

在入学之初,完全是一个屌丝形象但他没有放弃自己的目标,只靠死记硬背

花费常人想象不到的努力,才能作为学生代表上台发言

而编剧只为了凸显主角的“机智”

竟然给他安排了“背错稿”的脑残剧情

将这么一个大好青年丑化成了一个只会背书

而不会动脑子的书呆子形象如果仅仅因为死记硬背、接受主流的生活方式

这个人就要被羞辱、就要被批判

那简直太可怕了

确实,一个谄媚老师的人,可能是有些讨厌

但这就意味着你可以随意羞辱他?

如果说时间的沉淀教会了我什么

大概就是,在生活中我们不会是天才兰彻

生活,不会像荧幕里一样,处处皆是神迹

最后,借用一段网文

《我们这么努力,也不过是为了成为一个普通人》的一段话结尾:南方日报刊登了一条新闻

是说有个女孩子以她的成绩考入北大清华没问题

但她从小参加各种社会活动

深受曾留学法国的母亲“生命的意义在于体验最多而不是最好”影响

决定放弃高考,申请包括哥大在内的大学,并获得成功

新闻下面附上了一张那个女孩子的照片,还很清秀

于是这则新闻就获得大量转载,一片褒扬之声

我没有任何的仇富仇美仇优心理

不过在这条新闻下面我看到的最好的评论是:

我没有皇城根下的家,也没有留过洋的爸妈

我只能咬着牙拼命学习,在千军万马中挤破头

换来一个国内普通的大学

而我还要拼命努力,才能换来一个普通的人生

端午节过后,就是高考了

希望考生有个好成绩!


哈尔滨上哪吃lovely


这部片子不同于其他的情感电影,它给你的不仅是感动和回忆,更多的是 给你启发和指引!让

你明白在面对未来的时候该用什么态度,在面对迷茫的时候应该如何应对!

最值得嘉奖的还是永不放弃,乐观的精神。不但有那些喜剧情与歌舞,还有使人奋发的励志。

它触及了很多非常值得深思的社会问题,包括印度的高自杀率、人才流失、学校死记硬背的教

育方法及社会分工的单一和就业选择的匮乏。印度所面对的这些社会问题和中国颇有交集,这

也是为什么我这个也曾深切体会过“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升学压力的中国观众会颇感共鸣。影片

将近结尾还有一处令我很是意外:一直对兰彻深恶痛绝的校长“病毒”在暴雨积水中语重心长地

对他说“你不可能总是对的”,体现了兰彻的成功。

还有该片成功的是,它使我认识到了什么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很明显,兰彻的两位好友就

是受到了兰彻先进的思想影响,才会走上自己的梦想之路,才会走向成功,仔细想想,要是兰

彻没来,他们俩将会怎样!这也是在告诫所有交友者:自己要想有好的发展的话,就应该交诤

友,交真正正义的人。不要交那些意志邪恶,思想败坏的人!这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熟虑的


香草豆子


《三傻大闹宝莱坞》采用倒叙回忆式的方式给我们呈现出一种滑稽式但同时引起我们思考的的印度片。



由阿米尔汗主演的兰彻是一个头脑灵活,是一个很有主见的人,他是皇家工程学院的一名学生,该学院以死记硬背为特点,和好友法罕,加拉,法罕是喜欢摄影但是处于家里父亲的反对说学工程的出来有前途,逼着法罕并不喜欢的工程专业,而拉加家里像是生活在好多年前,家里很贫困有个姐姐还没有出嫁,父亲躺在床上不能动弹,家里的经济支撑全靠着母亲,拉加本身又是个虔诚的信徒,但总是恐惧未来,不敢面对。而此时的校长是个很固守陈规,很顽固的人,很多人都称他为“病毒”,但是兰彻却不怕他经常因为不听校长的话被校长责罚。



有的时候他还经常去专其他业听课,“病毒”很看不好他,认为肯定不行,结果基本上每次考试兰彻都考的第一名的好成绩,拍照时都是坐在校长的旁边。


里面有一个经典的画面,有一个同学拿着他的飞机模型对“病毒”解说,可是“病毒”并没有关注这个,校长就打电话给他爸爸说他毕不了业,顿时听到消息的爸爸怔住了,此时他也将那个飞机掉到了垃圾筐了,第二天上吊自杀了,这种强压杀死了他,但是校长“病毒”也没有感觉对不起他。

中间也是帮助校长的女儿皮娅识别她的男朋友,后果然她的男朋友果然是只看中金钱,后成功地逃脱了她男朋友的束缚。



毕业的时候好多人都喜笑颜开,只有兰彻很孤独地走了,原来兰彻并不是他的名字,他叫旺都,他帮助兰彻拿到了毕业证书,结果自己什么也没有。后法罕也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了一名著名的摄影师,拉加也是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后找到了他,结果他去教书了,并且是有着100多项发明专利的发明大王。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做事也要灵活变通,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不要惧怕未来,即使面对困难,我们也要迎难而上,用平和,乐观的心态去看待身边的人和事。


飞狐自媒体


刚瞅见题目的时候心想:妈耶,这道题是送分题!!!

想说的太多,一句话归纳,这部电影里讲到的东西真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的三观。因此,阿米尔·汗也成为了我最欣赏的印度男神。

1.最好的友谊是真诚相待,互相成就。神圣智者男主曾经说过这样的话:追求卓越,成功自然会跟随你。男主和两位朋友的友谊可以说是整部电影的主线,在大学四年的相处中,男主帮助他们找到了各自的短板,并且为他们的人生指明道路——找到自己真心喜欢的事业并为之坚持不懈地奋斗;克服恐惧,并为之坚持奋斗。也就是成就你自己。

2.敢于突破常规。请大家一定要把突破常规和违法犯罪区分开来!!!男主一出场就是特别区别于普通人的存在——哪里有水他就在哪里洗澡,不论大一还是大四的课都会去听,后勤小弟想读书买套校服就可以,用电瓶车送病危的邮政局长去医院……这种特立独行必然会遭受白眼,男主坚强的心理建设是我学习的榜样。所以他的两个盆友都跟着学“坏”了。

3.知识是死的,人是活的——所以人类除了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学会灵活运用。比如,男主刚出场时,就地取材打击了一个猥琐学长[笑哭]。而在我的学习生涯里,好像除了考试我也没咋学以致用过(除了现在在码字)。可以说,在大学里的时光是男主与整个传统填鸭式教育体制对抗最激烈的部分,甚至有人为此付出了生命。

4.永远乐观——详见男主口头禅:all is well 。不要小看这句话,每个人的内心都很脆弱,都会恐惧,要学会安慰它。这句话甚至鼓舞了一个新的小生命在非常“业余”的生产环境中顺利降生。乐观虽然不能解决问题,但是你可以开心地去想办法解决问题啊!

5.爱情来得太快就像龙卷风——嫁人最重要的不是衡量物质。有的人即使穿上再贵的西装也只不过是一个行走的价格标签。

6.男主是个说到做到的人,在校长大女儿婚礼上,本来随口敷衍说了要发明发电机,后来就真的发明了一个可以利用汽车蓄电池供电的发电机,并且在人命关天的时候还派上了大用场。这种细节的处理,我真的不点赞我都对不起我的大拇哥。



稻城南巷


《三傻》是一部励志片。励志片的正道是树立正面典型。这个正面典型需要充实丰满,神完气足。惟其如此,才能充满感染力,激励人心。


但不幸的是,此片虽然热闹非凡,精彩纷呈,却惟独在塑造人物上交出了一只做工不甚精良的充气娃娃。

兰乔一出场,就设计令跋扈学长遭遇电鸡。此计技术含量是小学生在自然课上学到的常识。当然,作为开场的引子,不必对此苛求。

然后,“为什么不用铅笔呢”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笑话。拿出这个笑话到电影里炫耀聪明,我只能善意的猜测:也许这个笑话在印度不流行,所以对印度观众是有效的。


课堂上,老师考“机器”一词的定义。兰乔答不上来,还要用一段绕口令来描述“书本”,似乎成功的运用归谬法讽刺了“死记硬背”。这段自作聪明的情节真是适得其反,令人倒足胃口。任何一个受过科学教育的观众都会明白抽象概念对科学理论的重要意义。将抽象概念视为无用,只能说明兰乔这个人物根本还没摸到科学的门,充其量是个有点小聪明的贫嘴青年。

一位“有天赋”的学生因为不能“应试”而意志消沉(多么无趣俗套的情节),放弃制造新型小飞行器的兴趣项目。兰乔悄然接手这个项目,终于做出了一架能飞的东西!看到那玩意儿飞起来的一刻,我流泪了:如此高科技的天才之作,放到吾国,一定能荣获XX市中学生科技创新一等奖吧。这就是影片所呈现的,印度顶级工科院校的顶级学生水准。此片编导真的不是高级黑吗?

……所有这些幼稚情节,都体现了创作者(编剧和导演)对科学的极度无知。无知而能说套话,讲大道理,看来也不是吾国人民独擅胜场。我在漫长的中学时代就已经受够了“应试教育改革”、“反对死记硬背”、“拒绝高分低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之类聒噪。我真心不知道为什么时隔多年,还要看一部三个小时的电影,听一群印度人再聒噪一遍。更何况这群印度乌鸦的知识水平,根本不足以塑造出一个令人信服的正面典型来。

此种无知在影片的最后达到高潮,令人喷饭:兰乔大学毕业后成了教育家兼发明家。作为教育家,他似乎走上了空想社会主义的老路,凭空创建了一所“科学教育乌托邦”式的学校。但同时,他在这个乌托邦里所做的一切,又似乎仅仅是一位吾国中学里的优秀课外兴趣辅导员。——总之,连空想都没什么想象力,影片创作者的极限也就到此为止了。

至于兰乔的发明家角色,影片创作者在无知的基础上保有了前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一个人可以不依托优秀的科研团队,不依赖先进的科研设备,不需要高额的实验经费,就可以在扮演小学生课外辅导员之余,以工科一本的学历,民科的热情和执着,闭门造车,改变世界,令大型生产企业的副总裁追在自己屁股后面跪舔。影片编导创作这段情节时,脑海中大概浮现出了瓦特、莱特兄弟、爱迪生等诸位工业革命英雄的光辉形象吧。真难以想象这样的电影产生在印度这样一个也算在当代科技上有所成就的国度。

我开篇即说到:励志片的正道是树立正面典型。而此片的正面典型如此虚弱,不得不加点“对面看来”的负面典型以为衬托。吐槽负面典型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将其脸谱化,小丑化,妖魔化,极尽夸张贬低。校长“病毒”和模范学生“消音器”就是此种脸谱和小丑。此种负面典型的出现,就像一部蹩脚动作片:龙虎武师排队将前胸亮给主角长达两秒,领一记回旋踢,再逐个惨叫飞出。我该佩服主角武艺高强吗?

这部电影其他方面优点颇多,否则我也不会在吐了这么一大通槽之后,依然给出3星。我想说的是:励志和意淫看上去很像是同一事物的两种说法,但其实还是有一条隐隐约约的金线将其区分开来(此处向冯金线老师致以一点点敬意)。凡励志电影,多多少少总有些“意淫”,创作者的使命,就是将其打造得合情合理,以假乱真。而这部《三傻》,拍得那么花哨热闹,玩了那么多奇技淫巧,却最终只是建筑在流沙上的城堡。它站到了那条金线的下面,而不是上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