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長讀博士的人走向工作崗位之後卻不擅長評職稱,為何?

褚逸飛


一般而言,博士畢業回到二本院校當老師,博士畢業兩年就可以參加副教授職稱評定,副教授五年後就可以參加教授職稱評定。

每個省市區的職稱評定都有相應的標準和流程,一般而言,對照標準,準備材料,通常情況下會評上的。如果評不上,可能的原因大致如下:

1、單位名額有限。

現在事業單位的職稱一般都和工資掛鉤,但很多時候單位的職稱是有名額的,前面的不退休,後面的人就上不去。所以即使博士畢業已經達到了職稱評定要求,那也只能等著。

2、自己沒有達到職稱評定的規定標準。

如前所述,職稱評定是有一套標準的,一定要嚴格對照各項標準,一般教授評定,要發表什麼級別的論文多少篇,什麼級別的項目負責人,研究經費多少萬,出版專著多少本等等,這些指標都是硬性規定。每個人只有嚴格多找標準要求,才會有職稱評定的入場券。即使是博士畢業,申請了很多項目,但沒有達到這些硬性規定,那很多時候也是望洋興嘆。所以,看題對答很重要。

3、單位內部PK沒有通過。

在僧多粥少的情況下,職稱名額有限,而評的人有很多,大家都達到規定的標準了,但名額給誰呢?這種情況下,一般會在單位內部進行一次PK。通常由單位學術委員會組織召開確定職稱評定推薦名單。打分的人一般是學術委員會的成員。每位評職稱的老師會按照要求遞交一套職稱評定的材料,有的單位還會舉行單人答辯,每位需要評職稱的準備一份PPT,在學術委員會委員前做一次彙報。有的單位也不會讓人去答辯,而是直接幾個委員在一桌上,討論打分。

相對公平一點,就是各學術委員直接看材料打分,由職稱管理辦公室公開唱分,從高到低的分數推薦名額。

但有的單位沒有這類明確的制度,很容易暗箱操作,或者是由大領導發話,說今年的名額給某某人,那麼學術委員會的其他成員會互相應和。所以,這種情況下,即使你排隊很多年,也有可能輪不到你。所以在這類情況下,除了你自身很優秀的前提下,你還需要做學術委員會成員的工作,要有人在會上提名你,這樣你才有可能被推薦。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評職稱也是如此!

很多事情也不是說你評不上,你就不優秀。看看我們的屠呦呦,“三無人員”,拼的就是實力,也照樣獲得了諾貝爾獎!

大部分博士還是有一顆追求科研事業的初心,職稱評上了,確實會多一些收入,多一個頭銜,即使因為人為因素評不上,也不要氣餒,生活中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對很對不公平的事情,看淡一些,看開一些。

人生是一項長跑,靜待花開,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暖心的vanilla


你這個表述有些問題,只能說是讀了博士,沒有擅長讀博士這一說,也許你要表達的是博士期間科研產出比較多吧。針對你這個問題,我說說我的看法,主要有2種情況。

一種是博士期間產出比較多,有博士本人努力的結果,但是與他所在的團隊以及選取的科研方向走很大關係。好的團隊和平臺能給他更好的資源,踩在團隊前人的研究基礎上,他就能取得更好的成果。但是工作以後卻不是如此,新的工作單位平臺不同,研究方向大概率與從前不同,大概率難出好的成果,評不上職稱就很正常。

還有一種是雖然博士能力很強,科研也有進展,除非你是一騎絕塵的優秀,沒人壓的住你,否則即使你只是比別人強一點,在評職稱這個人為干預很嚴重的事件上,你平時不會做人,人緣如果不好,或者沒有得到領導賞識,那麼評不過也是大概率事件。


二孩職場媽媽的感悟


如同純度很高的黃金,放在純度很低的礦石中,比塊頭比不過,比姿態也比不過。如果以職稱衡量人才,偉大的康德恐怕沒有機會出人頭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