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读博士的人走向工作岗位之后却不擅长评职称,为何?

褚逸飞


一般而言,博士毕业回到二本院校当老师,博士毕业两年就可以参加副教授职称评定,副教授五年后就可以参加教授职称评定。

每个省市区的职称评定都有相应的标准和流程,一般而言,对照标准,准备材料,通常情况下会评上的。如果评不上,可能的原因大致如下:

1、单位名额有限。

现在事业单位的职称一般都和工资挂钩,但很多时候单位的职称是有名额的,前面的不退休,后面的人就上不去。所以即使博士毕业已经达到了职称评定要求,那也只能等着。

2、自己没有达到职称评定的规定标准。

如前所述,职称评定是有一套标准的,一定要严格对照各项标准,一般教授评定,要发表什么级别的论文多少篇,什么级别的项目负责人,研究经费多少万,出版专著多少本等等,这些指标都是硬性规定。每个人只有严格多找标准要求,才会有职称评定的入场券。即使是博士毕业,申请了很多项目,但没有达到这些硬性规定,那很多时候也是望洋兴叹。所以,看题对答很重要。

3、单位内部PK没有通过。

在僧多粥少的情况下,职称名额有限,而评的人有很多,大家都达到规定的标准了,但名额给谁呢?这种情况下,一般会在单位内部进行一次PK。通常由单位学术委员会组织召开确定职称评定推荐名单。打分的人一般是学术委员会的成员。每位评职称的老师会按照要求递交一套职称评定的材料,有的单位还会举行单人答辩,每位需要评职称的准备一份PPT,在学术委员会委员前做一次汇报。有的单位也不会让人去答辩,而是直接几个委员在一桌上,讨论打分。

相对公平一点,就是各学术委员直接看材料打分,由职称管理办公室公开唱分,从高到低的分数推荐名额。

但有的单位没有这类明确的制度,很容易暗箱操作,或者是由大领导发话,说今年的名额给某某人,那么学术委员会的其他成员会互相应和。所以,这种情况下,即使你排队很多年,也有可能轮不到你。所以在这类情况下,除了你自身很优秀的前提下,你还需要做学术委员会成员的工作,要有人在会上提名你,这样你才有可能被推荐。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评职称也是如此!

很多事情也不是说你评不上,你就不优秀。看看我们的屠呦呦,“三无人员”,拼的就是实力,也照样获得了诺贝尔奖!

大部分博士还是有一颗追求科研事业的初心,职称评上了,确实会多一些收入,多一个头衔,即使因为人为因素评不上,也不要气馁,生活中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对很对不公平的事情,看淡一些,看开一些。

人生是一项长跑,静待花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暖心的vanilla


你这个表述有些问题,只能说是读了博士,没有擅长读博士这一说,也许你要表达的是博士期间科研产出比较多吧。针对你这个问题,我说说我的看法,主要有2种情况。

一种是博士期间产出比较多,有博士本人努力的结果,但是与他所在的团队以及选取的科研方向走很大关系。好的团队和平台能给他更好的资源,踩在团队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他就能取得更好的成果。但是工作以后却不是如此,新的工作单位平台不同,研究方向大概率与从前不同,大概率难出好的成果,评不上职称就很正常。

还有一种是虽然博士能力很强,科研也有进展,除非你是一骑绝尘的优秀,没人压的住你,否则即使你只是比别人强一点,在评职称这个人为干预很严重的事件上,你平时不会做人,人缘如果不好,或者没有得到领导赏识,那么评不过也是大概率事件。


二孩职场妈妈的感悟


如同纯度很高的黄金,放在纯度很低的矿石中,比块头比不过,比姿态也比不过。如果以职称衡量人才,伟大的康德恐怕没有机会出人头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