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某省都市報總編,博士,正處,高級記者,報紙衰落,準備改行當一本大學教授划算嗎?

羅地友聲


能夠做大學教授是幸運的,關鍵是大學需要這方面的人才麼?

媒體走向衰敗,不是都市報的問題,而是行業轉型中的陣痛!媒體老闆如果沒有市場意識,總是躺在計劃體制懷抱裡掙扎,遲早會關門!

做過總編只是過去的光環,國外的總統退下來後也去做教授,這有什麼稀罕的?職業變化,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只要對社會有益,只要勝任其新的工作,是好事不是壞事!

時代發展了,觀念要改變!


憂樂範公


我們學院這幾年轉進來幾個傳媒界精英,從報社中高層轉行做大學教授。

其中一位原東家是天津電視臺,一位原東家是《天津日報》,一位來自《今晚報》。

我還幾位博士同門,都是中途從媒體一線改行,考博後跑到大學做老師。

這些人改行到大學當老師,划算不划算,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一下。

首先從經濟收入層面談:以我們學院為例,根據幾位轉行老師的反饋,有落差。比如天津電視臺轉行過來的老師,前幾年剛來的時候就反映大學收入比她在電視臺的收入要遜色很多。我們有幾位同事的愛人都在電視臺,我瞭解對比了一下收入,同級別職稱而言,電視臺的確要比大學收入高好幾千。報社和學校對比收入優勢不是太明顯。

不過近兩年傳統媒體式微,隨之而來媒體人收入下行很嚴重,再過幾年大學老師收入反超媒體人員我感覺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其次從工作考核偏向來談一下。大學和媒體,對員工的考核重點不同:大學重科研,媒體重業務。這導致媒體一線精英到了大學,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土不服”現象,在科研考核上,基本都是靠邊站,被邊緣化的地位。在原單位憑藉業務能力叱吒風雲的現象不再,好多一線媒體人員在大學以科研論文、項目為主的階段性考核上,基本都是學院託底水平。

基於此,從媒體精英轉行到大學老師,心態的調整是一個方面。如果不甘心託底,就需要一個徹底的轉型,從零開始,掌握大學的遊戲規則,不過這條路較難,你需要重新培育你的社會資源。

根據我對身邊人的觀察,轉型成功的是極少數。

最後從工作環境來談一下。大學教授是學校的無冕之王,大學同媒體部門比較,人際關係相對簡單,社會地位高,工作節奏寬鬆,不需要坐班,未來可預期,不太容易受行業漲落起伏影響。另外,你也有大把的自由時間去從事一些兼職工作。

以上,供參考。


思並快樂著


當然合算。

現在都市報的處境,有目共睹,讀者也就是幾位不上網上老年人了。比如我家80多歲的老父親,堅決不用智能手機,每年都要訂幾份報紙,我替辦報紙的感謝他老人家。

街上賣報的攤點,原來是星羅棋佈啊,現在出去偶爾在哪個公交大站有個報攤,上在放著些看上去無精打彩的書報,感覺還挺新鮮,居然還有報攤。

以前在公交站擺報攤,有一項生意,是換零錢。

現在坐公交車都不需要投幣了。我走到哪就下載一個哪個城市的交通卡,公交地鐵橫著進,打去年連地方卡都不需要下載了,掃碼。

所以,曾經風光無兩的某些報紙,現在的日子真不好過。人家寧可把廣告費投給自媒體號,也不給你報紙了。

我在報社的姐們也說,快倒閉了。

一個報社的總編,正處,博士,高記,轉行到大學當教授,無論從職位還是學位,都是很匹配的。據我瞭解,高級記者是高級職稱,教授也是高級職稱;正處級的職位,教授的工資和行政機關正處級也基本相當;博士,也是當教授的基本門檻了。所以,他這叫無障礙轉行,無縫銜接。

我也相信這問題是你問的,不是總編本人問的。因為總編本人覺得很合算,不需要來問,這個問題,連糾結都不需要糾結。

這位教授如果去大學教個傳媒,新聞什麼的,不會差。


潘衛霞律師


我來回答,說點真話,希望不要被噴。

第一,目前,媒體行業很難幹,這是有目共睹的。都市報,一般就是自己掙錢自己花的單位,可以說是每況愈下,甚至休刊關門了事。所以,趁早轉行,到一本大學當教授,很好的職業啊。

第二,都市報轉型較早的,春江水暖鴨先知,早早就開始進軍網絡媒體,向互聯網轉移陣地了,可能暫時還“活”著,還能苟延殘喘。之所以說這麼說,是因為單位的包袱太重,員工年齡偏大,轉型很困難。“總編、博士、正處”了,這個領導崗位,估計幹得是越來越累,輕鬆不了,並且未來的收入走向如何,無法預料,大概率仍然是下降。

第三,半路出家到了大學,可能要轉型做科研,發表論文,這都是弱項。但是,咱講課精彩啊,有新聞實戰經驗啊。萬物皆媒體時代,無論在哪個大學,我覺得,媒體從業者的經驗,都是可資借鑑的,學生歡迎。

第四,大學教授,業餘時間寬鬆。現在是自媒體時代,業餘收入,一定不比都市報少的。

綜合來看,改行當一本大學教授,划算!太划算了。

俺怎麼沒這麼好的機遇呢?!羨慕了。


文史哲司


無論是公務員還是事業單位

的確有人把大學當做自己的後海

一方面凸現大學的優勢:社會地位高,收入穩定,一年過兩個假期,周圍都是高素質的人群,等等。不能不說,這些因素都比較有吸引力。

回頭再看這些人的選擇,大學往往不是他們的第一選擇,退居大學實在是無奈之舉。這就不由讓人想起錢理群的概括,他們大概都屬於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好聽點,良禽擇木而棲,難聽點,一切都是在打自己的小算盤。

傳統媒體固然江河日下,普通的媒體從業人員跳槽跨界的不在少數,對他們而言無可厚非,畢竟生存是第一位的。但是,對於一位省級媒體總編,正處,博士,為什麼想到要退隱江湖呢?為什麼不能把振臂一呼,再把曾經的兄弟姐妹聚攏一塊幹一番大事?

現在滿眼望去,連山村野老,村裡小芳都搞起了新媒體直播,一群高素質的傳媒大咖難道就只能被圈養,喪失了自我覓食功能?即便留守也並非沒有前途,河南青年報正在招兵買馬,雖然換了一個名頭,但讓人們看到還有一群硬骨頭在逆風而行!

不知道他要去哪個大學,對方又看中了他什麼?反正,對他的選擇無法點贊!


皮蛋爸爸說教育


我覺得挺好,可以說,目前都市類媒體基本沒有活路,看看全國最牛十大都市類媒體,如新京報(北京第一都市類媒體)、南都(南方都市報為廣東第一牛都市類媒體,全和新京報並列全國第一牛)、成都商報、華西都市報(成商和華西西南第一)、西安的華商報(西北第一)、大河報(河南第一)、齊魯晚報(山東第一)、新文化報(東北第一)、新聞晨報(上海第一)等等,活的非常艱難,很多要死不活,如華商報,拖欠工資非常嚴重,像當初非常牛逼的京華時報、上海的新民晚報、東方早報(上海當初第一牛逼都市類媒體),是北京、上海比較牛氣的都市類媒體,也關門歇業,東早只保留了澎湃,可以說,都市類紙媒,基本沒有活路,預計在未來三五年時間內,都市類紙媒,必死無疑。

實際上,大量都市類媒體在這些年紛紛關門歇業,即便日報類的黨媒,日子都不好過,如果不是依靠政府養著,早就玩完了,想一下,有幾個人現在還看報紙啊,一部手機在手,連PC端都上的少了,不要說是報紙呢,未來報紙消亡是必然的,只是時間的問題。

因此,都市類老總,作為正處級高級記者,轉行去大學當老師,不僅僅是比較好的出路,也是目前很多媒體管理人員普遍出路之一,一方面,高校需要這樣的人才,同時,都市類紙媒下滑那麼利害,為了給自己找出路,充分利用自己的閱歷才華知識和實踐經驗,去高校當老師,是比較合適選擇。

我以前單位一個領導,也是都市類媒體社長,正處,去二本院校新聞學院當院長,今年退休,也算是比較高的出路了。

所以說,提問這個省級都市類媒體老總,去一本院校當教授,我覺得是比較合適的,也是學有所用,發揮自己的媒體經驗專業特長,當起老師來,也得心應手,講課可能有比較鬆鬆有吸引力,結合自己工作經歷個案例,講課比那些沒有幹過媒體照本宣科理論教授,要強很多。


烏魯木齊那些事兒


我的個人觀點,不喜可噴!不是划算不划算的問題,而是你能不能勝任的問題,會不會把學生帶溝裡的問題!

某省都市報總編,在十幾年前,地位可不是一般的高,去任何地方都是受人尊重並被抬舉的人。如果發行量超二十萬以上,簡直是無冕之王的王,說話辦事,不下於一個廳級幹部……

這幾年,互聯網起來了,自媒體瘋狂發展,絕大部分的傳統媒體自已高傲把自己傲得半死不活的……其實,還是有極少數傳統媒體活得還不錯!所以說,這個時候的總編做大學教授,已經是很不錯的歸宿了,千萬別自己高看自己!

問題是你教什麼?如果去教新聞,看起來很專業,其實有些外行……傳統的新聞模式已經過時了……





陳天哲


看了這道題,引起了人們對紙質媒體生存的思考。

紙媒的生存空間逐漸走向低谷?是大勢所趨,隨著電子閱讀的興起,後者淘汰前者,強者淘汰弱者,這是萬物的生存規律,也是物競天擇的公平競爭。

  • 某都市報主編,正處級,博士生學歷。

這可是響噹噹的學歷,其智商是很高的,既然是報社主編,心中肯定知道自家報紙發行量的萎縮,當然更清楚紙媒的最終歸宿,所以選擇了要改行,另謀高就,這是一種超前的選擇,憑一個主編的名氣,憑自家的學歷,憑多年在本地的人脈,想去某大學任教,看來能成。

不知這位編輯的心態可否適應得了?自己在報社,說話可是一錘定音,工作也自在,轉行到大學裡,大學裡編制也緊,你起初過去,不知是否適應得了在人家眼下工作,這可要好心態喲!

原報紙還在生存,作為主編應當堅守陣地與報社共“存亡”,你來個“金蟬脫殼”,那報社的其他編輯、記者,還有許多員工該何去何從?人家也有家庭,也要生活?你作為主編一走了之,這不是逃避職責,自私自利,顧己不顧人嗎!

最好的辦法,作為主編要將報社負責到底,縮小崗位編制,多拉廣告,穩住現有訂戶,爭取擴大發行量,作最後一拼。假若就是到最後報紙堅持不下去了,你這個主編政府會給你安排工作的,可能會安排到文化、文聯部門作個輕鬆工作,這樣說起來對他人、對自己也有個交待。


文都楊稼


適者生存!90年代中期我也在報社工作,後來原報紙刊號CN34一0056(經濟開發報)整體併入北京中國電子報社。因工作及家庭原因,回到合肥兼了幾份工作,因幫朋友拉廣告數次被騙,索性在2000年自己在職時就註冊了這個廣告公司,當時來說是皮包公司。所以2002年報社在合肥晚報刊登公告:"不去上班者按自動離職處理",我權衡利弊後,毅然決然辭職。現如今公司已成立20週年了,20年來一直健康穩步地發展,業務量持續增長。

互聯網+時代,新媒體發展迅速,傳統媒體面臨巨大沖擊。現在想一想,當年的選擇是正確的。


浪哥廣告自媒體


太划算了,李詠生前不是及時轉行中傳做教授嗎?抓住機會,成就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