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商拿低價地能不能拯救小青年們

挺難的~現在手機制造也越來成熟了,手機房子是兩種商品,有各自的特點。打個比方,小米年產1000w臺手機,華為年產2000w臺手機,那杭州消費者理論上能享受的手機數量是3000w臺,另一方面,從百元機到萬元機,市場供應都非常全面,基本上只要明確自己的需求就一定能獲得相應的產品,各種產品和銷售信息都能做到比較透明。

但房子就不一樣了,除了戶型、裝修影響產品外,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區位條件,加之城市土地資源有限,導致不同開發商、不同產品之間的競爭沒有那麼充分。退一萬步講,就算政府能零成本提供土地,開發商也只能生產有限套超低價房子,但消費者的哄搶又會讓房價上升,迴歸區位本身的價值。那如果政府的所有土地都免費提供呢,那開發商可能會將原本的買地預算變相的輸送到政府人員,從而獲得免費土地,這樣一來,土地成本還是沒有下降。

除此之外,在地產領悟,開發商與政府的關係非同一般製造企業,信息和制度的透明不到位。導致消費者和開發商有天然的落差。但我覺得終歸還是供需的特殊關係導致房子的價格沒法像手機一樣回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