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灰白的半壁山

十二年,不长也不短。可能是眨眼一瞬,也可使襁褓幼婴变为青葱少年。流岁翩翩,旧貌换新颜,无情也有情。


那灰白的半壁山

08年的5月12日,我正在北京,准备第二天的考研复试。中午,同四川老乡小聚,喝了几杯小酒。14时28分时,正在宾馆酣睡。

几分钟后,老乡电话吵醒我,说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已经和老家联系不上了,让我也打电话试试。

当时,我并没慌张,心想近段时间地震频发,每次都虚惊一场,这次应该也没多大事。

当我也无法和家里联系,而电视滚动播放惨烈的地震场景时,顿时心急如焚,老婆和我一同来京了,女儿还在川内呢。

是的,我没那么高尚,第一时间想的是我女儿。5月的北京尽管春光无限,此时却阴郁沉闷。长久对京城的向往,化为无有,只盼即刻回川。

在众多亲朋的关候里,时间似乎放慢了脚步,一秒一秒,一分一分,一个小时如此漫长。直到夕阳西下,华灯初上,电话终于打通。得知女儿和家里一切安好,悬着的心才放下来。

可当电话打到单位,得知他们已经在赶赴灾区了,又再次焦虑起来。

使命担当不容我们旁观和犹疑。但由于各支救灾队伍正争分夺秒向灾区挺进,北京到成都的飞机已经无法乘载普通旅客。

经屡番协调,还是耽误了两日,我才回川,随即赶到什邡与单位汇合。

直到这时,我才亲眼看到大自然的无情。


那灰白的半壁山

许多大山似乎被劈开,一边郁郁葱葱,另一边不在了,露出褐色或灰白的岩泥。有的山峰久经风雨,本是昂然矗立的,此刻也斜倚着。钢筋水泥的大桥像麻花般扭曲,几吨重的巨石悠然横亘在大路上,河水浑黄而湍急,残砖碎瓦,半墙破屋,满目疮痍。

祭奠亡者的香柱,有的在墙土上,有的就插在路边的半捧土中,若有若无,寂寥无声。

原本鲜艳规范的各类旗子和标语东倒西歪,灰头土脸。空气中弥漫着带有死亡气息的烟尘。

为避余震,百姓在自家房屋周边见缝插针,搭建了各式帐篷,有的是政府发放的,有的是用就便器材。

此时救人的黄金期已经过去,救灾的主要工作是搭建帐篷,搬运和发放物资,帮助老乡恢复正常生活。

实话说,这耽误的两日使我没能参与挽救一个生命,没能掩埋一具尸体,至今让我耿耿于怀。愈是后来,愈是切身体会到灾区百姓的痛苦,愈是增加我的歉疚。还好,我终归还是来了。


那灰白的半壁山

每日,我们按照抗震救灾指挥部的任务区分,进村入户,走街串巷,力所能及地帮助老乡干这干那。时间一点一点过去,灾区的正常生活也逐步恢复。

四川人的乐观与耿直,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受灾的悲惨与凄凉,虽然财产损失很大,但只要人在就不怕。小卖部、火锅店渐次开业,偶尔还能听到麻将的噼啪声,欢声笑语也多了起来。

平静而紧张的生活在5月31日被打破。

成都军区一架米-171运输机在执行运送第三军医大学防疫专家到理县的任务返回途中,在汶川县映秀镇附近因局部气候变化,突遇低云大雾和强气流,于14时56分失事。机上有机组人员4人和因灾受伤转运群众10人。

抗震救灾指挥部要求各单位迅速抽调精干力量到事发地域搜救。于是,我就随单位来到了震中映秀,并作为敢死队队员进入深山。

汶川地域的山峰实际海拔并不高,但在似路非路的丛林间徒步爬行,无论怎样都要花费大量时间,而且随时还要规避余震造成的岩石滚落。有几个同事就被猝不及防的岩石砸断了手指。

我们一手拿着地形图,一手拿着指北针,有时是随手扯的拐杖,一会儿爬到山脊上,一会儿下到谷底,或者仔细查看疑似被削断的树木,或者用望远镜远眺周边的山形。

前几天,我们有时食宿在随遇的老乡家,有时在古庙里,走时把钱偷偷留下,直接给老乡,他们坚决不收的。


那灰白的半壁山

后来,指挥部确立了几个疑似点,组织各单位分片包干展开搜救。我们就改为建据点,在其周边一定距离内查寻,每日可以往返。

食宿均是自己解决。通常把米菜买好,埋锅做饭,夜间住在自己搭的帐篷里。

这里的蚂蟥最为讨厌,你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钻进帐篷,钻到你的身体里。我一同事就被蚂蟥钻进了下体,不得不赶紧送到山下医院里救治。

在山间搜索,最危险的就是在爬险要地段时遇到余震。越是山高,余震带来的晃动幅度越大,人很容易脱手被甩下山谷。

有一天早晨,我正沿着一条非常狭窄的山脊小路向上爬,旁边可助力的只有低矮纤细的草丛,脚下低云缭绕,雾气非常大,向上向下的可视距离很短。

突然余震来了,我感觉就像坐摇篮一样,只好把两手指狠狠地插到土里,坚持了几秒钟,才侥幸没出事。搜救路途还要防止被毒蛇咬伤。

不过,再危险,我们毕竟还活着,相比那些不知魂归何处的死者是幸运的。

失事人员遗骸直到6月10日才被一支部队找到,此时尸体高度腐烂,一扯就断,而且地处人迹罕至的深山密林,处处是绝壁,余震不断,塌方、泥石流随时发生,运送人员历尽千辛万苦,总算让我们英勇的遇难同胞有了一个体面的安身之处。

搜救任务结束后,我们继续回到什邡,协助老乡进行灾后重建。8月份,单位按计划撤回,我的录取通知书也到了,三个月奋战就此结束。


那灰白的半壁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