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不能只靠母親,別讓你的忙碌成為父愛缺失的藉口


導語

中國自古以來都流行這男主外女主內。雖然近些年來也有許多女強人,但是中國傳統式家庭。還是父親出去掙錢,母親在家操持家務。雖然這種家庭很常見,但是大家或許不知道這樣的家庭對孩子的教育其實影響重大。

家庭教育中不能只靠母親,別讓你的忙碌成為父愛缺失的藉口

案例分析

曾看過一篇故事,一個學校在開家長會,老師抬眼望去基本都是母親出場,極少數才是父親,這位老師便留意下來。家長會快結束的時候給家長們說到,下次家長開會能讓父親幫忙來的就讓父親來,給母親們放個假。

於是來到了下一次家長會的時候,老師抬眼望去雖然這次父親來得比上次多了,但是比這母親的角色還是很少,很多的理由就是忙,沒有空。老師最後給大家講了一個故事,說是美國總統奧巴馬,雖然日理萬機,但是卻不缺席自己孩子的家長會。

在每次晚餐的時候還經常與孩子交流自己的日常,並很樂意聽孩子講述孩子在學校的生活。

身為一個父親是不能缺席自己孩子的生活的,這樣做的後果更多會造成的父子關係的疏離,更嚴重的是父親這個角色在孩子生活中的透明化。老師在家長會結束的時候這樣說到。

家庭教育中不能只靠母親,別讓你的忙碌成為父愛缺失的藉口

一、父親的重要性

1、威懾性

嚴父慈母這句話是很有道理的,在許多家庭和許多孩子以及許多故事版本中,父親的角色通常都是嚴厲的,這樣會使孩子天生就對父親這個角色產生畏懼感,許多孩子天性貪玩,有時候調皮搗蛋很難管教,這個時候父親的角色就至關重要了,父親站在那裡,形象上對孩子來講就是一種威懾性,會給孩子行事上套上一個緊箍咒。

而如果父親經常性忙於工作,孩子對一些事情的畏懼度就沒有那麼高,孩子的行事就會無法無天。

家庭教育中不能只靠母親,別讓你的忙碌成為父愛缺失的藉口

2、安全感

父親這個角色彷彿天生就是安全感的代名詞,許多孩子內心的第一個英雄基本都是自己的父親,孩子們都無限崇拜自己的父親,認為自己的父親是最厲害的。因為這樣還有小朋友因為誰的爸爸更厲害打架呢。

所以如果在平時成長過程中父親不常陪伴在孩子的身邊,會讓孩子懷疑自己,是不是自己做的不好,所以父親不喜歡自己父親才會早出晚歸。會讓孩子有種自我厭棄的感覺,安全感也不會很充足。

二、如何融入孩子的生活

1、多肢體接觸

很多父親其實都是非常愛自己的孩子,有的父親是因為不善言語表達,才會與孩子之間的相處糟糕。曾看見過一部電影,電影裡面的父親很愛自己的孩子,把孩子照顧得無微不至,但是沒有說過我愛你,電影講的就是我愛你。

家庭教育中不能只靠母親,別讓你的忙碌成為父愛缺失的藉口

父親的難以開口以及無微不至的關愛自己的孩子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個男孩子做了父親之後,彷彿為了塑造父親這一形象,無論內心有多麼愛自己孩子,我愛你就很難說出口。

這個時候如果實在說不出口,不如就用擁抱來代替,或者摸摸孩子的頭。向孩子傳遞著你愛這他的信號,他肯定會接收到的。

2、培養共同興趣

很多父親其實感覺自己很無辜,自己每天上班都如此的累,還與孩子交流不來,與孩子之間相處彆扭,孩子更喜歡媽媽之類的。

家庭教育中不能只靠母親,別讓你的忙碌成為父愛缺失的藉口

這個時候父親不妨去了解下孩子的興趣,最好能發展成為共同興趣,這樣下班回來,沒事和孩子聊天的時候有共同話題,可以發表自己的意見,幫助孩子理解,教會孩子道理。

3、母親角色

母親常在家陪伴孩子的時候,可以在生活細節處提到父親,不讓孩子在生活中感覺不到孩子,把父親這個角色透明化,比如買孩子想買的玩具時,可以說是父親雖然沒有在陪伴你,但是卻在努力工作來幫助你買到自己喜歡的玩具之類的。讓孩子在生活中感受到父親的角色。

家庭教育中不能只靠母親,別讓你的忙碌成為父愛缺失的藉口

總結

雖然說的是父親角色的缺失,但是現在家庭也有許多女強人,或者父母二人都很忙的情況,其實這都可以說是父親角色的缺失,各位家長在忙於工作的時候,也不要太過於忽視自己的家庭,關心孩子的生活,是每個家長必須的責任和義務。我們應該關愛每個孩子的日常生活,關注他們的成長。關愛他們。


育兒我們是認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