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元第二批援助湖北醫療隊今日回家!

去時無畏 歸來無恙

廣元第二批援助湖北醫療隊今日回家!


漫漫寒夜逆行出征,春暖花開英雄凱旋。3月31日,廣元第二批援助湖北醫療隊20名隊員回到家鄉。

2月9日,他們義無反顧馳援武漢。3月17日,完成任務回到成都。在經過14天隔離觀察後,3月31日,終於踏上故土。

廣元第二批援助湖北醫療隊隊長楊志林說:“此生無悔入杏林。在武漢最困難的時候,挺身而出是醫生使命。今天向家鄉人民報告,打勝仗,零感染,不負所托,我們20名隊員一個不少地平安回家了。”

打勝仗 零感染

廣元第二批援助湖北醫療隊由來自廣元市中醫院的14名醫護人員和廣元市中心醫院的6名醫護人員組成,年齡最大的53歲,最小的26歲。

他們一直戰鬥在漢陽國博方艙醫院,直至3月8日下午關艙。共完成診治巡查患者1594例次,護理操作2202例次,轉診151人次,無死亡病例,無醫務人員感染。其後,7名醫護人員又轉戰武漢紅十字會醫院,支援兄弟單位,實現了“打勝仗,零感染”目標。

廣元第二批援助湖北醫療隊今日回家!


“每天上班6小時,加上穿脫防護服和交班,實際工作都在10小時以上,隊員們克服了生理和心理上困難,始終保持飽滿的戰鬥力。”楊志林告訴記者,很多隊員做了最壞的打算,提前給家人交待了“後事”。“我們都是普通人,馳援武漢是醫者本職。”楊志林的日誌上寫著:“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隨著越來越多的患者出院,醫療隊創新開展了遠程問診隨訪。楊志林、張誠、陳楠等7名醫生將微信二維碼打印出來,為出院病人提供網上諮詢。“下班之餘又多了一項工作,但我們累並快樂著。”據不完全統計,醫療隊在線免費服務800餘人次。

楊志林還志願採集了流行學相關信息。在成都期間,一直忙著整理筆記,他說,每一次戰疫,既是歷練也是成長,有很多東西值得總結。

楊志林的女兒正在攻讀碩士研究生,她在朋友圈寫道:“爸爸,你是我最崇拜的人。”

廣元第二批援助湖北醫療隊今日回家!


戰“疫”情 勇無畏

白衣執甲,英勇無懼。廣元第二批援助湖北醫療隊的武漢戰“疫”故事令人感動。

瞞著84歲父親來到武漢,直到返回成都那天,張素蓉醫生才告訴父親實情,她說,“這是內心的召喚,武漢,我必須來。”

穿上隔離衣防護服行走困難,戴上護目鏡口罩,臉已勒得失去知覺,楊清護士說,每天都很辛苦很累,但內心很堅定。她照顧的好幾位阿姨都親切地叫她“女兒”。

“書寫病歷35份,查房52人次,閱讀CT片30人次,開藥22人次……”這是年近50歲的趙平醫生一天的工作記錄,也是他在武漢的工作日常。他說,“汶川特大地震時全國人民馳援我們,這次我們報恩來了。”

楊志林的岳父身體一直不好,本計劃春節去南充看望,卻因為疫情沒能成行。他與同為醫生的妻子約好回廣元第一件事就是去南充,卻沒想到3月29日岳父撒手人寰。他告訴記者:“岳父一直教導我們,國家有難匹夫有責。臨終前一直唸叨,沒事沒事,讓他們安心工作。”

曹禮、白欣靈、謝君編輯錄制“肺康復訓練”視頻,收到良好效果,經驗被分享到其他方艙醫院。

王羽潔、權玉琴、張誠、金明為患者親手摺“千紙鶴”,張誠、安永平製作生日卡為患者慶生……他們有最堅硬的甲,也有最柔軟的心。

廣元第二批援助湖北醫療隊今日回家!


再請戰 共堅守

“請戰馳援武漢紅十字會醫院,衝鋒在前,身先士卒,望批准。請戰人,楊清、鄧有崎……”這一張按滿紅手印的請戰書,寫於3月4日武漢。

武漢紅十字會醫院是定點收治新冠肺炎患者醫院,醫療任務重,需要馳援。得知這一消息,醫療隊員全員報名。最終6名醫生獲批馳援。

第一個報名第一個簽字的重症科護士楊清說,“前路艱險,兩次報名,所幸我在其中。”

廣元第二批援助湖北醫療隊今日回家!


剛到武漢時,需要選一名做後勤及對房間樓層隊員消毒的院感護士。院感護士需要一直呆在酒店工作。決定在現有女護士中選1名同志。楊志林對全體隊員說:“願意留下做院感的上前一步。”7名護士沒有一個人上前。楊志林又說:“願意進方艙的上前一步。”7名護士齊刷刷地全部上前。楊志林說那一刻感人至深,“隊員們都做好了準備,到一線去,到戰鬥的最前沿去。”最後,白欣靈護士被“點名”做院感護士。“她是英雄,是我們所有隊員的保姆、管家婆、保護天使。”

在20名醫療隊員的工作日誌中,他們幾乎都寫了同一句話:“此生無悔入華夏,此生無悔入杏林”。

廣元第二批援助湖北醫療隊今日回家!


記者 江濤

美編 盧榮剛

值班編委 劉慷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